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顺治皇帝自从亲政后,对佛学很感兴趣。顺治十三年(1656),在北京建了一个海会寺,并从南方请来了一个叫憨璞聪的和尚住寺主持。十四年(1657)的一天,福临心情不佳,便到南苑去狩猎消闲,途经海会寺,见寺内钟声悠扬,香烟缭绕,朝拜者络绎不绝,他一时兴起,令侍卫引导寺内观赏。谁知,他与憨璞聪一见如故。回宫后,他立即召见憨璞聪,向他请教佛法大意。

此后,他又多次在西苑万善殿接见憨璞聪,共同讨论佛教问题。从此,福临对佛学更加感兴趣。他希望憨璞聪能介绍更多的高僧来北京论道。憨璞聪便将临济宗龙池派的在世僧人一一列出,供皇上参考。福临视憨璞聪为入门之师,特赐他“明觉禅师”的封号。

福临自从经憨璞聪的引介进入佛门后,他亲修圣谕、邀请南方的一些高僧如玉林琇、茚溪森、木陈忞、玄水呆等人到京城来。从此在福临宫中经常是法坛高筑,谈经论道,福临渐渐沉湎于佛教之中而不能自拔。在诸位高僧中,对福临影响最大的是玉林琇、茚溪森和木陈忞。

玉林琇是临济宗著名的禅僧,自视清高,经过福临的多次邀请方才至京。福临对这位体貌言行超然脱俗的高僧毕恭毕敬,特请他给自已取个法号叫“行痴”’自称弟子,经常请玉林琇给他讲佛法。后来,经憨璞聪推荐,福临于顺治十六年(1659)九月,与高僧木陈忞在北京相识。木陈忞擅长于诗文书法,与福临很是投缘,两人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他们经常在一起谈古论今,天南地北。除谈佛法外,还谈诗词书画、八股文章、天文地理、治世经典、时势人物等等,福临对他的博学多识十分推崇。

木陈忞看到当时福临的心绪时好时坏,便劝他“于事无心”,“于心无事”,“但遇大小事务,不防随机支应,事后返观。”福临对他的话反复琢磨,似乎心领神会。总之,自从福临结识了这些高僧之后,从性格到思想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性情异常地古怪起来。

顺治十七年(1660)十月中旬的一天,福临突然宣布自已要剃发为僧,他不顾任何人的劝阻,竟自出西苑至万善殿剃发去了,一时引起了宫廷内外的轩然 *** 。福临为什么要这样做?

顺治十五年(1658)正月,福临的皇四子即董鄂氏所生之子,不满周岁即天折了。福临爱屋及乌,对皇四子平时也十分珍爱,视为掌上明珠。皇四子不幸天折,董鄂妃哭得昏天黑地,福临也悲痛欲绝。诸臣怕皇上过分悲伤有损龙体,劝谏要以国家大计为重。但是,福临从此心情不爽,日渐消瘦,精神不振,经常与高僧们呆在一起,对国家政务也不像从前那样勤勉了,而是得过且过。他曾与木陈忞高僧说道:“我现在再也不能与人同寝了。”木陈忞说道:“皇上是和尚转世,所以不忘禅门习气。”

福临听后认真地说:“我想我前身的确是僧。如今每次来寺中,见你们住的地方清简幽静,便徘徊久久不愿离去。”他此时对个人家庭生活及国家大业都看得很淡,心灰意冷,感慨万千地对木陈忞说道:“金银财宝,妻子儿女,本来是人生最贪恋、最放不下的。我身为君主,富有四海,对财宝向来是不在意的。对妻子儿女也觉得如天上浮云,说聚就聚,说散就散,不那么关心了。如果不是有皇太后在,让我一时放心不下,我早就跟老和尚出家去了。”木陈忞听后觉得福临的想法很是危险,便劝解说:“作为天子,只顾个人修行,追求清静无为的境地是违背佛法的。大乘教义、菩萨转换成人间的帝王或宰辅,是让他们保持国土,造福万民,弘扬佛法。只顾自己修行是不够的,帝王、宰辅的作用要比一个出家人的作用大得多,所以皇上千万不要有出家这个念头,而置天下众生于不顾。”福临听了木陈忞的一番话,觉得颇有道理,便将出家的念头放在一边。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福临最宠爱的董鄂妃因病而亡。这对福临是个致命的打击,他悲痛欲绝,气火攻心,寻死觅活,辍朝五日。皇贵妃死后,他简直就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终日精神恍惚,心不在焉。朝廷内外诸王、公等人对他这样子都非常担忧,常常开导劝解他。但此时,所有的劝解已无法打动他的心了,对于朝政大事也无心处置,悉听各诸王大臣为之。他终日里与茚溪森、旅庵、山晓等僧人在一起,谈经说道,完全沉湎于释道之中。

从爱子之死到爱妃身亡,在这短短两年的时间里,福临连受重创,心力交瘁,万念俱灰,一心向佛寻求解脱。他说服了茚溪森为自已剃度。这就是福临为什么突然宣布剃度为僧的心态变化。

这一天,在西苑万善殿的正堂上,众僧穿着法衣,肃列在两旁,福临虔诚地跪在正堂前,等候茚溪森为他剃度。正当茚溪森为他剃去一半头发时,只听得殿外有人大喊一声“住手!”。茚溪森的师傅玉林琇出现在众人面前,他的身后跟着皇太后、皇后,诸王大臣也一起跟来。

玉林琇严厉地斥责茚溪森胆大妄为,并劝皇上回心转意,暂且回宫,开始福临只是闭目不语。玉林琇见此情形,便想让众僧徒举火将茚溪森活活烧死来逼迫福临回宫。福临被逼无奈,只好暂且回宫。十月十五日,福临再次来到万善殿,召见了玉林琇,此时福临身穿御服,却光头无发,两人相视而笑。福临向玉林琇再次申明想要出家。他说:“我想上古之人,只有释迦如来舍弃王宫而成正果,达摩亦是舍国位而成禅师之祖。我想要效仿他们,你看如何?”玉林琇极力劝道:“若以世法论,皇上宜永居正位,上以安圣母之心,下以乐万民之业。”并努力阐明福临应永做帝王,才能保护僧院,弘扬佛法的道理。福临听罢大师的一番解劝,才答应再不提此事。至此,福临求僧剃度的风波才渐渐平息下来。

两个月之后,即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二,福临到悯忠寺看他的心腹内监吴良辅剃度为僧,回来之后,身感不适,不幸染上天花。病情日见加重,初七日,病逝于养心殿,时年24岁,正当年轻有为,风华正茂之时,却英年早逝,不禁令人惋惜。

福临一生曾虔诚地信奉佛教,几度想要剃度为僧,终未如愿。在他临终前,他对自已的丧事立下了遗命,他说:“祖制火浴,朕今留心禅理,须得争炬法语,如善果、隆妄法喜有素,可胜此任,若森和尚不日能至,法次长于两寺,可转命也。”意思是:“我死后要循祖制火化、行法事,如果善果、隆妄两僧能主持便由他们主持,如果茚溪森和尚过几天能赶到,他修行高尚,最好等他主持。”

皇太后同意了皇儿福临的临终遗愿,等待茚溪森来主持火化仪式。四月十六日,茚溪森日夜兼程赶到北京,次日正值福临的百日之哀。四月十七日,由茚溪森主持,在景山寿皇殿为福临举行火化仪式。茚溪森睹棺思人,对灵泣诉。待皇灵升天之际,他转向众僧说:“你们看到了吗?皇上容颜甚为奇妙,光明遍四方。现在正在你们大家的头顶,开天上甚微妙正法眼藏。”意思是说皇上是佛,如今升天了。

茚溪森为福临秉炬时的法语是:“释迦涅槃,人天齐悟,先帝火化,更进一步,大众会么,寿王殿前,官马大路。”遂投炬火化。福临一生信佛,死后也按佛法升入天堂。

顺治为什么要出家的更多相关文章

  1. 顺治帝制定玄烨继承皇位究竟有没有违背祖制?他为什么敢这么做?

    但是有人说顺治皇帝指定玄烨继承皇位是违背了祖制,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顺治皇帝没有执行,虽然征求了王公大臣和汤若望的意见,但是最后的决定权在顺治手里,最终他的决定确立了玄烨的皇位继承人的身份。

  2. 康熙削平三藩被世人皆知,但世人却很少知道「 ”三藩”是如何形成的

    「”三藩叛乱”在康熙年间,历时长达八年之久!从康熙十二年直到康熙二十年(1673——1681年),这场八年的叛乱,战火烧及了大半个中国,直接或间接造成了几十万人死亡,上百万百姓无家可归,给天下黎明苍生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1681年,康熙再次派兵攻打吴三桂老巢——昆明,吴三桂儿子吴世璠无力抵抗,在绝望中...而亡。至此这场席卷十省、长达八年的「”三藩”叛乱终于被彻底平息。(康熙大帝)当胜利的捷报传

  3.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4. 多尔衮究竟做了什么事?令亲侄子顺治在其死后两个月掘墓鞭尸

    况且多尔衮不仅是他的叔父还是扶他上位的恩人,这是不是有些恩将仇报之嫌,其实,顺治这么做也在情理之中。可是在多尔衮的支持下,年幼的顺治帝成功继承大统,多尔衮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摄政王。

  5. 顺治有个儿子精明能干,长大后被康熙刻意打压,死后康熙痛哭不止

    后来,顺治因天花病重,临终前将康熙册封为太子,让他继承皇位。康熙皇帝得到前线战报后,立刻下令调兵遣将,派人攻打噶尔丹保护清朝利益。第二天,噶尔丹再次派人前来游说,不过这一次其姿态低了许多。福全非常痛快的答应下来,并且传令各部,禁止追击噶尔丹。康熙声称,福全这次擅自撤回,影响非常恶劣,必须回京议罪。同年十一月,福全回到京城,再一次被康熙皇帝严厉指责。

  6. 乾隆帝为多尔衮翻案,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

    再加之,多尔衮谋反之案是乾隆帝曾祖父顺治帝亲自处理,按理来说,他完全没有为多尔衮翻案的必要。而乾隆帝选择去为多尔衮翻案,正好展现出他的魄力与不同凡响。多尔衮属实无辜乾隆帝敢明目张胆的为多尔衮翻案,最基础的条件是多尔衮确实是无辜的。

  7. 此人差点代替康熙成为清朝皇帝,遭到康熙帝嫉妒,死后不得安宁

    一个人的出现,差点成为清朝皇帝,他就是爱新觉罗·岳乐。岳乐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的第四子,顺治帝在位期间,岳东备受顺治皇帝信任和仰赖,因此岳东被封为了安亲王。康熙帝即位后,岳东远离了权力中心。可是康熙帝对岳东不放心,康熙帝认为自己的皇位是岳东让出来的,这让年轻自负的康熙皇帝心中甚是不快。后来准格尔部葛尔丹发动叛乱,此时的康熙帝任命岳东出战。康熙帝对岳东被列为与自己一样的皇位继承人,心生妒忌。

  8. 董鄂妃并非董小宛,可又怎会传出董小宛与顺治帝的故事呢?

    历史上倒是确有董小宛其人,她名白,字青莲,又字小宛,是明清之际江南名妓。不过,她的年龄却比顺治帝大十五六岁当七岁的福临来到北京高踞金銮殿上,成为清入关后第一位天子之时,董小宛实已二十二岁了。而且,这时小宛已从良嫁给当时著名才子冒襄(辟疆)近三年了。实际上,明清之际以南京为中心的这种名妓现象,也是中国历史上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与近代军阀玩弄于掌股之中的名妓有很大不同。

  9. 顺治24岁,康熙8岁,为什么顺治一眼相中康熙,将大清托付与他?

    顺治在当日将大学士麻勒吉和学士王熙召入宫内,至于商谈了什么,具体不清楚。顺治的最后决议是会参考上述制度的商定结果,但在顺治病重期间,商定的结果起到的效果也微乎其微。在顺治的遗诏之中,着重描述了顺治对待母后的做法有失妥帖,并将其一再提及,那么孝庄的劝说自然对顺治会有很大的影响。今不幸子道不终,诚悃未遂,是朕之罪一也。

  10. 多尔衮真娶了孝庄太后?争议不断的背后,不如看看满文如何记载

    春宫昨日新仪注,大礼躬逢太后婚这是南明儒将张煌言所写《建夷宫词》里的两句,所指的就是清初三大案之一的太后下嫁之谜。太后是顺治帝生母,皇太极之妻孝庄太后;下嫁的对象是皇太极的同父亲弟弟、顺治帝的亲叔叔多尔衮。

随机推荐

  1. 梦见秋季梦到秋季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秋季好不好

    梦见秋季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秋季的详细解说吧。梦见秋季,预示会取得成就,并会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梦见自己要在秋天结婚,预示可能拥有美满的婚姻和快乐的家庭。女人梦见秋天,表示通过别人的奋斗,她自己将获得财产。梦见春季梦到春季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春季好不好商人梦见秋天,自己的努力会得到收获。心理学解梦梦境解说:梦中见到秋天寓意事物的终结。

  2. 微信签名 一句话 经典的一句微信个性签名-感人的情话

    六、我注定被囚禁一生一世,受尽一生一世的煎熬。

  3. 什么是青春

    什么是青春感悟精选一:年华是什么?青春,年华,无涯。年华,这一场生的无涯,我为你在红尘深处种下祈诚的祝愿,愿你青春勃泼一树参天,根与土的眷属是一次次回眸里的暇想和不舍的目光,一路丈量年华里的欢声笑语,让诗一般的情绪越过魏巍青山,放遂进无边的草原,用嘹亮的歌声和誓言,征服莽莽的雪山,做一只鹰的雄壮,起飞在海阔天空之间,千山万水的飞翔,年华静然安好,那焚火烧烧的青春,壮志未酬,一路阳光。

  4. 杜甫的文学成就有哪些? 书法成就有哪些?

    文学成就>文学作品>杜甫诗“有集六十卷”,早佚。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此期间的代表作有《望岳》、《房兵曹胡马诗》、《赠李白》等。玄宗在751年正月8到10日接连举行了三个盛典。>书法成就>杜甫在书法的创作观上是非常成熟而有深度的。

  5. 梦见西餐

    周公解梦梦见西餐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西餐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6. 祝福语_儿子成人礼寄语

    在你成人礼到来的时刻,爸妈要送你六个字“感恩、责任、理想”。只有懂得负责而又能够负责的人,才能被社会认同和接纳,成为一个真正受人尊重的人。儿子成人礼寄语(二)亲爱的儿子: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你已经到了十八岁的年龄,马上就要步入成年人的行列了。责任是成年人最重要的标志,也是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和原则。为你的今天喝彩,为你的未来祝福!

  7. 梦见拿着很多钱

    周公解梦梦见拿着很多钱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拿着很多钱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影视剧作品中的高湛都是风度翩翩的形象 历史上确实如何吗

    >很多人对高湛的印象都是影视剧中那个风度翩翩,为国为民的长广王殿下,但是历史上的高湛恰恰和影视剧中相反,唯一的共同点大概就是都长得非常俊美了。>>李祖娥熟知礼仪,面对高湛的行为,肯定是抵死不从,但是捏住了李祖娥的软肋,她的儿子。为了保全自己的儿子,李祖娥只能顺从高湛,到后来甚至还怀了孕。

  9. 觉得自己萌萌哒说说-感人的情话

    31.宁可我欠别人钱,也不能让别人欠我钱,欠钱的大爷啊。

  10. 秦朝时期的三大名将,蒙恬位居第二,第一毋庸置疑

      秦朝在我国的历史上是一个相对短命且辉煌的王朝。秦始皇带领着自己的铁器横扫六国,统一了天下。随后他又去攻打匈奴,南征百越。让他们对于秦始皇是心生畏惧,但就是一个如此辉煌的朝代却仅仅存在了14年,但是在这短短14年当中却有着三名永久载入历史的名将。  三、章邯  在秦朝...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