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渡海三家“渡海三家”是指大千、黄君璧和溥儒三人,祖籍在大陆,后定居台湾省。“渡海三家”中,张大千、溥心畲成名甚早,渡海前就负盛名。渡海后,三家在艺术创作和台湾省国画艺术的传播和推广上,贡献甚巨。艺术史家以时代为界线,称这三位画风在20世纪40年代左右基本已经确立,然后从大陆移居台湾省的国画家为“渡海三家”。
渡海三家
“渡海三家”是指大千、黄君璧和溥儒三人,祖籍在大陆,后定居台湾省。他们的艺术创作生涯跨越海峡两岸,对20世纪后50年的台湾省画坛影响深远,是中国近代美术史上一流的大家。
张大千祖籍四川内江,名爰,别署季爰、或署大千张爰。四川内江人。幼年从母学画,并受二兄张善孖的影响。青年时从兄赴沪,拜名师李梅庵(瑞清)、曾农髯(熙),学诗文书画。精研石涛、八大山人、陈洪绶、唐寅。早年留学日本,曾任中央大学美术系教授。抗战时期,曾赴敦煌莫高窟研究,临摹北魏、隋唐壁画三年。张大千作画,工笔、写意、水墨、重彩、山水、花鸟、人物、界画、鱼兽无不精工,他的画“包众体之长、兼用北二宗之富丽”,是中国画革新的大家。总结大千一生所学,而其以多重绘画技巧,对旧时游历山水之乐一抒己怀,尤令观者动容。被徐悲鸿称为“五百年来一大千”。论者评张大千一出,为中国绘画历史作一总结。
溥儒,满族,名儒,字心俞,别号西山逸土,北京人。为逊清恭王之孙。自幼好学,经史子集,诗文书画,无一不窥。北京法政大学毕业,后于青岛威廉帝国研究院修西洋文学史。民国以来隐居北京西山戒坛寺,前后十年。又迁居颐和园,专攻经史小学。抗日战争期间,鬻书画度日。曾任中国画学研究会评议。1949年去台北,作画课徒,曾任教于台北国立师范大学。工山水,以“北宗”为基,润以南宗笔法,喜用熟纸,临摹马夏一派,淡雅灵秀。兼擅人物、花鸟、走兽及书法。意境雅淡致远,结构严谨,笔法挺劲。书法以草书为长。昔时与张大千并称“南张北溥”,又与吴湖帆并称为“南吴北溥”。传世作品有《溪舟弄笛图》、《秋山楼阁图》、《抱琴访友图》等。著有《四书经义集证》、《寒玉堂论画》、《金文考略》、《陶文存》、《尔雅释言经证》、《经籍译言》、《诗文集》等。
溥儒学画,从临摹人手,加上良好的个人修养,颇能得传统之精髓。其画山水,早年兼习南北,后从北派借鉴居多,深受马远、夏圭等人影响,被目为小北宗家。其画构图奇峻而结构谨严,意境雅淡致远,可见张大千所言“柔而能健,峭而能厚”和溥氏风格,显示其精深的传统修养。
黄君壁原名韫之,号君壁。广东 ... 人。早年寄居南京, 1919年毕业于广东公学。1922年在楚庭美术院研究西画。1927年又任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教务长。1937年任中央大学美术系教授,与徐悲鸿共同执教达11年。1949年,黄君壁迁居台湾省,任台湾省师范学院(今师范大学)艺术系教授、主任。多次在台北、加拿大、美国、新加坡、南韩举办个人画展。1968年获纽约圣若望大学学质奖章。出版有《黄君壁画集》、《黄君壁书画集》、《黄君壁作品选集》、《白云堂藏画》等。
黄君璧善画山水,传统功底深厚,他画的山水,笔墨氤氲、气势雄壮;工笔仕女花鸟则清新秀逸。他经历了现代中国画的继承、演变、革新的全过程。他从学中国画之日起就兼学西画,是一个通西画的中国画家,在西方艺术界他被称为“中国新古典派”。
“渡海三家”中,张大千、溥心畲成名甚早,渡海前就负盛名。溥心畲和张大干,张大千和黄君璧早在抗战时期就订交,成为艺友。渡海后,三家在艺术创作和台湾省国画艺术的传播和推广上,贡献甚巨。艺术史家以时代为界线,称这三位画风在20世纪40年代左右基本已经确立,然后从大陆移居台湾省的国画家为“渡海三家”。
编辑:之君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