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五代时,契丹人称黑水靺鞨为女真,从此女真一名取代靺鞨,辽代因避兴宗耶律宗真讳改称女直。其人户编入辽之户籍,按户抽丁,称为系籍女真或系辽籍女真,首领接受辽官号与印信。元代统治时期,留居东北地区的女真人又分裂为许多部落。其子皇太极继位,于明崇祯八年,宣布废除女真称号,规定只称满洲。从此满族代替女真为族名,女真其余各部亦各以赫哲、鄂伦春、鄂温克等族名通行。
女真(汉语拼音:Nüzhen;英语:Jurchen),中国东北古代民族。中文文献中又有虑真、朱先、珠尔真、朱理真、诸申、朱里扯特、主儿扯惕、拙儿察歹等不同写法。一般认为其与肃慎、挹娄、勿吉、靺鞨有渊源关系。五代时,契丹人称黑水靺鞨为女真,从此女真一名取代靺鞨,辽代因避兴宗耶律宗真讳改称女直。
辽代女真臣服于辽。契丹人依据统治方式的不同,分其为 ... 真和生女真。
... 真以曷苏馆女真为主。居住在今辽宁及吉林南部。其人户编入辽之户籍,按户抽丁,称为系籍女真或系辽籍女真,首领接受辽官号与印信。生女真分布在黑龙江中下游、松花江中下游及长白山等地,不属辽直接管辖,人户不入辽户籍,只纳贡赋,称为不系籍女真或不系辽籍女真。契丹人还按其分布地区,把女真分为南女真、北女真、黄龙府女真、顺化国女真、长白山女真、滨海女真、乙典女真、瞭衍女真等。各部互不统属。宋人则把辽统治下的女真划分为 ... 真、回跋、生女真、东海女真、黄头女真。辽代女真兼营渔猎和农业,但比重不同,各部之间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
厄鲁特蒙古生女真中的完颜部逐渐强大,于北宋政和五年(1115)建立国家,国号为金,太宗天会三年(1125)灭辽,取代其在东北的统治。在此过程中,完颜部实现了女真的第一次 ... 统一,将女真人完全编入猛安谋克,计口授田,保聚土地,从事耕战,并创制了女真字,与汉字同为金朝通用文字。宋端平元年(金天兴三年,1234)金亡于蒙古。迁入中原各地的女真人同 ... 杂居,逐渐融合于汉族。元代统治时期,留居东北地区的女真人又分裂为许多部落。元朝在东北设辽阳行省,下设开元路、合兰府水达达路、奚关等总管府,再下分设万户府,管辖女真人。元末明初,女真各部开始了大迁徙,原居住于牡丹江下游的各部南下到图们江、绥芬河等地。据《大明一统志》记载,女真东濒日本海,西接兀良哈,南邻 ... ,北至奴儿干、北海(今鄂霍次克海)。
明人通常将女真划分为三大部分: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正统年间以后,建州女 ... 要部分从图们江流域迁到浑河上游苏子河流域,东北起图们江、西南到鸭绿江下游,均为其活动地区。海西女真由海西江南下到开原以北的广大区域,形成扈伦四部(即清文献中的叶赫、哈达、乌拉、辉发部)。明代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的社会组织已由哈拉(即氏族)的血缘组织为主发展为嘎珊(即村寨)的地缘组织为主,并普遍出现设防的统治中心,称为和通或和屯(即城), ... 氏族贵族已有役使奴隶耕作的拖克索(即庄园),女真人内部的阶级分化也迅速发展。野人女真落后于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明 ... 对女真采取招抚政策,广设羁縻卫所,官其酋长为都督、都指挥和千、百户,以及同知、镇抚等,给敕印,分赏赐,使各统其部,分而治之,隶属于奴儿干都司。明 ... 并在开原立安乐州,辽阳立自在州,安置女真之归化人。明朝 ... 在开原、抚顺等地开设马市,接待女真人,以其马匹及其他土特产来交换农具、耕牛、粮食、布匹等物。嘉靖二十年(1541)以后,女真各部群长争雄,抢夺敕书,先后出现强酋王台、王杲、王兀堂等。
建州女真的努尔哈赤自明万历十一年(1583)起兵,经过30多年的战争,基本上统一女真,建立国家,国号仍为金,史称后金。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努尔哈赤卒。其子皇太极继位,于明崇祯八年(后金天聪九年,1635),宣布废除女真称号,规定只称满洲。次年改国名为清。从此满族代替女真为族名,女真其余各部亦各以赫哲、鄂伦春、鄂温克等族名通行。
“女真253882” 9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