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我在上小学的时候,买了一本《刘胡兰小传》,后来丢失,我感到非常可惜,因为那是我的第一本课外书。>当从马烽同志著作目录中发现有《刘胡兰传》的时候,我的心中就像闪过一道镁光似的忽然一亮,马烽同志兴许就是我那第一本课外书的作者?而我对《刘胡兰小传》的一股执着的感情原因究竟又何在呢?就是因为好书是人民的一面镜子。>在此,我的第一本课外书终于也算找到了!

我在上小学的时候,买了一本《刘胡兰小传》,后来丢失,我感到非常可惜,因为那是我的第一本课外书。 这虽是一本小册子,但对我一颗童心的陶冶却是巨大的。我读到刘胡兰就义时,是流下了热泪的。书虽然丢了,但刘胡兰的英雄形象却刻在了心中。特别是那赭色封面上刘胡兰的木刻像,常常浮现在脑海。 >我曾希望能够找到,但多年已经落空。从书店再买一本吧,那个小册子根本就没见过再版。而且,小时候读书,是不注意作者的,所以连作者是谁也不知道。我早已认定,找到的希望将永远是个泡影了,于是渐渐也就淡忘了。 >最近两年,我因工作关系和马烽同志接触较多。又因一项任务,我要通读马烽同志的全部著作。去图书馆查资料,从目录中得知,马烽同志写过一本传记小说《刘胡兰传》。图书馆建立起来才没几年,建立以前出版的书籍几乎都没有,马烽的著作也没有多少,《刘胡兰传》当然也没有。 >当时马烽同志不在北京,而在太原的家中。在一次长途 ... 中,我顺便谈出了能否从他那里借阅我所缺的他的著作的要求,他欣然同意。不久,便从太原捎来了那些著作,《刘胡兰传》就在里面。 >当从马烽同志著作目录中发现有《刘胡兰传》的时候,我的心中就像闪过一道镁光似的忽然一亮,马烽同志兴许就是我那第一本课外书的作者?我多年淡忘了的希望又顿时在心中闪亮了!来来 ... 将那目录看了好几遍,只有《刘胡兰传》,哪有《刘胡兰小传》呢?拿到马烽同志从太原捎来的那些著作,我首先阅读的就是《刘胡兰传》,以慰我心中对《刘胡兰小传》的那缕情思吧。那《后记》说得很明白,此书写于 1964 年,比《刘胡兰小传》要晚得多,那么马烽同志肯定不是《刘胡兰小传》的作者了。马烽同志写的《刘胡兰传》20 万字左右,是小册子《刘胡兰小传》不能相比的。我很快就读完了这部著作,读到刘胡兰就义时,我又一次流下了眼泪,重温了少时读《刘胡兰小传》时的感情。 >今秋,我陪同马烽同志到甘肃去,目睹了许许多多读者对马烽同志的那股真挚、亲切之情。印象最深的是在嘉峪关市见到市委宣传部 ... 薛长年同志。他从50 年代起就是马烽同志的作品的一个忠实读者,说能够见到马烽同志实是一大幸事。他藏有马烽同志的一些作品,拿出两种来恳求马烽同志题辞。马烽同志欣然应允,一本题签,一本题辞道:“在嘉峪关见到薛长年同志保存的这本书很有感慨。” >只是到了嘉峪关我才想到,这么多读者对马烽同志的那股真挚、亲切之情的原因究竟河在呢?就是因为马烽同志是人民的代言人。而我对《刘胡兰小传》的一股执着的感情原因究竟又何在呢?就是因为好书是人民的一面镜子。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中都有“人民”二字。正如嘉峪关是万里长城的西部起点一样,“人民”也就是由人民、作家、书籍、读者所组成了这道万里长城的起点——更加雄伟和富丽的“嘉峪关”。 >在此,我的第一本课外书终于也算找到了!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刘胡兰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