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师从儒家的韩非,到最后为什么会变成发夹代表?

为什么师从儒家的韩非,最后反而变成法家的代表,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历史新知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渭分明,二者似乎搭不上边。比如,儒家说“性善”,法家说“性恶”;儒家提倡“以德治国”,法家提倡“以法治国”。二者的观点总是针锋相对。>但是,它们似乎又有点“渊源”: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李斯都是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的学生,尤其韩非更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跟随荀子(儒家)学 ... 韩非最后却成了法家?>>“性恶”论:法家思想的逻辑起点>做为先秦时期儒家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儒家的一些观点已经在荀子这里发生了“变异”,其中最大的一点就是“性恶”论的提出。>与孟子只是在与他人的辩论中提到“性善”不同,荀子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名字就叫“性恶“。他在里面直接提出了“人性之恶,其善者伪也”(《性恶》)的观点。而且他认为,世界所有的丑恶和乱象都是由“性恶”导致的:“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之欲,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 ... 生而礼义文理亡焉”。>“性恶”论可谓是法家思想的逻辑起点——韩非所说的“法、术、势”的基本假设都是“人性本恶”。基于这个观点,法家认为,人是“需要管的”;而且由于“人性本恶”,所以用道德教化去使人向善也是徒劳的。再退一步讲,就算人变得善良了,也不是道德提升的结果,而是人为的(即主观上努力的结果,“伪也”)。>同样的,对于“性恶”之人,不能使用“好言相劝”的 ... ,因为他的本性是恶的,道德感化起不了作用,所以必须用“刑名法术”。这就为法家的治国理论提供了思想基础。《韩非子·心度》篇中说到,“圣人之治民,度于本,不从其欲,期于利民而已。故其与之刑,非所以恶民,爱之本也”、“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 ... 劝功,严刑 ... 亲法”;而这么做的原因在于“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就是说,“好逸恶劳”是人的本性,要想克服这个问题,必须依靠严刑峻法。>>“隆礼重法”:由“儒”向“法”的转变>春秋战国时,儒家思想有一条明显的“演变线”,就是越来越重视现实的功用:从孔子的“仁”到孟子的“义”,再到荀子的“礼”,儒家提倡的东西越来越具体、“可操作”,并且由此可窥见其与法家的思路越来越接近。其中,荀子对于“由礼向法”的转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礼”的起源,《荀子·礼论》中认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以求”。即“礼”的出现是为了调节人的本性中对利欲的追求。>而到后来,荀子发现,“礼”往往与人性发生冲突,或者说,由于人“性恶”,“礼”的运转并非十全十美。这时候,他又提出了“法”,即此时他意识到需要一种强制性来保证“礼”的实施。所以,荀子有“礼法之枢要”、“礼法之大分”的说法,并将二者并称。>与学生韩非只强调“法、术、势”不同,荀子虽以礼法并称,但仍认为“礼”高于“法”。《荀子·强国》篇中有云:“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礼”可以成就王业,而“法”只能成就霸业。并且,如果“礼”能得到执行,“法”自然会被遵守:“礼及身而行修,义及国而政明,能以礼挟而贵名白,天下愿,令行禁止,王者之事毕矣”。>与前代的儒者不同,荀子除了重视“礼”,也意识到了“法”的作用。至此,可以说,荀子已经将一只脚迈进了法家的“门槛”,而他的学生韩非则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成为了法家的集大成者。>>题外话:为什么说“三晋”是法家思想的发源地?>说到法家,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其代表人物大都出自“三晋”地区或主要在这一带活动。如韩非、申不害是韩国人,慎到是赵国人,李悝是魏人,而更为人熟知的商鞅在去秦国之前也主要在魏国活动。>那么这里面只是巧合还是另有原因?>三晋,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国的合成。因其国君原为晋国六卿,且于公元前453年联手打败原晋国执政智氏,并在日后瓜分了晋国,故合成为“三晋”。>从地理上看,“三晋”位于战国七雄中的中间位置:西面是秦国,东面有燕、齐,南方则是楚国——可谓是在“夹缝中生存”。尤其是赵国,西边要应对秦国不断东扩的野心,北方又要抵御少数民族的侵扰,所以这一地区的人可谓“生于忧患”。这种生存环境往往会使人特别重视现实的利害,即“活下去并活得好比什么都重要”、“经世致用”比“高谈阔论”更有市场。这就为法家思想的诞生和实施提供了很好的现实土壤。>《战国策·齐策》中记载的一个故事就很好地说明了“三晋”地区法家思想的深入人心。>齐国派人出使赵国,面见赵威后(赵惠文王之妻)。赵威后询问使者有关齐国的三个“处士”的事情,他们分别是钟离子(好施舍救济)、叶阳子(经常帮助“鳏寡孤独”者)和婴儿子(孝敬父母)。可以说,他们都是道德高尚的人,但赵威后并不是要赞赏他们,而是质问使者为什么齐王没有让他们出来做官、辅助齐王。因为在她的眼中,一个人的价值就在于“助王”——只要你的行为有利于国君的统治,你就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不是表彰你的品德多高尚。>紧接着,赵威后又问起了另一个人的情况:“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说一个叫“於陵子仲”的人,既不臣服于齐王,也不治理自己的家业,更不与其他国家来往(标准的隐士作风)。>说到这里,赵威后突然话锋一转:“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 ... 乎?”——这是带领人民去做对国君无用的人,为什么到现在还不 ... 掉他呢?>>在赵威后眼中,只要是对国君无用的人,都应该 ... 掉,哪怕你只是个“隐士”。这与法家的思想如出一辙:在法家的理论中,个体没有独立于国家而存在的价值。如果你的行为威胁到了君王的统治,自然是要被 ... 掉的(如韩非所说的“五蠹”、“八奸”);而如果你想做一个与世隔绝的人却也是不得的(如赵威后的言论)。即一个人的存在价值完全取决于能否“助王”这一点。>自秦以降,历朝历代都采用“外儒内法”、“儒法并用”的思想治理国家。虽然两者在许多观点上都截然相反,但也并非毫无联系。这一点在荀子和韩非身上可以找到一些渊源,而这也是我们学习古代先贤思想的一个很好的启发。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师从儒家的韩非,到最后为什么会变成发夹代表?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名人启示录:老子原创《道德经》,为何孔子修订《六经》名声更响

    撰文:郭珣;图片:网络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是我国古代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2. 批判孔子、干翻朱熹,76岁用剃刀自尽,大明第一狂人真不简单​

    我们大家都生过病,也都治过病。不知道大家寻思过没有,诊断与治疗的差别?诊断是摸清楚你得了什么病,治疗是对症下药。

  3. 《鹤唳华亭》陆英当的御史中丞,是个什么官?一文盘点御史的历史

    最近热播剧《鹤唳华亭》,故事讲述的时代背景说实话我是真没看懂,百度上说小说背景是南朝,皇帝也姓萧,但是服饰却是宋朝的,傻傻搞不清楚。《鹤唳华亭》剧照《鹤唳华亭》里面第一集就是女主的父亲陆英要进京升职为御史中丞,太子太傅希望陆英成为太子新的依靠,剧中御史中丞就是御史的首领,位高权重。真实的历史中,这一个类似于现在国家检察长的官职,是如何顺利剥夺了本该属于御史大夫的权利?

  4. 王阳明一出山就把刁民横行的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可见心学的强大

    从贵州到江西,这一路王阳明足足行了一个多月。而我们的主角王阳明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接管了庐陵。不出所料,王阳明第一天上班,在县衙外面击鼓鸣冤的百姓便有黑压压的一大群。但实际上,他们对于王阳明的承诺丝毫不抱希望。做出承诺以后,王阳明派人把庐陵的各种税收单子调了出来,发现这里的杂税多如牛毛,而且大多来历不明。

  5. 读史明智:从《史记·鲁周公世家》入手,看西周姬姓诸侯的兴衰史

    提到春秋时期的鲁国,我们知道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但是不要忘了还有一位比孔子更早的牛人也是鲁国人,他就是鲁国的建立者周公旦。

  6. 历代王朝虽是以儒为政,但杂家才是整个古代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

    坊间五千年:来自四邻八坊、涵盖上下五千年的奇谈史趣及文化话题当代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自然都基于统一的国家制度框架,不过当中的具体执行者却来自五湖四海、他们也都各具其能、各安其职。

  7. 中国人为什么不应该 ... 孔子和商鞅?

    一些中国人经常...孔子,说孔子的思想虚伪、腐朽、落后,看不起女人和劳动人民,为统治者服务等。我们可以...思想落后的当代人,却不能...孔子和商鞅,为什么呢?孔子和商鞅是2300多年前的人物,他们生前是风云人物,改变了当时的历史。今天的人凭什么...家?孔子、商鞅的时代,是中国的婴幼儿时期或者小学阶段。

  8. 孔子最喜欢的年青人是什么样子?

    长者喜欢一个年青人,无过于把他收为女婿。

  9. 且看「 ”坏人”孟子是如何给齐宣王「 ”下套”的

    孟子学有大成后,一直周游列国想要实现自己用「”仁爱「”治国的抱负。但是苦于当时礼崩乐坏,一直都未能如愿。虽然周游的国君一直都认为他说的话是没有错的,但是没有一个君主愿意采用他的政治思想。孟子说话总是很赋有技巧性,下面来看一下孟子这个”坏人「”是如何给齐宣王”下套「”的。一、你可以是这样的人齐宣王问孟子说:"老先生,你能给我讲讲齐桓公和晋文公的故事吗?"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弟子没有讲齐桓公和晋文公的

  10. 说韩愈不配当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人,怕是没读过他19岁的这16字神作

    对于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位置,不少人是不解的,毕竟排在其后的还有王安石、欧阳修和苏轼。

随机推荐

  1. 一些最打动人的话-感人的情话

    情路即使受着外在因素影响跌跌撞撞男人却一直坚定执拗地向爱人说。下雨不打伞,虽然女人是水做的,但淋湿了会感冒,我会心疼!爱一个人只能用一半的感情。以后要少一半的痛苦。记得第一次牵你的手,你害羞的表情。,突然发现,我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如同盐溶入水中,对你的爱已融入我的生命中。六十二、“你是我最初也是最后的爱人。”你是我一生最爱的女孩子。

  2. 关于凄美爱情的句子 有多少人愿意在雨中哭泣-感人的情话

    如果,爱情只是这样,那要有多少的刻骨铭心,多少个不眠之夜,才能换回我抵御孤单的那一点力量。一世春秋,两岸飘渺,缠绵的泼墨江南,已成为了眸中的伤心之地。在生命中体验到了真爱。有多少人一生都没有遇到自己的真心爱人呢。可是有多少的爱情经得起等待。

  3. [专家点评] 西周中期 鸟形尊

    [专家点评]西周中期鸟形尊这件西周中期鸟尊高23厘米,长30厘米,腹深10.6厘米,重3公斤。鸟尊有夸张之意。鸟身中空,背部开方口,口上似应有盖。鸟昂首勾喙,双目圆睁。鸟腹下有极粗壮的三足,增强了尊的稳定性,鸟尾羽宽大,从两边方折下垂。方形鸟羽和鸟之三足起稳定均衡作用。三足鸟,现实生活中所无,周人铸三足铜鸟,可能和神话传说中的太阳鸟—三足乌有关。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4. 儿童成语故事精选二篇? | 成语故事

    卢生枕上吕翁给自己的青磁枕头,不久就进入梦乡。正在这时,一声鸡叫,卢生从梦中醒来。他睁眼一看,吕翁仍然坐在旁边,自己身上还是那身破旧衣服。最后,孟子说:“全国之内,政事败乱,人民不能安居乐业。你说这又该怎么办?”上面这段对话,在《孟子·梁惠王》有详细记载。|成语故事精选少儿成语故事二篇?|成语故事易用错四字成语大全精选?

  5. 年纪轻轻就长出白发哪些原因引起的?如何改善?

    饮食上注意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有研究数据表明,维生素对于色素的形成以及新陈代谢是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当季的蔬菜就是比较好的,还可以黑芝麻、黑豆、何首乌等,这些食物都是有乌须生发的作用,可以改善白发的问题。通过介绍,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了充分的了解,白头发的产生主要与压力过大有关,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增加维生素的摄入量,平时多吃一些黑豆,黑芝麻这些食物能够促进黑头发的生成,还要注意调整好作息。

  6. 夹枪带棒是什么意思?

    【拼音】jiāqiāngdàibàng【解释】指言语中暗藏讽刺。【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一回:“姑娘倒寻上我的晦气。又不像是恼我,又不像是恼二爷,夹枪带棒,终久是个什么主意?”【例子】敏之究竟持重一点,她怕太说得明白了,二姨太夹枪带棒一阵乱嚷嚷,就更是不好收拾。因之找了别的几件事来谈着,把这话扯了开去。张恨水《金粉世家》之一百三回【相关】百度“夹枪带棒”

  7. 垂饵虎口是什么意思?

    【拼音】chuíěrhǔkǒu【解释】往虎口送食。比喻置身险地。【出处】《文选·司马迁》:“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张铣注:“垂饵,犹送食也。”【例子】无【相关】百度“垂饵虎口”

  8. 嗟来之食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jiēláizhīshí【解释】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出处】《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嗟来之食的故事【例子】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五回)【近义词】残羹冷炙【相关】百度“嗟来之食”

  9. 生病十因缘

    从是十因缘生病。这十缘,关系着人复杂的身心系统中“入、住、出”三个层面的状态,哪个层面出了问题,都会给身心系统带来一系列不良的连锁反应。

  10. 牛奶皮、豆浆皮,喝前要不要捞掉?腐竹的营养有多高?告诉你答案

    奶皮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脂肪,与牛奶的营养价值类似,只是因为水分减少而形成了一层皮,营养成分更加浓缩而已。豆浆在冷却的过程中,表面会结成一层薄膜,也就是腐竹膜,将其捞起晒干,就形成我们所见到的腐竹。豆浆皮在形成过程浓缩了营养成分,所以,腐竹的营养是很丰富的。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