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含笑对往生(文牧)

含笑对往生文牧一一九八五年的一天,我无意间和“文革”中“下放”在—起劳动的刘有德夫妇相遇。他们相互偎倚,閑逛在行人熙来攘往的马路上。曾经同在一个“牛棚”里的相知,偶然相遇, 自然无限欢悦, 岂知閑谈片刻后,刘有德用左手指指他的右臂说: “我被截肢了。”这时我才发现,他右边的衣袖管里空空蕩蕩的。我十分惊讶,起初以为是车祸造成的。他说: “不,因为患了骨癌,截肢有可能保存生命。截去的右肢,用石灰腌在甏里,他年病故,与遗体并在一起一同火化。”他还说: “手术后目前情况良好,但也有可能复发。”接着,他又说: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然规律,死是无可抗拒的。一个人哭着降生人世,到时候我定将笑着离开尘寰。”我——时想不出安慰他们夫妇的话,只是反复地说: “病灶既以切除,你就安心休养吧!”数月后,从另一个朋友那里听到消息,说刘有德病危了。我抱着急不可待的心情,立即跑到南新路刘有德家中。这时他已不能言语,但神志清楚,我坐在他的病榻旁,定定神,经反复斟酌,当着他夫人的面对他说: “人总是要‘老’的(这里的‘老’字,其实是“死”的代意字)。所欣慰的是,你的子女都已成家,朝这上头想想,心自然宽些。”因为他是患的绝癥,且又频临死亡边缘,我言下之意,你安心地“去”吧!这时的刘有德,已不能吃任何食物,只能眠些水珠;因而,我关照他的夫人说:“你是佛门居士,除了定时喂他一些水外,请不断轻敲木鱼,低声念诵南无阿弥陀佛,以送他“远行”吧!这时的刘有德,除了丧失语言功能外,连点头摇头都无可表示,所以无法测定我对他们夫妇说的这翻话,他的内心持何种反映。在木鱼轻敲、南无阿弥陀佛的声声佛号中,刘有德安然地踏上了往生之路。二苏州西园戒幢律寺方丈安上法师,(1928—1997年)俗姓杨,名向晨,辽宁绥中县人。 1945年于高台乡青龙寺出家。1947年,在沈阳万寿寺受具足戒。为寻求人生真谛,他辗转南北,历经艰辛,曾依止能海上师学戒法。,1952年到江南佛教圣地灵巖山寺。1959年被选送中国佛学院深造。 “文革”期间,舍身护持寺院,功绩丰伟。他学识渊博,才智超人,极具组织能力,曾应邀海内外众多重大法会现场主持,被誉为“全国总知客”。在频繁的接待和出访中,弘传历史悠久的佛教文化,增进了海内外佛教界的友谊和相互间的交流,为世界和平与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经过多年苦心筹备,创办了“戒幢佛学研究所”,为寺院培育现代僧才谱写了新的篇章。安上法师历任中国佛协常务理事,江苏省和苏州市佛协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佛学院灵巖山和栖霞山两分院副院长,苏州西园戒幢律寺方丈。1997年9月28日,于西园寺圆寂。享年七十,僧腊五十三。安上法师爱国爱教,弘法利生,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佛教事业。安上大和尚在圆寂前的遗嘱中,将西园寺多年的发展概括为“道风、学风、家风”的“三风”建设。西园戒幢律寺继承了严守戒律、住持正法、培育僧伽人才、弘传佛法精义的优良传统,并逐步实施“三风”建设, “一二三育人工程”。这就是“坚持‘以戒为师’为根本原则的道风建设,强化‘以学导修、以修证学’为实践内容的学风建设,开展以培养‘弘法、修证、管理三类人才’为重点的家风建设。”并以此作为寺院加强自身建设的中心任务,全面推动其它各项工作。寺内除日常宗教生活如上殿过堂、布萨羯磨外,还有计划地举办“三风建设”学习班,学习教理知识、宗教仪规和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僧人素质。 “三风建设‘一二三育人工程’”的实施,使僧众举止讲和合,行持遵戒律,学修重次第,且在寺内蔚然成风。安上法师圆寂后,中国佛协在唁电中对安上法师为佛教所做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希望西园寺两序大众团结一致,继承安上法师的遗嘱,将寺务工作做得好上加好,以报四恩。安上法师圆寂前夕,即1997年6月22日上午10时,诚邀寒山寺住持性空、灵巖山寺住持明学及有关领导多人,在医院病榻上,以微弱的声音,首先对各位道友、领导、医护人员等,对他在病中的关怀,表示感谢外,交待了西园寺如来家业后继人选,并郑重关照:他自幼出家,离世后,丧仪不得偏离佛教仪规。安上法师生前,不聚私财,信士敬仪等的收入,悉数用于寺院修葺,捐赠慈善事业,支援公众设施的建设。他圆寂后,整理其遗物,正如寒山寺住持性空法师在挽联中所说: “……私囊空洗,使人拜伏!”愚于今已虚度八秩。回顾一生,对国家、对人民没有作出过突出的贡献。为人行事,生活作风尚称严谨,没有违心地做过错事、坏事。曩昔父母在日,节衣缩食,在个人微薄的工资中,紧缩一切可以紧缩的开支,以供养二老。他日离世,不作任何悼念仪式,贴近肉身,穿汗衫、短裤各一件、白布衬衫一件,外罩已经穿旧的中山装一套。火化后,骨灰抛洒于天池山后的山花上和林木丛中。剩余衣衫,拣稍好一些的,整理后,赠贫困人群。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含笑对往生(文牧)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10. 西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鸠摩罗什、克孜尔石窟、信仰之变)

    鸟兽以花果为食,不经意间用种子装扮了世界一、鸠摩罗什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被称为佛经三大翻译家。

随机推荐

  1. 【酹地】的意思是什么?【酹地】是什么意思?

    《汉书外戚传孝元傅昭仪》:「为人有材略,善事人,下至宫人左右,饮酒酹地,皆祝延之。」《后汉书张奂传》:「奂并受之,而召主簿于诸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马如羊,不以入厩;使金如粟,不以入怀。’」酹地的拼音lèidì酹地是什么意思酹地lèidì谓以酒洒地而表示祭奠。

  2. 梦见被上司刁难 预示你该换工作的梦境 – 周公解梦

    梦见被上司刁难怎么回事?那么,预示你该换工作的梦境有哪些?这个梦境意味着的是工作上太多小人了。梦见登记数字是祥兆商人梦见登记预示什么–周公解梦

  3. 人类伟大的母亲:女娲(2)

    当地在每年农历三月初十前后,均举行长达7天的大型庙会和祭祀活动。>女娲的地位>女娲的地位时有变化,有时在三皇之上,有时在三皇之内,有时在三皇之下。另据传说,女娲死后埋葬在今中原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故西华县又名娲城。

  4. 李继迁和宋太宗 如何评价李继迁

    李继迁本姓拓跋氏,唐朝时被唐太宗赐族人姓李,故而名为李继迁,他年少时就“擅骑射,饶智数”,12岁就当上了管内都知蕃落使。后来,李继迁背叛宋朝,又依附辽圣宗,得到辽国的支持,在河西地区数次与宋军交战,后即位为夏国王。李继迁和宋太宗在党项首领李继迁的带领下,他们频频向大宋王朝叫板。虽然在太宗的全力攻击下,暂时打退了李继迁,但李继迁不死,必将成为帝国一个隐患。

  5. 澳洲传说里的妖怪莫考伊

    莫考伊来自于澳大利亚的土著传说,传说中他是密林恶魔与人生出来的妖怪。他一出生就将自己的母亲吃掉,然后又被自己的父亲抛弃。也有传说它是由人类堕落的阴魂变化而来,因此它非常痛恨人类。平时莫考伊喜欢与猫头鹰为伙,一起生活在密林里,昼伏夜出的生活。莫考伊在夜里会袭击误入密林的女子,强迫她们与自己交配,等到孩子生下来之后,它就将孩子吃掉。传说中的莫考伊性格沉闷,喜欢打仗,交战和血腥,是个不受欢迎的妖怪。

  6. 穷鬼一族面相特征与开运_看相大全

    穷鬼一族面相特征与开运经济不景,很多人都加入穷鬼一族行列,到底要穷到几时方有转机?找一份稳稳定定的工作,培养自己节俭的美德,安心等候30岁后转运。有这些特征唔想被老板炒鱿,成为失业一族都几难。耳削下巴尖50岁后综援下巴兜兜和耳珠圆圆,代表有晚福。为防坐食山崩,若身体健康许可,退休后最好找一份看更这类较简单的工作过日辰。事业有成的男人面相图解_看相大全

  7. 马驮三千石成语故事_成语“马驮三千石”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出处】《幕府燕闲录》:故事边郡,纳粟三千斛授本州助教。岐山王生纳粟授官,以厚价市骏马犹不如意,每以为恨。尝骑过市,医生李生滑稽能谑,遮道谓曰:“君马新市,其价几何?”曰:“一百五十千。”李生盛称“壮健”,以为价贱。王怪问之。李生曰:“驮得三千石谷,岂非壮健耶?”...

  8. 汉代有两位名医流传千年,代表医学发展成就,你能猜出是谁吗?

    汉代有两位名医撒布千年,代表医学成长成就,你能猜出是谁吗?《汉书艺文志》载有医经、经方等18家近500卷,对人体生理情形,疾病原因,治疗方式,药物机能等各方面都有论说。东汉末年出了两个台甫医,内科的张机和外科的华佗。厥后历代研究阐释此书的多至数百家,为中医学的主要经典。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开山祖师”。

  9. 【林苑】的意思是什么?【林苑】是什么意思?

    南朝·陈·沈炯《幽庭赋》:「筑山川于户牖,带林苑于东家。」《新唐书卢简求传》:「治园沼林苑,与宾客置酒自娱。」林苑的拼音línyuàn林苑是什么意思林苑línyuàn古代植林木、养禽兽、供打猎玩乐的园林。

  10. 法正到底是什么人 为何诸葛亮却不敢招惹此人呢

    那么法正获得了刘备的奖赏,而诸葛亮是一个公正的执法者,她在对待自己的将领犯错的时候都能够公正无私的去执法,但是法正出现...人的情况,他因为知道法正和刘备之间的关系比较好而且法正在蜀汉政权中有很高的威望,所以诸葛亮就不敢去惩罚法正,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这个人对于属下的将领是公正无私。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