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阴沟翻船--李善长跟随征战,一路出生入死,本身又足智多谋,开国三大功臣之一,结果在76岁晚年在家享清福的时候被朱元璋满门抄斩。为什么一个开国老臣,一个老头在家都不能够安享晚年,手上已经无权无兵了还要遭到朱元璋的灭...呢?

朱元璋相信大家都不陌上,明朝第一人,从一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小伙子一路逆袭成为明朝开国皇帝。历史上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在乱世中寻得机会,成就霸业。在位期间也是对于民生也是十分重视,修复水利工程、减轻赋税、大兴科举培养人才,让社会生产逐渐恢复。 也有人说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身居高位之后开始排挤和消除之前一起打天下的人。制造了四大明朝案,这其中很多都是无中生有。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说到排挤老臣,诛 ... 大将,这三个人始终绕不开大明的历史。 阴沟翻船--李善长 跟随征战,一路出生入死,本身又足智多谋,开国三大功臣之一,结果在76岁晚年在家享清福的时候被朱元璋满门抄斩。为什么一个开国老臣,一个老头在家都不能够安享晚年,手上已经无权无兵了还要遭到朱元璋的灭 ... 呢? 先从个人身上来说,李善长知道朱的性格,知道未来必将有一场朝堂风云,深知这一点所以为人处世极为谦逊,对于谁都不漏一点风,以免成为把柄,往往也是这种性格导致其死亡。 在明四大案中有胡惟庸案件,起初想要造反,找他密谋,结果他来了一句「 ”吾老矣,吾死,汝等自为之”,翻译过来就是「 ”我老了,等我死了,你们再去干吧”。 居久之,惟庸复遣存义进说,善长叹曰:‘吾老矣。吾死,汝等自为之!--《明史》 也许是人老了,脑子一时转不过来,知道这件事情后选择隐瞒,结果被人奏了一封隐瞒的罪名。 还有就是当时位极人臣,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在朝堂中的话语权和威望无人能及,都说「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但是你初心还在,那朱元璋的呢? 位极人臣,谨慎一生,换来的是小人的谗言和皇帝的愤怒,一家70口人,一起上路。 两朝老臣--宋濂 也是开国三大功臣之一,更是被朱元璋誉为「 ”开国文臣之首”。在明朝初期受到朱重八的聘请,做了几年之后就辞官回家。深知朝堂的风险,随时有可能被抓起来,回到家也是闭口不谈国事。 该来的还是逃不掉,自己的孙子被卷入胡惟庸案件,自己也被牵连,还好有马皇后在宫中劝谏,改为不吃荤,不沾一滴油,朱元璋问:「 ”这是为什么” 皇后说:「 ”为宋先生作福事”, 加上朱标「 ”死谏”,宋濂得以保全性命,依旧被流放到茂州,本身体质就虚弱,在路上就一病不起,含冤而死。 一生谨慎依旧是没有用,宋濂是元、明跨越两个朝代的人,而且是一个文人,文人免不了作诗,与文字打交道。明朝有一种东西极其出名,也跟文字有关,那就是文字狱。 元朝时期的宋濂可以说是非常放荡不羁,跟明朝时期完全的两个人,做的诗词也是大不相同。还收编过自己的旧诗,把其中有关的字眼全部改掉,甚至在元朝写的东西直接不收,不要。 大家要知道,从古至今人们对于自己的知识产权都是非常重视的,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才能让这老爷子连子的诗都不要了,可见而知文字狱的恐怖和老爷子的谨慎。 浚川泉窦疏,不浚川乃塞。凿牖漏檐明,弗凿坐深黑。 感此益自愧,空负躯七尺。近方学心斋,万动一时寂。 面对天阙山,终日如宾客。默默两无言,岩姿澹将夕。---宋濂诗 从人到神--刘伯温 刘伯温也叫刘基,这个名字贯穿朱元璋的一生,一路帮助出谋划策,直到皇位稳坐。可以说没有刘伯温就没有大明的建立,开国第一功臣也不为过。但是天下始终是朱家的。 这三人中刘基算得上最精明,最谨慎的人,朱元璋数次试探都被挡了回去,仅仅当了一年的官就辞官回家,休养生息。 他知道帝皇权术的果断和狠辣,也知道胡惟庸心中的小九九,但是怎么挡也挡不住厄运的来临。本是为百姓着想,造福的他被诬陷,抓到了小辫子,一纸诉讼逼得直接进京解释。在京城中惶惶不得终日,很快就病倒了,病情加重后才得以回家,回到家不久就死了,不过给后代安排了一条明路。 「 ”基、濂学术醇深,文章古茂,同为一代宗工。而基则运筹帷幄,濂则从容辅导,于开国之初,敷陈王道,忠诚恪慎,卓哉佐命臣也。至溢之宣力封疆,琛之致命遂志,宏才大节,建竖伟然,洵不负弓旌之德意矣。”--《明史》 总结 朱元璋在现在看来就一个神经病, ... 的不仅仅是文臣武将,而是古代史中翻脸如翻书的宗师级人物,想弄一个人根本没有理由。事实是如此吗?先从朱元璋的这三位文臣来看,的确是这样子,根本就是无中生有的事情,甚至是成为一个老头了,还有什么威胁呢?要手动也要找年轻气盛的人就可以了,他们才是最大威胁。 其实不然,有两个最根本的问题: 一、打天下都是草根起家,而文臣们本身就是名门望族,一个贵族来辅佐我一个草根,想想是不是很不爽。不管你老没老,只要你一天是贵族,其影响力和背后的势力都是不可能被忽略,在一天威胁就多一天,只有死人才是最安全的。 二、就是关系到未来儿子、孙子的皇位继承,一起打天下的人看起来靠谱,那是对于朱元璋而言,对于未来继承人需要自己培养势力,这些老臣极有可能倚老卖老,王朝阻碍更加严重,必须清除。 古代封建王朝就是如此,在没有合理的制度下是没有一个安定的生存环境的,只有体验过战争悲伤,才能感受到和平的幸福。在古代是不可能存在这些奢望的,生产能力的落后,王权的威胁,科技发展的缓慢,阶级矛盾的固化,任何一项都是难以逾越的鸿沟。 我是小旭,旭日东升的今天,用如今时代去思考曾经历史,也许会更好看,觉得不错那就点个关注吧。 参考文献: 《明史》作者:张廷玉 《明史纪事本末》作者:谷应泰
本文标签:朱元璋明朝中国古代史历史明史宋濂元史明朝历史元朝二十四史清朝历史宋史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