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侠的起源,跟士分不开的,甚至本身是士文化的一部分。在古代,为国家、百姓排忧解难本是官员的事,由于种种原因,官员力所不及,就有了侠士的登场。春秋战国以来,这种具有侠义心肠的人很多,像楚国的申包胥。他本是伍子胥的至交,伍子胥因父仇和楚国决裂,发誓灭楚,申包胥发誓救楚。后来伍子胥率领吴国大军攻占楚国都城,申包胥入秦求援,秦王不肯见,他倚墙而哭,七日七夜水米未进,感动秦王。秦王遂发兵救楚。

大家好,国学趣谈栏目又跟大家见面啦!本期我们一起来聊聊汉代的侠士们。 什么是侠? 侠的起源,跟士分不开的,甚至本身是士文化的一部分。 在古代,为国家、百姓排忧解难本是官员的事,由于种种原因,官员力所不及,就有了侠士的登场。 春秋战国以来,这种具有侠义心肠的人很多,像楚国的申包胥。他本是伍子胥的至交,伍子胥因父仇和楚国决裂,发誓灭楚,申包胥发誓救楚。 后来伍子胥率领吴国大军攻占楚国都城,申包胥入秦求援,秦王不肯见,他倚墙而哭,七日七夜水米未进,感动秦王。秦王遂发兵救楚。可是说是言必信、行必果的典范。 司马迁的《史记》把他们的特点总结为,「 ”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就是说侠者的是非观,跟普通人有差别,不是以利或益作为行事的标准,而是以道义作为行事的标准。侠者遇到义不容辞的事,不畏牺牲,不计代价。与身上的高光相反的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低调,既不夸耀自己的才能、也不彰显自己的德行。 汉代的侠是什么样的? 这样的游侠在汉代就有很多,《史记》中记载的游侠以朱家、郭解、剧孟最为出名。 朱家是秦汉时期的鲁国人,生活的年代大约跟汉高祖刘邦相同。由于战乱和秦朝的酷法,各种各样的豪士和亡命之人都喜欢投奔他。函谷关往东,游侠们莫不伸长脖子盼望同他交友。 当时的政客,或为了名声、或为了资本,有了善举便希望有人把他的美名传扬出去。朱家却是个例外,他对曾经施舍过的人避之不及,唯恐再见到他们。 汉初的名将季布,曾因跟跟随项羽 ... 了不少汉军,兵败被刘邦悬赏通缉。朱家发现流落在外的季布后,立刻隐藏在家中,并嘱咐儿子,一定要好好招待,不能怠慢。朱家前去洛阳,找到昔日的好友,刘邦的信臣汝阴侯夏侯婴,为季布求情。 刘邦一方面担心季布投奔敌人,另一方面爱惜季布的才华,取消了通缉,并且任命季布做了郎中将。后来季布当上将军,地位尊贵,朱家却终身不肯跟季布相见。 或许现在的很多人很难理解。季布被通缉的往事,算是他本人的政治污点。如果朱家去见地位尊贵的季布,表面上是彰显两人的关系,但实际上却会让季布不愿提起的往事被掀开,遭到政敌的嘲笑。 朱家帮助别人的初衷不是为了回报,在季布声名显赫之后也不会主动攀附,谋求个人利益。朱家因为担心伤害到季布的名声,避之唯恐不及,更是难能可贵。 朱家一生乐善好施,自己的生活却很贫困,家中没有剩余的钱财,衣衫褴褛,每顿饭只吃一样菜,出入依靠一辆破旧的牛车,令人叹息。 郭解的一生更为传奇。他少年时,年少使气,好勇斗狠,曾以盗墓为生。他年岁渐长,却一改前非,行事以义为先。 一次,他的侄子在筵席上强行劝酒,被人 ... 害。郭解姐姐上门羞辱郭解,认为他不能保护好家人。郭解找到 ... 人的少年,询问事情经过,发现是侄儿无礼在先,于是放走了少年。经此一事,他的名气更大。 洛阳人有相互结仇的,城中有很多贤人从中调解,两方始终不听劝解。郭解连夜去见结仇的人家,双方出于对郭解的尊重,委屈心意地听从了劝告,准备和好。郭解不愿贪图美名,对仇家说:「 ”你们暂时不要和解,待我离开后,让洛阳豪杰从中调解,你们就听他们的。” 由于郭解的名声太大,门客众多而无法约束,手下屡屡做出违法乱纪的恶行。御史大夫公孙弘上书汉武帝:「 ”郭解以平民身份侠,玩弄权诈之术,为小事而 ... 人,郭解自己虽然不知道,罪过比他自己 ... 人还严重。”武帝下旨判处郭解极刑。 司马迁对他的结局多有叹息:「 ”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然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谚曰:‘人貌荣名,岂有既乎!’惜哉!” 剧孟是雒(luò)阳有名的豪侠。他爱打抱不平,扶弱济贫,不求报酬,甚至对当时的政局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七王叛乱。景帝派太尉周亚夫带兵出征。周亚夫星夜兼程赶到洛阳,见剧孟,大喜,说:吴楚举大事不求助你,可见他们成不了事。”果然,三月后,周亚夫平定叛乱。 数年后,剧孟死,前来送葬吊唁的马车多达上千乘,家产不足十金。 侠与士真的对立吗? 法家代表韩非子曾说,「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这种观点是把侠士与儒生放在统治的对立面。 从源头来说,侠起于士族的中下阶层,跟国家的管理者同出一脉。多数侠者虽然用武,但还是为了匡扶正义,保护百姓,目的与为百姓谋福利的官员没有根本区别。 儒家讲,「 ”修身、齐家、治国”,对侠士来说,小侠为义,大侠为民。 《神雕侠侣》第二十回中,金庸通过郭靖之口给侠下定义,提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 ”我辈练功学武,所为何事?行侠仗义、济人困厄固然乃是本份,但这只是侠之小者。江湖上所以尊称我一声「 ”郭大侠”,实因敬我为国为民、奋不顾身的助守襄阳。然我才力有限,不能为民解困,实在愧当「 ”大侠”两字。你聪明智慧过我十倍,将来成就定然远胜于我,这是不消说的。只盼你心头牢牢记着「 ”为国为民,侠之大者”,成为受万民敬仰的真正大侠。” 随着时代的发展,侠文化和士文化几乎同时没落,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侠文化的土壤依旧存在,我们的身边依旧有乐于助人的侠者,继续延续着旧时的侠肝义胆、侠骨柔肠。 以上就是本期的分享,关注如斯精舍,分享古人智慧,我们下期再见! 私信如斯精舍,回复资源,有福利领取~
本文标签:季布历史汉朝申包胥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