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中晚唐幕府文人交游与创作的政治功利性

  唐代中晚期方镇势力权重一时,以方镇为中心形成颇为特殊的幕府文人集团。本文通过分析幕府文职僚属和游历幕府的文士的交游和创作活动,可以看到中晚唐幕府文人的交游和诗歌创作普遍具有浓厚的政治功利性,文人入幕的政治功利性反映了唐代的科举守选制度和官员铨选制度并不能及时、充分地解决文人的政治出路,而节度使的奏荐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文人的入仕和再入仕的一条相对捷径。

  关键词:中晚唐;幕府文人;交游和创作;政治功利性

  唐代中晚期,幕府文人的诗歌创作蔚为大观,涌现出一批杰出的诗人和创作了多篇优秀的诗歌。明胡震亨《唐音癸签》云:“唐词人自禁林外,节镇幕府为盛。删中晚唐文人入幕和幕府文人交游与创作之盛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政治制度原因。

  一、中晚唐文人入幕的政治原因

  唐代科举新进士守选制和官员铨选制的严格规定和多不能按期实现是促使中晚唐大批文人入幕的直接原因。所谓“守选”,是指新进士获得做官资格,但不立即授官,而是居家等候吏部铨选。《蔡宽夫诗话》“唐制举情形”云:“唐举子既放榜,止云及第,皆守选而后释褐。”新进士守选年限一般三年,而且不一定在期满后授官,以致“半生守选,始遂一官。”唐代六品以下官员“凡居官必四考”,即在下一轮升迁改转前要经过四年四考。到中晚唐,很多官员即使考核满意也不能立即再任,而是要等吏部铨选。所谓“铨选”,是指吏部对守选期满的六品以下官员进行考选然后再任命职位。由于选人多,官位少,中唐以后,吏部铨选由每年一次改为三年一次,竞争更加激烈,“国朝旧制,吏部选人,每年调集。自干元以后,属宿兵于野,岁或凶荒,遂三年一置选。由是选人停选,其数猥多,文书不接,真伪难辨,吏缘为奸,注授乖滥,而有十年不得调者。”

  唐代官员奏荐制是解决守选期的进士和官员政治出路的主要途径。所谓“奏荐”,是指地方人员如节度使等推荐优秀人才到朝廷做官。中唐以后,朝廷限定奏荐的次数和人数,奏荐由一年两次改为一年一次,咸通十二年(871)规定奏荐人数每道每年不得超过两人,河东道等大道不能超过三人,同时采用考试办法。朝廷虽然加大了对奏荐的严格限制,但中晚唐方镇势力扩大,不仅可以自辟僚佐,而且可以自主奏荐幕僚,即使布衣也有机会被奏荐授官。

  河东府(治所太原,今山西太原市)和河中府(治所蒲州,今山西永济市)是北方的两个雄镇,军事地位极为重要,北 *** 回鹘,西与朔方节度使成犄角之势抗拒吐蕃和突厥,东对河北三镇形成制约,朝廷往往派重臣镇之。笔者统计,以高官身份出镇河中府的有郭子仪、李怀光、浑瑊、张弘靖、崔铉、郑光、杜审权、王重荣和朱全忠等。出镇河东府的有:皇室成员信安王李祎;宰相李皓、杜暹、辛云京、张弘靖、李程、康承训、郑从谠、萧邺、李蔚、张说、王缙、裴度;由河东节度使升至宰相的张嘉贞、马燧、李克用等。节度使为培植势力、播显声名,往往乐意奏荐攀附他们的优秀文人。因为河东和河中两雄镇可以比普通方镇多奏荐一个名额,仕途失意的文人趋之若鹜,期望借助府主声名实现政治功名,所谓“士君子之发令名,沽善价,……盖视其府之轻重耳。”

  正是守选、铨选和奏荐制度促使大批新及第进十和守选官员及落第文人选择了入幕,明胡震亨《唐音癸签》云:“盖唐制,新及第人,例就外幕,而布衣流落才士,更多因缘幕府,蹑级进身。”因而,抱着政治期盼入幕的文人的交游和创作就普遍具有浓厚的政治功利性。

  二、幕府文人交游和诗歌唱和的政治功利性

  幕府文人府事之余诗歌唱和,在文化精神生活娱乐的同时,也在文化交流中加强了政治上的联盟。

  出镇河东府的朝廷重臣多选拔优秀人才充幕僚,在太原形成一个个文人集团。如元和十一年至十四年(816—819),张弘靖节度河东。“公府政多暇”(韩察《和张相公太原山亭怀古诗》,《全唐诗》,下同),某日与幕僚登太原某一山亭。张弘靖首作《山亭怀古》一诗,随从的节度判官、侍御史韩察、节度副使、检校右散骑常侍崔恭、观察判官兼殿中侍御史崔公信、节度判官、监察御史高铢、节度掌书记、监察御史李德裕及给事中陆瀍、左金吾卫大将军胡证、尚书左臣张贾均有和诗。张弘靖“归田竟何因,为郡岂所宜。谁能辨人野,寄适聊在斯”。诗表达了自己不能归隐山林,只能寄托于山水的心声,幕府文人的和诗也纷纷表达了隐逸的雅趣,如“轩冕迹白逸,尘俗无由牵”(韩察)、“高情乐闲放,寄迹山水中”(崔恭)、“于焉悟幽道,境寂心自怡”(陆瀍)、“兹焉得高趣,高步谢东山”(高铢)、“东山有归志,方接赤松游”(李德裕)。幕府文人“视其主之好文如何,然后同调萃,唱和广”的行为正是他们寻求政治出路的功利性创作活动。

  干符中(874—879),北塞受到阴山府沙陀都督李国昌部族的虎视和侵扰,为安定北塞,僖宗诏命宰相郑从谠制之,并允许“自择参佐”。郑从谠本身是弘文馆大学士,所选幕僚多为文人,“乃奏长安令王调为副使,(历史论文 www.lishirenzhi.com)兵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刘崇龟为节度判官,前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赵崇为观察判官,前进士刘崇鲁充推官,前左拾遗李渥充掌书记,前长安尉崔泽充支使。开幕之盛,冠于一时。时中朝瞻望者,日太原为‘小朝廷’,言名人之多也。’他们形成的文人集团免不了时常诗歌唱和。郑从谠在河东府“知人善任,性不骄矜”,如重用大将张彦球,“累奏为行军司马。及再秉政,用为金吾将军,累郡刺史。”中和二年(883)郑从谠离开太原时,提拔书记刘崇鲁知观察留后事。郑从谠对幕僚的重用和提拔对其幕府文人而言具有极大的政治成功可能性。

  河中府地处关中与河东交界,所谓“河中之地,左右王都”。在军事地位上与京师唇亡齿寒。

  建中二年(781),赵惠伯为河中节度使,在鹤雀楼与幕僚展开了一场诗歌唱和。幕僚李翰《河中鹳雀楼集序》记载了当时的盛况,“河南尹赵公,受帝新命,宣风三晋,右贤好事,游人若归,小于承连帅之眷,列在下客。八月天高,获登兹楼,……前辈畅诸题诗上层,名播前后,山川景象,备于一言。上客有前美原尉宁文邈,前栎刚郡郑鲲,文行光达,名重当时,吴兴姚系、长乐冯曾、清河崔邠,鸿笔佳什,声闻远方。将刷羽青天,追飞太清,相与言诗,以继畅生之作,命予纪事,书于前轩。”可知当时畅诸首唱《登鹳雀楼》诗,众人相继和之。李翰序即就是对府主政绩和礼贤行为的称颂,同时也赞美了同僚的文名和佳篇。

  兴元元年至贞元十六年(784—800),浑以相位节度河中。浑瑊常在重大节日与幕僚游历宴饮。“大历十才子”之一的卢纶其时为河中元帅府判官,是浑瑊幕府文人集团的主将,写有大量奉和诗,《全唐诗》收录有10首。这些诗歌或歌颂浑碱平叛功勋,“玉筵秋令节,今钺汉元勋”(仇日奉陪侍中宴白楼》)或写宴饮场面的歌乐,“艳艳风光呈瑞岁,泠泠歌颂振雕盘”(《春日喜雨奉和侍中宴白楼》);或向府主敬酒表达谢意,“琼尊犹有菊,可以献留侯。……黄雀知恩在,衔飞亦上楼”(仇日奉陪令公登白楼同咏菊》)。围绕在府主周围的幕僚“俨然冠剑拥成林”,他们一起饮酒观舞,赋诗助兴。“彩笔征枚叟,花筵舞莫愁”(《九日奉陪侍中宴后亭》)描写的就是宴饮中诗歌唱和与歌舞表演的欢乐场面。卢纶是在位居下僚的情况下入河中府的,他的奉和诗集中体现了他的政治功利性。

  三、幕府文人政治得失间的个人咏叹

  中晚唐文人入幕意在寻求仕宦升迁,但入幕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异日入为大大公卿”。事实上,入幕给文人带来的往往是期望和失望的双重压力和巨大失落。长期滞留幕府,怀才不遇的感叹难免通过诗歌创作宣泄出来。诗人卢纶的遭遇、心态及创作就是这类幕府文人的典型。

  卢纶一生命运多舛,宦海浮沉。约大历六年(771)卢纶受到宰相元载、王缙举荐,进入仕途。大历十二年(777),元载被赐死,王缙被贬,卢纶受累去官。兴元元年(784)入河中浑瑊幕为元帅府判官。贞元十三年(797)秋,被超拜为户部郎中,约第二年卒。”在河中府十三年的军幕生活中,卢纶创作的大量诗歌表达了一个幕府文人在政治上的期望和失落的起伏心态。

  卢纶河中府早期诗歌主要是歌颂军幕生活。如《且昔日观咸宁王部曲娑勒擒豹歌》,卢纶以形象的语言描绘了浑瑊部下娑勒擒豹的全过程:“舍鞍解甲寂如风,人忽虎蹲兽人立。欻然扼颡批其颐,爪牙委地涎淋漓。既苏复吼拗仍怒,果协英谋生致之。拖自深丛目如电,万夫失容千马战”;以夸张和反衬的手法突山娑勒的神勇:“万大失容千马战”;想象中战场上的所向披靡:“始知缚虎如缚鼠,败虏降羌生眼前”。“非熊之兆庆无极,愿纪雄名传百蛮”,字里行间流露着诗人乐观向上的豪情和对军幕生活的歌颂。

  卢纶初入河中府充满豪情,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军幕生活的枯燥,诗人发出“军人奉役本无期,落叶花开总不知”(《酬灵澈上人》)的悲苦吟唱。这种悲苦情绪常常流露在卢纶此期的宴饮、游历、送别诗中,诗人多以对比手法赞美酬唱对象显要发达,悲叹自己年老多病和长年蜗居军幕。

  《送浑炼归觐却赴阙庭》和《晚秋河西县楼送浑中允赴朝阙》,卢纶以仰羡之情分别赞美了浑瑊之子浑炼和浑镐出身富贵又立官朝廷;《孤松吟酬浑赞善》把浑瑊子浑赞善比作“朱门青松树,万叶承清露”,自己则“深山荒松枝,雪压半离披”。这三首诗卢纶把自己的怀才不遇与浑之子的飞黄腾达形成鲜明对比,这样的诗歌还有《送崔邠邻拾遗》、《和阳崔侍郎游万固寺》、《同薛存诚登栖岩寺》等。“荒松枝”、“衰木”、“白头人”、“愚天”、“尘泥”、“蒲柳老人’等就是诗人对自身的形象写照。

  卢纶河中府期间,“大历十才子”死的死,贬的贬,诗人联系自己年老多病又不得志,不禁悲从中来,写下《得耿司法书因叙长安故友零落……》一诗,“鬓似衰蓬心似灰,惊悲相集老相催。……尘容带病何堪问,泪眼逢秋不喜开”,句句含悲,字字流泪。几年以后当十才子只剩下卢纶与夏候审时,畅当写诗“感怀前踪”寄于卢纶,卢纶回寄《……畅博士当感怀前踪有五十韵见寄辄有所酬以申悲旧兼寄夏侯侍御审侯仓曹钊》诗“以申悲旧”,诗歌前半部叙述自己的坎坷经历,后半部追述昔日诗友的才情风流,今昔之比让诗人无限悲叹。

  当期望通过府主而升迁的愿望得不到实现后,卢纶开始寻找另一条道路,写诗给官位显赫的韦氏舅舅,希望得到他们的举荐。这样的诗作有《秋中野望寄舍弟绶兼呈上西川尚书舅》、《新茶咏寄上西川相公二十三舅大夫二十四舅》。卢纶写诗给舅舅韦渠牟,韦回寄《览外生卢纶诗因以示此》,“终期内殿联诗句,共汝朝天会柏梁”已暗示出韦有举荐卢纶之意。卢纶回微酬太府二十四舅览诗卷因以见示》诗,“郗公怜戆亦怜愚,忽赐金盘径寸珠”感激韦渠牟对又“戆’,又“愚”的自己的关心,“径寸珠”美誉韦诗,“忽赐”,二字表现出诗人受宠若惊之感。“彻底碧潭滋涸溜,压枝红艳照枯株”形象地表现了诗人“久旱逢甘露”般的喜悦,果然卢纶不久被超拜为户部郎中。

  纵观卢纶河中府期间的诗歌,可清晰地看到其心态经历了一个“期盼—歌颂—悲苦”的过程。透过卢纶的幕府经历和心态历程,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中晚唐文人入幕交游与创作的政治功利性。

  四、寻求政治出路而游历幕府的文人创作

  中晚唐文人游历幕府,期望得到有影响力的府主的提拔和举荐,河东府和河中府作为北方重镇,是中晚唐文人游历的首选地之一。

  这类幕府文人的诗作,往往首先是上诗府主进行一番称颂。如鲍溶,元和四年(809)进士,守选期间游太原严绶幕,上诗《述德上太原严尚书绶》,赞美严绶受帝王之托保卫北门,使之出现一派和平景象:“终古鞭血地,到今耕稼繁。”“愿请执御臣,为公动朱幡”,明确表达了诗人期望入幕的思想。张祜,举进士不第,有《献太原裴相公三十韵》诗上河东节度使裴度,诗云:“一镜辞西阙,双旌镇北都。”后又上河东府一李姓府主《投太原李司空》一诗,诗云:“位压中华险,功排上将荣”。这两首诗都极力赞美河东府的战略地位,歌颂府主的功绩。“圣明神武尚营边,我是何人不控弦。……却为恩深归未得,许随车骑勒燕然。”(《冬日并州道中寄荆门舍》)表达了诗人想在太原建功立业的愿望。欧阳詹,泉州晋江人,贞元八年(792)进士,守选期满,未授官职。贞元十五年(799),欧阳詹游河东李说幕,向府主献诗《咏德上太原李尚书》,赞美府主身处重地显职,诗云:“九重帝宅司丹地,十万兵枢拥碧油。锵玉半为趋阁吏,腰金皆是走庭流。王褒见德空知颂,身在三千最上头”。

  其次是沟通与幕僚的关系以期被引荐。如开元十九年(731),高适北游幽蓟,次年(732)春到达太原,与信安王李祎府的幕僚饮酒作诗,曾作三十韵诗赞美诸位幕僚“并秉韬钤术,兼该翰墨筵”。《信安王幕府诗并序》云:“开元二十年,国家有事林胡,诏礼部尚书信安王总戎大举,时考功郎中王公,司勋郎中刘公,主客郎中魏公,侍御史李公,监察御史崔公,咸在幕府,诗以颂美数公,见于词凡三十韵。”高适游历河东府并作诗颂美诸幕僚,盛赞中寄予着被引荐的期望。高适此次入河东幕没有成功,他离开太原前往幽州节度使(治所今北京市)张守圭幕府继续寻求出路。

  欧阳詹,上诗河东府主李说后,又致力与幕僚的交游,和他们游美景进行诗歌唱和。如欧阳詹与河东行军司马郑儋登汾水一高阁,郑儋作诗《登汾上阁》感叹欧阳詹从南到北游历的辛苦,欧刚詹和《陪太原郑中丞登汾上阁》,诗云:“莫论江湖思,南人正断肠。”欧阳詹还陪郑儋和行军司马严绶登龙兴寺阁,有诗《和严长官秋日登太原龙兴寺阁野望》和《和太原郑中丞登龙兴寺阁》,诗云:“自怜蓬逐吹,不得与良游”、“独恨侍游违长者,不知高意是谁陪”。欧阳詹与幕僚唱和的诗歌往往抓住最动情之词“断肠”、“自怜”、“独恨”等表达其奔波仕途的辛酸惆怅以打动幕僚引荐之心。欧阳詹又陪严绶游童子寺,有诗《太原和严长官八月十五日夜西山童子上方玩月寄中丞少尹》,还写《太原旅怀呈薛十八侍御齐十二奉礼》诗于两位河东节度从事薛芳和齐孝若。“升堂有知音,此意当如何”,诗人直接向二人表达了希望他们向府主引荐自己的愿望。

  欧阳詹在河东府寻求入幕费劲了精力和诗才,但并未谋得一官半职,疲倦之极无奈地离开太原,有《初发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一诗。“去意自未甘,居情凉犹辛”,诗人无论去与留都倍感辛酸,“流萍与系匏,早晚期相亲”,是诗人长年漂泊生活的写照。从欧阳詹游历幕府的经历可知,进士出身者走由幕府到升迁的路也不是顺利的,唐代文人追求功名的执著艰辛亦是情堪动容。

 

  客观上,中晚唐出镇河东府、河中府的节度使多是朝廷心目中的得力官员和优秀文士,以这些人物为核心而推助形成的幕府文人集团的诗歌创作诗成为唐代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唐诗高峰的形成作山了特有的贡献,同时他们的创作成就也表明,只要诗歌创作真实反映了生活和表达了诗人主体合理的追求和愿望,即使是有明确政治功利色彩的作品,同样是优秀的,被后人广为传诵的。

中晚唐幕府文人交游与创作的政治功利性的更多相关文章

  1. 霍去病究竟有多厉害?匈奴一首诗歌道出悲凉

    可以说刘彻想要...匈奴,那霍去病就是他手里最锋利的一把刀,...伤效果也是让所有人都瞪目结舌。那么他到底有多厉害呢?其实看看当时匈奴人留下的一首诗歌里,包含着怎样的血和泪,就明白了。然而这时候的霍去病,却撂下一句硬气的话:"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2. 不平则鸣,看看柳宗元的文学创作修炼手册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后人对柳宗元的认识和纪念,主要缘于他的文翰和思致。

  3. 想爱而不能爱,林徽因病中写下这首凄美情词,如一曲清泉流过心间

    对于林徽因来说,写诗完全是出于兴趣,而那个让她爱上诗的男人是徐志摩。林徽因和徐志摩相识时才16岁,对方的一首首情诗将她带入了一个个美妙的诗境中。虽然两人的爱情以失败告终,但林徽因余生都没有放下过诗歌。让我们来品一品:作为一首现代诗,林徽因这首诗的工整度是相当高的,充满了古诗的韵味。关门的波斯菊花海诗中描写的是一种想爱而不能的情绪,有人觉得林徽因写的就是她和徐志摩的爱情,但作者从来没有这样表示过。

  4. 高风亮节——文人与竹的互相成就

    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而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竹子均榜上有名,可见竹子在中国文人心中的地位。「”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竹子笔直挺拔,婆娑有致,青翠不惊寒,自有一种虚怀若谷之气,象征着坚韧挺拔,虚心有节等品格。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对竹的喜爱,是中国古代文人群体的共性之一。千百年来,在无数文人墨客的推崇下,竹子由一种再普通不过的植物,变成

  5. 说韩愈不配当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人,怕是没读过他19岁的这16字神作

    对于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位置,不少人是不解的,毕竟排在其后的还有王安石、欧阳修和苏轼。

  6. 唐朝诗人众多,为什么只有李白被称为诗仙?他的诗真能预言未来么

    我国历史上曾产生过无数伟大诗人,如屈原、杜甫、苏轼,能吟诗作赋的亦不在少数,但被奉为「”诗仙”的唯有李白一人。李白之所以被称为「”诗仙”,凭的不只是他留传于世的诗词佳作,还有他那扑朔迷离的身世和颇具传奇的人生经历。他的诗词优美自然,诗句如行云流水,清新俊雅,且大气磅礴。「”李白斗酒诗百篇”。但李白在朝为官并非靠的金榜题名,只因识得番邦文字被贺知章推荐给了唐玄宗,玄宗赐其进士及第并做了翰林学士,虽无

  7.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欧阳修与北宋诗文改革1(备考10月自考)

    诗文革新运动——北宋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不仅确立了古文在散文领域的正宗地位,而且影响到诗歌创作,作诗也讲究「”气格”,产生以「”以文为诗”的现象,所以人们又习惯于将发生于北宋中叶的这场文学变革称为诗文革新运动。欧阳修在这场运动中的作用——欧阳修在这场运动中起着文坛盟主的领袖作用,他对梅尧臣与苏舜钦的推崇、对王安石、曾巩和「”三苏”的褒扬提携,有力地推动了北宋文学的发展,使宋文、宋诗能够自具面目而独

  8. 罪臣侍妾被没入宫,不久生下「 ”傻”儿子,后却成晚唐头号明君

    807年李锜因罪被处死郑氏被没入宫,后郑氏受到唐宪宗的临幸于809年生下了唐宪宗的第十三子李忱。后来李忱被封为光王,郑氏随后成为光王太妃。唐武宗追求长生不老,后因为服用铅丹不慎中毒而英年早逝。虽然郭氏被左右侍从阻拦,但于当天晚上就突然去世。郭氏去世后,郑氏便成了后宫辈分最高的太后。

  9. 中国文学史上的八大才子,最后一个你认识吗?

    苏轼被后人称为「”诗神”、「”词圣”,诗、书、画、散文等均有很高成就,其中,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位列「”唐宋八大家”,书法上为「”宋四家”之一,可见,苏轼是百年难遇的全才。李煜被文学家称作「”千古词帝”,史学家称其为「”南唐后主”,他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代表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相见欢·

  10. 德川幕府靠什么统治日本二百年?"三上三下"的等级制度功不可没

    那么,何为"三上三下"的等级制度呢?在得到天皇赐封的象征统领武士最高舵手征夷大将军后,德川幕府便名正言顺地对国家进行统治,对皇室进行操控。

随机推荐

  1. 不知该感谢谁

    不知该感谢谁办完住院手续后,妻子躺在了医院走廊的病床上。>妻子没好气地朝我瞪了一眼说:“你说得倒轻巧,人家帮了你的忙,就得要感谢人家。否则下次还有谁肯来帮我们的忙呢?”可是不知道究竟是谁起到了作用,又怎么去感谢呢?>我听了妻子的话后,感到有些为难,说:“我们现在还不知道究竟是谁帮的忙,又怎么知道给哪个送礼呢?”>听他这么说,我又连忙说了不少感激的话。

  2. 难陀得道的因缘

    难陀得道的因缘文/唯默从前佛在迦毗罗卫国时,有一天,智通观知弟弟难陀得度的因缘即将成熟,于是入城乞食,特地来到难陀家里。正值难陀在楼阁上为其娇妻点妆画眉,说不尽的柔情蜜意。难陀依依不舍的答应了,立刻下楼来见佛陀。难陀只得一路追随着佛陀来到拘屡精舍。佛陀见难陀的回应,就命剃头师为难陀剃发。于是佛陀趁机为他宣说法要,七天之内,难陀就证得了阿罗汉果。

  3. 救人

    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上尉忽然发现一架敌机向阵地俯冲下来。照常理,发现敌机俯冲时要毫不犹豫地卧倒。可上尉并没有立刻卧倒,他发现离他四五米远处有一个小战士还站在哪儿。他顾不上多想,一个鱼跃飞身将小战士紧紧地压在了身下。此时一声巨响,飞溅起来的泥土纷纷落在他们的身上。上尉拍拍身上的尘土,回头一看,顿时惊呆了:刚才自己所处的那个位置被炸成了一个大坑。

  4. 罗马帝国的「 ”挑战者”:匈人帝国的 ... 组织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451年高卢战争前夕,匈人已在以东欧草原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建立了游牧传统下的匈人帝国。

  5. 给老师的最温馨的毕业赠言

    给老师的最温馨的毕业赠言1、海水退潮的时候,把五彩的贝壳留在沙滩上。“桃李满天下”,是教师的荣耀。老师,您能使枯木冒出新芽,使沙漠变成绿洲,使我们这些不出色的学生成为最闪耀的星星。

  6. 梦见拔牙吞到肚子里_梦见拔牙吞到肚子里什么意思

    出行的人梦见拔牙吞到肚子里,建议春天少去,其他平顺可外出。做生意的人梦见拔牙吞到肚子里,代表多改进,专心经营,初获财利,贪多贪大则失败。本命年的人梦见拔牙吞到肚子里,意味着虽有财利,慎防文书诉讼或车祸。梦见躲避战争_梦见躲避战争什么寓意恋爱中的人梦见拔牙吞到肚子里,说明能互相体谅坦诚对待,婚姻可成。怀孕的人梦见拔牙吞到肚子里,预示生男,春占生女。

  7. 低头哈腰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dītóuhāyāo【解释】指谦卑恭顺的样子。【出处】陆文夫《荣誉》:“‘请说吧,请说吧。’检验员低头哈腰的,‘别说一件,就是十件我也不推辞。’”【例子】无【近义词】点头哈腰【相关】百度“低头哈腰”

  8. 梦见吃番石榴

    周公解梦梦见吃番石榴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吃番石榴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9. 前也常坦,后也常坦 - 公案100

    前也常坦,后也常坦常坦曾向药山惟俨求法,因为没有收获而离开了,后来再度向药山求教。常坦就是这样的人,而他离开之后,又再回到药山座前求教,这种情形也不少。如果常坦的时机已成熟,听到这句话之后,一定会开悟。

  10. 梦见茶色_周公解梦梦到茶色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茶色好不好

    做梦梦见茶色好不好?梦见茶色和茶色的物品,往往表示一种亲切、尊敬的感觉。心理学解梦梦见紫色_周公解梦梦到紫色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紫色好不好梦境解说:梦里见到的颜色各有不同的象征,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蓝色、靛蓝和紫色属冷色,是消极的颜色。它们出现在梦中时,具有治愈疾病的指示作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