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印祖故事:大醒拜访请开示,唯示念佛最要紧

大醒法师(1899~1952年),俗家姓袁,江苏省东台县人, 二十三岁时,毕业于东台师范学校,他的出家跟印光大师有间接的关系。在民国十一年(1922年)秋天,著名新闻记者戈公振先生的父亲去世开吊,当时还没出家的袁姓青年(后来的大醒法师)也去悼念,在戈府厅堂中的许多挽章中,他发现到有一位和尚吊唁的书信。这封信之所以引起他的注意,一是因为那封信装裱既精致而又安置在客厅中央最显著的地方,二是因为信纸上的书法写得非常古拙,尤其是 “常惭愧僧”的落款令人感到不同寻常。当时,袁姓青年看了这封书信的内容之后,不知不觉中引动了走向出家之路的心念。十二年的春初,袁先生谋食上海,常到戈公振先生那里走动。戈公振住在时报馆宝塔式的三层楼上,他的床架上挂着一串念佛珠。袁先生知道戈公振当时正怀着烦恼的心事,因此心中猜测一串念佛珠或者能解决烦恼的问题。有一次,袁先生和戈公振谈起了常惭愧僧,他说:“公振先生,我的个性,我的环境,我出家做和尚最好。而且我的心情又不同一般的青年,现在,事事都感觉苦恼,你可不可以替我介绍跟那位印光法师出家?”公振以沉默的笑容答复他说:“出家是好的,可是印光法师听人说他不收徒的,且等待两年,将来我们一同去出家吧!”两个人聊着天,互换拿着那串念佛珠,有意无意的用手指捻着。隔了两天,又在袁先生又在戈公振的书架上检到一本《印光法师文钞》。又隔了两天,戈公振邀袁在四川路青年会午餐,向袁说明他的老兄(绍甲)一天来了两次快信要袁回到家乡去帮忙,担任高级教员。那天晚上袁先生乘船返乡,戈公振把他的那本《印光法师文钞》赠给袁做了送行礼物。后来,袁先生读憨山大师的《梦游集》,顿生离俗之念,就于1924年依扬州天宁寺让之和尚剃度出家,这就是大醒法师。经过两年的参学,知道了一些学做出家衲子的事情。比方说参访善知识,就是出家人很必要的事情之一,因为多参访大善知识,就可以多知道几种修行学 ... ... 。而凡称为大善知识者,又必具有其独到之处——即自受用之处。民国十五年(1926年)春天,大醒法师在金陵寺挂单的时候,听人说印光大师已由普陀山到了上海,于是发心往上海拜访这位真实的“渴慕久矣”的大善知识。正是仲春天气,大醒法师一路步行,身上颇有暖意。由爱文义路询问到陈家浜太平寺,下午三时前后,从佛事兴隆的人丛中踏上第一进屋的前楼,把自己的名片交由侍者通报给“静室”里的印光大师。一瞬间,岸然道貌的印光大师出现了。大醒法师问讯顶礼后,与大师对面坐下,大醒法师说了几句仰慕的话,大师接过话茬就开始批评大勇、显荫两位法师不应修习密宗。他说:吾国佛法,法法完备,中国现有的禅宗、净土宗以及研究教义的天台、贤首等等法门,何一而不可以学习,偏要到日本去学密法。若言沟通者,须明本有之法,然后以其余力,学彼密宗,以辅翼本有各宗。故宜先学本有之佛法,不学此法,即是舍家珍而行乞耳。老法师说这话的时候,潮州王弘愿正在南方大传其法大授其徒。一方面听说日本僧侣是带妻食肉的,另一方面他老爱惜的显荫法师又恰恰因为去日本学密而病死,所以可以说他完全不赞成甚至反对别人习学密宗。大醒法师问到关于中国佛教制度是否需要改革的问题,印光大师的意思是一个人做好了,慢慢地去感化一般的僧侣,不必提出什么“整顿僧伽制度”的新鲜花样。大寺丛林规模不整,也可以劝说,劝说不行,则是他们的业障。大醒法师质疑说:“老法师安住普陀山二三十年,我看普陀的僧众能受感化的就很少,而且普陀在香会期中不应有的僧侣行动也实在太多,老法师为甚么不加以劝导他们?”老人家总以众生业障深重答之。随后,大醒法师又请问大师对于上海寺院做经忏佛事那样十足的贸易化,感想如何?大师说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如果认为这是救济一般出家人的生活问题,倒也罢了,而其实做老板的脑筋却是为的饱其私囊。印光大师是看不出的人吗?世出世法,他无一不知,况乎此事。不过老人是大善知识,素以道德修养为重,不愿意说僧人的过错罢了,只得以没有办法一语了之。大醒法师请求大师开示,作为一个青年僧,因为参学不合自己所需要,打算闭关自修,以阅读藏经为主,以朝暮二时念佛加持为辅,可不可以。大师赞成大醒法师闭关自修,但认为阅读藏经不需要,还是以念佛为最要紧,因为一个修道的佛教徒不以求生西方为信愿,则简直是自寻苦恼,喜堕三涂,是很糊涂的。大醒法师辩解说:青年时代不多多的阅读佛经,将来拿什么学识去感化世人、弘法利生?即如老法师如果没有《印光法师文钞》行世,怎么能令我们发生信仰呢?大师听了还是恳恳切切的谆谆开示,不念佛的人太苦,念佛求生净土的法门才是最直捷最了当的。那天格外暖和,大醒法师与印光大师谈话,吃了一点茶点,约在一小时后,忽然下了一阵倾盆大雨,又漫谈了一个半小时。谈话之中,印光大师说了许多训勉的话,临别之际,扯住大醒法师的手亲亲切切地再四嘱咐他要念佛,要好好的用功,在临行的时候又嘱咐:“你很聪明,不要学大勇、显荫他们。”滂沱雨止,大醒法师告别离去。几天之后,印光大师因三叉河慈幼院事件往南京去,还顺路到金陵寺去看过大醒法师一次。大约十六年(1927年)的秋冬之间,大醒法师第二次在上海拜访印光大师。其时,河南的寺产正被军阀们没收变卖,大师一见面谈起这一件事,声调间也显出一点忿然的意思。湖南僧尼受 ... 激动,也发生了许多不经见的动态,他老谈到也颇愤慨。不过老人同大醒法师这批年轻法师的态度不一样,他始终不责备僧众的自身,总是说出家人不肯发心念佛求生净土。民国十九年(1930年)夏天,大醒法师在苏州定光寺休息了几天。这时,印光大师在报国寺闭关。大醒法师与文涛法师一同去参拜。在未去之前,他就料到这一次要受到老人的呵斥了。因为他在厦门主编的《现代僧伽》,发行已满二年,估计印光大师总会见到一二册的,如果一看到内容,无疑的要视为是革命佛教的炸弹。大醒法师在关房窗口拜见大师之后,大师开口就说:“你办的《现代僧伽》,专门是 ... 和尚的,不怕造口业?你们在厦门办的闽南佛学院,都是革命党新僧,要打倒你,要打倒他,连我印光你们都要打倒!”大醒法师马上申辩说:“《现代僧伽》上并没有说打倒你老法师的话。”由 ... 谈到现代的佛寺制度是否需要改良,以及青年僧徒是否需要教育等问题,老法师又并不一定执着定见。但是,不愿意发表意见。最后大师说:“你就是 ... 死了他们,他们仍旧不能把丛林改好, ... 之无益,枉造口业!” 临行拜别,大师还殷殷教诫:“以后写文章不要 ... 。造了口业,赶快忏悔。”后来,大醒法师起一个别号叫“僧忏”,以纪念领受大师训示的诚意,还把自己的著作命名为《口业集》。民国二十年(1931年)的佛学院暑假期中,大醒法师偕同日本友人神田惠云先生、福建朋友蔡慧诚居士,游览江浙佛教名胜,打算参访印光大师。到上海时,又加入了一位李光宇居士。在苏州定光寺歇宿,第二日,文涛法师陪他们一行四人拜访印光大师。这一回谈话的恣态虽与前数年无甚差别,但大师的面容却清瘦了好些。大师与神田、蔡、李三君接谈约半小时,又为各人写了几句法语,都是开示念佛求生净土的话。客室中又来了几位访客,因为时间太短促,大醒法师一行匆匆地就告别了,这是他与印光大师的第四次会见。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大醒法师和几位同学创办《净土宗月刊》的时候,曾写信劝请印光大师趁此高龄可编一部《净土宗全书》或《净土百要》,以继灵峰大师《净土十要》之美。大师回信的意思说:“我的德行不及蕅益大师,净土经典有《十要》足可修行,何必再要什么全书、百要?”以上就是大醒法师前后拜识印光大师的因缘,从中可以看到,大醒法师出家的心念,确实是初次见到印光大师的文字而发动。由读大师《文钞》而发生信仰三宝之心的人很多,足见其文字诱导感化的力量实系很大,因为他的文义平实易解,深入显出,有大悲心,有真情感,这即是他老以文字般若而获得的化导效果。大醒法师几次受到印光大师的棒喝,感到非常庆幸,没有误解是受了印光大师的辱 ... 。因此,亲近大善知识(此系真实的大善知识,非徒有浮名者可比),应生难遭难遇之想。大师每见人来参访,一概施以恶辣的钳锤,这真是古大德的风范,末世的佛门中又哪里有这等大匠!最后,引用大醒法师所说印光大师给他的印象,以见大师当时在年轻一代法师心中的形象和风范,大醒法师说:印光大师给我的印象最深的地方有几点:第一、在他庄严的面容上,却看得出蕴蓄着满心田的慈悲。他老弘扬净土的大愿,既非发于一朝一夕,而且有始有终,无更无改。第二、他老无论遇到任何人请求开示,他只有一条大路指示给你,就是念佛求生净土。而且一见面“未开口三十棒”,皆是用的大刀阔斧的方式。因为如此,不愧为一代一宗的大匠。第三、他老对于自己发心要做的事,勇猛精勤。虽当高龄,编修四大名山山志,皆系亲自校对,实为难能,责任心甚重,非一般老僧所可企及。第四、灵岩山,可以说是他老的理想丛林,如果该山代代传承的住持人,能永久的保持那种特立之家风——印光家风,希望使印光大师的精神常存不灭。第五、他老一生的成就功德庄严,虽说自有其宿植的善根德种,但如其没有二三十年的潜修净养的功行,纵具有智慧辩才,被化的信徒何得有这样的众多。这一事是最值得我们景仰赞叹而足为衲子模范的!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印祖故事:大醒拜访请开示,唯示念佛最要紧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10. 西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鸠摩罗什、克孜尔石窟、信仰之变)

    鸟兽以花果为食,不经意间用种子装扮了世界一、鸠摩罗什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被称为佛经三大翻译家。

随机推荐

  1. 天安门的六大秘密,国徽写的八个名字,他们究竟是什么人

    ——★天安门坐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的中心、故宫的南端,它是无数中国人向往的地方。然而天安门的秘密,你知道多少?天安门城楼的国徽,是由沈阳第一机床厂19号铸造车间的铸造班长焦百顺与他的同事,根据样稿制做。天安门城楼象征国家最高权力,为世人所瞩目,故天安门上的国徽一定要挂得正,这件事情引起了在周恩来的的关注,在他督促下,有关部门派了8个可靠认真的师傅,去挂国徽。No.2天安门横幅标语究竟是谁写的?

  2. 酒店负责人不让华人进去,一中国富豪路过:你们这酒店我买了

    中国的第一位华侨百万富豪陈芳,就是在商界成为了风云人物。24岁那年,陈芳跟着伯父出国,去了夏威夷的檀香山,帮伯父进货卖货,自己也开了家小店。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就像如今老干妈和辣条在海外也颇受欢迎一样,在檀香山当地人眼中,陈芳店里卖的中国土特产也非常新奇,他们纷纷前来排队抢购,店面人满为患,门庭若市。而陈芳看到大家买东西经常要等前面的人,觉得很不方便,毕竟顾客是上帝。

  3. 寻找太阳王1:巨魔入侵

    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他们想起自己的使命,决定由通贝带几个人出海前往南方找寻太阳王子,并约定一年之后回来报情况。临终前留下遗嘱说,不管怎样,一定要派人去寻找太阳之子。在幡然悔悟之后不久,他又故态复萌,直到一批形象丑陋令人毛骨悚然的巨大食人魔入侵为止。目睹这些巨魔的残忍暴虐,奥托雅聚集族人商讨对策,但根本动不了他们一根毫毛,反而激怒了他们。他们逮捕了奥托雅,把他关进山洞。

  4. 周公解梦之梦见已故的祖父母是什么意思 – 周公解梦

    下面小编就带您走进周公解梦之梦见已故的祖父母是什么意思。梦见已故的祖父赶着一头母牛来到院里或将牛栓在牛棚,预示即将迎来儿媳、家庭主妇或妻子,或者得到意外的财物。梦见已故的祖父背着孙子或领到屋外,预示近期内孙子会死亡。梦见已故的祖父母欲向自己说什么话,这是预示有事情将发生,需要倍加小心。梦见已故的祖父母再世后准备带着自己外出,这是警告你有可能由于意外的事故或疾病而死亡,又或者面临严重的忧患。

  5. 【笼纱】的意思是什么?【笼纱】是什么意思?

    用绢纱作外罩的灯笼。●宋姜夔《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词:「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狐嫁女》:「少选,笼纱一簇,导新郎入。年可十七八,丰采韶秀。」★「笼纱」在《汉语大词典》第12435页第8卷1279参见:笼纱笼纱是什么意思笼纱lóngshā即纱笼。

  6. “书圣”王羲之的孙女王神爱 才华出众却嫁给了个傻子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有“书圣”的美称。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继承了父亲高超的书法技艺,父子二人在中国书法史上并称为“二王”。公元384年,新安公主为王献之生了一个女儿,爷爷王羲之看到孙女之后非常喜欢,亲自给她取名——王神爱!>公元396年,年仅12岁的王神爱在母亲的授意下,嫁给了自己的表哥,当时十五岁的皇太子司马德宗。可怜一代才女王神爱,只能做了傻子皇太子的保姆。)13岁的太子妃王神爱被立为皇后。

  7. 成语【修旧利废】意思解释 | 成语大全

    成语词典>>修旧利废的意思解释成语修旧利废发音:xiūjiùlìfèi释义:把破旧的修补好,把废物利用起来。

  8. 梦见很多鱼在水里游

    周公解梦梦见很多鱼在水里游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很多鱼在水里游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9. 哈特谢普苏特:成为国王的女王

    哈特谢普苏特是在位时间最长的女法老.在她的统治下,埃及繁荣昌盛.被称为“国王的女人”的埃及经济在她担任法老期间繁荣发展.她指挥了许多建筑物、纪念馆和寺庙的建设和修缮.然而,在她死后,她的继任者试图抹去对她的任何记忆.虽然目标可能是要将她从记忆中抹去,但这些尝试只会激发现代文明对她的更多了解.哈特谢普苏特是埃及国王图特摩斯一世及其主要妻子和王后艾哈迈斯的独生子,她出生于公元前1508年,在她死后30

  10. 做梦梦见考试迟到是什么意思 – 周公解梦

    周公解梦详细介绍关做梦梦见考试迟到的梦境预兆是什么意思?当一个人并没有面临真的考试时,梦见考试迟到表明他在生活中“面临考验”。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