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明朝翰林院学士罗钦顺的一生

罗钦顺 1465年12月8日—1547年5月13日>罗钦顺(字允升,号整庵),学者,官员,江西泰和人。1492年,罗钦顺中乡试第一名。次年又考取会试第三,授任翰林院编修。罗钦顺全神贯注地研究学问,他避开了所有的社交应酬。> >罗钦顺>1502年,罗钦顺擢升南京国子监司业。1503年至1504年末,罗钦顺与祭酒章懋通力合作,很好地改善了国子监的学风。当时,他全心苦读“四书五经”和宋代哲学家的著作。通过长期潜心研读这些著述,他认为程氏二兄弟(程颢, 1032—1085年,程颐,1033—1107年),张载(1020—1077年),和朱熹(113 年—1200年)都曾研究过佛教并了解其本质,但当他们全面理解儒学之后,发现佛教中存在的一般性错误(尤其是颇具影响力的禅宗中的错误)极为显见, 以至于他们不但远离佛教,而且还竭力去驳斥它。>在另一场合,罗钦顺认为朱熹对陆九渊(119—1192年)的批评有充分的依据。 武宗朱厚照在位的前五年中,宦官刘瑾试图独揽大权。1504年,罗钦顺返家侍奉年迈的父亲,其间他上疏朝廷请求宽延养亲时间。因罗钦有违朝制,这次恳请未被恩准,但他仍滞留家中。因为这件事,他于1508年被削去官职。两年后刘瑾伏诛,罗钦顺官复原职。> >罗钦顺>1511—1515年,罗钦顺先后任南京太常少卿,南京吏部右侍郎,四年后又升任吏部左侍郎,1521年转北京吏部左侍郎。罗钦顺以诚实正直闻名,例如,任何人若想凭借宦官书信前来请求加官晋爵,都会被他交由刑部处罚。同年(11月209日)武宗皇帝驾崩后,罗钦顺受命编纂《武宗实录》(1505—1521年的真实记录)。在他升任南京礼部尚书不久后(1522年5月14日),罗钦顺上疏请求还乡照顾年迈的父亲。>1523年5月,父亲去世,罗钦顺辞官回家为父守孝。1527年,罗钦顺被朝廷召回,初为礼部尚书,后改原职吏部尚书,但他皆坚辞不就。(1527年),其致仕归里的请求终于得到皇帝的恩准。在其后居家二十年中,罗钦顺澹泊自持,不为世累,以八十二岁高龄寿终,赠太子太保,谥文庄。>值得一提的是,罗钦顺神道碑上的铭文是由严嵩所撰。1724 年,罗钦顺得以从祀孔庙。 罗钦顺是一个极具素养的人。他每日早起前往书室“学古楼”,接受家人和弟子的问候之后,便开始读书。罗钦顺又是一个生活朴素的人。他既不在庭 院里建造亭台楼榭,也不会在宴会上设音乐歌舞助兴,这都可以看出他不尚奢华的性格。罗钦顺的家人彼此虚怀以待,体贴周到。林希元对罗钦顺的人品大为赞赏,他写道:“先生自发身词林,以至八座,其行已居官,如精金 美玉,无得致疵。”> >学古楼>罗钦顺的著述包括《困知记》(六卷),及诗文别集,题为《整庵存稿》(二十 卷)。这些书籍约于1552年初次刊刻(国立北平图书馆藏有缩微胶片复本)。《困知记》后来被扩充至八卷本,和《整庵存稿》一起于1620年至1623年重新刊刻(国会图书馆有复本)。还有一部1710年版的《正谊堂全书》。七十年后这些著作都被收入《四库全书》中。正如罗钦顺本人反复强调的那样,《困知记》是自己潜心钻研儒学二十余年的思想结晶。该书包含了他的哲学思想,更为重要的是反映了在陆王心学和佛学的冲击下,他对儒学正统思想的勇敢捍卫。在去世的九天前,罗钦顺自撰墓志铭,将其一生总结为致力于推究事理、存心知性,其重要著作便由此产生。>他经常后悔自己直到四十岁才开始领悟到儒学教义的深奥和完备,而早年只为科举和升迁而读书。经过二十多年的潜心研究,罗钦顺确信“心”和“性”是截然不同的。既然“心”不同于 性”,那么陆王心学的主张“心即理”和程朱理学的观点“性即理”同样也是大相径庭的。>作为学者,罗钦顺以其“理气为一物”学说而知名,因为这为朱熹的“理气二元论”提供了解决 ... 。罗钦顺也以同王守仁的辩论以及对佛学观点的有力反驳而闻名。罗王二人的辩论始自于1515年王守仁《朱子晚年定论》一书的刊行。为强化自己的观点,王守仁写下这部论著,书中断言虽然早年朱熹与陆九渊的观点相异,但在晚年他为自己的错误感到后悔,并修正自己的观点以便同陆九渊的看法保持一致。此书一经刊行便引起了程朱学派弟子们的激烈讨论,他们中的一些人写了反驳的文章,以证明朱陆的主张实际并不相同。1520年,在写给王守仁的第一封信中,罗钦顺阐述了他对“格物”、“致知”的理解。在文中他援引最早提出“格物、致知”说法的《大学》,来说明王守仁对《大学》的理解是错误的。1528年,罗钦顺第二次写信给王守仁,信中讨论了一些 基本的哲学问题,他不同意王守仁对“格物”的定义。不幸的是,王守仁还没有 收到罗钦顺的这封信便去世了。> >《朱子晚年定论》>罗钦顺对佛学的论述也颇为详尽。他引用佛经中的语句试图加以驳斥。高攀龙曾称赞罗钦顺“自唐(618—906年)以来,排斥佛氏,未有若是之明且悉者。”>本文由【百家号/顺天顺地顺心】原创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明朝翰林院学士罗钦顺的一生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2. 谁说正宫娘娘不吃香?这几位都是最受宠皇后

    北齐文宣帝皇后:李祖娥《北齐书·文宣李后传》描绘李祖娥是「”容德甚美”。清代鹅湖逸士的《老狐谈历代丽人记》中说「”高后李祖娥以秀慧而绝艳”,将李祖娥与西施、昭君、张嫣、张宝珠并称为中国历史上真正的「”五大美女”。鹅湖逸士认为李祖娥是「”不幸生于季世,又嫁高氏无礼之家,迭遭污辱,几至玉碎花残。”而后世却因此几乎忘记她的艳丽,其实李祖娥是「”秋波善睐,神光动人”,属于「”亘古所无,所谓横绝千古之丽也”

  3.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洪武年间的状元郎丁显真是走了狗屎运。他的考试成绩并不理想,据说,考官初拟的名次为一百多名,却因为朱元璋的一个怪梦,这位会元中的差生居然逆袭成状元。次年,他入京参加会试,也有幸考中了会元。不过,丁显的成绩在会元中并不出类拔萃,当年会试一共有考生472人,会元为建文帝时期名臣黄子澄,第二名为国子监生练子宁,第三名为浙江高考状元花纶。

  4.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5. 明教是什么教?《倚天》里张无忌率领的不是魔教,而是光明的宗教

    《倚天屠龙记》当中张无忌所属的「”明教”,在人类历史上确实存在过,那就是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摩尼教”,由于吃素,并且崇拜教祖「”摩尼”,明教被当时的人们污蔑为「”吃菜事魔”,这就是「”魔教”一词的由来。其实,「”魔教”并不崇拜恶魔,相反,他们崇拜光明和善,他们的教祖摩尼,也是一个带来善的启示的「”光明使者”。一、明教教祖摩尼按照摩尼教的教义,宇宙起源于十二个千年以前,每一个千年都会产生一个伟大的先

  6. 仁厚的朱标,威猛的朱棣,那朱元璋其他儿子都怎么样?

    说到朱标,自然要说说朱标的弟弟们,那些觊觎皇位已久的藩王们。

  7. 明太祖如何拼命打造拖垮帝国的藩王制度,后世帝王却怎么改不了?

    相关阅读: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43年那场会议的多尔衮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顺治帝四次恭迎的背后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成语「”乱七八糟”。听惯了以为就是个乱糟糟的成语,然而这个成语却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于历史认识的智慧!乱七指的就是西汉景帝时,七王之乱,弄得汉帝国差点分崩离析,又引出了一个「”清君侧”的好借口,居然为此...害了一位忠臣——晁错。当然,最后七王之乱平定,把个汉帝国给吓得不得

  8. 考古队挖出一具清朝干尸,留着明朝长发穿着龙袍,专家:不是皇帝

    我国曾经挖出过一具非常奇怪的干尸。首先,这具棺木的棺头写明了,这是清朝时被授予中宪大夫一职的黄拙吾的陵墓,而棺木里还有一枚康熙通宝,由此可见,此人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死去并埋葬起来的。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当考古队扒开干尸的官服后,却发现他里面竟然穿着两件龙袍,一件是四爪蟒袍,一件是五爪龙袍。其中五爪龙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才会穿的朝服。

  9. 如果刘邦代替刘备统治蜀汉,能否打败曹操和孙权,最终统一三国?

    刘备一直打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帜混迹于东汉末年,若是按他说法来算,他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虽然他并没有取得先祖那样的成就,不过还算没给刘邦丢脸,凭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在汉末占据了一席之地。不过刘邦似乎比刘备要给力一些,从一介乡间小混混到开国皇帝,期间仅花费了7年时间而已,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传奇。若是让刘邦来替代刘备统治蜀国,有没有可能让蜀汉焕然一新,最终击败曹操和孙权,进而完成统一呢?首先我

  10. 征宋伐明,女真人为何这么能打?你肯定想不到

    二是在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再次崛起,这次闹得动静更大,一举颠覆了大明王朝。他们真的很"能打"吗?完颜是女真各部的王姓,起初女真分为数十个部落,结构是较为松散的。辽宋自澶渊之盟起,已维持了百年和平,这种状况直接造成两国武备废弛。辽朝以天祚帝被俘宣告灭亡。女真各部也完成了统一,羽翼逐渐丰满。此时的明朝可说是内有党争民乱,外有女真觊觎,可谓内忧外患。

随机推荐

  1. 一匹马、一丈布、一碗奶

    一次,一户大富之家的儿子不幸去世,请了当地一位名声显赫的法师来为他超度。那位贪心的法师一边念诵,心里却在盘算着主人家的那匹马。主人见他们念得很认真,就供养了法师一匹最好的马,给侍者一丈布。这位成就者在闭关中见到死者曾和自己有过一段宿缘,就来到主人家门口,主人以为他是乞丐,就布施了他一碗牛奶。死者的头盖上当即流出了鲜血。贪心的法师得了一匹马,慈悲的侍者得了一丈布,超度的人喝了一碗奶。

  2. 梦见恋爱对象梦到恋爱对象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恋爱对象好不好

    做梦梦见恋爱对象好不好?梦见恋爱对象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恋爱对象的详细解说吧。梦见恋爱对象和其他异性吵架,表示你最近可能会失财,或有金钱方面的...。梦见送亲梦到送亲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送亲好不好梦见恋爱对象出现,还梦见与ta牵手走进礼堂结婚,此梦在预兆你近来桃花运很旺盛。梦见给恋人香水,会获得对方的欢心,赢得她(他)的爱情。

  3. 珀耳修斯 ... 死蛇发女妖墨杜萨(3)

    就这样,珀耳修斯问明了上戈耳工女妖所居岛屿的路线,然后又急急上路。珀耳修斯穿上有翼鞋,戴上哈得斯的头盔,将神奇的革囊搭在肩上,腾空而起,向戈耳工女妖所居的岛屿飞去。珀耳修斯飞在高空。珀耳修斯就像对准目标俯冲的鹰,扑向熟睡的墨杜萨。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锋利的剑犹如一道闪电猛地一击,珀耳修斯一剑就砍下了墨杜萨的头。珀耳修斯赶忙捡起墨杜萨的头,装进革囊。

  4. 珍惜的说说 既然不能在一起,请你别再靠近-感人的情话

    六、最冷的地方不是南极,是没有你的地方。撕心裂肺,如今,痛的没心没肺。

  5. 他怕老婆,走关系,却打造了一支无敌之师

    戚家军是中国历史上唯二的以主帅姓氏冠名的军队,另外一支就是大名鼎鼎的岳家军,这两支军队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无敌之师。戚家军的主帅戚继光,字元敬,明朝抗倭名将,无可争议的民族英雄。戚继光但是不同于岳飞的伟光正形象,戚继光虽然另倭寇闻风丧胆,但他却是一个怕老婆,还与朝廷一把手走关系的人,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打造出了一支所向无敌的戚家军。

  6. 中华第一刀!一刀斩断2个躯干,这把汉代宝刀砍出了如今中国版图

    公元前130年,长安城郊练武场一发丝捆绑15根一束的稻草悬于营门横梁。一军士手持一柄直刃钢刀用力挥砍,刀起草落,发丝仍悬断草岿然不断,众人目瞪口呆,赞叹其锋利,后又用此刀劈砍皮甲,刀均未卷刃。「”此乃宝刀也,破匈奴有望了。”压在汉武帝心头的巨石终于松动了。多少次在梦里梦到贼寇,血腥的厮...,枪刺与马蹄,他试图冲破重围,毫无希望。武帝下令将这种名为环首刀的新式军刀大批装备骑兵部队。(以上内容根据真

  7. 周公解梦梦见坐车旅游 – 周公解梦

    周公解梦梦见坐车旅游,坐车,词语,意为:乘车;古代供人乘坐的一种小车;客车;坐在车体内的座位上。下面小编为大家一一解析有关周公解梦梦见坐车旅游的梦境代表什么寓意吧。梦见坐车去旅游,生活中尝试新环境的过程。如果梦见自己坐的车坏了,意味着前途受阻。梦见自己开着车远行,预示最近的工作会有进展,生活也会顺心。梦见没赶上火车梦见错过火车是什么意思–周公解梦

  8. 邓飏本是明哲之士,为什么被称为“台中三狗”之一?

    “台中三狗”也是如此,它指的是在三国时期,在魏国尚书台任职的何晏、邓飏、丁谧三人。其中的邓飏还被列为魏国四聪,被当时人认为是明哲之士,颇有名望。那么为什么邓飏还被称为“狗”呢?魏明帝后也因邓飏为人浮华,不做实事,将其罢免,逐出朝廷。由此可见邓飏之权势滔天。所以有“台中有三狗,二狗崖柴不可当,一狗凭默作疽囊”之说,言其“专擅朝政,多树亲党,屡改制度”。

  9. 梦见龙虾_周公解梦梦到龙虾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龙虾好不好

    做梦梦见龙虾好不好?梦见吃龙虾,表示因为和寻欢作乐之辈的频繁交往,让自己蒙受耻辱。梦见毒蜘蛛_周公解梦梦到毒蜘蛛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毒蜘蛛好不好原版历史新知梦见龙虾梦虾,凶。《梦林玄解》心理学解梦梦见龙虾梦境解说:梦中的龙虾,代表的是困难。梦见龙虾的案例分析梦境描述:龙虾味道鲜美,比较受欢迎。

  10. 曹操为什么不把刘备囚禁到死?是他大意了吗?

    还不知道曹操为何不把刘备囚禁到死的读者,下面历史新知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吕布被...后,刘备与曹操一同回到了许都。曹操的谋士程昱一眼看出刘备不是甘居人下之人,所以立劝曹操除掉他。不久后,袁术便起兵攻打徐州,而正因为这件事,刘备才失掉了徐州。再者,此次出征的士兵都是曹操阵营的部队,刘备没有群众基础。他严重低估了刘备的野心与胆量。一时间,曹操处在了多面受敌的危险境地。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