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马基雅维利:近代政治学之父

今天,我们的世界仍然笼罩在一个500多年前的佛罗伦萨人的阴影下。他是第一个,也是最为详尽地把冷冰冰的政治思维介绍给我们这个世界的人。他的名字是尼科洛·马基雅维利。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有代表性的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剧作家。它又是近代西方政治学的奠基人,历史哲学的开拓者之一。 马基雅维利1469年出生于意大利半岛的佛罗伦萨。他的家族曾长期是佛罗伦萨的望族,但他出生时已经没落了,家境贫寒。依靠父母的家庭熏陶和指导,马基雅维利获得了良好的教育,少年时代就大量地阅读了西塞罗、贺拉斯、李维等人的著作,通过自学精通了深奥的拉丁文,培养了一种独立思考、崇尚自由的气质。 >受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他参加了佛罗伦萨的共和革命。1498年,被任命为佛罗伦萨的第二国务秘书。此后多年的政治生涯,使他积累了丰富的政治和外交经验,并且在时势的起落中,为人类留下了一部政治学巨著———《君王论》。 >马基雅维利赞美共和政体,认为共和政体有助于促进社会福利,发展个人才能,培养公民美德。他是中世纪晚期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主张结束意大利在政治上的分裂状态,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他认为,当时处于人性堕落、国家分裂、社会动乱状况的意大利,实现国家统一社会安宁的惟一出路只能是建立强有力的君主专制制度,他痛感需要一位强有力的君主来拯救意大利。于是,他极力称颂当时的阴谋家瓦伦丁诺公爵切萨雷·博贾的欺骗、阴谋、暗 ... 和其他暴力手段,希望君主效法他,以各种手段达到正确的目的。他的这些主张,比较全面地展现在《君王论》一书中。 >马基雅维利认为,人类愚不可及,总有填不满的欲望、膨胀的野心;总是受利害关系的左右,趋利避害,自私自利。因此,利他主义和公道都是不存在的,人们偶尔行善只是一种伪装,是为了赢得名声和利益。他认为,人都是“忘恩负义、心怀二志、弄虚作假、伪装好人、见死不救和利欲熏心的”;即使最优秀的人也容易腐化堕落,因为作恶事更有利于自己,讲假话更能取悦于别人。人民有屈从权力的天性,君主需要的是残酷,而不是爱。人应当在野兽中选择狮子和狐狸,像狮子那样残忍,像狐狸那样狡诈。君主不妨对行恶习以为常,不要因为残酷的行为受人指责而烦恼;慈悲心是危险的,人类的爱足以灭国。马基雅维利有句名言:“只要目的正确,可以不择手段”。 >马基雅维利还指出,受人敬爱不如被人惧怕。一个君主被人惧怕比起被人爱来,更为安全些。但他有时又有必要让人民相信自己是“集美德于一身的人”。也就是说,统治者在公开场合应表现出爱民如子和仁慈宽厚的样子。惩罚人的事应让其他人去干,最后还可嫁祸于人,找替罪羊,以避免自己受到国民的谴责。奖赏别人的事应当亲自出面,以免让下属行私惠。给人恩惠要一点点地来,让他有盼望。给人打击要一下致其于死地,不让他有报复的可能。君主平常应当不露声色,对凡事装作懵懂无知,避免让下属了解自己。但对下属自己心中要了如指掌,随时操纵他,并且动用 ... 罚大权。 >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应当绝对地控制武器精良和素质优秀的军队。在他看来,任何人只要有自己的装备精良的军队,就会发现无论时势如何骤转,他自己总是处于有利的地位。君主为了保持权力的自主性,绝不可相信任何人。不可对别人吐露真心,不可指望别人对你诚实,更不可把命运系于别人身上。君主要经得起孤独的煎熬。对君主来说,最危险的人,莫过于意气相投的人。所以,应当怀疑一切人,组织耳目对之暗中监视,网罗党羽排除异己,设置职权相互牵制。总之,为保住君主的地位,采取一切手段都是允许的。 >马基雅维利的这一系列政治主张、政治权术思想被后人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长期以来,马基雅维利主义都是邪恶的代名词,备受人们的攻击和唾 ... 。在西方,马基雅维利主义被认为是旁门左道的文化支流,一旦谁被冠以“马基雅维利主义者”,谁就名誉扫地。尼克松就因“水门事件”之类的阴谋诡计而被称做“马基雅维利主义者”,其政治地位也一落千丈,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差”的三位总统之一。在现代社会中,“马基雅维利主义”也成为商业中不讲信用、不讲道德的卑劣经商作风的代名词。 >与此同时,马基雅维利本人也备受人们的身后攻击。没有几个政治哲学家受到像马基雅维利这样强烈的谴责。多年来,人们 ... 他是地地道道的魔鬼的化身,并把他的名字当作欺骗和狡猾的同义词来使用。其中最强烈的谴责常常出自于把他所倡导的学说付诸于实践的人们之口。人们厌恶马基雅维利,并贬称他为“恶魔的头子”。但伏尔泰说的有理,这只是因为他泄漏了他们的天机。本尼托·墨索里尼是曾经公开称赞马基雅维利的少数几个政治领袖之一。毫无疑问,许多杰出的政治人物都认真地读过《君王论》这本书。据说拿破仑睡觉时把一本《君王论》放在枕头下面,人们对希特勒和斯大林也有类似的传说。 >马基雅维利对政治理论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早期的作家如柏拉图和圣·奥古斯丁把政治学和道德学或神学密切结合起来。马基雅维利抛弃了中世纪经院哲学和教条式的推理 ... ,不再从《圣经》和上帝出发,而是从人性出发,以历史事实和个人经验为依据来研究社会政治问题。他把政治学当作一门实践学科,将政治和伦理区分开,把国家看作纯粹的权力组织。他暗示重要的问题不在于人们应该怎样表现,而在于实际上他们怎样表现;不在于谁应该掌握政权,而在于实际上人们怎样取得政权。今天讨论政治学说的方式比从前现实得多,这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由于马基维利亚的影响。他是名符其实的现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恩格斯称赞马基雅维利为“巨人”,马克思推崇马基雅维利为近代政治学的先驱。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马基雅维利:近代政治学之父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成色不足的「 ”忠烈”,「 ”二元君主观”视角下的庞德评价

    在《三国志》中,庞德以「”忠烈”的形象出现。在他的本传中,毫不夸张地说,有三分之二的内容都和他的「”忠烈”有关,如果单从比例上来说,甚至超过另外一位以「”忠”闻名的人物关羽。在提到他的儿子庞会时,也被称为「”忠壮勇烈”「”有父风”。然而我们稍作留意,就不难发现这其中叙事的逻辑问题。首先庞会被称为「”忠壮勇烈”,援引的事迹却是他不支持诸葛诞,众所周知诸葛诞淮南起兵反对的是篡夺曹魏的司马氏。由此观之,

  2. 南宋的抗金政治学:四大权相,三种立场,皆成奸臣

    1206年(南宋开禧二年,金泰和六年)春天,当铁木真「”升级”为成吉思汗,踌躇满志地在斡难河源头建立大蒙古国时,临安城中的韩侂胄也正处于人生巅峰的亢奋之中。自1195年年初罢黜政敌赵汝愚之后,韩侂胄总揽南宋军政大权已达十二年之久。一个他念念在兹多年的政治梦想即将实现:北伐金国,克服中原。就在这一年四月,在韩侂胄的推动之下,宋宁宗赵扩下诏追论秦桧主和误国之罪,削夺王爵,从「”忠献”改谥「”谬丑”,贬

  3. 欧洲的国王都穿些什么?从什么时候开始用军服取代礼服?

    作者:高林桑如果我们可以确定路易十四时代君主和贵族已经在穿军服了,那么为什么我们还会觉得君王的打扮是在18世纪被军服取代的呢?在很多人的印象里,18世纪欧洲王室的男性画像的穿着基本都是华丽丽的礼服,19世纪却以军服为主。这种审美风格的变化缘何而来?首先我们得考虑宫廷礼服是什么?

  4. 官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祸患常在片刻之间,这是形势的必然

    官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祸患常在片刻之间,这是形势的必然,有智能的人对此不能松懈。预料敌人能达到远处,必须要在今天谋划;铲除贼人要达到全歼,他的谋划就不能有所忌讳。欺骗君主是大罪,把这个罪名强加在别人身上他就不能幸免;破坏法律不能宽容,放纵他以致出生祸乱才加以惩罚。设定一个荒谬的说法诬指是他说的,这最能增加人们的厌恶。

  5. 盘点一下-英国历史上的「 ”都铎王朝”

    《时代周刊》曾刊文道:「”如果16世纪有八卦小报,亨利八世一定是每期的封面人物。”的确,这位才华横溢且私欲膨胀的英国国王,一生娶了六个妻子,在历史上曾留下无数瞩目的争议。报道的这位君主正是都铎王朝中重要人物之一。王朝的主要介绍:都铎王朝(英语:Tudordynasty)(1485年-1603年),是在亨利七世1485年入主英格兰、威尔士和爱尔兰后,所开创的一个王朝,统治英格兰王国及其属土周围地区。

  6. 晋国君主的权威,在晋国卿大夫一次又一次的拉扯中,不断地衰退

    晋文公之后,晋国维持了一段短暂的和平时期。他传位给晋襄公,但是在晋襄公死后,晋国在继承方面又发生了问题。

  7. 读《全球通史》:浅谈希腊民主和印度的种姓等级制

    古典希腊的民主体制,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开始出现的「”僭主政权”,「”‘僭主’一词就是指那些没有合法权力而进行统治,并且不感觉到受道德谴责的人。实际上,僭主通常是支持平民反对特权阶级的,而且常常加速了民主政治的到来,不过并非总是如此。”「”公元前5世纪中期,雅典民主政制进入高度发展的时代”,至「”雅典于公元前4O4年因受到围困、饥饿逼迫,只好宣布投降。雅典仅保留了一个城邦的地位,舰队和帝国统

  8. 《1984》:谁控制了过去,谁就控制了未来?

    「”谁控制了过去,谁就控制了未来;谁控制了现在,谁就控制了过去。”《1984》中的极权国家通过改写历史控制国民的心智,这一情节夸张地体现了历史塑造政治认同的作用。古往今来,各派政治力量争夺历史话语权的故事时有发生。纪念碑、回忆录和教科书,都可以把某种特定的历史叙述记录下来,传诸后世,从而影响后人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判。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那些精心打造的东西可能湮没无闻,那些被前人冷落的东西也可能

  9. 外刊扫描|谁控制了过去,谁就控制了未来?

    整理、编译:宋舒杨《东方历史评论》微信公号:ohistory「”谁控制了过去,谁就控制了未来;谁控制了现在,谁就控制了过去。”《1984》中的极权国家通过改写历史控制国民的心智,这一情节夸张地体现了历史塑造政治认同的作用。古往今来,各派政治力量争夺历史话语权的故事时有发生。纪念碑、回忆录和教科书,都可以把某种特定的历史叙述记录下来,传诸后世,从而影响后人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判。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

  10. 穷兵黩武的罗马:外战内行,内战也内行?

    又经过200年的盛世,五贤帝时代结束之后,罗马堕入了深渊:内战。那我们就得追问,为什么繁荣的罗马会陷入内战。也就是说,罗马不仅靠武力起家,而且靠武力成长。马略的重大贡献是他改革了罗马的军制,改革最明显的效果是,罗马军队的战斗力大大提高,改革最明显的恶果是,军队私有化。事后来看,马略改革确实达到了目的,提高了罗马军队的稳定性和战斗力,罗马战无不胜的神话可以继续下去了。

随机推荐

  1. 重塑美国饮食的 ... 口味测试者

    但成立于1923年的美国家政局监督了美国历史上最广泛的联邦口味测试项目之一,亚历山大成为该局在所有肉类方面的核心人物。在那里,一个由五名测试人员组成的小组,都是美国农业部的雇员,正在等待。亚历山大征召的口味测试人员是美国农业部秘书、行政人员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混合体,亚历山大选择了他们一个下午的正常工作,以便花时间,蒙住眼睛,品尝几十种不同的肉类。美国农业部的两名员工尝试用盐腌制的冰淇淋,1939年。

  2. 探秘武当山金顶百年不锈之谜

    武当山金顶武当金顶是一座铜铸宫殿,虽然经过400多年的风吹雨打,铜铸的屋顶却从来没有生锈过,这是怎么回事?武当金顶铜顶不锈之谜学者们经过多次考察后发现,原来是受雷火炼殿的影响。武当山气候多变,铜铸的金顶又在天柱峰上,它就像是座庞大的导电体,发生雷击时,强大的电弧使周围的空气剧烈膨胀、爆炸,并发出惊天动地的雷鸣声,这就是雷火炼殿。雷火炼殿时,不只屋顶,包括一些生了锈的铜铸件、铁栏杆,都会变得金光闪闪

  3. 文字控伤感说说-感人的情话

    六、对你有着莫名的依赖,你说不用怕,我就真的不怕了。十六、这就是曲终人散的结果,谁也逃离不开。

  4. 各取所需的成语意思及歇后语 | 成语大全

    中文发音:gèqǔsuǒxū。

  5. [专家点评] 北魏彩绘马

    [专家点评]北魏彩绘马细部北魏彩绘浮雕花纹带鞍陶立马,高36厘米。马肃穆挺胸,耳,嘴微张,直颈,剪鬃,扁尾下垂,四肢挺立于长方形踏板上。全器贴塑装饰纹样,白色体躯,头系红络头、衔、镳、缰绳等辔头,胸带塑红梅花缨子装饰,背披红马鞍、马镫、障泥,臀部拴红鞧带,鞧带上塑红色梅花下设绿色旒须装饰。该器造型生动传神,神态威严,体躯健壮,再现了当时战马装备与装饰的风采,为难得的一件北魏时期的艺术品。

  6. 古典哲学的创立者康德

    在中外著名的哲学家中,康德可能是一个最为单调刻板的人。学校的教育改变了康德的宗教态度,他从此开始一生都对宗教祈祷和教堂唱诗感到反感。1748年,24岁的康德大学毕业,因为他的父亲已经去世两年,他衣食无托,前途渺茫。返回家乡后,康德再次进入大学学习。三部著作的相继间世,成为康德批判哲学体系诞生的真正标志。也有人将他的哲学比作一座桥,想入哲学之门就得通过康德之桥。

  7. 梦到火箭,梦见火箭,火箭相关的周公解梦

    梦到火箭,梦见火箭,火箭相关的周公解梦男人梦见火箭,会升官进爵。女人梦见火箭,家里要举办婚礼。梦见火箭展览,每天所挣仅够糊口。梦见出售火箭,是不祥之兆,倒霉的日子会来到。梦见制造火箭,能征服敌人。船员梦见火箭,航海会成功。

  8. 道光帝为什么那么抠?越省越穷

    今天历史新知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道光皇帝为什么这么抠?如果要是真这样的话,那也不枉费道光皇帝一生节俭的名声,也不辜负他曾经吃过的苦,但是现实的情况是没有按照道光皇帝那样所想的一样,让自己节俭出一个盛世,而真实的情况是清朝的综合实力,由于道光皇帝的节俭而越来越弱!>>如果道光皇帝在他在位期间去开源而不是节流的话,又会是什么样的景象?如果道光依然像乾隆那样追求盛世,清朝又会怎么样?

  9. 梦见房间漏水

    周公解梦梦见房间漏水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房间漏水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立于不败之地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lìyúbùbàizhīdì【解释】立于:处在。使自己处在不会失败的地位。【出处】《孙子·军形》:“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例子】毛主席的正确的路线,和高度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的...艺术,是使我军立于不败之地的唯一保证。(刘伯承《回忆...》)【近义词】百战百胜【反义词】屡战屡败【相关】百度“立于不败之地”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