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为什么日本可以侵华,而中国不能侵日。先声明一点,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是邪恶的非正义的,并强烈谴责现今日本右翼势力猖獗以及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的现象。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是二战时期亚洲唯一可以自行研发飞机的国家,而且0战所配备的“荣”式发动机,在1940年和1941年这期间也可以算得上是比较先进的。所以二战时期日本的军事工业非常强大,侵华战争时期,仅仅三菱重工就为日军制造了18172架飞机,4654辆坦克。
为什么日本可以侵华,而中国不能侵日。先声明一点,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是邪恶的非正义的,并强烈谴责现今日本右翼势力猖獗以及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的现象。本文只单独从军事以及工业的角度对比中日两国,客观进行对比。
日本人侵华可以说是蓄谋已久, 1868年3月明治天皇发表的《天皇御笔》,宣称要“大定国是”,即“继承列祖列宗的伟业,开拓万里波涛,使国威布与四方”,此时的日本上上下下民族情绪高涨,急于通过一系列手段使国家步入“列强”的行列,基于这样的背景下日本在1874年侵入出兵台湾省,一年后占领 ... 。可以说日军全面侵华是一件早晚会发生的事情,是日本军国主义 ... 几十年来所贯彻的方针,其把入侵中国开拓领土作为本国发展的必经途径了,这样一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1937年战争爆发的那一刻,短时间内出现了一边倒的战局,也更能让我们看到,日本人为了这一战处心积虑做了多少年的准备。
而反观中国,同时期的中国可谓军阀割据战乱不断,一个准备充分全副武装的人去打一个刚睡醒还没吃饱饭烦的人自然有很大优势。我们可以看看这种优势具体体现在哪。
士兵方面,左边两张是日军士兵照片,而右边两张是国军士兵照片。日军为了这场战争蓄谋已久,无论是从训练还是饮食上面日军都远远优于国军(可自行百度二战中日士兵口粮对比,看完会吓一大跳),尽管因为基因的问题,日本士兵普遍矮小,但是身体却更加强壮,训练更加有素,这也导致日本普通士兵单兵作战能力远远强于普通的国军(双方特种部队不列入此内),我记得以前在一本书上看到过,国军里面有一条战斗准则,和日军士兵非不得已进行白刃战时,一定要确保形成多打少的局面,4VS1·,以此才能确保胜算降低伤亡。看了下图,我相信这是真的。
(右下角的放大版。)
(上图为国军士兵,下图是修桥的鬼子)
1936年日本铁产量为309万吨,钢产量为640万吨,而中国当时铁产量不足10万吨,钢产量不过1000吨,日军舰艇总排水量190万吨,中国5.9万余吨,日军飞机2700余架,中国300余架(且多为老式的I15,I16,霍克3等),何况这只是1936,1937年战争初期的对比,越到后期差距越大。在此不得不感叹一句,工业水平差这么大,仗该怎么打。
说到飞机,如果说战争初期国军还有小部分制空权(毕竟杭州的8·14空战,太原的9·21空战以及1938年南昌一武汉上空的4·29空战等多次空战中能取得重大战绩),那么战争中期在1940年0式战机进入中国后,可以说国军在天空上几乎无法进行有效的抵抗了。
上图为I15,要知道这种双翼机想打下0式,几乎不可能。。。。。
(外号小毛驴的I16,远处被击落的应该是日军早期的九六式?有点看不清)
在太平洋一度让美军头疼的零式战机。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是二战时期亚洲唯一可以自行研发飞机的国家,而且0战所配备的“荣”式发动机,在1940年和1941年这期间也可以算得上是比较先进的。所以二战时期日本的军事工业非常强大,侵华战争时期,仅仅三菱重工就为日军制造了18172架飞机,4654辆坦克。
所以说,二战之中,中日双方空中力量悬殊。可以说近代战争没有制空权光靠陆军作战,要想取得胜利是必须付出极其巨大的代价的。再来看看海军,能和美国太平洋舰队死磕,想必日本海军必然不是善茬。整个战争期间日本海军有战舰637艘、总吨位193万吨,我记得大和号就有6,7万吨。这要感谢张学良将军丢了东北,呵呵。此外,自1922年日本造出第一艘航母,到战争结束,日本一共造出了25艘航母,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太平洋战争开战前,日本海军航母数量比美军多。。。。
大和号战列舰(虽然沉的挺憋屈的)
相比之下,二战时期中国的海军力量,额,,,我认为可以忽略不记了,,,因为这样的对比,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二战期间中日两国在军事水平,工业水平上不是一个次元的,所以日本胆敢犯我中华,日军胆敢在我们的土地上犯下如此多不可饶恕的罪行!但正是因为千千万万如图一这样的勇敢的国军战士,尽管他们并没有强壮的躯体,并没有精良的武器装备,但他们有的是一腔热血,以及一颗誓死不做亡国奴的心!正是多亏了他们我们的民族才没有灭亡,我们的国家依然挺立到现在!向抗日战争中抛头颅洒热血的勇士们致敬!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