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黄士陵作为近代一位最重要的篆刻家之一,他的篆书成就自然不同凡响,并具有极强的自我风格。实话实说,人们认识黄士陵的篆书艺术比起他的篆刻作品来,是有距离和缺憾的,这除了生活地域的关系、宣传的不够以及黄氏篆书作品相对较少等等原因外,与世俗的眼光和喜好不无关系。黄士陵的篆书主要以小篆为主体,但加入不少金文结构及用笔,给人的感觉似乎全是金文,因此古雅、朴茂,格调极高。
黄士陵的篆书艺术
几乎可以这么说,没有一个成功的篆刻家精篆刻而不擅篆书的,更不用说那些开山立派的大师级人物了,比如邓石如、赵之谦、吴让之、吴昌硕、齐白石乃至当代的韩天衡等,无不如是。黄士陵作为近代一位最重要的篆刻家之一,他的篆书成就自然不同凡响,并具有极强的自我风格。实话实说,人们认识黄士陵的篆书艺术比起他的篆刻作品来,是有距离和缺憾的,这除了生活地域的关系、宣传的不够以及黄氏篆书作品相对较少等等原因外,与世俗的眼光和喜好不无关系。黄士陵篆书内敛、含蓄,不以外露张扬为能事,此类作品学习起来须有较强的自制力与耐心,远没有写起比较放纵的书法来的痛快,黄氏篆书对线条的质量要求十分高,来不得半点弱笔,难以藏拙,属于“吃力而不讨好”的类型。
邓石如提出的“印从书出”理论被后来的篆刻家们奉为信条,他们也确实在这方面讨到许多便宜,黄士陵的艺术也证明了上述论点,他的印风规整、严谨、线条清爽、干净,用刀犀利而又精神内蕴,反观他的篆书也正是如此,是书与印结合的范例。黄士陵的篆书主要以小篆为主体,但加入不少金文结构及用笔,给人的感觉似乎全是金文,因此古雅、朴茂,格调极高。在结字上他吸取金文特点,字的大小、长短一任自然,并不强求一致,字多“头大脚小”,脚多悬针。许多笔画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如“氵”、“隹”等部首以及“囗”类的半包围处结笔线条的结合处有意错位等,无不体现了寓巧于拙的良苦用心,与他的篆刻一样,初看还有几分笨拙,实则大巧若拙,非寻常可以企及。
除对联作品外,黄士陵留下了不少条屏及篆书册形式的作品,这些作品大多字距、行距留空较大并且排列整齐,如唐楷一般端庄、雍容,其代表作品当属节录于明代吕坤的《吕子 ... 语》,这是黄士陵写好准备置于黄氏家祠中对后代子孙戒训之用,为五十页的册页,千六百字,是黄士陵去世前几年所书,由于用途的神圣、庄重,再加之此期黄士陵艺术已完全成熟,因此此件作品可以看成是黄氏篆书最高成就的象征。
篆书外,黄士陵也写隶书,但多见于篆书作品上的题款,单独作品似未曾见过。倒是他的碑体行书值得一提,也许是笔者寡闻少见,似乎未看见过黄士陵有单独行草书作品(日记、手札之类除外),碑味行书题款与他的篆书正文相结合正相得益彰。而他的篆刻边款似正得力于他的碑行书,这已是题材外话了。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