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义净

  义净(汉语拼音:yì jìng),(一作净义),唐代高僧,著名佛经翻译家,诗人。俗姓,名文明,唐齐州(今山东省济南地区)山庄人。咸亨初,往西域,遍历三十馀国,经二十五年,求得梵本四百部,归译之。诗六首。《全唐诗》收录其诗作6首。

  因慕法显、玄奘之高风,于十四岁出家。及从慧智禅师受具足戒后,学习道宣、法砺两家律部的文疏五年,前往洛阳学《对法》(《集论》)、《摄论》,又往长安学《俱舍》、《唯识》。[[唐高宗]咸亨元年(670),他在长安曾和同学处一、弘袆等相约西游;但处一未能成行,弘袆亦至江宁而中止。后来他途经丹阳,有玄逵同行。翌年(671),他在扬州坐夏遇着将赴龚州(今广西平南县)上任的州官冯孝诠,一同去广州,得到冯氏的资助,这年十一月间,从广州搭乘波斯商船泛海南行。这时只有他弟子善行相随。他们海行二十天到达室利佛逝(今苏门答腊),停留了六个月,在此学习声明。善行因病返国,他即孤身泛海前行,经末罗瑜(后改隶室利佛逝)、羯荼等国,于咸亨四年(673)二月到达东印耽摩梨底国,和另一住在那里多年的唐僧大乘灯相遇,停留一年,学习梵语。其后,他们一同随着商侣前往中印,瞻礼各处圣迹。往来各地参学,经历三十余国,留学那烂陀寺历时十一载,亲近过那烂陀寺宝师子等当时著名大德,研究过瑜伽、中观、因明和俱舍,并和道琳法师屡入坛场,最后求得梵本三藏近四百部,合五十余万颂,方才言旋。

  武周垂拱三年(687),他归途重经室利佛逝,在那里停留两年多,从事译述。他为了求得纸墨和写手,曾于永昌元年(689)随商船回到广州,获贞固律师等的相助,仍于是年十一月返回室利佛逝,随授随译,并抄补梵本。天授二年(691),他遣大津回国,把自己在室利佛逝新译的经论及所撰《 ... 寄归传》等送回。到了证圣元年(695),他才偕贞固、道宏离开室利佛逝,归抵洛阳,受到盛大的欢迎,住在佛授记寺。他先共于阗实叉难陀、大福先寺主复礼、西崇福寺主法藏等译《华严经》。久视元年(700)以后,他才组织译场,自主译事。从此直到睿宗景云二年(711)止,译抄经典并撰述共六十一部,二百三十九卷(《贞元录》「敕荐福寺翻经」下一百零七部,四百二十八卷)。他所译述虽遍三藏,但力行专攻律部,译事之暇,常细心地把日常重要律仪教授学徒,漉囊护生,净瓶涤秽,严守规矩,树立新范,学僧传习,遍于京洛,为一时所称叹。玄宗先天二年(713)正月,卒于长安大荐福寺翻经院,享年七十九岁。

  义净西行求法,意在传宏,在那烂陀寺参学时,即已试译有《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颂》及《一百五十赞佛颂》等,后在东印耽摩梨底及 ... 室利佛逝,续有翻译。回国专主译场以来,所译各书,可分为三部分:最初,从武周久视元年到长安三年(700—703),于洛阳福先寺及长安西明寺,译出《金光明》等经,《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等律及《掌中论》共二十部,一百一十五卷。其次,唐中宗神龙元年到景龙四年(705—710),在洛阳内道场、福先寺及长安大荐福寺翻经院,译出《大孔雀咒王》等经、《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等律及《成唯识宝生》等论著二十四部,九十四卷。最后,于睿宗景云二年(711),在长安大荐福寺翻经院,译出《称赞如来功德神咒》等经、《能断金刚论颂》及《释》等论共十二部,二十一卷。当时在译场担任证梵的有沙门北印何尔真那、吐火罗达摩末摩、中印拔驽、罽宾达摩难陀,及盘度、慧积等;担任笔受的有沙门波仑、复礼等;担任证义的有沙门法宝、法藏等;担任证译的有居士东印瞿昙金刚、迦湿弥罗国王子阿顺;监护的有成均太学助教许观、秘书监杨慎交等;参加润文的有崔湜、卢粲、韦嗣立、张说等,皆一时名流,保证了译籍的高质量。

玄奘

  在那些译籍中,《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十七事》原已全部译出,中经散失,后再搜列《药事》等七事,共四十七卷,其余十事约十余卷(据 ... 译本分量估计)终于佚缺。他如《集量》、《法华》二论,比较重要,今亦失传。综观义净所译,律籍最为完全,除上面已提到的几部以外,还有《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戒经》一卷、《尼戒经》一卷、《杂事》四十卷、《尼陀那目得迦》十卷、《百一羯磨》十卷、《毗奈耶颂》五卷、《律摄》二十卷等。

  义净在那烂陀寺所学是一种综合性而偏重瑜伽一系的学问,所以他在尽量译出律部各书以外,还译出瑜伽系方面的书好几种,如无著、世亲的《金刚般若论颂》和《释》,陈那的《集量》、《观总相论颂》等,护法的《成唯识宝生论》(释《二十唯识论》)、《观所缘论释》等,现存本虽不完全,但可以见到陈那、护法学说的要点,都是玄奘翻译所遗漏而有待补缺的。此外,他还适应当时崇尚密教的风气,重译了《金光明经》及一些陀罗尼经(在他所著《求法高僧传》内,还附述明咒藏概略,保存了有关密宗源流的重要资料)。不过,他的译著在文字方面偏于直译,润饰不足,因而时有生涩欠畅之处。只是他对于梵语音义的翻译极其认真,常于译文下加注以作分析说明,并着重订正译音、译义,以及考核名物制度。译音方面,除分别俗语、典语(如说明和尚是印度俗语,非是典语,梵本经律皆云邬波陀耶,见《有部百一羯磨》卷一)及校补略音(如说明褒洒陀旧译为布萨之讹,褒洒是长养义,陀是清净洗涤义,有遮现在及惩未来之慢法二义,不可省略,见《有部百一羯磨》卷三)外,对于咒语中一些字的读音多附注四声或反切,分别发声的长短轻重,弹舌音借字则加口旁(见《佛说大孔雀咒王经·前方便法》),又对二三合音之字,选用适当字音,也能曲尽其妙。译义方面,指出旧译如理作意应正翻寂因作意(见《六门教授习定论》),以及《金刚般若经》译文保留陀罗音译,以见梵文一词含多义之例(见《金刚般若论释》卷二)等。考核名物方面如《有部百一羯磨》卷二注释尼用五衣,卷八注释五种畜水罗等。在这些注文里,可见他对于译事一丝不苟,有独到之处,不愧为新译时代之一大家。

  义净的撰述,关于律仪方面的有《别说罪要行法》、《受用三水要法》、《护命放生轨仪法》各一卷。另有《略明般若末后一颂赞述》一卷,述印度《金刚般若》译的传承及以九事解九喻的观行要义。他归途停留 ... 佛逝时,曾撰《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 ... 寄归内法传》四卷(二书各有专条)。此外,尚有《 ... 录》(见《寄归传》序)、《西方十德传》(见《寄归传》卷四)和《中方录》(见《求法高僧传》卷上末),从前的经录都未见著录。

  义净在译籍和撰述上介绍了印度当时的综合学风,并表明他对于佛学的认识。他以为大乘无过中观、瑜伽,二者同契涅盘,理无乖意,应该和合。并谓般若大宗实即含斯两意(见《寄归传》序及《略明般若末后一颂赞述》序)。他对律部一宗则以其在印度专业的关系,独尊根本说一切有部的传统。日常行仪特别注意,以为含生之类,衣食为先,受用失度,易招罪累,特致意慎护。他所撰《 ... 寄归传》,意欲据十七事重要节目,纠正中土僧徒实践上失当之处。如当时持律者诸部互牵,混淆派别;律家章疏繁杂,不切践行,他都表示不满。可惜他的主张没有发生多大影响,所传根本说一切有部律仪,随着他的去世,就归寂寥了。他的门人参加译事的有智积等。他赏识的有崇庆、崇勖、元廓、玄秀、玄睿、慧神等。分布诸州的有法明、敬忠、慧福等;常侍左右的有崇俊、玄晖、昙杰、宝严等,事迹都不详。后来德宗建中、贞元间(780—803),有京兆律师道澄,以律范著称。他不满南山律学缺点,所至常以瓶杖自随,护生为切,又不常住一寺,以为西方三时分房,防止贪著,观门易立(见《宋僧传》卷十六)。道澄的风范,似乎是受了义净的影响,在当时四分律盛行的律学界是罕见的。

参考条目

“义净715276” 18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义净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义净

    义净西行求法,意在传宏,在那烂陀寺参学时,即已试译有《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颂》及《一百五十赞佛颂》等,后在东印耽摩梨底及...室利佛逝,续有翻译。义净的撰述,关于律仪方面的有《别说罪要行法》、《受用三水要法》、《护命放生轨仪法》各一卷。义净在译籍和撰述上介绍了印度当时的综合学风,并表明他对于佛学的认识。

  2. 小雁塔百震不倒之谜

    有人说西安城南荐福寺塔之所以被称做“小雁塔”是因为它比大雁塔小的缘故,那么宝庆寺塔比大雁塔更小为啥不被称做小雁塔呢?再者,小雁塔为啥经多次大地震而未倒塌呢,它的基座比大雁塔要小得多而塔腰却粗壮啊?不知是义净的默念起了作用,还是海龙王在拼力博斗的商船面前认输了,总之,海上风平浪静了!义净回到长安大荐福寺后,栽下了从五天竺带回来的“圣树”——菩提树,便全力以赴地张罗起筑雁塔的事儿来。

  3. 小雁塔旁菩提树的传说

    西安城南小雁塔旁有一株国内罕见的菩提树。说起印度的这种“圣树”能在中国西安的小雁塔旁落户的缘由,还得从中国高憎义净不远万里到天竺取经说起呢。他的默念刚完,一株小小的菩提树苗便从圣树华盖似的树冠上冉冉落下,直落在义净的手掌心里。他在选定的塔址之旁小心翼翼地栽下了那幼小的菩提树苗,并浇上了净水,焚上了第一炉清香。想到这里,他在菩提树的西北两面筑上了挡风之墙。

  4. 揭秘「长清唐三藏」义净法师

    ·摩崖石刻见证法师西游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文联...房泽水对义净法师的研究颇有建树。·一代高僧缘何「名不见经传」义净法师出游西天取回真经,曾轰动一时,成为一代名僧,与玄奘法师齐名。据房泽水推断,义净法师应该是受武则天之累才会有这样的结果。·相关链结──义净法师义净法师,俗姓张,字文明,法号义净。西元六七○年,义净法师踏上西游之路。

  5. 破斥外道的高僧大德们—传奇

    破斥外道的高僧大德们----传奇龙树菩萨《龙树菩萨传》说他出行于南印度婆罗门种。後来,月称在南印度一带弘法,在恭军那国破斥外道的多次辩难,使大多数的婆罗门和长者归依佛教。由此开始,提婆连续在中、北印一带做破外道的工作。义净在武则天统治时期游学印度各国,破斥外道,于是「名震五天,尊为称首」。无畏三藏祛邪显正,建立如来法幢,破斥外道邪说,所向披靡。当时许多外道受到他的影响而纷纷皈依佛法。

  6. 山东济南:王家泉造像的故事

    由此可见唐时山东佛教的鼎盛,而济南又是其中心之地。由四禅寺沿山峪南行,王家泉泉水汇集而成的王泉水出其间,四周浓阴密布,流泉汩汩,色彩斑斓,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基于义净的杰出功绩,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在王家泉为他造像,也就是理所当然了。

随机推荐

  1. 为什么朱元璋很信任儿子朱标,康熙却要提防儿子胤礽呢?

    今天宋安之来说说这两位皇帝在继承人身上的问题对比,那便是为什么朱元璋很信任自己的儿子朱标,父子之间亲情很浓。康熙却要提防自己的儿子胤礽,最后搞得是一点亲情都没有了。三是朱元璋和康熙给予太子权力多少的问题。首先父子二人的性格,朱元璋是霸道强势,朱标是宽仁,这种组合是很好的。

  2. [专家点评] 东晋王献之 中秋帖

    [专家点评]东晋王献之中秋帖此帖为王献之的《中秋帖》,纵27厘米、横11.9厘米。《中秋帖》传为王献之所书,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询的《伯远帖》合称“三希”。《中秋帖》书法纵逸豪放,应是王献之创造的新体。释文为“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王献之,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幼年随父羲之学书法,兼学张芝。

  3. 被译成十多种语言的顾城经典语录

      被译成十多种语言的顾城经典语录:顾城经典语录自然出自于诗人顾城,顾城是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被译成十多种语言,至今广为流传。  顾城经典语录  顾城经典语录有哪些呢?  而梦里却是剥掉一切假像的,那是直接触及你生命的真实。  我的诗,象无名的小花,随着季节的风雨...

  4. 【卤汁】的意思是什么?【卤汁】是什么意思?

    ●阿英《盐乡杂信》六:「但手续,仍旧不这样就够,再下一步,就是要测这卤汁的厚薄浓淡,看看它的质量。」2.煮卤菜的汁水。

  5. 带有容字的成语

    包含有“容”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偷合茍容——偷:茍且。天理难容——旧指做事残忍,灭绝人性,为天理所不容。比喻二者对立,绝不相容。形容身体好,精神饱满。美丽的容貌,长远的智慧。刻不容缓——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中间都不容喘一口气。形容时机紧迫,不容延误。云容月貌——比喻淡雅、飘逸的容貌。月貌花容——如花似月的容貌。雍容大雅——指神态从容不迫,举止文雅大方。同“雍容闲雅”。

  6. 形容心碎的句子 太阳本该暖心却如此冷人刺骨i-感人的情话

    三十一、太阳本该暖心却如此冷人刺骨i三十二、我们都很倔,一个不会回头一个不会挽留三十三、想回到你温暖的怀里听你的心跳你的呼吸。

  7. 梦见给别人倒茶水

    周公解梦梦见给别人倒茶水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给别人倒茶水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汉代“夷三族”指的是什么?“夷三族”的亲属范围又包括哪些人?

    关于汉代的“夷三族”刑法,已经有很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诸如陈乃华的《秦汉族刑考》、沈家本的《历代刑法考》都对这一时期的“夷三族”作出了比较详细的解释。>沈家本先生所著的《历代刑法考》>“夷三族”在施行过程中,其范围究竟如何?

  9. 四时仕宦傅游艺:助武则天称帝,一年升五级却最后成为阶下囚

    武则天得石头后,十分高兴就立即提拔唐同泰为游击将军,相当于现在的军区司令员。此时60多岁的傅游艺,还在做八品的主薄,但他仕途进取之心不减。武则天满心欢喜,不过为了面子上好看还是残忍拒绝了。武则天表示,民意难违,迫于民意于是登基作帝。这还不算,武则天还赐傅游艺姓“武”。傅游艺改名武游艺一下子成了朝中新贵,炽手可热,像熟透的黑桑葚。心腹一听为稳住武游艺先表示祝贺,然后就跑到武则天那告状了。

  10. 何为“三元九运”

    何为“三元九运”三碧星有何吉凶属性三元九运是风水中的重要概念。古人把黄帝元年定为始元,这一年是甲子年,此后,每过六十年为一个甲子周期,称为一元或一大运。每过三个甲子,即为三元,分为上元、中元、下元。上元包括一运、二运、三运;中元包括四运、五运、六运;下元包括七运、八运、九运。三元九运共一百八十年。从黄帝元年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七十九个大运,2004~2023年,是下元的第八运。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