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人渺渺,事休休。——仇远陈琳《溪凫图》局部子承父业的画家很多,绘画世家也很多,比如西方有扬·凡·艾克兄弟、勃鲁盖尔父子。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对父子一位是南宋的宫廷画家陈钰,另一位是他的儿子陈琳。壹陈琳和他的时代陈钰的画作几乎没有流传下来,有关其记录也有限。也即是说,他曾在南宋末期宋理宗赵昀宝佑年间间任宫廷画师,曾有《观瀑图》传世。

人渺渺,事休休。恨悠悠。莼鲈不梦,也系归舟。家住沧洲。 ——仇远 陈琳 《溪凫图》局部 子承父业的画家很多,绘画世家也很多,比如西方有扬·凡·艾克兄弟、勃鲁盖尔父子。在东方,这类的例子更比比皆是,如阎毗、阎立德、阎立本家族,赵孟頫、管道升—赵雍家族,马远与马麟等等。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对父子一位是南宋的宫廷画家陈钰,另一位是他的儿子陈琳。 壹 陈琳和他的时代 陈钰的画作几乎没有流传下来,有关其记录也有限。据元朝人夏文彦所著《图绘宝鉴》、《珊瑚网》、《四库全书—南宋院画录》等记载,陈钰为钱塘人,字桂严,善画人物、着色山水,曾在宝佑年间任宫廷待招。也即是说,他曾在南宋末期宋理宗赵昀宝佑年间(公元1253——1258年)间任宫廷画师,曾有《观瀑图》传世。 据腾固先生依据《图画见闻志》、《圣朝名画评》、《画继》等书籍整理而出的「 ”宋代元人录”统计,在南宋末期宋理宗时的画院中,所拥有的待招却是整个宋朝人数最多的,达到了29位。而在宋徽宗、宋高宗两朝,包括北宋时期及南渡之后转入高宗的待招,一共也才28位,其中包括了李唐、李迪、苏汉臣、马和之这样的诸多名手。这似也从另一角度说明,时局越是危机,最高统治者们越喜欢在艺术中逃避、放松、麻痹自己。 陈钰的画作及生平没能被详细记录,倒是他的第二个儿子陈琳,随着新朝代的到来,继续从事他的事业,并且为我们留下了可靠的作品。史料记载陈琳传世的画作包括有:高士图、画眉图、松凫图、红树图,丽春图,鹡鸰图等等,可见他擅长的题材除人物之外,便是花鸟。 画史对其生平记载稍显丰富,对其评价也相当高:「 ”陈琳,字仲美,珏次子,善山水人物花鸟,无不臻妙,见画临摹,咄咄逼真,盖得赵魏公相与讲明多所资益,故画不俗,论者谓南渡以来无此手也。” 可见陈琳在当时已享有很高的画名,其中提及的赵魏公,即是指赵孟頫(1254——1322年),他字子昂,号松雪道人。赵孟頫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作为赵宋宗室,在入元后被行台侍御史程钜夫举荐入仕,也因此遭受了很多非议。 但若在政治、道德因素外,单论其在绘画、书法艺术方面的成就,赵孟頫是毋庸置疑的一代宗师。陈琳便是因为受到他的直接指导,因此才有不俗的成就。 赵孟頫 《二羊图》卷 在陈琳的时代,他父亲那一辈南宋宫廷画家们所代表的风格被无情地结束和抛弃了。 「 ”人渺渺,事休休。恨悠悠。莼鲈不梦,也系归舟。家住沧洲”——赵孟頫的朋友,诗人仇远(1247——1326年)作的这首《诉衷情》,代表着那时文人们面对国家衰亡、人事变迁的一种普遍情绪。【注1】 深受理学思想影响的宋代美学,代表着工整、艳丽,体现出皇家、贵族、士大夫文人们心中所追求的理想和谐境界。然而,当蒙古人从漠北南下,最终征服江南这片土地之后,并不重视文化艺术,画院被废除,文人学士只能借笔墨抒发自己心中的家国之痛与离愁别恨,其风格逐渐表现为苍郁、野逸、闲散,直到元季四大家——黄公望、倪瓒、吴镇、王蒙将这一风格发展到极致,深刻影响了此后的明、清两代,乃至当今。 贰 赵孟頫的艺术主张 由宋入元之后,在艺术史上这个转折期中,赵孟頫就是这个拐点中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一位核心人物。在后人看来,他开创的新画风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被称为「 ”元人冠冕”。他对艺术史的贡献之一,便是彻底推开了中国文人绘画的大门。如明朝人王世贞所总结说:「 ”文人画起自东坡,至松雪敞开大门。” 按照部分史家的观点,中国绘画从早期的功能教化期到两晋时期步入宗教期,然后自隋唐步入文学期,虽然早已有王维、郑虔这一类的文人画家的出现,也有杜甫、李白这样有着文学家身份的艺术鉴赏者和评论者,此后在宋朝也有苏轼、黄庭坚、米芾这类士大夫的极力推崇,但直到赵孟頫的出现,才为中国文人绘画奠定了扎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他强调绘画要符合古人法度,既要有「 ”古意”,同时也强调对描绘的事物要有造型能力。 赵孟頫《二羊图》自题 他在《二羊图》卷中自识云:「 ”余尝画马、未尝画羊,因仲信求画,余故戏为写生,虽不能逼近古人颇于气韵有得”。这体现了他对自己造型能力的自信,同时也以能接近「 ”古人气韵”而自豪。 此画现收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卷纸本水墨,纵25.2厘米横48.4厘米。画中一只山羊,一只绵羊,山羊背部线条弯曲自然,描绘工细,用细长的墨线描绘出细软的羊毛质感。左边绵羊,昂首而立,神态自然,三蹄撑地,一只蹄子自然弯曲。整只绵羊的头部、身躯的形态、比例准确,短而卷的羊毛充满质感。全图纯用水墨画出,却显色斑斓之状,充分体现了他的笔墨主张。 赵孟頫 《二羊图》细部1 赵孟頫 《二羊图》细部2 赵孟頫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维护了文人画的法度、标准和技术,从而树立了文人绘画的正规、专业地位。此后,文人业余绘画,与职业画家方平分秋色,甚至压倒了专业的画匠,成为中国审美的主流。 他与画家朋友钱选的一次对话交流时,阐述了他对文人画的看法。他们俩者的这场对话,最早见于元末明初曹昭的《格古要论》,文中记叙说: 「 ”赵子昂问钱舜举曰:‘如何是士夫画?’舜举答曰:‘戾家画也。’子昂曰:‘然。余观唐之王维、宋之李成、郭熙、李伯时,皆高尚士夫所画,与物传神,尽其妙也。近世作士夫画者,缪甚也。’” 戾,意味着外行、业余,钱选所谓的「 ”戾家画”即是指业余绘画。在以上这段对话中,钱选对业余绘画保持了中立的。而赵孟頫则鄙薄「 ”近世作士夫画者”,推崇王维、李成、郭熙、李公麟等人。【注2】 作为业余文人画家中的一员,赵孟頫赞成王维等人的人格趣味、画中诗意,但他同时反对「 ”近世作士夫画者”,也就是说,反对北宋、南宋时期文人们所谓的「 ”墨戏”创作态度,更反对已经成熟、糜烂的南宋院体画。在探索建构的新的文人画图式时,赵孟頫针对性地提出了「 ”作画贵有古意”的口号,引晋、唐为法鉴,让绘画从工艳、琐细之风转向质朴自然。 叁 及《溪凫图》的划时代意义 受到赵孟頫影响的画家就包括陈琳、陈仲仁、朱德润等人,而其中以朱德润的画作最有古意。今天为大家介绍的这幅《溪凫图》是陈琳在赵孟頫指导下完成的一幅作品。 如今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这幅《溪凫图》为立轴,纸本浅设色,纵35.7厘米、横47.5厘米。是陈琳存世的唯一一件花鸟画作品。 陈琳《溪凫图》画心部分 赵孟頫润色 依据画上仇远与赵孟頫等人题跋可知,该作完成于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据仇远在事后的题跋内容,在这年秋天陈琳拜访了赵孟頫,在松雪斋中完成此画后,赵孟頫亲自为其修饰润色。仇远认为这幅画作的艺术价值很高,这让他想起一个典故:此前有人出千金欲换一只能说话的鸭子,此图中的鸭子虽然不能开口说话,但其价值也应是千金不能换的。 赵孟頫本人也认可陈琳的绘画水平,他的跋文内容是:「 ”陈仲美戏作此图,近世画人皆不及也。” 《溪凫图》上仇远跋文 赵孟頫跋文 就画面内容看,该画内容简单,但特色鲜明。画中主人公为一只正在水边凫——凫,凫又叫鹜,是一种生长在江河湖泊中的野鸭——它神态从容,体形匀称,身后岸边绘有简单的坡石、树木。野鸭描绘工整细致,比如背部的翎毛、鸭蹼等处,运笔工致。而在颈部、胸部、尾部则用浓、淡写出,颈部用干笔皴擦,胸部先写后点。 其中对墨色的运用以及通过书法一类线条的使用,体现了赵孟頫的所倡导的「 ”古意”以及「 ”以书入画”等特色。 与宋朝画院作品以及苏轼等士大夫们所倡导的文人画相比,这幅在赵孟頫指导并润色的《溪凫图》有哪些具体特点?赵孟頫所反对的绘画风格又是什么?下一篇文章再为大家介绍。(未完待续) 注1: 仇远《诉衷情》 渚莲香贮一房秋。秋叶上人头。年光鬓影偷换,堪叹不堪留。 人渺渺,事休休。恨悠悠。莼鲈不梦,也系归舟。家住沧洲。 注2: 这段话后来被很多人引用。比如董其昌曾记录过:「 ”赵文敏问画道于钱舜举,‘何以称士气?’钱曰:‘隶体耳。画史能辨之,即可无翼而飞,不尔,便落邪道,愈工愈远。然又有关捩,要得无求于世,不以赞毁挠怀。’吾尝举似画家,无不攒眉,谓此关难度,所以年年故步。”见《佩文斋书画谱》卷十六,引董其昌的《容台集》一条。 戾,意味着外行、业余,钱选所谓的「 ”戾家画”即是指业余绘画。在本文中引用的赵与钱选的对话中,钱选保持了中立的态度,赵孟頫则鄙薄「 ”近世作士夫画者”。而在第二段董其昌所引述的内容中,则添加了一些主观成分,演变为钱选推崇戾家画了,显然这与董自身的立场有关。 有关董其昌对钱选的误读,可参见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2009年1期《理论与实践的严重错位——浅析钱选的绘画艺术风格与「 ”士气”「 ”隶家”画论之悖》一文,作者为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李永强。
本文标签:赵孟頫陈琳中国古代史宋朝钱选仇远画家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