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纸上山河:情真意切,认错老爸烧错香的事常有

本文作者:晏欢 编者注: 数年前一个朋友给了他祖父名字和一些线索资料我,托我寻找起其祖父更多的资料。 据朋友说,他父亲十多年前在参观黄埔军校时,认出了祖父的照片(黄埔军校炮科教官,死于五十年代初镇反,父亲是遗腹子),他父亲当时激动得抱像痛哭,情绪平静后请管理人员把照片复制了一张,请回江西家中,晨昏请安,上香不止…… 十五分钟后我告诉朋友:十五年来,你父亲认错老子烧错香了。那个教官是云南人,你祖父是江西人。至于令尊解释教官名字与令祖名字不同的原因,乃是令祖于黄埔就职时文书登记错误云云,纯属癔测。 朋友口瞪目呆,自言不敢把这事回家告诉父亲,怕老人打击太大受不了,只好将错就错…… 追终慎远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美德,但民国历史因为缺乏系统完整的资料,写作者须万分小心,证据到哪里,话说到哪里。 民国历史,知道越多,越不敢说。尤其是涉及军史,不是没门槛的。 (连阳标统) ——————————————————————————————————————    晏欢、胡博合著《中缅印战区盟军将帅图志》一书封面。 今天阅读了一篇由汤兴萍原创的网文《入狱20年,父亲特赦后第一次见面喊我“同志”》,感人至深,让世人知晓了抗日军人杨公柱少将的戎马生涯以及后来的坎坷人生,令人崇敬和感慨。尤其对将军后人热心参与关爱抗战老兵的活动感佩不已,因为我本人也曾是积极投入到其中的一名志愿者。    这篇网文的题头截图    这篇网文中最吸引我目光的照片,也是本文唯一想要澄清的一点。 记得前年五月在昆明的云南讲武堂举办《中缅印战区盟军将帅图志》一书讲座时,有一位王先生追着我说他外公覃遵三将军就是上面这张照片的三排左一(这位‘三排左一’还出现在同时间同场合的另外一张照片上),王先生还为此接受了昆明当地的传媒专访,这件事被当成是王先生家族历史的一个重大发现。 我当时既无法证实也不能否认,因为,在这张作为我和胡博先生合著的《中缅印战区盟军将帅图志》一书封面的照片中,唯一一位我们无法辨明身份姓名的人,正是‘三排左一’。但是根据王先生报出的其外公覃遵三的姓名及部队番号,我们却是查出来了此人的人事登记记录是到1948年是一名上校大队长,几本没有可能在五年前拍摄这张照片。这事就一直搁置,我没有再提。    我没有保留当年的云南传媒报道,只能在百度上搜得,很容易,只要输入覃遵三,就有很多条结果出来,但都与三张“三连拍”有关。    “三排左一”在“三连拍”的第二张照片中的位置是左起第二人——不明身份的少将军官。    这张来自于史迪威将军家人的照片,曾让我非常痴迷,花了几年时间和胡博切磋探究,最终直到成书,仍然无法判明“三排左一”的身份。    这张同样来自于史迪威将军家人的照片,被我成为“三连拍”的第二张。根据史迪威日记,拍完集体合影后部分人曾去结伴游览滇池和龙门。王先生是最先根据这张照片里的“左二”认定是他外公的,因为这张照片中,没有被遮挡,形象完整易辩。这张照片早已经发生了许多感人的“辨认”故事,中美两国的传媒均有报道。    封面照片里的“三排左一”    “三连拍”第二张龙门前的照片中的左二,是同一个人无疑,也就是被指认的覃遵三将军。 两年前我就认真做了对比,这是同一人,在同一时间同一场合。 过去两三年中,我在数个场合就《中缅印战区盟军将帅图志》一书做讲座,大凡谈及寻找、辨认亲人照片这个话题,我总是反复强调这一概念:“几乎每一位抗日军人的家人及后人都是极力地维护先辈的荣誉和尊严,那怕不顾事实地夸大事实或是主观臆想地、一厢情愿地希望某个影像是自己的先辈!无一例外,包括我自己,情有可原,万分理解。” 过去十年,我帮助许多抗战军人本人寻获了他们自己当年的戎装身影或抗战军人的后代见到了先辈的样貌,上面这句话是我通过无数个实际案例,其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所获得的经验和心得。    三年前,我成功帮助我在2010年就认识的武汉大学中文系学子、中国驻印军西格瑞夫医院翻译官李晓声少校1944年在缅甸密支那的军装照,一时传为佳话。但这成功的后面不可缺少的是:他本人的其它军装照片、他本人的日记、这张照片背面的英文文字注解的时间地点人物等等诸多线索,缺一不可。可惜的是,找到照片时,李晓声少校已经离世,而我是在他健在时认识他的,一直想找到一张他的照片给他一个惊喜、归还他一份荣耀。 今天看见汤文中出现这张照片时的前后文字都没有提及这张照片的拍摄时间和历史背景,就在照片下方注明了七个字“杨公柱(三排左一)”,显得比较突兀。而且这么巧,正是两年前被“认领”的覃遵三将军。 多点儿笔墨来讲解一下这三张著名的中美高级军事会议“三连拍”照片。时间是1943年3月1日(根据史迪威日记、陈诚日记以及郑洞国回忆录),地点在昆明的西山(有两张背景中出现龙门的石牌坊),主题是中美高级军事会议,参加人员中方全部是中将副军长以上的高级将领,照片中仅有三位少将,除去另两位都是外事军官(鲍静安、刘云翰)外,就是‘三排左一’的这位唯一没能辨别出身份姓名的军官。 之所以用合影来做封面,主要是因为它的唯一性和完整性,找不出第二张照片来做将帅图志的封面。中国军官除三位少将外(两位是因为外事职务军衔降一级才站进来的),全部上将和中将。 仔细阅读汤文,发现口述者并没有就如何发现杨公柱在这张照片中的前因后果,也没有叙述任何杨公柱生前曾提及自己在这个场合的线索,可以判断,是杨公柱的后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来指认这位“三排左一”是自己父亲的,而恰恰这一位“三排左一”是整个照片中唯一一位尚未被证实身份姓名的将军,这就让人不得不质疑他们指认照片时的“有选择性”和缺乏严谨了。    辨认照片除了证据之外,我们还要对比五官及相貌的相似度。这事汤文中举出的杨公柱晚年照片和“三排左一”的对比。 上面提及的王先生最后坚持,非要求在昆明的云南讲武堂里长久展出的这张照片的人物注解写成了他外公覃遵三不可,主办方也按照传媒报道为依据,如此注解,了却了他自己“一厢情愿”的心愿。殊不知,我们掌握的国民 ... 资料显示,抗战军人覃遵三在1948年3月30日任官陆军步兵上校,并退役。这就能断定覃遵三上校在1943年3月几乎没有可能戴着少将领章站在那张照片的“三排左一”和那一群高级将领合影并且游览龙门了。    “三连拍”的第三张照片,还是这班将领,还是西山龙门,角度不同而已。 为什么说一大堆覃遵三的事儿来反证杨公柱呢?因为,无独有偶,这份国民 ... 的历史文件中,杨公柱亦在同一天任官陆军步兵上校!两人在同一个名单中!    国民 ... 1948年3月30日的任命文件,覃遵三、杨公柱都在名单当中。 弄清楚史实、具体职务官阶与弘扬覃、杨二位抗战军人浴血奋战、忠勇奉献的为国经历并不矛盾,我在这里要厘清的是照片究竟是不是杨公柱,目的也是为了还给他一个真实的历史史实,同时也是对那照片的真正主人(尽管不知道是谁)的尊重。 让我们向抗日军人杨公柱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纸上山河:情真意切,认错老爸烧错香的事常有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徐志摩长子:成年后违祖父期许,对作诗一窍不通,受母亲影响极深

    诗人徐志摩的儿子对作诗一窍不通?很多人觉得极不可思议的事,却真实地发生在了徐志摩儿子徐积锴身上。作为徐志摩与原配张幼仪的长子、后来唯一存活下来的儿子,徐积锴自出生开始便受到了极大的期待。

  2. 女子出生前父亲做了个怪梦,亭台匾额上写了两个字,多年后应验了

    历史上有很多皇后,不过跟皇帝走完金婚的却只有一个,她就是南宋时期赵构的皇后吴氏。根据《宋史》记载:吴皇后秀外慧中,读书识字时过目不忘,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奇女子。她出生于开封,14岁时被选入皇宫,侍奉康王赵构。两人大婚之后,相知相伴一起度过五十多年。吴氏一生辅佐过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位皇帝。在所有宋朝皇后中,几乎没人可以跟吴氏相提并论。吴氏这一生极其传奇,出生之前就已经出现了一些征兆。

  3. 每个孩子都可以成才——胡适母亲的三个教子秘诀

    胡适,现代学者、诗人。安徽绩溪人,原名嗣穈,字希疆,后改名适,字适之。幼年在家塾念书,13岁到上海求学。19岁赴美留学,于康奈尔大学就读农科,后改读文科。24岁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

  4. 中国最牛父亲!清华导师梁启超,九个儿女都成才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这家的父亲说的就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也是清...学四大导师之一的梁启超。梁启超家「”一门三院士”,指的是他儿子中的梁思成、梁思永和梁思礼。前两位在1948年中华民国的中央研究院院士评选中当选,而梁思礼则是在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梁启超的儿女中有建筑学家、文学研究专家、图书馆学专家,还有火箭科学家和军官。一个孩子的成功,可能是个体因素,九个孩子皆成才俊,那

  5. 上官云珠女儿姚姚的悲剧人生,看了让人泪下

    上官云珠一生有三次婚姻,每任丈夫给她留下一个孩子:大儿子张其坚、女儿姚姚、小儿子韦然。其中女儿姚姚是上官云珠与第二任丈夫姚克所生,母亲是大明星,父亲是剧作家,可以说是含着金汤匙出生。

  6. 这位五千年间最年轻的英烈、最早熟的少年,不应该被人们遗忘

    尤其是夏完淳,这位十六周岁就英勇就义的少年诗人、民族英雄,并不见诸中小学历史课本,很多人并不知道他的存在,甚至包括许多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可是,他真的不应该被人们遗忘,恰恰相反,他应该永远被历史铭记。因为他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侵略的反抗,还代表了文明与野蛮的抗争,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家国情怀的具体体现,是危难之际民族精神的象征。

  7. 为什么古代的皇帝要等到驾崩才传位?分析当中遗留的历史因素

    大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没有?不管在现有古装剧还是古代历史长河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或作妖或慈祥的皇太后、太皇太后,但就是没怎么见到过太上皇的身影。大家应该清楚,中国历史上的皇位都是世袭制,父亲把皇位传给儿子,儿子即位后,退位的父亲就成了太上皇。

  8. 伯邑考惨死之谜:他真被商纣王剁成了肉酱?还被父亲姬昌吃下?

    剧中的伯邑考被塑造成了一个天下首屈一指的美男子,还是个大大的孝子。因为拒绝了苏妲己的投怀送抱,而遭到打击报复,被妲己陷害,遭至剁肉之刑,甚至还被做成肉丸子,送给父亲姬昌吃下。可次子姬发继承了西伯侯,说明当时伯邑考已死,但具体的死亡之谜,笔者前面分析过,不可能是商纣王残忍...害,那他的真实死因,可能是那几年姬昌征伐戎狄的过程中,伯邑考战死沙场的。你认为伯邑考是怎么死的评论区交流一下~

  9. 百年之后重回「 ”麦田”:塞林格文字中的柔情与爱

    中央公园的鸭子。100年前,一个男婴出生在美国纽约的一个犹太富商家庭。他在15岁被送到...学校,参加二战,退伍后正式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在作品大获成功后又选择去乡间隐居,直到去世。

  10. 李靖简单的四个字,瞬间使哪吒回头,直戳心窝窝

    父亲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似乎一直都是比较严厉的形象。

随机推荐

  1. 惟妙惟肖的意思

    宋·岳珂《英光堂帖赞》:“永之法;妍以婉;(米)芾之体;峭以健。马牛其风;神合志通;彼妍我峭;惟妙惟肖。”肖;不能读作“xiāo”。肖;不能写作“削”。栩栩如生画虎类犬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惟妙惟肖和“活灵活现”都含有非常逼真的意思。但惟妙惟肖偏重于非常传神逼真;也可用于日常生活;“活灵活现”常用于口语。他扮演了一个不大熟悉的角色;竟做到惟妙惟肖;博得同行的好评。

  2. 科学检测能否取代传统目测?

    而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相关的科技手段也被人们借用到文物鉴定领域,这就是“科学检测”。目前采用的科学鉴定...有碳14、热释光绝对断代、元素成分分析断代和釉面老化系数测试等。据笔者了解,近两年,做科学鉴定的民间收藏者数量明显增加,难道科学鉴定已经在收藏者心中拥有了更高的认知度而逐渐取代传统目测?

  3. 梦见儿子 梦见儿子什么意思

    梦见儿子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儿子的详细解说吧。男人梦见妻子生了个儿子,预示将有发财的机会,收入丰厚。梦见儿子当官,家有孕妇,未产之前梦之大吉。梦见有人送给自己儿子,主为善格天之兆,大吉。《梦林玄解》梦抱子升天,主吉。《断梦秘书》梦子为官。如果母亲梦见儿子则象征著女人的骄傲、希望和潜力。父亲梦见儿子表示尚未完成的希望。

  4. 梦见印章 梦见印章什么意思

    梦见印章是什么意思?梦见印章,大吉,事业会很顺利。工作人员梦见印章,会得到提升。商人梦见印章,生意会兴隆。WWW.7624.Net原版周公解梦梦见佩印者,爵至。《周公解梦》梦金印累累,吉。《梦林玄解》梦印。《周公解梦》心理学解梦梦境解说:梦中的印章象征着法和道德行为,表示权力和权威。梦见自己在合同上盖印章,意味着你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5. 为法自弊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wéifǎzìbì【解释】作定自弊。【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为法自弊”

  6. 什刹海的传说

    什刹海在北京鼓楼的西南方,宽阔的水面,四面种着高大的柳树、槐树、杨树,风景好极啦。什刹海夏天可以划船,冬天可以滑冰。什刹海的刹字,在北京人嘴里念快了,就跟“季”、“价”、“窖”差不多了,因为这个,就有了活财神沈万三(原来北京西便门外有一座“白云观”,庙观里的“财神殿”,据道士说:财神老爷就是北京的“活财神沈万三”。

  7. 佛说 ... 羊屠夫六世生天的因果(因果报应丝毫不差)

    屠夫答以:“我往世曾做贫穷人,幸好靠...羊得以度日,又因...羊之故,死后生到四天王天,享受天福。天上寿尽,又出生为人,还是从事...羊的职业,死后又生天上。就这样六世出生为人,都从事屠羊的工作,使我每次死后都生到天上,享受天上无量的快乐,前后往返天上人间已有六回。屠羊既然有这么大的好处,因此向国王提出请求。”阿阇世王至此恍然大悟。

  8. 梦见感情被骗

    周公解梦梦见感情被骗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感情被骗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9. 带有估字的成语

    弹斤估两——形容掂量轻重。

  10. 神算少年杨辉

    但由于当时数学书籍很少,这个少年只能零碎地收集一些民间流传着的算题,并反复研究,从中增长知识。但少年仍苦苦哀求,不肯走。“学生杨辉,字谦光。”少年恭敬地回答。后来的事,同学们都能想象出来了,在老秀才的指导下,杨辉通读了许多古典数学文献,数学知识得到全面、系统地发展。经过不懈的努力,杨辉终于成了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并享有数学“宋元第三杰”之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