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图片来自网络△7月23日是大暑节气。

图片来自网络△ 7月23日是大暑节气。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俗话说:「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这意味着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到了。在这个节气里,养生方面该怎么做?来听中医专家说道。 湖南省名中医、中医内科主任医师蔡进介绍,天气炎热,人很容易出汗,在中医看来,汗水带走的不仅仅是人体的水分,还有人体的阳气。在大暑这个一年中最热的时节里,可以通过晒清晨的阳光来补充阳气,同时也要注意静养,减少汗水的流失。 她还提醒,夏季的饮食应偏清淡,要少食辛辣、热性燥烈之品,以免助热;不宜食肥甘厚味,避免暴饮暴食,以免化热生风诱发疔疮之疾;勿过食生冷之品,瓜果要洗净,以免引起肠胃疾病。注意补水,尤其是运动后出汗较多时,易造成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更应及时补充足量水分,可适当饮用淡盐水。科学的喝水应是少量、多次、慢饮,切忌在外长时间不喝水,回家后则狂饮。 时下已进入三伏天的中伏,在这种高温闷热的天气下,如果防护不当,容易出现中暑的情况,尤其是一些户外工作者以及老人、孕妇。市民如果在高温环境下活动一段时间,出现乏力、头晕、恶心等症状,则可能是中暑先兆,应及时进行处理。因此,她提醒,在上午11时到下午4时这一时间段不要在外暴晒行走,尽量待在室内或阴凉通风处。对于孕妇、肥胖人士、年老体弱者以及患有糖尿病、心脏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病者,尽量选择通气性、吸湿性好的纯棉织品穿着;房间也要保持通风,使用电风扇、空调散热,空调温度不宜太低,防止受凉。 在高温环境中作业的人员,应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随身携带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备用。出现不适,应立即离开高温环境,饮用凉茶、绿豆汁等饮品解暑降温,必要时就医。 此外,蔡进还提到,夏季高温会使人体生理功能减退,心脏供血轻度不足,危及健康。尤其是老年人适应能力较差,更易引发病变。因为受高温、湿度、气压、日光、虚邪贼风等影响,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等发生。因此,建议市民日常生活中出现不良情绪,要注重自我调节、缓解压力。工作中,劳逸结合,保持乐观平和心态;休闲时,多想一些美好的事物,多听一些舒缓的音乐,让自己有一份愉悦的心情;注意多和家人、朋友交流谈心,适当参加娱乐活动;生活规律,保证合理的休息和充足的睡眠。 潇湘晨报记者刘双 通讯员粟青梅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中医养生健康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