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二十四孝之王郎卧冰求鲤 

“卧冰求鲤”是二十四孝中的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王祥为西晋重臣大僚。更为重要的是,“晋王氏自王书生祥、览,而祥位三公。同时衍、绥、澄、戎、敦、导、玄并位至三公,才名冠世,人号琅琊八王。导之后洽、悦、昙首、弘、俭又累世贵盛,与五代相终始”(王圻《续文献通考》卷二百十一)。因此,所谓王祥“卧冰求鲤”发生地也引起多方争夺:首为山东临沂,次为江西抚州,再为河南新安。但是,“卧冰求鲤”故事本身很可疑。  

一  

王祥“求鱼”事,最早见于东晋孙盛《晋阳秋》:“母欲生鱼,祥解衣将剖冰求之,会有处冰小解,鱼出。”但在其《异同杂语》中,却变为孝心感天的灵异事件:“盛寒之月,后母曰:‘吾思食生鱼。’祥脱衣将剖冰求之,少顷,坚冰解,下有鱼跃出,因奉以供,时人以为孝感之所致也。”干宝在《异同杂语》基础上,以小说手段继续神化“性至孝”的感染力,《搜神记》卷十一云:“母尝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房玄龄等撰《晋书》,整合《异同杂语》《搜神记》《世说新语》《孝子传》等为王祥本传:“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母又思黄雀炙,复有黄雀数十飞入其幕,复以供母。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焉。有丹柰结实,母命守之,每风雨,祥辄抱树而泣。”王祥孝行故事由最初的“剖冰求鱼”而逐步增益为“剖冰求鱼”“黄雀入幕”“抱树守柰”等系列孝行感天的动人故事。但王祥“求鱼”并非如后世所言“卧冰求鲤”,而是“剖冰求鱼”。同为“求鱼”,“卧冰”“剖冰”差异颇大。  

二  

王祥“求鱼”的叙述混乱肇始于宋代,主要表现有二:其一,文献所载王祥“扣冰(剖冰)求鱼”的越来越多,如:⒈保州曹河,见于黄震《黄氏日钞》卷六十七;⒉江南东道武进县,见于《太平寰宇记·江南东道四》;⒊毗陵,见于《(咸淳)重修毗陵志·古迹》;⒋抚州,见于刘克庄《御书抚州忠孝堂》、潘自牧《记纂渊海》卷十一等;⒌沂州,见于《记纂渊海》卷十七;⒍浙江吴兴,见于谈钥《(嘉泰)吴兴志·事物杂志》。  

其二,为了渲染王祥孝行,将唐代及之前文献所载“扣冰(剖冰)求鱼”事逐步改为“卧冰求鲤”。在北宋早期文献中,王祥“求鱼”,一般皆谓“扣冰”或“剖冰”。如《太平御览》之《时序部十一》:“母欲得生鱼,祥解褐扣冰求之,忽冰小开,有双鱼出游。”《鳞介部八》:“母欲生鱼,时天寒水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但在《太平寰宇记》中,“扣冰”或“剖冰”变为“卧冰”,如卷一百二十五《淮南道三·舒州》:“王祥池,在县西南二十里。即卧冰取鱼处也。”  

“卧冰求鲤”广泛现诸文献在南宋,当时很多作品均有类似说法。如刘克庄《杂咏一百首·王祥》:“乃知履霜子,绝似卧冰人。”邵雍《梦林玄解·梦占》:“占曰:王祥卧冰,出鱼救母。”《(咸淳)重修毗陵志·山水》:“孝感渎…晋王祥与继母寓此卧冰,得双鲤,故名。”此外,释惠洪《林间录》卷上、曾季狸《艇斋诗话》、袁甫《承务郎致仕洪君墓志铭》等亦有此类记载。  

宋人改王祥“剖冰(扣冰)求鱼”为“卧冰求鲤”,很可能是将东晋楚僚“卧冰求鲤”事附会王祥。《搜神记》卷十一云:“楚僚……时十二月,冰冻,僚乃仰天叹泣,脱衣上冰,卧之。有一童子,决僚卧处,冰忽自开,一双鲤鱼跃出。”个中原因一方面可能是误抄而致,因《搜神记》卷十一载孝子王祥、王延与楚僚三人事迹相连,传抄时误将楚僚“卧冰”与王祥“剖冰”混淆。另一方面则可能有意附会,王祥以孝著称,在践行“以孝治天下”的封建王朝都是旌表对象,早在西晋时,即“赐几杖,不朝”,因此为了宣传其“孝感天神”之神迹,而将楚僚“卧冰求鲤”事附会本来“剖冰求鱼”的王祥。  

三  

王祥“卧冰求鲤”乃后人附会,但“剖冰求鱼”,事应不虚。“求鱼”地应在洛阳新安。  

其一,从西晋开始,传世文献即有“孝水”在洛阳新安的记载。王祥同事潘岳有《西征赋》:“澡孝水而濯缨,嘉美名之在兹。”此赋作于元康二年(592)自洛阳赴长安逗留新安时,说明当时新安已有“孝水”。《水经注》亦云洛阳有“孝水”,其“谷水”注云:“《山海经》曰:俞随之水出于其阴,北流注于谷,世谓之孝水也。潘岳《西征赋》曰:澡孝水以濯缨,嘉美名之在兹。是水在河南城西十余里,故吕忱曰:孝水在河南郡。”  

唐代文献中,多有以孝水命名的洛阳地名,如唐天宝七年(748)《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尉太原王府君夫人勃海李氏墓志铭并序》云:“终于河南县孝水里私第舍…以天宝七载十一月廿四日葬于洛阳北原。”亦有将孝水作为洛阳地标的记录,唐志中出现“孝水”的墓主人或家于洛阳,或葬于洛阳。如显庆二年(657)《大唐故张夫人墓志铭》:“夫人张氏,河南伊阙人也…或名标孝水。”乾封二年(667)《唐故左骠骑左一车骑将军上柱国王君墓志铭》:“卒于思恭里第…合葬于北芒山之平原…孝水征源,仙凫早泳。”其中“思恭里”等为洛阳城坊名,“北芒山”指北邙山,故在墓志中以孝水为洛阳地标,寄托哀思。  

元代石刻文献记载洛阳孝水与王祥的关系。今新安县“孝水村”王家祠堂尚存元人翻刻“晋太保孝王祥碑”,原碑至正三年(1343),已泐蚀“不可读”,时任“河北河南道肃政廉访副使”崔帖命下属重新刻石立碑并题诗,碑文云:“□□河南三十里,有小河自南而北,曰孝水。水右以居成聚,曰孝水店。”明清记录更多,如李贤《明一统志·河南府》、张瀚《北游纪》等。明清人又称孝水为“王祥河”,如顾炎武《肇域志》卷二十九:“晋王祥葬此山下,名孝水,流入于涧。”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八:“本名谷水,晋王祥卧冰于此,因改为孝水。”  

新安县孝水现已干涸,其故道人称“王祥河”,今新安县磁涧镇尚有“王祥河”及“王祥河桥”。可见,新安县以王祥孝行命名的“孝水”或“王祥河”自西晋初潘岳时至今一脉相承。新安县尚有“孝水村”,从唐代“孝水里”、元代“孝水店村”到如今“孝水村”,以“孝水”命名的古村落亦千余年绵延不绝。综上可知,王祥“求鱼”地应在洛阳新安。  

其二,临沂所称“孝河”或“王祥河”记载最早出现于宋代文献,《记纂渊海》卷十七云:“王祥河在峄县北,即卧冰跃鲤处。”此后历代始有记录,如《明一统志》卷二十三:“王祥河,在沂州北二十五里,源出王祥庙后,即其卧冰跃鲤处,又名孝河。”章潢《图书编·沂水考》:“南径王祥墓,孝感水入焉,其水出墓西戚沟湖,剖冰跃鲤之地。”  

 

上述文献所称临沂王祥“卧冰跃鲤”的“孝水”“孝感水”“王祥河”均源出王祥庙后或王祥墓西戚沟湖,则河因王祥庙或墓而得名。但唐修《晋书》本传云:“西芒上土自坚贞,勿用甓石,勿起坟陇。”“西芒”即北邙山,则知其葬于洛阳而非临沂。历代文献多记载王祥墓在洛阳,如李贤《明一统志》卷二十九、薛冈《天爵堂文集》卷七、穆彰阿《(嘉庆)大清一统志》卷二百七、王士俊《(雍正)河南通志》卷七等。可见,宋代以来文献所载临沂王祥墓,应是当地人后建。王象之《舆地纪胜·碑碣》、周应合《(景定)建康志·风土志二》、顾起元《客座赘语》卷八、程哲《蓉槎蠡说》卷七等所载南京江宁王祥墓亦属此类。洛阳之外王祥墓和“卧冰处”实为散居各地王氏后人追奉先祖而后建,故《(咸淳)重修毗陵志》卷二十七云:“至晋拜太保,未尝至毗陵…览孙导显于江左,子孙往往居此,追慕祖徳,故以卧冰名池、孝感名渎尔。”至于江西抚州和浙江吴兴“卧冰处”,则颜真卿为官当地时所建,目的在于宣扬忠孝,两地方志均有记载。综上所述,王祥“求鱼”处应在洛阳新安而非他地。(作者系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二十四孝之王郎卧冰求鲤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一个兵卒为何要劝说刘邦定都长安

    娄敬在历史上出现得着实奇怪,出场也堪称意外。他可谓乱世奇才,却生卒年不详。

  2. 他用一支笔复活了麦田里的汉魏洛阳城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当陇海铁路线的乘客,穿过洛阳市区与偃师之间的一片麦田时,很少有人知道,窗外曾经有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都市之一——汉魏洛阳城。

  3. 晋朝为什么历史上风评那么差,胡人:你也配继承秦汉的江山?

    可是千不该万不该,在征服辽东之后,司马懿下了一条命令:迁民。于是,辽东百姓四万户全部迁到内地。而这导致汉族在辽东的控制力几乎达到了冰点。

  4. 如果安阳曹操墓属实,曹操如此爱洛阳,又为何会考虑葬在安阳

    曹操的一生,可以说是始也洛阳,终也洛阳,对洛阳十分偏爱。但是他又为何要考虑葬在安阳呢?而且在公元174年,曹操此时年仅20岁,就已经在洛阳担任郎官之职,后来又升任洛阳北部尉。在此之际,曹操在当时都城——洛阳不断的读书明理,不断学习,并于此地形成了他的人生观。而直到公元220年正月,年已66岁的曹操终于结束了他漫长的政治岁月,病逝于洛阳。

  5. 四废四立的悲情皇后,最后嫁给了匈奴王,成为后汉皇后,得以善终

    羊献容是一个浑身上下散发着无限魅力的女人,之所以这样说,最主要是因为她嫁过两个丈夫,虽然第二个丈夫是匈奴人。事实上,羊献容的一生除了坎坷之外,再也找不到其他的特征了。她五次被打入冷宫,四废四立,从嫁给西晋司马衷开始就变成了一枚政治棋子。如果她不懂得随机应变、随遇而安,恐怕早已经在乱世之中香消玉殒了。进宫为后,嫁衣着火羊献容第一次出嫁,就是嫁给了历史上的...皇帝晋惠帝司马衷。

  6. 正史《晋书》里,一个玄乎的故事,甚是荒诞

    01「”干宝,字令升,新蔡人也......宝少勤学,博览书记,以才器召为著作郎。平杜弢有功,赐爵关内侯。”上述这位出生于河南新蔡,自幼博闻强记,后因平乱有功,获赐关内侯的干宝,便是古书《搜神记》的正牌作者。《搜神记》,堪比三国曹丕的《列异传》,清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一部专门记载古代民间神怪传说的小说集,共20卷,大小故事450余则。故事里有鬼,有妖,有仙,杂糅佛道,还有人神恋,人鬼情未了。虽

  7. 历史课本上的汉化名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居然是个战争狂人

    事实上这完全误解了孝文帝。魏孝文帝经过激战拿下沔北五郡,将南朝雍州州境压缩至襄阳一带,长江流域的门户洞开。但孝文帝的战略目的仍然没有达到。太和二十三年,南齐为稳定形势,派出首屈一指的名

  8. 北魏孝庄帝手刃尔朱荣:一场满城风雨的宫廷谋 ... ,是如何成功的?

    因为南朝是皇室战争,而北朝仅是权臣专政。六镇起义,尔朱做大,尔朱荣就是北魏的董卓加曹操。尔朱荣,河阴之变问罪朝堂,...戮北魏皇室和整个朝堂两千余人,祸比董卓。一场流血的宫廷政变即将上演。因为直接推动事件发展的,往往是情绪。并以祭天为名强迫北魏皇室和满朝文武...河阴,尔朱荣登台怒斥:天下大乱,都是因为你们;肃宗暴毙,都是因为你们,你们这些人个个该...。尔朱荣说到做到,契胡武士抽出马刀、铁骑围...。

  9. 浅谈隋朝,两任帝王堪比秦皇汉武,定鼎中国历史千年政治经济格局

    浅谈隋朝,一个短命的朝代,历史贡献超越千年引领时代中国历史上有两对著名的长短王朝组合,一曰秦汉,一曰隋唐。秦始皇创立的秦制,为后续的汉朝及各个朝代所沿袭,郡县制的影子几乎贯穿中国历史。

  10. 从西晋后期的混乱,看各方势力在混乱时期的心理对西晋的影响

    永安元年七月,东海王司马越宣布讨伐成都王司马颖,石超闻讯赶回邺,东海王司马越挟持晋惠帝,一同北征,兵至荡阴,被石超击败,晋惠帝被迎回邺城,改元建武。

随机推荐

  1. 片云遮顶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piànyúnzhēdǐng【解释】比喻得到别人的恩泽。【出处】元·张国宾《合汗衫》之一折:“小人到前面死了呵,那生那世,做驴做马,填还这债,若不死呵,但得片云遮顶,此恩必当重报也。”【例子】无【相关】百度“片云遮顶”

  2. 建国初,湖南两大行政区各辖有哪些地方,专署分别驻哪里?

    湖南省,位于我国中南部内陆、长江中游南岸,因大部处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又因省内最大河流湘江而简称「”湘”。湖南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为楚国之地,历史上曾长期与湖北处于同一行政区,元、明及清初称「”湖广”,清康熙初两省才大致以洞庭湖为界分置。清初设省后,湖南省境较为稳定,近代更是出现了「”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盛况。1949年8月4日湖南省和平解放后,成立了湖南临时省...,到1950年1月湖南省辖

  3. 声影与美国内战

    在声音消亡的地方,声阴影是声音从某个方向在某一天不会穿透的区域;这些声音现象的发生,要么是因为声波被吸收、折射,要么只是吹向不同的方向。在我们现代的有线世界里,这一现象相对不为人所知,在美国内战中一些最著名的战役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9世纪的战时通信记得当内战爆发时,以今天的标准来看,美国的远距离通讯还很原始。虽然林肯总统通过电报从他的指挥官那里收到战场报告,但最新的通信,特别是在经常外出的作战指

  4. 含辉和尚的前世冤孽

    含辉和尚的前世冤孽浙江临海观音寺中,从前有一法号含辉的和尚,年四十多岁,平日很守戒律。有一天,到街上散步,经过一家卖熟狗肉的铺子,叫卖狗肉,这位平日戒律精严的和尚,竟也经不起阵阵狗肉香味的诱惑,颇觉垂涎欲滴,有一吃为快之感。遍请名医,均告束手,无法治疗。含辉和尚到这地步,自知是前世冤孽作祟,即忍痛跪在佛前,虔诵金刚经,以求忏悔。

  5. 梦见坠楼身亡 失足坠楼

    周公解梦梦见坠楼身亡 失足坠楼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坠楼身亡 失足坠楼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6. 梦见和面

    周公解梦梦见和面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和面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顺丰董事长王卫学佛体悟

    顺丰董事长王卫学佛体悟>在中国快递行业,顺丰速运近年来无疑让人侧目。身为掌管百亿快递王国的顺丰董事长王卫很少接受媒体专访,网上也极难找其照片。顺丰也缺钱,但是顺丰不能为了钱而上市。否则,就会陷入佛语说的“背心关法,为法所困”,可以说,顺丰在短期内不可能上市,未来也不会为了上市而上市,为了圈钱而上市。

  8. 梦见着火又扑灭了

    周公解梦梦见着火又扑灭了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着火又扑灭了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9. 梦见掉下河

    周公解梦梦见掉下河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掉下河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此明君有10子,却传位给侄儿,大臣:天下将大乱,帝国不久灭亡

    西晋末年,天下大乱,经历了「”八王之乱”后,帝国元气大伤,内迁的五大胡族由此引发更大的动乱,十六国时期拉开了帷幕。而在十六国中,最先称帝的,不是在中原地带呼风唤雨的枭雄们,而是在偏安一隅的巴蜀崛起的豪杰,他就是成汉开国皇帝李雄。在十六国君主中,李雄是一个能力杰出的人物。他29岁接过父亲和叔叔的基业,多次击败晋军,并且率军攻占成都,以此为据点东征西讨,打下了成汉王朝的基业。称帝之后,李雄劝课农桑,轻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