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什么原因促成了斯诺赴延安采访?

data-filtered="filtered" 斯诺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是近代报道中国最著名的西方记者。他的代表作《红星照耀中国》出版半个多世纪以来影响巨大、长盛不衰,被认为是西方认识中国的基本读物。红军由此书为世界所知,斯诺由此书而成就功名。

  斯诺1936年7月的延安之行是此书的基石。当时,在中国的西方记者至少有二三十人,比如《京津泰晤士报》的爱泼斯坦,合众国际社的厄尔·利夫、美国《亚洲》杂志的欧文·拉铁摩尔以及英国记者詹姆斯·贝特兰、德国记者罕斯·希伯等,其中不乏想去红区探奇者,但为什么是斯诺如愿以偿成为先行者?

data-filtered="filtered" 红星照耀中国

  经济压力

  冒险精神在斯诺的生命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美国学者勃纳德·托玛斯将其研究斯诺的著作命名为《冒险的岁月》并不奇怪。斯诺年轻时在纽约曾炒过股,漂洋过海时曾混过船票,1930年代在北平经济困窘时曾赌马赢过1000美元从而转危为安,这些都能体现斯诺的冒险性格。

  1990年代美国的研究者根据斯诺的日记和书信发掘了促使斯诺去红区探索的其他原因,其中之一乃出于经济上的压力:1933年,斯诺夫妇辗转来到北平,情况似乎还是不错的,据其日记可知:“在北平,一个新闻记者可以过得像一个银行董事长那样阔绰,即使他的收入不高”。斯诺夫妇住四合院,仅主人房就有6间之多,还有仆人、厨师、花匠、人力车夫,每年大约花1000多美元。

  研究斯诺的美国学者汉密尔顿发现:美国的经济萧条直接影响了新闻联社的财政收入,令斯诺的自在生活受到威胁。1933年新闻联社开始减少斯诺的薪水,到年底就干脆辞退他了。

  1935年4月,斯诺写信给友人说:“这一年过得很快乐,但经济上很紧张,尤其是当美元贬值时”。

  斯诺去红区采访不是没有犹豫的,根据斯诺前夫人海伦·斯诺的回忆,正当斯诺踌躇不决时,是她做了有力的推动,她说:“绝对没错,你必须去一趟”。

data-filtered="filtered" 在英文版《红星照耀中国》里,斯诺使用了 ... 这张显得有些土气的照片。

  出版商的推动

  二战爆发后,中国战场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英美的通讯社和出版商一度将中国看成是热点,特别对神秘的中国工农红军感兴趣。几乎在斯诺考虑采访红区的同时(甚至可能还要早些),出版商就不断要求活跃的斯诺去尝试采访红区。

  1932年,斯诺曾对他的出版代理说自己准备从上海的红色分子那里弄张访问中国苏维埃的护照,他说“我几乎要成功了,但在最后的时刻我联系的 ... 人对我产生了怀疑,他失踪了,我也再没法和他联系。”

  1933年,出版商哈利逊·史密斯和哈斯公司预付斯诺750美金,约他在1934年底前写一本关于红色中国或其他主题的书。而斯诺立即“很高兴地收下来”,并保证到年底完成初稿。

  出版商推动斯诺去红区采访这一点也得到了某些中国研究者的认同,武际良指出:

  1934年,美国出版商哈里逊·史密斯曾经提议同斯诺签定一项合同,并预付稿费750美元,要他写一本关于红色中国的书……1935年《英国每日先驱报》也建议资助他作一次旅行,以获得关于红色中国的真相。

  去红区前,斯诺在给出版商的一封绝密信件中说:“我明天将去红色中国会见 ... ,我将旅行、拍照,写我喜欢的东西。假如我达到目的,那将是世界大事。”

  显然,在出版商的推动下,斯诺加快了去延安的步伐。斯诺陕北之行的全部费用1000美元都由报社报销。斯诺交稿时将书名定为《我到了红色中国》,《红星照耀中国》的名字是出版商改定的,由此可见出版界在斯诺成名前后担任的重要角色。

data-filtered="filtered" 埃德加·斯诺在延安时与 ... 合影

   ... 的安排

  传统研究认为斯诺访问红区的关键人物有两个:一个是 ... 地下党员俞启威( ... ),一个是宋庆龄。根据汉密尔顿的研究,1936年3月俞启威曾答应帮助斯诺联系去红区采访,但他不久就消失了,斯诺5月去上海找宋庆龄、鲁迅、艾黎和史沫特莱等人,希望得到访问红色根据地的机会。此举还引起史沫特莱的不快,因为她也想去延安。汉密尔顿认为之所以选择斯诺,是斯诺的“国籍、他的社会联系和他的独立性格”使然。

  那么,是什么人发出的请求呢?1992年,武际良指出:

  他(斯诺)立即提出去红区采访的要求。而就在前不久,毛和周从陕北来信要她(宋庆龄)物色一位公平正直的外国记者和医生到苏区考察,以便争取国际上了解中国的抗日主张。

  2005年,英国伦敦大学基于新解禁的莫斯科共产国际的档案材料的研究披露, ... 是决定斯诺进入红区的始作俑者,研究指出:

  (红军)与斯诺相遇不是偶然的。那年(1936年)春天,毛曾经让上海的地下党找一个能发表作品的外国记者和一个医生。经过慎重考虑,毛邀请了斯诺,因为斯诺具备多方面条件:他是一个美国人;他为具有影响的《星期六晚邮报》和《纽约先锋论坛报》写稿;并具有同情心。

  斯诺1936年7月进入红区,同行的还有黎巴嫩裔美国人马海德医生,他的药箱里装了许多机密文件……

  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发表后,其影响达到甚至超过了 ... 的预期,在中国和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红军和 ... 的伟大形象树立起来了,一批批年轻人从各地开赴延安。 ... 后来说:“斯诺著作的功劳可与大禹治水相比。”

  (摘自《领导文萃》2013年10月下)


 斯诺笔下的蒋介石:一个具有各种特质的合集

  ... 在延安时的两次“挨 ... ”经历

 抗战时延安的女青年,为何约定不嫁老干部?


长按右图识别二维码一键关注

什么原因促成了斯诺赴延安采访?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毛主席会见埃德加·斯诺时为何事说自己:实在可怜

    来源:中国新闻网作者:佚名核心提示:还有就是毛...和塑像,不顾时间或环境,到处张挂陈列,搞得太多了。

  2. 抗战末美国曾计划与 ... 军事合作 为什么最终流产?

    在美国,因为斯诺报道了中国革命,罗斯福总统曾3次在白宫约见斯诺,密谈中国问题。1944年5月26日,罗斯福第二次在总统办公室接见了斯诺。罗斯福果断地说:“我一直在和那里的两个...合作,直到我们能使他们凑在一起为止。”罗斯福逝世后,美国和...进行的军事合作计划自然流产。

  3. 中译本《西行漫记》何时发行

    西行漫记1939年12月,埃德加-斯诺著的《西行漫记》之中译本出版。伦敦维克多·戈兰茨公司1937年的英文版原名是《红星照耀中国》,上海复社翻译出版时改名为《西行漫记》,该书是作者于1936年6月冒险采访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根据地的记录,是第一部忠实地报道红色根据地实况的长篇作品,绝大部分素材来自作者采访的第一手资料。

  4. 外国人眼中 ... 什么样?日本人曾认为是大胖子

    因为《红星照耀中国》,世界开始知道...是一个怎样的人,中国...的领袖是一个怎样的人。“当时,日本自以为是最了解中国红军的,但是在这篇文章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主席...是一个胖子。”这张照片传入支持国共合作的苏联后,就有人分析这是...。可见,从1927年这张合影开始,无论是介绍中国革命的小册子,还是...个人传记,...的形象都不是一个胖子。

  5. 西哈努克为何说“尼克松是 ... 最好的代理人”?

    西哈努克与...资料图本文摘自:凤凰网历史,作者:大风号·非常历史·丁晓平,1970...和斯诺的最后一次会面谈了些什么?>斯诺夫妇立刻乘车来到中...。>吃完饭,斯诺跟随...来到他的书房,继续进行谈话。

  6. 斯诺为何称赞“1937年的中国陆军”是有史以来最大最强的?

    南京国民...国防准备的另一项主要内容是整军备战。就是说整军的目标是成立抗日国防军。>蒋介石>1935年1月26日,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全国军事整理会议,部署整军工作。>斯诺>这次整编计划虽未全部完成,但通过整军使中国军队战斗力有所提高,美国著名记者斯诺曾评价说,“在1937年,中国的陆军”是该国有史以来最大最强的。

  7. 6位外国人看 ... :令人感兴趣且高深莫测

    斯诺为...拍摄的著名照片资料图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佚名,6位外国人看...:令人极感兴趣而高深莫测的人接触过...的人,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会被他的丰富学识、伟岸人格和惊人的洞察力、思辨力所折服。经周恩来安排,于11日抵保安会见...。斯诺形容...“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说话平易,生活简朴,有些人可能以为他有点粗俗”。

  8. ... 会见埃德加·斯诺时为何事说自己:实在可怜

    对此,毛主席曾笑着对埃德加·斯诺说:“看我站在那里受到风吹雨打。实在可怜!”>毛主席在和埃德加·斯诺谈话时曾经说:“我像一个打伞和尚”。>...主席是在1970年12月18日同斯诺交谈的,这时文化大革命已取得了胜利,但也出现了一些逆流。在回顾历史时,美国人们不能否认华盛顿的作用。

  9. 红色政权的建立过程简介 什么是红区?

    随后北上东固,与红军独立二团、红军独立四团会师,在赣南站住了脚。3月20日,红四军在长汀召开前委扩大会议,决定利用军阀混战之机,在赣西南、闽西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红色政权。4月初,红四军在瑞金同从井冈山转移到赣南的红五军主力会合。至此,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

  10. 埃德加斯诺简介

    埃德加·斯诺,美国着名记者。>西行漫记>1936年6月,在宋庆龄的安排下,斯诺首次访问了陕甘宁边区,拜访了许多...领导人。>10月末,斯诺回到北平之后即发表了大量通讯报道,还热情向北大、清华、燕大的青年学生介绍陕北见闻。>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夕,斯诺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gs5000>1939年,斯诺再赴延安访问。后来,胡愈之先生等翻译《西行漫记》一书时,因不知他还有过这样一个汉文名字,而译作“斯诺”二字,并一直沿用下来。

随机推荐

  1. 梦见上男厕所

    周公解梦梦见上男厕所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上男厕所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不追既往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bùzhuījìwǎng【解释】追:追究。对以往的错误或罪责不再追究。【出处】清·林则徐《谕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闻该夷平日重一信字,果如本大臣所谕,已来者尽数呈缴,未来者断绝不来,是能悔罪畏刑,尚可不追既往。”【例子】无【近义词】既往不咎【相关】百度“不追既往”

  3. 梦见地理_周公解梦梦到地理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地理好不好

    做梦梦见地理好不好?梦见学习地理,表示你将卉始长途旅行,参观风景胜地。梦见自己离开地球,则表示心中对死亡的恐惧。梦见田地荒芜_周公解梦梦到田地荒芜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田地荒芜好不好梦见有不明星球时,是表示你的计划和努力,就将要创造好成绩了,如果梦见的星球,刚好是自己的星座,那么可能在精神上会受到折磨。

  4. 梦见铁匠 梦见铁匠什么意思

    梦见铁匠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铁匠的详细解说吧。梦见铁匠,象征艰苦劳动后将有所收获。如梦风自己是铁匠,或是在打铁,表示你付出的艰苦劳动将带来回报,业务会越来越繁忙。如梦见别人是铁匠,正在认真锻造打铁,表示你是意志坚强的人,相信自己的力量,有勇气承担艰苦的责任,吃苦耐劳,毅力顽强,百折不挠。梦见铁匠的案例分析在城里长大的人,一般都不知道铁匠是什么样子。

  5. 马快船的主要功能经过了怎样的变化?成为运输物资船队时又起到怎样的作用?

    合称为马快船,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两只船队的名称可以相互混叫。但是,从官方对于船队的规定来说,马船和快船的职能、船夫组成方式以及船夫的薪资待遇都是有所区别的。>图1马船>马船和快船的主要功能随着历史时期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马船最初的功能是运送马匹,快船最初的功能是运送军队所需要的辎重。可见,马船和快船被创立时的功能都是和军事行动有所关联的。但是,马船和快船后变成了为了明王朝宫廷运送生活物资的船队。

  6. 梦见喝甜水_周公解梦梦到喝甜水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喝甜水好不好

    梦见喝甜水是什么意思梦见喝甜水意味着,顾虑太多他人对你的看法只会使你迟疑不前。女人梦见喝甜水,情绪波动较大的一天。孕妇梦见喝甜水,自己知道不对的事情,还是会去做!梦见喝甜水的解析梦见喝甜水的吉凶:此兆:难论吉凶,若配吉数则判为吉。

  7. 明太祖出对考儿孙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建文帝朱允是朱元璋的皇太孙,是明朝的第二代皇帝,但他只坐了四年江山,便被他的四叔朱棣带兵夺取了皇位。有一天,朱元璋带着他们叔侄俩在禁园中观猎,突然有一匹烈马从眼前疾驰而过,朱元璋为了考考他们的才学,便就眼前的景象出题让他们来对对。但是太祖却老大不高兴,雨水打湿的羊毛,象一片又脏又旧的毡子,这实在太煞风景了。于是又问朱棣对出了没有。太祖一听,顿时龙颜大悦,连声叫好。

  8. 我的自悔书

    最后我非常感谢赵老师的《现世因果教育》感谢师父的表法,感谢各位能够认真的读完我的忏悔文,希望我们都能得到佛法的利益,得到佛菩萨的加持,忏悔罪业,发无上菩提心,深信因果,脱离六道苦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做佛弟子。我推荐大家看赵老师的《现世因果教育》网上都有视频,讲的很全很契合我们的生活,确实能让我们受益良多,不管你们信不信佛,

  9. 关于英雄人物的成语

    一身正气临危不惧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大智大勇力挽狂澜急中生智镇定自若一马当先无所畏惧化险为夷威震天下气冲牛斗气冲霄汉气壮山河气宇轩昂气吞山河正气凛然龙骧虎步百战百胜冲锋陷阵英姿焕发奋不顾身奋勇当先顶天立地昂首挺胸昂首阔步赴汤蹈火面不改色勇冠三军骁勇善战战无不胜大显身手大显神通慷慨就义挺身而出,大获全胜义无反顾久经沙场谈笑自若勇往直前视死如归单枪匹马所向披靡坚贞不屈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身先士卒身经百战智

  10. 钱起的诗 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钱起的诗钱起长于五言,词彩清丽,音律和谐。钱起诗作的题材多偏重于描写景物和投赠应酬。音律谐婉,时有佳句,以《省试湘灵鼓瑟》诗最为有名。然其诗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风格清空闲雅、流丽纤秀,尤长于写景,为大历诗风的杰出代表。>钱起《省试湘灵鼓瑟》>《省试湘灵鼓瑟》是唐代诗人钱起进京参加省试时的试帖诗,该诗传诵一时,并奠定了他在诗坛的不朽声名。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