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吴家大院位于安阳市殷墟宫殿遗址和殷墟王陵遗址之间,洹水北岸的历史名村武官村前街。国宝司母戊大方鼎铸造于3000多年前,是世界上迄今发现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历史文物,制造工艺精湛,被誉为世界青铜器之冠。现收藏于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被视为镇馆之宝。吴家大院是司母戊鼎的埋藏保护处,因抗日战争期间[1939--1946年}被用作埋藏保护司母戊鼎而闻名。1937年农历正月初五,吴培文在整修武官村西北的吴家柏树林祖坟时发现了埋在坟地的司母戊鼎。

吴家大院位于安阳市殷墟宫殿遗址和殷墟王陵遗址之间,洹水北岸的历史名村武官村前街。大院始建于明清时期,为中国传统的砖瓦木制建筑结构,共三进九门相照,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东西宽30米,南北长约100米,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 国宝司母戊大方鼎铸造于3000多年前,是世界上迄今发现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历史文物,制造工艺精湛,被誉为世界青铜器之冠。现收藏于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被视为镇馆之宝。 吴家大院是司母戊鼎的埋藏保护处,因抗日战争期间[1939--1946年}被用作埋藏保护司母戊鼎而闻名。1937年农历正月初五,吴培文在整修武官村西北的吴家柏树林祖坟时发现了埋在坟地的司母戊鼎。因为体积太大、挖掘困难,与族人商议后随就地掩埋。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发动「 ”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7年11月4日,安阳沦陷,日军所到之处,烧 ... 抢掠,无恶不作。为司母戊大方鼎免遭日本侵略者盗抢掠夺,吴培文带领众兄弟,于1939年3月19日凌晨将司母戊鼎挖掘出土,埋藏在吴家大院的焚书坑内。至此,在地下沉睡3000多年的「 ”司母戊青铜大方鼎”终于重返人间。 因为汉奸告密,日军得到了吴家有宝物的消息,多次到吴家搜查,吴培文一家用中国人的民族骨气和智慧与敌人进行周旋,先后三次舍命把大方鼎转移至吴家西屋马棚和东屋草料房,成功避免了国宝重器落入日军之手。在侵华日军的眼皮底下,司母戊鼎在吴家大院埋藏保护达八年之久,躲过了日军的掠夺,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1946年国民 ... 第31集团军将大鼎挖出,作为蒋介石的寿礼运往南京,存放在中央博物馆筹备处。 1949年,新中国成立,国家对大鼎的历史地位、科学价值、文化内涵给与了很高的评价。我国杰出的历史学家、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亲临现场考证,确认大鼎腹中的甲骨文铭文为「 ”司母戊”。从此,大鼎有了自己的名字---司母戊鼎。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之际,天安门广场建成了气势雄伟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前身为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司母戊鼎”作为第一批文物之首和「 ”镇馆之宝”永久保存,被安放于大厅正中央。同时,「 ”司母戊鼎”的图案还被作为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馆徽,对于古城安阳来说,这是莫大的荣耀。 吴家大院特殊的历史背景,传奇的护宝故事,赋予其重要的历史价值。2006年6月21日,吴家大院被公布为河南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八十年过去了,以吴培文为首的大院人舍身护宝的故事依然在中原大地广为传颂。司母戊鼎作为中华民族鼎盛与辉煌的象征,正以它神圣庞大的雄姿稳稳的挺立在祖国的大地上。 文图:吴新爱、吴苏桉 编辑:杨晓刚
本文标签:博物馆安阳抗日战争文物考古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