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重阐三皈依的真义

重阐三皈依的真义.[网名:三世常随佛学] 诸君,人之修道学佛,很多人都知道是要作三皈依的.记得前几天,我读了篇文章<<皈依的感想>>{其作者是黄理(西宁南山寺),其全文如下: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 4月初8,一个神圣的日子,在这一天我将我的心皈依了佛门。进入佛堂香、清、净、洁、静本师释迦牟尼佛庄严神圣、三宝佛庄严神圣、地藏王菩萨庄严神圣、还有印光大师慈祥庄严我就跪在了印光大师的画像下...... 悦耳的经文,久久的回蕩在佛堂里。似乎在唤醒我们的觉悟,在洗涤我们的心灵,将无比的力量通过朗朗经文传向虚空世界...... 在跟随师父拜念三皈依时,我落泪了。自己曾多次想皈依佛门,但都错过了。师父点化我的佛机缘未到,佛门之外的徘徊,我又造了很多的业。深重的罪业和良心的谴责,我无助、茫然...... 真心加虔诚,今天终于见到了佛祖...... 泪水湿润了双眼,在晶莹的泪花中似乎看到了不远处的西方世界...... 模糊中似乎看到了佛堂上面慈祥、庄严的三宝佛在加持着我和同修们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问。感慨自己生活在充满五浊的娑婆世界还能有这样的机缘遇到善知识、遇到和蔼的师父们上面是庄严的佛菩萨和我的师父在孜孜不倦的为开化我们的心灵,传道受业。下面的我们,在接收这一神圣礼仪的同时深深发愿: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忏悔过去,消除孽障,以佛陀为榜样、以地藏王菩萨为榜样,以一切善、好为榜样诸恶莫做,众善奉行积极、努力地在西方世界修种下自己的九品莲花.},看完此文后,既让人感动又伤心.为什么?感动的是,五浊之世人能觉悟修道,复能发心赤诚,实是难得,令人感动.伤心的是,在这个五浊世间,即便发心赤诚,却未必修道能如理如法,实是可悲.我曾仔细推敲过三皈依的真义,却发现在我们这个世间,有很很多多的在家人出家人都不懂三皈依的真义.真是这样吗?当然啦.诸君,三皈依皈依啥?皈依佛法僧,是吧?第一个皈依佛,诸君都知道佛分三世,过去佛,现在佛,当来佛.我们要出离生死苦海,能依靠过去佛吗?不能.为什么?诸君,古佛应化世间,绵历无穷,已无法数的清啦.今天就只看看七佛吧.第一位佛毗婆尸佛,他在世时说法三会,度人三十四万八千.第二位佛尸弃佛,他在世时说法三会,度人二十五万. 第三位佛毗舍浮佛,他在世时说法两会,度人一十三万. 第四位佛拘留孙佛,他在世时说法一会,度人四万. 第五位佛拘那含牟尼佛,他在世时说法一会,度人三万. 第六位佛迦叶佛,他在世时说法一会,度人两万. 第七位佛释迦牟尼佛,他在世时也说法度人无数.诸君,你知道我为啥提七佛?诸君当知,过去的人诚心修道由过去住世之佛度化, 过去佛度化过去求道的人.你看看这七位佛是这样子吧.众生度完了佛就走啦.当来的佛度当来的众生, 当来的众生由当来的佛度.这么简单的道理你能不明白吗?我们是在世之人,当然只有依靠皈依在世佛啦,对吧?在世佛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现在世间已完全悟道的真师.在世佛度在世的人,这么简单的道理,你一定能明白吧?一个人若想了生脱死,怎能不下心礼求在世真师呢?不依靠皈依在世真师,你能获得最大的利益出离生死吗?看看过去的大修行者吧,为了出离生死,哪个不是访求真师才成道的?现在的人,只知道作一个形式的皈依,那能有何利益呢?人生苦短,如此皈依,无常来时,管什么用.如果没有用,那不是害了自己嘛.所以说学佛修道不是儿戏,而是真正利益自己的大事,修道人怎能不知?人之修道若不急寻在世真师依靠皈依,就是不皈依佛.不皈依佛,自取生死.纵观世间之人,无论在家出家,多是不皈依佛之辈.不皈依佛,不寻在世真师,即使慧可祖师、马祖也一样无明,何况我们.所以寻找皈依在世真师才是皈依佛,诸君明白这个道理了吗?第二个皈依法.皈依什么法?无上甚深微妙法.诸君,修道学佛,应志存高远,常求至道,不可贪着小法.应该生生世世常随佛学,复能依靠无上甚深微妙法,依法修行,出离生死世间,直趣无上菩提.那么什么是如来正法呢?佛曰: “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这里佛已说的分明.后来永嘉玄觉禅师说:“吾早曾经多劫修,不是等閑相诳惑.建法幢,立宗旨,明明佛敕曹溪是.第一迦叶首传灯,二十八代西天记.法东流、入此土,菩提达磨为初祖.六代传衣天下闻,后人得道无穷数.真不立,妄本空,有无俱遣不空空.二十空门元不着,一性如来体自同.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痕垢尽除光始现,心法双忘性即真.嗟末法、恶时世,众生福薄难调制.去圣远兮邪见深,魔强法弱多恐害.闻说如来顿教门,恨不灭除令瓦碎.”诸君,人常说:人身难得,中土难生,明师难遇,真法难求.人若一不寻真师,二不依真法修行,你就是未皈依佛与法.第三个皈依僧,僧团,是跟随真师、修行真法、身心明悟的修行团体.人生在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能依靠僧团修行,才能常持正知正见.诸君,人若真皈依三宝,必得真实利益,功德无量.若未真皈依三宝,则必苦海永沉,自诳无益.今日,我阐此三皈依的真义,望有心者三思.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重阐三皈依的真义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10. 西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鸠摩罗什、克孜尔石窟、信仰之变)

    鸟兽以花果为食,不经意间用种子装扮了世界一、鸠摩罗什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被称为佛经三大翻译家。

随机推荐

  1. 2017霸气个性的说说短语-感人的情话

    17.养一只猫,养一只狗,再养一个你,逗逗猫,虐虐狗,再睡睡你。

  2. 小时候的玩伴当了皇帝,多年后皇帝登门拜见,他却说:我坚决不见

    在古代社会中,有部分人隐居于山中,入世,但不受世间的喧嚷,一些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例如:陶渊明和晚年的苏轼,他们的身上都或多或少有着这种情节,这便是被后人称为「”隐士”的独特群体。在历史中有一位隐士,虽未闻名于后世,但是,却干出了一番事业。这个人名叫严光,字子林,生于东汉初年,是后世许多学者大夫心中的榜样。范仲淹曾撰《严先生祠堂记》,有「”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赞语,使严光以高风亮

  3. 水浒传人物排名_水浒传108人物名称及排名

    水浒传108人物名称及排名1.天魁星…[12]朱仝,梁山英雄中位列第十二名,马军八...兼先锋使第六名。[14]武松排行第二,江湖上人称武二郎,清河县人。[21]刘唐,梁山英雄第二十一名,排步军头领第三位,使一把朴刀。[22]李逵,长相黝黑粗鲁,小名铁牛,江湖人称”黑旋风”,排梁山英雄第二十二位,是梁山步军第五位头领。[36]燕青,排梁山三十六名天罡星最后一位,在梁山十名步军头领中排第六位。

  4. 【懋功】的意思是什么?【懋功】是什么意思?

    【懋功】的意思是什么?【懋功】是什么意思?  【懋功】的意思是:懋功mào gōng大功。●《宋书•武帝纪中》:「自篇籍所载,生民以来,勋德懋功,未有若此之盛者也。」 ●《隋书•高劢传》:「闻夷凶翦暴,王者之懋功,取乱侮亡,往贤之雅诰。」 ●明陆采《怀香记·受诏安边》:...

  5. 消灭法西斯

    客人们对中国菜肴的花样之繁多、风味之独特、味道之鲜美赞赏不已。周恩来发现了这个问题也感到很突然。但他随即态度自若地将汤中的那片图案翻过来,解释说:“这不是法西斯标志!这是我们中国传统中的一种图案,叫‘万’字,是福寿绵长的象征,是对客人的良好祝愿!”一个突发的外交事故,就在周恩来机智幽默的说笑中冰消雪融了。

  6. 冬天的风

    冬天的风,是个爱吹口哨的淘气的小男孩儿。冬天的风使劲儿地拍打他的窗户,催他到外面做游戏打雪仗。冬天的风调皮地揉搓他们的脸蛋,把他们的小鼻子揉得红红的。>小鸟们站在电线杆上举办冬季音乐会,冬天的风像一位神气的琴师为小鸟们伴奏。>冬天的夜晚,给山村笼罩了一张神秘的天幕。冬天的风像一位善讲故事的故事大王,给小棕熊、小山羊、小白兔和小鸟们倾诉着古老的传说故事。>冬天的风,肚里有讲不完的故事。

  7. 梦见别人穿我鞋

    周公解梦梦见别人穿我鞋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别人穿我鞋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生活中12星座如何为自己减压

    现代人的生活似乎跟压力无法分开,引发现代人诸多特殊疾病与反应,让我们从星座的开创、固定、变动三类分法中,一探对压力的反应究竟有何不同吧。但若是「不预期、不欢迎」的状况发生,或超出能力范围,固定星座就会陷入压力反应:逃避、失眠、生理失控。固定星座常用逃避态度面对现实,拖拖拉拉不敢表态,或因为不甘愿所以摆烂,搞个失踪失联丧失信用,或觉得自己很可怜就用美食犒赏自己或食不下咽,爆肥爆瘦等。

  9. 放慢脚步,聆听别人的心音

    去年7月,我爱上一个上海男人,典型的小资。直到下午,粗壮男人的头都一直低着。对于一个八年不曾呼吸自由空气的男人,我无从猜测他心底敏感、脆弱和感恩的程度。也许,就像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那么一点不易被察觉的疼痛之处,都渴望别人的一句哪怕简简单单的关怀一样,他更加渴望温暖和友好。可是却没有人能注意到他的悲喜。实很多时候,很多人需要的,只是我们能够微笑着耐心听完他们的话。

  10. 鸡娃灯趣话

    鸡娃灯趣话历史上,陕西民窑曾烧造出形形...的瓷灯以供民间日用,其中有一种别致的灯具称作“鸡娃灯”。渭北鸡娃灯的造型演变与用途通过近年来陕西铜川陈炉耀州窑考古调查得知,至迟在清代陕西渭北就已烧造黑釉鸡娃灯了。与渭北鸡娃灯相似的带流壶形灯在山西、河北等其他北方省份民瓷中也存在,有的还在壶流的两侧各贴塑上一只弯曲牛角,造型如卧牛,称之为“卧牛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