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八仙过海是国人极为熟知的神话故事,这其中韩湘子很是令人印象深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韩湘子的生平。韩湘子,字清夫,唐代人,是古代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擅吹洞箫,拜吕洞宾为师学道,是八仙中风度翩翩的斯文公子,道教音乐《天花引》,相传为韩湘子所作。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韩湘子是唐代大文学家、刑部侍郎韩愈的侄孙。韩湘子的宝物名为紫金萧,早期传说的宝物还有百花篮,吹箫会龙女、十二度文公、韩湘子
八仙过海是国人极为熟知的神话故事,这其中韩湘子很是令人印象深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韩湘子的生平。
韩湘子,字清夫,唐代人,是古代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擅吹洞箫,拜吕洞宾为师学道,是八仙中风度翩翩的斯文公子,道教音乐《天花引》,相传为韩湘子所作。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韩湘子是唐代大文学家、刑部侍郎韩愈的侄孙。韩湘子的宝物名为紫金萧,早期传说的宝物还有百花篮,吹箫会龙女、十二度文公、韩湘子讨封等传说流传广泛。
根据《韩湘子全传》记载,汉丞相安抚之女灵灵有才貌,汉帝欲将其赐婚皇侄,安抚坚辞不允。汉帝大怒,将其罢职发配。灵灵郁郁而死,投生为白鹤,白鹤受钟离权、吕洞宾点化,投生为昌黎县韩会之子,乳名湘子,幼丧父母,由叔祖韩愈抚养、湘子长大,又得钟吕二仙传授修行之术。韩愈怒斥之,因遁至终南山修道,得成正果,成为八仙之列。位列仙班后,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赐其三道金书、三面金牌,上管三十三天、一十八重地狱,中管人间善恶、四海龙王,下管地府冥司、府州县城隍,又赐其缩地花篮、冲天渔鼓等宝物,并封为开元演法大阐教化普济仙。
韩湘子,生性放荡不拘,不好读书,只好饮酒,世传其学道成仙。韩愈过生日时他回来了。
韩愈一看,那天是大喜的日子,也不好 ... 他,看他穿一个道士这个样子,邋里邋遢的回来了,又喜欢又不高兴,结果就问问他,来给叔祖拜寿总不错,你做什么不读书不考功名,去外面学这个当道士。看这个牡丹花跟诗句不相关嘛,倒是那两句诗很好记住了。后来韩愈反对唐宪宗迎佛骨回宫,写了一篇奏表,皇帝一生气,大为恼火,就把他贬到潮州,他刚好路过秦岭,此时此景正是他侄孙写的那句诗。此时想起他侄孙告诫他的即是贵为王侯将相也如过眼烟云。
在唐元和年间,忽然回到长安,衣衫破旧,行为怪异,韩愈让他入学校和学生们读书,但韩湘子和学
员讨论时一言不发,只跟下人赌博,喝醉了就睡在马房中睡三天五日,或露宿街头,韩愈担心不已,问他「人各有所长,就算小贩也有一技之长,你如此胡闹,将来能做什么呢?」韩湘子说:「我也有一门技巧。只是你不知道。」韩愈问:「那你能做什么?」当时正当初冬季节,令牡丹开花数色,又尝令聚盆覆土,顷刻开花。据学者考证由于韩愈排斥佛老而不惜死,故而佛教方面编造出大颠和尚化韩愈;而道教方面则造出了韩湘子化韩愈来抵消韩愈的影响力。
《酉阳杂俎》
韩侍郎有疏从子侄自江淮来,学院中子弟悉为 ... 。韩愈遽令归,并加斥责。侄拜谢曰:“某有一艺,恨叔不知。”因指阶前牡丹曰:“叔要此花青、紫、黄、赤,唯命也。”乃竖箔曲尽遮牡丹丛,掘窠四面,旦暮治其根。凡七日,乃填坑,白其叔曰:“恨较迟一月。”时冬初也。牡丹本紫,及花发,色白、红、黄、绿,每朵有一联诗,字色紫,乃韩出官时诗,一韵曰:“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大惊异,侄且辞归江淮,竟不愿仕。”
原称 韩湘 ,传说中的八仙之一。 唐 韩若云 《韩仙传》载: 韩湘 ,自少学道, 吕洞宾 度之登仙。 湘 又欲度其叔 愈 。会 愈 宴集朋僚, 湘 赴宴,劝 愈 弃官学道,呈 愈 诗有“解造逡巡酒,能开顷刻花”等句, 愈 斥为异端,不从。 湘 乃以径寸葫芦酌酒遍饮座客,又以火缶载莲,顷刻开花,花
上有字成联云:“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 蓝关马不前。” 愈 终不悟,乃别去。后 愈 以谏迎佛骨事贬刺 潮州 ,别家赴任,经 蓝关 ,值大雪,马惫于道。 湘 忽至, 愈 悟曰:“子言验矣!” 湘 护 愈 抵任,最后乃度 愈 成仙。按,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动植》、 前蜀 杜光庭 《仙传拾遗》及 宋 刘斧 《青琐高议》前集卷九并载其事而互有异同。
《仙传拾遗》
道教宗师杜光庭《仙传拾遗》的叙述,说落拓而有异秉的是韩愈外甥,好饮酒赌博,但术艺更丰富,“玄机清话,该博真理,神仙中事,无不详究”。韩愈贬潮州后,他来相送,讲了一大通修道的办法,说得韩愈急欲成仙,悔不当初。而韩愈所赠的那首诗,又从先前培育的牡丹中开出,足知神仙知过去将来之事。杜光庭最后强调,韩愈最后也皈依了道教,只是“迹未显”,是潜伏的道徒。这段记载距离韩愈谏佛骨大约100年,内容当然是说神仙实有,反对者举止幼稚,在事实面前弃而从道。
《青琐高议》
谓 湘 字 清夫 ,为 愈 之侄,且云所开之花类牡丹。《酉阳杂俎》谓 愈 之疏从子侄,并失其名,且云 湘 为 愈 之牡丹染色。又,两书均未言 韩愈 被度成仙事。考《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三上》及 韩愈 《韩滂墓志铭》, 湘 字 北渚 ,为 愈 之侄孙,官至大理丞,非神仙中人。后世小说及民间故事中所谓“八仙”之一的 韩湘子 形象,当由《韩仙传》等书所载附会渲染而成。 清 赵翼 《八仙》诗:“ 韩湘 、 张果 、 吕洞宾 ,此外载籍无其人。”
《韩湘子全传》
韩湘子全传(又名《韩湘子十二度韩昌黎全传》、《韩昌黎全传》、《韩湘子得道》、《韩湘子》)叙述韩湘子成仙并度化韩愈飞升的故事。作者杨尔曾,明朝人,字圣鲁,号雉衡山人,又号夷白主人,钱塘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神宗万历四十年前后在世。
《东游记》
《东游记》,又名《上洞八仙传》、《八仙出处东游记》,作者为明代吴元泰(约公元一六六六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号兰江,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 本书共二卷五十六回,内容为八仙的神话传说,记叙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韩湘子、曹国舅八位神仙修炼得道的过程。龙太子摩揭夺走蓝采和的玉版,于是八仙和龙王大战,最后由孙悟空大败天兵天将。
《八仙得道》
《八仙得道》作者是清代的无垢道人。主要讲述了铁拐李、钟离权、吕洞宾、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韩湘子、曹国舅八位神仙修炼得道的详尽过程。八仙故事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神话传说,本书记叙铁拐李、钟离权、吕洞宾、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韩湘子、曹国舅八位神仙修炼得道的详尽过程,从夏商之交太上老君降生,至宋代八仙大功告成同归天府,历时数千年之久,情节丰富,曲折动人。书中天上人间上下交错;仙、魔、人、物,各具神采更有法术之争,奇幻之变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确实引人入胜。
历史记载
如果看过《八仙过海》的故事,我们就会知道唐代大诗人韩愈有个侄孙叫韩湘子的,后来成了八仙之一。不过,如果查对历史,我们会发现韩湘只是一个唐代走上仕途的官员,而非神通广大的“韩湘子”。香港《文汇报》今日刊文,分析了韩湘子的“神化”过程。
韩湘,字北渚,生于唐德宗贞元十年(794年),为韩愈侄孙、韩老成之子,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中进士,官至大理寺丞。这是历史上的韩湘。历史上的韩湘是个汲汲于科举功名的士子,而且最后也如其所愿,功成名就。然而,由于他与韩愈的关系,好事者总不免作一些蓄意的误会和敷衍,久而久之,韩湘便成了八仙传说中的韩湘子。
韩湘被附会为韩湘子,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韩愈在徐州任职时,曾作《赠族侄》一诗,据说是写给他一个远房侄儿的。诗曰:“击门谁家子,问言乃吾宗。自云有奇术,探妙知天工。”后人据此推测韩愈这位族侄懂得一点道术。后来,为了流传的确实及可信,便将这位族侄坐实到有名有姓的韩湘身上,尽管韩湘是韩愈的侄孙辈,而不是侄儿辈,但一般人也不会去考究了。
其次,韩愈向以孔孟道统自居,对佛道异端力行排斥,可以说是一位坚决的卫道者。他的固守形象得到颇多赞誉,自然也引来一些佛道人士的不满。于是,将其亲族中人塑造成术士,甚至神仙,韩湘的名义不可避免地成为他们利用的对象。
元和十四年(819年),唐宪宗派使者到凤翔恭迎佛骨入禁中,礼拜三日,京师为之轰动。韩愈时任刑部侍郎,上表极谏。他历举历史上信奉佛教的皇帝,要么短命,要么亡国,指斥佛教虚妄误国。宪宗大怒,将韩愈贬为潮州刺史。
潮州地处省尾南国,当时尚属蛮荒之地,而且气候湿热,中原人初来乍到,极易患上瘴疠之玻这一去,对韩愈而言,也许就是有去无回了,一路上不免哀伤凄恻。不料,韩湘追至蓝关,并陪同他一道前往潮州赴任。在此情况下,韩愈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历史是这样的,仅有梗概与诗作流传,其中并无细节与详情。这些空白却成了后人发挥想象力弥补、拼凑的空间。虚构与传说在此诞生了——
据北宋仁宗年间刘斧《青琐高议》记载,韩湘性好道术,自言“解造逡巡酒,能开顷刻花”。韩愈不以为然,令其在宴会上表演。韩湘遂取来一花盆泥土,并用密笼罩住花盆,一会儿果然开出两朵鲜花。众人赞叹不已。韩愈仔细端详,见每朵花上各有一句诗,分别写着“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不解,韩湘则言天机不可泄露。
后来,韩愈以谏迎佛骨,被贬潮州。行至蓝关,天降大雪,困顿不能前行。忽见一人冒雪而来,正是韩湘。韩湘道:“花上的诗句,验证的就是今天的事啊!此地便是蓝关。”韩愈叹道:“今天才知道你实
非凡人,道术不浅。我正想作诗,就将这两句
嵌成七律一首吧1说罢,吟出了那首著名的“一封朝奏九重天”。
在刘斧的叙述中,韩湘通过道术与诗谶已经成为修行不凡的仙人了。至于历史上的韩湘与雪拥蓝关的本事,则被窜改得面目全非。当然,刘斧也不是天马行空,胡乱编造。他只是将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五代道士杜光庭《仙传拾遗》等书中有关韩愈的流言加以具体化罢了。所有这些故事的敷衍盛行,也绝非仅止于猎奇而已,而是反映儒佛道三教的冲突与融合。
在《青琐高议》中,韩湘这样劝解韩愈:“公排二家之学,何也?道与释,遗教久矣,公不信则已,何锐然横身独排也?焉能俾之不炽乎?故有今日之祸。”韩愈则以儒家道统自任,曰:“岂不知二家之教?然与吾儒背驰。今上惟主张二教,虚己以信事之。恐吾道不振,天下之流入于昏乱之域矣,是以力拒也。”尽管如此辩驳,但在其记载中,韩愈已经相信韩湘的道术,并接受了他的仙丹,以求抵御南国瘴毒。这无疑是信道之人想象道教征服儒教的一种方式。
到了明清时代,《韩湘传》、《湘子传》等通俗作品层出不穷,更进一步将韩湘演绎为八仙之一的韩湘子。时至今日,关于韩湘子的传说仍为乡下老叟所津津乐道。比如,潮州东门外有一座湘子桥,相传即为韩湘子所造,至今仍有这样的歌谣传唱:“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廿四样,两只铁牛一只溜 。”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