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出现了「 ”汉朝法律儒家化”现象

由于秦帝国的滥用民力,致使爆发陈胜、吴广大起义,起义引燃了黄河两岸、长江上下各处的反抗之火,战乱四起,连年不断,社会生产遭受到严重破坏。 西汉创建之初,「”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 迫于这样的严峻形势,汉朝统治者明白,国家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 ”若要取之,必先予之”,他们对人民采取「 ”休养生息”政策,意在恢复经济,发展生产。 汉朝统治者总结的秦亡的教训之一,就在于秦帝国一味奉行法家思想,「 ”法网”无处不在,严酷禁锢百姓。使得人民对秦帝国缺乏好感,更谈不上支持。所以,汉初统治者决定转变立法治民的指导思想,以「 ”无为而治”为核心的黄老思想成为首选。 这种统治方式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了农业的发展,汉朝的社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逐渐强大,「 ”文景之治”呈现繁荣景象。 (休养生息) 「”从民之欲,而不扰乱,是以衣食滋殖,刑罚用稀”(《汉书.刑法志》),虽然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规律,使社会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国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 ”无为而治”的负面效果 在「 ”无为而治”的思想指导下,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全国各地土地兼并开始日益严重,农民出现了流离失所现象,沦为地主家帮工的农民越来越多,甚至出现流民。 郡县制与分封制并存的制度,使诸侯国的权力扩大,威胁皇权统治,从文帝时陆续出现同性诸侯王叛乱事件,景帝时「 ”七国之乱”爆发,尽管每一次诸侯叛乱事件平息后,中央 ... 都对诸侯的权力进行了削弱,但诸候坐大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面对这种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显然,黄老思想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需要一种新的理论来调解社会的矛盾。汉武帝以其雄才大略的能力与气魄,着手建立一套与统一封建帝国相适应的政治模式。 儒家思想作为稳定民心、控制民心的得力工具,被皇帝采纳并着力推广,它逐渐对汉王朝政治、伦理道德、民风民俗、社会行为规范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对治国维稳的法律也产生了作用,直接的表现就是「 ”法律儒家化”。 (汉武帝) 「 ”法律儒家化”的解析 法律儒家化,是指将儒家道德精神注入到法律、法令中,使封建法律具有伦理化的性质,也就是以儒家思想为立法及司法实践定罪量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汉代统治者通过「 ”引经决狱”(主管刑狱之人直接引用儒家经典来断案)、「 ”引礼入律”(将儒家的道德礼法引入到法律中)方式,将儒家思想贯彻到立法、司法、守法的整个法律实施过程中,使儒家思想成为刑事、民事、行政、诉讼等各法律部分的灵魂,促使儒家学说的伦理道德获得法律上的效力和权威。 这与秦帝国秉持的「”峭其法而严其刑”,单纯以刑固法、以刑控民、摒弃德治、否定德化的做法截然不同。 立法思想的儒家化 公元前134年(元光元年),西汉大儒董仲舒上书汉武帝,提出: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法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 意思就是各家学说,对治国理政的主张各不相同,使得君主无所适从,朝令夕改,官民不知道如何守法,最好的办法就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 汉武帝从巩固皇权的角度考虑,认为千家言不如一家论,让兆民百姓全都步调统一,接受一种思想控制,对皇权最有利。于是他欣然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将其他各家的博士罢免,官办太学,设置儒家五经博士,讲授儒家经典。 董仲舒主张「 ”德主刑辅”、「 ”礼刑并用”,即「 ”刑者,德之辅”,「 ”大其德而小其刑”(《汉书.董仲舒传》),与之配套的便是「 ”三纲”理论,即「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旨在维护君权、父权、夫权的统治地位及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有效调整社会各种关系,成为汉代立法的指导思想。 法律内容的儒家化 儒家思想被立为正统后,汉律全面贯彻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三纲”,严惩触犯三纲的行为。使得「 ”三纲”除了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外,更成为一种强制性的社会行为规范,从此,个人、家庭、社会、政治统治从行为规范到法律制度,形成了内在统一。 为维护君权、父权、夫权,汉朝陆续制定了一些新律法,如张汤制定的《越宫律》(旨在强化警卫,保卫皇帝安全),赵禹制定《朝律》(旨在对朝见帝王礼法制度进行规范)。同时为打击诸侯,汉朝又制定了《左官律》、《酎金律》、《阿党附益法》等律令,严惩中央官吏及在王国任职的官吏与诸侯勾结。 例如: 君为臣纲的体现 在罪名方面,汉律规定任何侵犯皇帝统治的行为均被视为最严重的犯罪,要处以极刑,如汉律规定「 ”欺漫”、「 ”诬罔”、「 ”诽谤”、「 ”腹诽”等罪名,保证臣民对君主的绝对顺从、忠诚。 父为子纲的体现 汉律定罪量刑一项基本原则,是「 ”亲亲得相首匿”,即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夫妻之间,除谋反、大逆罪外,均可首匿犯罪行为,也就是将犯罪的亲人窝藏起来。 本来窝藏罪犯在汉律中是一条罪名,要处以重刑,但汉宣帝地节四年下诏:「 ”自今子首匿父母、孙匿大父母者,皆勿坐”(《汉书.宣帝纪》),父亲犯罪、祖父母犯罪的,儿子、孙子窝藏他们的,可以不加以治罪,晚辈不得告发长辈,否则以「 ”不孝顺”论处,体现的就是儒家父为子纲的伦理观念。 夫为妻纲的体现 在婚姻和家庭关系上,汉律也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法律严格保护夫权。汉律规定了「 ”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婚姻形式,「 ”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丈夫只要「 ”不乱妻妾位”,便可以大量畜妾(只要能养得起),而妻子只能无条件服从丈夫,心中悲愤,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丈夫与别的女人在一起。 这种「 ”夫为妻纲”,倾向于保护夫权,使男女在婚姻家庭权利上严重不平等,妇女们没有独立的人格和个人权利,进一步沦为男人的附属品。 汉代法律儒家化的历史影响 汉代法律儒家化开启了礼法相融合的第一步。秦帝国时代,儒法是相对立的,而汉朝中期以后,儒法开始相统一,礼与法互通合流,推进了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 (百家争鸣) 而统治者正好利用法律儒家化的思想,禁锢和束缚社会民众的思维方式,使统治按照皇帝设计的轨道运转。「 ”三纲”理论建立起一套尊卑等级秩序,使统治者进一步获取高高在上的合法依据。 这种社会等级秩序,固化了普通民众权利诉求的上升渠道。 从此以后,中国历史上再也没有出现「 ”百家争鸣”的景象,「 ”百家争鸣”成为春秋战国时代的绝唱。 参考资料: 1.《汉书》 2.《汉代法律儒家化表现与影响》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出现了「 ”汉朝法律儒家化”现象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从杨广兴建大运河入手,分析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中华文化的起源地一般认为在黄河流域,在东汉末年孙权建业称帝之前,江东往往被称作蛮荒之地,那时中国的经济中心也一直在中原一代。

  2. 一个兵卒为何要劝说刘邦定都长安

    娄敬在历史上出现得着实奇怪,出场也堪称意外。他可谓乱世奇才,却生卒年不详。

  3. 袁绍麾下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最后那位才最厉害

    袁绍给人的印象,其实非常裂变。

  4. 命中注定要当皇帝?一代明君汉文帝的传说

    皇帝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作为万民的领袖,皇帝理所当然地被赋予神秘的色彩,像刘邦的母亲就据说是在睡觉时有条龙在她的上方,杨坚出生时也传闻头顶生角,紫气冲天。但有一位皇帝,关于他的传说,却是相当得可信,他就是汉文帝刘恒,汉武帝的爷爷,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5. 一辈子都在抗击匈奴的汉武帝,为什么最后将江山托付给一个匈奴人

    汉武帝而金日磾当时不过是一个匈奴战俘,一次偶然相遇中,将两个地位悬殊的男人联系在了一起。让疑惑的是,这个匈奴人究竟有多大的才能,让汉武帝如此重用,打了一辈子匈奴的刘彻最后把江山交给一个匈奴人来辅佐,在这背后是不是又另有玄机?古代骑兵一手策划匈奴征讨之战的汉武帝,他深知骑兵是战胜匈奴的关键,而马匹就是骑兵的重中之重,想要战胜敌人,就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6. 如果刘邦代替刘备统治蜀汉,能否打败曹操和孙权,最终统一三国?

    刘备一直打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帜混迹于东汉末年,若是按他说法来算,他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虽然他并没有取得先祖那样的成就,不过还算没给刘邦丢脸,凭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在汉末占据了一席之地。不过刘邦似乎比刘备要给力一些,从一介乡间小混混到开国皇帝,期间仅花费了7年时间而已,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传奇。若是让刘邦来替代刘备统治蜀国,有没有可能让蜀汉焕然一新,最终击败曹操和孙权,进而完成统一呢?首先我

  7. 乱世谋生专家,极品毒士,他才是三国中活得最精明的人

    在三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神秘的人物,他被后世称为毒士,由于他的计策,三国的形势多次发生大变,他也可以说是东汉政权的掘墓人。在乱世里面他这么一个文人,想要谋生并不容易,尤其是贾诩还背负这样的恶名。贾诩在乱世中这一通谋生操作,实在是非常出色,可这都是被逼出来的,没有人愿意到处去投靠别人。

  8. 鸿门宴上出现的三个「 ”二百五”让刘邦360度无死角完美逃脱

    《鸿门宴》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大意是:项羽在鸿门宴请刘邦,原本是想做局...了他,即历史出名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可是项羽这边出了个头号「”二百五”,非上去客串「”英雄救美”,最后刘邦在张良、樊哙的掩护下成功逃跑的故事。#我要上头条##月薪万元---新作者扶植计划开启##历史冷知识#头号人物项伯最出名的「”二百五”到底是谁呢?那就是项伯。项伯和项梁虽然都是项羽的叔叔,可是智商绝对不在一个leve

  9. 羊舌大墓扑朔迷离,墓主是晋文侯吗?答案可能在墓地

    曲沃羊舌墓出土的大师氏姜匜在晋国公侯墓发掘中,晋文侯在曲村的墓葬一直存在争议。后来发掘出羊舌大墓后,这个争论愈争愈烈,至今未搞清雄才大略的晋文侯墓葬,自然成为晋国考古的一大缺憾。两墓遗留的历史碎片在曲村—天马的九侯十九墓墓地,有着严格的昭穆之序。按序排列,m93/m102位置,应是殇叔和他的夫人。

  10. 孔祥熙是如何成为孔子75代孙的?

    南京......成立以后,孔祥熙历任实业...、财政...、行政院长、中央银行总裁和中国银行总裁等职。

随机推荐

  1. 闭嘴与演讲

    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能言善辩。有一个年轻人去向苏格拉底请教演讲术,这个年轻人为了表示自己有个好口才,首先就滔滔不绝地讲了许多话。苏格拉底要他交纳双倍的学费。>那年轻人惊诧地问道:“为什么要我加倍呢?”

  2. 天热,就爱吃这个菜,营养不输大鱼大肉,清淡爽口,让你胃口大开

    西兰花的平均营养价值及防病作用远远超出其他蔬菜,名列第一。西兰花不仅美味可口,而且有着其他蔬菜难以达到的功效,即促进发育。西兰花焯水时,时间不宜太长,否则失去脆感,拌出的菜也会大打折扣,这道菜肴要现吃现拌,不要做好后长时间放置,这样也会促使维生素损失,口感也不好,吃着不脆爽了。

  3. 少成若性是什么意思?

    【拼音】shàochéngruòxìng【解释】指自幼形成的习惯就好象天性一样。【出处】《大戴礼记·保傅》:“少成若性,习贯之为常。”【例子】【相关】百度“少成若性”

  4. 梦见荷花开了

    周公解梦梦见荷花开了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荷花开了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5. 《往生论注》讲记八

    讲记八佛慧明净日,除世痴暗冥。大体上说,人间的日光照在身上,既不会生善心,也不会引恶念,这就是作无记的事。国土名声上成就的功德就是深远、微妙、能发起众生觉悟。因此发愿兴起国土妙声的庄严。彼国贵重梵天,多以梵为赞。】古印度把清净行称为梵行,把微妙的言辞称为梵言。这是名能开悟众生的证明。】(“释论”就是《大智度论》,这是一部解释般若经的大论,简称为释论。三德具足,称为“梵声”。

  6. 正是士兵

    作为一名新上任的步兵中尉,我通过擦拭自己的M-16式自动...给全排作个榜样。我们一块擦枪,一名战士抱怨由于M-16的枪栓枪膛的特别凹形结构,擦起来十分困难。>“中尉,应该制造一种擦这枪的工具。”我十分诧异,纳闷为什么我们没有定购这种工具。>“真的,长官,”军士答道,“它就是士兵。”

  7. ... 天扯地是什么意思?

    【拼音】màtiānchědì【解释】不指明对象地诅咒漫...。同“...天咒地”。【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天扯地”

  8. 老吾老:经常胃酸烧心怎么办?了解这5种食物,帮你调理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很多人来说,有时候会出现胃部烧心的情况,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也会使人们出现食欲不振的症状,同时也会引发各种各样的症状,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妨从饮食的角度出发来帮助自己调理,那么究竟有哪几种食物可以帮助人们调理呢?总之,通过以上几点的分析,我们了解到了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经常胃酸烧心的人群来说,不妨适当的从饮食入手,谨记以上五个方面,这样才能帮助自己更好的改善胃酸烧心的症状。

  9. 含苞欲放的意思 | 成语大全

    花骨朵即将开放。比喻少女的青春。也作“含苞待放”。

  10. 小浣熊童年记忆人物三国江东十二虎臣——上篇

    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1、程普程普,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人。东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他曾跟随孙坚讨伐过黄巾、董卓,斩华雄、破吕布。后来,又助孙策平定江东。孙策曾作战不利,程普将孙策救出重围。在孙策死后,他与张昭等人共同辅佐孙权,并讨伐江东境内的山贼,功勋卓著。赤壁之战与周瑜分任左右都督打败曹操,之后大破曹仁于南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