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乱了一百多年的日本战国时代,无处不燃战火,无人能得安宁,田园荒芜,尸骨遍野。丧家野犬般的浪人、无粮可种无鱼可打的流民、烂命一条的无赖,把目光投向了大海彼岸富裕而软弱的中国,一艘艘倭船出发了!

  明朝军民对这些"髡头鸟音,赤体提三尺刀"的剽悍倭寇大为恐惧,而在异国他乡干坏事,来自日本的倭寇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喝口水都怕老百姓下毒。
  1。 乱世日本太难混了!
  看过黑泽明《七武士》的人想必都对电影中的日本浪人印象深刻:在纷乱的日本战国时代,丧失了家主的武士们犹如丧家的野犬,徘徊在山野荒村,为了饭团就可以用生命战斗。
  嘉靖年间,日本国内的情况正是《七武士》的背景年代,就像被捣翻的蚂蚁窝一般混乱不堪。
  名义上,日本有天皇,但天皇的实权早已旁落,吃穿用靠幕府养着,完全是寄人篱下的傀儡。幕府也好不到哪去,足利氏建立的室町幕府从足利义满后,一直处于风雨飘摇中,1467年连绵十一年的应仁之乱结束后,征夷大将军已经空有名号毫无实权,听任有实力的权臣摆布。
  日本全国分为六十八国(国类似中国的州县),其中的五十三个藩国,由大大小小一百四十二个大名占据着。大名们强弱分明,强的占据几国率众数万,弱的占据几个村子率众数百,为了达到权力的顶峰,整天你争我杀,儿子杀老子、弟弟杀哥哥都不算稀奇。当时的情况往往是:今天家臣们造反杀了主子,明天却被邻居的大名杀死,后天当胜利的大名回家一看,儿子已经取代了他的位置。
  日本进入了毫无纲常道德可言的所谓"下克上"的诸侯争霸时代,整整乱了一百多年。战乱中,尸骨遍野,无数人流离失所,农民无法安心下田耕种,饥荒当然随之而来。老百姓无路可生,强壮点的当盗贼或者参加宗教组织"一揆"造反,羸弱的只有等死。
  在倭寇的发源地,日本九州的情况怎样呢?
  九州是日本南部的最大岛,有肥前、肥后、平户、大隅和萨摩等诸多藩国。如同日本各地一样,九州岛也是诸雄并立,空前混乱。北边,丰前与筑前的大内氏原本是九州最强的大名,但是遭到家臣陶晴贤的政变灭亡了,而陶晴贤不久被九州之外强大的大名毛利元就所杀。毛利元顺势进入北九州,这就和另一个强藩——丰后的大友氏碰上了。南边,萨摩的岛津氏和大隅的肝付氏在火拼。西边,肥前的龙造寺氏则和少贰氏内乱不休。
  有战争就有失败者,在战争中失败、丧失家主的武士成了无米下锅的浪人,怎么办?因战争无法谋生的渔民、流民,怎么办?下海!做海贼!与其在陆地上饥寒而死,不如到海上去撞撞运气。
  除了死里求生,发财梦也是下海的另一个重要理由。当时明朝断绝了官方的朝贡交易,导致海盗走私团伙日渐猖獗,中国的生丝、棉布、陶瓷、药品等,都是日本的抢手货,日本不少富商、无赖也打起了做海贼赚取厚利的算盘。不仅仅如此,海贼的背后还有大名的资助和庇护。日本历史学家井上清这样定义"倭寇":"从十三世纪初开始,九州和濑户内海沿岸富于冒险精神的武士和名主携带同伙,一方面到中国和朝鲜(高丽)进行和平贸易,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夺沿岸居民。对方称此为倭寇,大为恐怖。"
  日本十九世纪著名学者佐藤信渊总结日本海贼的出处说:"从永正、大永时起,伊宁国因岛、久留岛、大岛地方人士,饭田、大岛、河野、胁屋、松岛、村上、北浦各地人士,相继渡海到海外,从事海贼勾当以富家室;并以野岛领主村上图书头为议事之主,各集其所属之浮浪人共三四百人,分乘大小十余艘船,航行大海……剽掠近海诸邑,夺取种种财物器械,以富其家……致四国、九州滨海之诸浪人、渔夫、船夫、无赖等逐渐加入其行列,因而人数日多。后来,其众竟有八九百人或超逾千人者。"
  在明日朝贡贸易正常的百余年内,倭寇到中国劫掠的次数并不很多,因为日本的将军、大名为了保护航路也进行严打。在嘉靖中期明日朝贡贸易中断以后,情况才为之大变。
  明代,从日本到中国的船,一般都是在三月到五月从平户的"五岛"或萨摩出发,经过大小琉球(冲绳岛和台湾),到达浙江、福建、广东。当年日本遣唐使的船只到中国,在海上要航行几十天甚至数月,旅途之艰难骇人听闻,我们在中学课本熟悉的著名遣唐留学生晁衡(阿倍仲麻吕),就是因遭遇风暴死于回国的路上。
  而到了明代,人们对季风的知识已经日渐丰富,加上船只的制造技术有了发展,从日本出发,如果掌握好风向,只要几天就能顺利到达中国。
  《日本图纂》上这样描写当时的日本船:"日本造船与中国异……其船底尖,能破浪,不畏横风、斗风,行使便易,数日即至也。"至于船的大小,从能载二三十人至六七十人不等,也有能载二百余人的大船。
  就这样,一群又一群的日本海贼,满怀对财富的渴望,乘风破浪地向大海彼岸进发——富裕而软弱的中国,就是他们的目标。
  2。 真倭的姓名哪里去了?
  第一次看到倭寇的明代江浙沿海居民,没有丝毫警惕性,像看动物园猴子一样。
  嘉靖三十二年夏,一个普通的早晨,浙江嘉兴盐邑县早起赶海的老百姓惊奇地发现,一艘长八九丈的海船停泊在海滩,船上有六十几个"髡头鸟音"的怪人,还带着枪刀弓矢。当地的巡海官军百余名围了上去,问他们为何而来,无奈语言不通,只好搬出一张小木柜铺上纸,用笔交谈,船上一个懂汉字的人写道:"我们是日本人,从本国而来,停船是因为舵坏了,想问你们借点粮食,等修好舵就走。我们不是坏人,不要逼迫我们,不然我们就和你们拼命。"
  海边来了好多外国人!整个县城的人都轰动了,扶老携幼地赶去看稀罕,当时承平已久,老百姓都指指点点嘻嘻哈哈,没有一个知道害怕。到了黄昏,突然之间,船上的日本人一起站起来,张弓射出燕尾利箭,把周围的官军全部射死。旁观者这才知道是海贼,发一声喊,哭爹喊娘地奔入城,赶紧关上城门开始防御。
  上述描写出自嘉靖年间明人采九德的笔记《倭变事略》,采九德是浙江海宁人,耳闻目睹了许多倭寇之事并记录成书。对于倭寇的侵扰,除了朝廷官方的记载,明代地方上不少文人都在私家著作中有所涉猎。
  但是,倭寇虽来自日本,日本人的姓名却很少在明朝史料上出现,大多为"二大王"、"倭酋"、"船主"之类模糊称谓。笔者手上的资料中,能确定是"真倭"的只有"门多郎次郎"、"四助四郎"、"稽天新四郎"、"辛五郎"、"日向彦太郎"、"和泉细屋"、"善妙"、"庄公"等寥寥数人,而且这些名字不一定确切。
  真倭姓名少见,除了后面要提到的有中国人假冒外,还有两个原因。
  在近代以前,大多数日本人只有名没有姓,有姓的只有士族以上的阶层,而且全日本也没几个姓,如著名的源氏、平氏等皇族姓氏。一直到明治八年(1875年), *** 颁布了强制性的《苗字必称令》,规定了"凡国民,必须起姓",否则受罚。说来有趣,这一下,造成了日本姓氏天马行空般地海量发展。据统计,现代日本的姓氏数目超过了十万,而中国十三亿人,加上少数民族的姓氏,才不过一万出头。
  日本的姓氏复杂,即使是日本人自己也不能非常透彻地弄明白。不过,他们的名却简单得多。拿日本男子来说,名多以郎、夫、雄、男等字结尾,以表 *** 武、英俊、忠信。而且多有表示排行的标志,长子叫太郎,二子叫次郎、二郎,排在第十一位的就叫余一郎。上面所说的几个知名倭寇,日向彦太郎肯定是老大,辛五郎则是老五,善妙则是和尚的法号。
  除了日本人姓名复杂怪异外,明代人对日本也了解太少,没有语言翻译。抓到真倭后,"赴官司讯问,言如鸟语,莫能辨也"。当时,分辨是否真倭的方法主要是看穿着、语言以及长相。如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倭寇侵扰上海地区,市民自发组织敢死队数百人守城。当时正好涨潮水,倭寇不知深浅,挽着手在濠水中行动,准备连夜攻城,被潮水一夜之间淹死不少。第二天早晨,剩下的倭寇丢弃营垒从南浦逃走了。地方志记载:"城中人见衣裾浮在水面,得六十七尸,皆受重创,头颅肿大如斗,口圆而小,色黝黑,知道都是真倭。"
  真倭和从贼比例是多少?《明史》称:"大抵真倭十之三,从者十之七。"而万历年间编写《虔台倭纂》的官员谢杰甚至发出绝望的惊呼:"海滨人人皆贼,诛之不可胜诛!"
  3。剃头梳髻的就是日本人?错了
  当时一个昆山人被倭寇掳走五十几天后逃生归来,他向官府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船上大概两百个倭寇,有福建、温州、台湾、宁波人,也有几个安徽人。其中福建人最多,占十之六七。梳着髻的日本酋只有十几个。"两百个倭寇中,只有十几个真倭,明史说的"十之三"看来还夸大了。
  元末明初的倭寇以日本人为主,但到了嘉靖年间,倭寇的主力就是中国人了。
  对假倭的身份问题,明人郑晓是这样总结的:"小民迫于贪酷,困于饥寒,相率入海从之。凶徒、逸囚、罢吏、黠僧,及衣冠失职、书生不得志、群不逞者,为之奸细,为之乡道。弱者图饱暖旦夕,强者忿臂欲泄其怒。"一句话:三教九流,无所不包。
  拿当时最有名的几个倭寇首领来说:王直和徐惟学原先是私盐贩子;王直的义子王滶(毛海峰)是走私犯;徐海原是杭州虎跑寺的和尚;许栋是逃跑的犯人;萧显、陈东则是不得志的书生。
  书生也做贼?没错。看看下面这首诗:
  "海雾晓开合,海风森复寒。衰颜欢薄酒,老眼傲惊湍。丛市人家近,平沙客路宽。明朝睛更好,飞翠泼征鞍。"
  这首五言律诗词句清丽,意境恬淡,大得唐诗三昧,作者就是一个不知名的书生倭寇。采九德在《倭变事略》中记载,他曾亲眼见到一伙四十余人的倭寇中,有个善卜筮的书生,专门出谋划策,这首诗就是倭寇撤退后他题在庙壁上的。如此文采令采九德大为感慨:"观此四十余贼,亦有能题咏者,则倡乱者岂真倭党哉?"
  对中国人冒充真倭的问题,明代史料上的记载比比皆是。比如嘉靖壬子年,倭寇初犯漳州、泉州,仅有二百人,真倭占十分之一,其余都是福建浙江无赖之众,头顶剪发而椎髻向后,"发型"和真倭并不一样。真倭和假倭打仗的时候一同作战,打完仗则分开吃饭睡觉。《筹海图编》直截了当地称:"今之海寇,动计数万,皆托言倭奴,而其实出于日本者不下数千,其余皆中国之赤子无赖,孑入而附之耳。"
  明代著名小说家冯梦龙在《喻世明言》里有篇关于倭寇的故事,把假倭刻画得惟妙惟肖:"原来倭寇逢着中国之人,也不尽数杀戮。其男子但是老弱,便加杀害;若是强壮的,就把来剃了头发,抹上油漆,假充倭子。每遇厮杀,便推他去当头阵。官军只要杀得一颗首级,便好领赏,平昔百姓中秃发瘌痢,尚然被他割头请功,况且见在战阵上拿住,哪管真假,定然不饶的。这些剃头的假倭子,自知左右是死,索性靠着倭势,还有挨过几日之理,所以一般行凶出力。那些真倭子,只等假倭挡过头阵,自己都尾其后而出,所以官军屡堕其计,不能取胜。"
  4。 海滨人人皆贼,诛之不可胜诛!
  我们都知道狐假虎威的故事,假倭模仿日本人"髡头跣足",穿着日本服装,连船都打造成日本船,除了扯大旗作虎皮外,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掩盖身份。生物学上叫做"模仿色"。
  洪武三十年所颁的《大明律》对海外经商限制得很严格,它规定凡私自携带铁货、铜钱、缎匹、丝绵等违禁物下海,及与外番交易者一律处斩,而且禁止私人制造具有二桅以上的出海大船。而对于勾结外族的"谋反大逆"更是异常严厉:凡"谋反大逆",一律首从皆凌迟处死,本宗亲族祖父、父、子、孙、伯叔、兄弟、侄、堂兄,同居的异姓亲族外祖父、岳父、女婿、家中奴仆,凡年满十六岁以上皆斩。
  为了不被诛九族,倭寇必须千方百计掩饰自己的出身。有明一代,造反起义者往往以绰号来掩饰真实姓名,像广为人知的崇祯时期农民起义,起义领袖都用绰号:紫金梁、八大王、曹操、闯塌天、不沾泥、扫地王等等,包括著名的"闯王"。在东南沿海,就直接可以假扮日本人来掩饰身份。而对于地方官来说,自己辖区的人起来造反大大拖累政绩,因此也乐于统统以"倭情"上报。
  嘉靖年间持续到隆庆、万历年间的四十年,是明朝倭寇为害最烈的时期,史学界称"嘉靖大倭寇"。在这一阶段里,从贼中"迫于贪酷,困于饥寒"的沿海小民才真正是倭寇的主体,而饥寒贫困的根源在于"片板不许下海"的海禁政策。
  反过来说,嘉靖前期为什么要实行严厉的禁海令呢?是因为正德年间少数葡萄牙走私贩兼海盗对沿海城镇、岛屿肆无忌惮地烧杀抢掠,加上中国海商和日本倭寇在浙江沿海进行的走私贸易,让明 *** 感觉贸易会带来"南方之祸",才变本加厉地实施禁海,最严厉的时刻连捕鱼都不允许。禁海令是标准的因噎废食,虽然并不是禁海招来了日本倭寇,但可以肯定的是,是禁海令 *** 出了更多的中国倭寇。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东南滨海地区地瘠民贫,从宋元以来,当地居民一直将出海贸易视为衣食之源,海商、水手、造船、修理、搬运加上种种服务,可以说大海养活了起码百万计的沿海居民。在福建,有句话叫做:"海者,闽人之田。"一纸海禁令无情地把当地居民的"田"给剥夺了,饭碗跟着也砸了。在广东,潮州、漳州地区一向是通商出海的发舶口,"潮漳以番舶为利",不许贸易等于断了他们的生计。对茫然失所的沿海居民来说,眼前摆着两条路:要么忍饥挨饿,要么铤而走险进行海上走私。
  泼洗澡水连孩子一起泼了——禁海的弊端明摆着,当时有不少有见识的人都很担忧。抗倭名将谭纶用了一个"老鼠洞"的比喻,说:"禁海越严,则获利越厚,而趋之者愈众。比如发现家里有老鼠,一定要留一个洞,若是都堵上,连好的地方都能被老鼠穿破。"
  禁海,罢日本朝贡,明朝这两大举措看似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带来的结果,反而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因为本乡本土,所以倭寇在东南沿海地区拥有令人难以相信的支持。作战时,屡屡发生看似荒唐的一幕:倭寇天时地利无所不占,如鱼得水。而代表正义之师的官军,反而不受欢迎,举步维艰。一些平民百姓甚至直接支援倭寇,参加过抗倭战争的明人万表记录道:"杭州城歇客的店家,明知是海贼,但贪图其厚利,任其堆货,且为打点护送。铜钱用以铸火铣,用铅制子弹,用硝造火药,用铁制刀枪……大船护送,关津不查不问,明送资贼。""近地人民或送鲜货,或馈酒米,或献子女,络绎不绝;边卫之官,有献红被玉带者……(与)五峰(即王直)素有交情,相逢则拜伏叩头,甘心为其臣仆,为其送货,一呼即往,自以为荣,矜上挟下,顺逆不分,良恶莫辨。"
  所以也难怪谢杰发出这样的惊呼:"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是则闽浙及广之所同也。"曾任南京刑部尚书的王世贞则对潮州、漳州、惠州地区的"民寇一家"断言为:"自节帅而有司,一身之外皆寇也!"除了总督巡抚等高级官员外,其他的人全是倭寇——这真是一幅令人绝望的场景。
  对愈禁愈烈的海上走私,时人形象地讽刺道:"片板不许入海,艨瞳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人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
  全民皆寇,问题烂在自己根子上,难怪防不胜防诛不胜诛。倭寇就是一颗消耗元气的肿瘤,一直伴随着明王朝走向衰落。

海禁之祸:明朝倭寇大多数是中国人假扮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梦见康熙皇帝

    周公解梦梦见康熙皇帝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康熙皇帝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3. 谁说正宫娘娘不吃香?这几位都是最受宠皇后

    北齐文宣帝皇后:李祖娥《北齐书·文宣李后传》描绘李祖娥是「”容德甚美”。清代鹅湖逸士的《老狐谈历代丽人记》中说「”高后李祖娥以秀慧而绝艳”,将李祖娥与西施、昭君、张嫣、张宝珠并称为中国历史上真正的「”五大美女”。鹅湖逸士认为李祖娥是「”不幸生于季世,又嫁高氏无礼之家,迭遭污辱,几至玉碎花残。”而后世却因此几乎忘记她的艳丽,其实李祖娥是「”秋波善睐,神光动人”,属于「”亘古所无,所谓横绝千古之丽也”

  4. 隋朝并非二世而亡,陏共有八位皇帝,有一位活得时间比 ... 长

    众所周知,秦朝和隋朝是历史上短命的大一统朝代,秦朝历秦始皇、秦二世,隋朝历隋文帝、隋炀帝,都只延续了两位君主,称之为「”二世而亡”。但是如果严格来说,秦朝和隋朝都不算是二世而亡,因为秦朝还有秦三世子婴,但子婴不称帝而称王,最后也是惨死项羽手中。至于隋朝,今天小编给读者们介绍「”隋三世”,从知名度上,隋三世没有秦三世高,但秦三世已经降为王,隋三世还是如假包换的皇帝,他就是隋恭帝杨侑。公元605年(大

  5. 真实「 ”余则成”:牛兰夫妇潜入上海,被捕后命运如何?

    作者:常辰哲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这对红色间谍,堪称现实版的「”余则成”夫妇。虽然看上去,这只是战争年代一个普通的间谍故事,因为在当时西方巡捕房和蒋氏大肆抓捕的背景下,无数革命者被捕遇害,他们的事情看上去似乎很普通。但是这起「”间谍案”,却几乎改变了历史走向。故事的开头很简单,也很偶然。1931年6月,新加坡,英国警察抓到了一个共产国际的联络员,约瑟夫。这个约瑟夫,是向马来西亚的同志转移经费的。

  6. 清朝有一位官员,只因为太清廉节俭,被贬谪回老家,后郁郁而终

    南朝齐丹徒县令沈赞之不愿意跟周围的同僚吃吃喝喝,因为总要花钱。他不愿意花公款,而自己的工资又经不起应酬往来,就干脆不跟人来往,也不请客送礼,公务之暇,就当宅男。这种人在官员队伍里太碍眼,也碍事儿。终于有一回,被人找了个茬儿,构陷入狱。

  7. 唐朝中期发生的一场藩镇叛乱,比「 ”安史之乱”更加严重

    唐朝中期曾爆发过一场险些导致大唐亡国的叛乱事件,那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安史之乱”。不过,就在「”安史之乱”结束二十年后,另一场后果更严重的叛乱事件又险些终结了唐王朝的统治,历史上将这次叛乱称为「”奉天之难”。公元779年,唐代宗李豫驾崩,时年37岁的皇太子李适继承皇位,是为唐德宗。唐德宗出生于公元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当时唐朝正处于鼎盛阶段,可后来的「”安史之乱”却彻底改变了唐朝的命运。

  8. 宋朝偷偷地「 ”使坏”,使契丹和西夏打起来,这就是「 ”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利用强者和强者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用敌人来制服敌人,以期望坐享其成的思想。宋仁宗时期,在外交上就成功运用过这一策略,使得辽夏开战,两败俱伤。不过,这一切还得先从西夏建国说起。

  9.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洪武年间的状元郎丁显真是走了狗屎运。他的考试成绩并不理想,据说,考官初拟的名次为一百多名,却因为朱元璋的一个怪梦,这位会元中的差生居然逆袭成状元。次年,他入京参加会试,也有幸考中了会元。不过,丁显的成绩在会元中并不出类拔萃,当年会试一共有考生472人,会元为建文帝时期名臣黄子澄,第二名为国子监生练子宁,第三名为浙江高考状元花纶。

  10.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随机推荐

  1. 梦见捉章鱼

    周公解梦梦见捉章鱼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捉章鱼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梦见金玉梦到金玉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金玉好不好

    做梦梦见金玉好不好?梦见金玉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金玉的详细解说吧。梦见金玉,预示著大富大贵,名利双收,事事如意。孕妇梦见得金玉环,表示将生下五官端正且聪明伶俐的儿子。原版周公解梦梦见金玉,大富贵。《敦煌本梦书》梦见笛子吹笛子梦到笛子吹笛子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笛子吹笛子好不好梦金玉气通,大吉。

  3. 【丽罪】的意思是什么?【丽罪】是什么意思?

    ●《周礼秋官·讶士》「谕罪行于邦国」汉郑玄注:「告晓以丽罪及制刑之本意。」●贾公彦疏:「谕为晓,故云告晓以丽罪。罪者,谓断狱附罪轻重也。」★「丽罪」在《汉语大词典》第18099页第12卷1298参见:丽罪丽罪是什么意思丽罪lìzuì被定罪。

  4. 「 ”烽火戏诸侯”—— 西周到底是如何灭亡的?

    学过历史或者喜欢历史的朋友肯定都听过「”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它讲的是西周末年,周幽王的爱妃褒姒不苟言笑,周幽王为了博美人一笑,某日点燃烽火台,各诸侯收到信息后,以为有外敌入侵,纷纷前来相助,却发现被周幽王戏弄了,并且周幽王多次故伎重演,诸侯多次上当受骗后,不再相信周幽王,后来犬戎真的来犯,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台,却再也没有诸侯来相助,最终犬戎攻破镐京,...死了周幽王,西周灭亡。这个故事给我们揭示了

  5. 暖宝宝贴怎么用?暖宝宝贴的使用注意事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次性取暖用品也广泛应用到人们生活当中,暖宝宝贴使用时贴于人体的肩部、背部、腰部、胃部、腿部及相关关节部位;使用时只须往相应部位一贴,立刻就能发热,温度最高68,平均53度。暖宝宝贴的使用...将暖贴的真空包装沿切入口打开,揭去后面的衬纸,贴于内衣的外侧,用手铺平即可。使用暖宝宝贴的注意事项1、贴于内衣的外侧,不要直接贴于人体皮肤上。

  6. 感应章第十六

    感应章第十六这一章书的意思,是说明孝悌之道,不但可以感人,而且可以感动天地神明。中国古代哲学,即是天人合一,故以天为父,以地为母。人为父母所生,即天地所生,所以说有感即有应。

  7. 炳如观火是什么意思?

    【拼音】bǐngrúguānhuǒ【解释】炳:光明、明亮、显著。形容看得清楚明白。【出处】鲁迅《坟·文化偏至论》:“其词秩然有条,各分大义,炳如观火。”【例子】无【相关】百度“炳如观火”

  8. “炸弹旋风”席卷美国东海岸,俯瞰地球

    今早,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GOES东卫星在美国东海岸上空卷起一股强大的炸弹气旋,拍摄了令人惊叹的地球表面图片。[参见这些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Gifs中的“炸弹气旋”]这张从GOESEast卫星拍摄的地球全图显示,在美国东部时间2018年1月4日上午8:30,一场风暴在一个...的美国上空盘旋。

  9. 此人是鬼谷门下弟子,身负六国相印,曾令秦国15年不敢出函谷关

    合纵派的代表人物就是身配六国相印,游说六国结合攻秦的苏秦。抵达赵国后,苏秦倡议赵肃侯:“赵国应组建六国同盟并力抗秦,如此一来六国一体,秦国必然不敢从函谷关收兵进犯,赵国的霸主野心也就实现了”。苏秦游说完各个诸侯国后,六国完成合纵同盟,苏秦被录用为从约长,并且担当了六国的国相,同时佩带六国相印,他团体的名声也被列国所有人所共知。

  10. 遣将征兵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qiǎnjiāngzhēngbīng【解释】泛指调动安排人力。同“遣兵调将”。【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遣将征兵”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