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书与画及宋元山水书画同源之说,在唐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就有阐述。元以后,明清两朝,山水画明显逊于宋元,没有了宋元山水画的那种历史文化的厚重感。所以,我赞成学书法的,应该进而学画,而且不要局限于“逸笔草草”,应该努力去发掘传统中国画的瑰宝——宋元山水画的精华,努力去担当作为中国的书画家的历史重任。
书与画及宋元山水
书画同源之说,在唐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就有阐述。中国书法在魏晋时期,即达到艺术的高峰,然而中国画,却是在历经晋唐,直至宋元,才发展成熟,其间相距五六百年。自此之后,书与画,以笔墨为纽带,在同一幅作品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我在日本时,曾经对日本的书法家说,日本的书法,至少落后中国五百年。日本的书法,与日本画,虽然同样使用笔、墨,但是各行其道,互不影响。须知中国书法自晋王羲之之后,历经六百年,至宋元才获得与中国画同登一堂的历史机遇,其后至今将近七百年,不断地从中国画中吸取营养,并不断地影响于中国画,演绎出一幕幕中国书画波澜壮阔、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日本的有识之士,其实也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我在日本时参观了梅舒适的个人书展,其中竟然有两幅典型的中国文人画。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学习书法十年之后进而学习中国画。当时的意识,是先学一些与书法关系特别密切的画,于是选择从梅兰竹菊入手。赵孟頫的“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与八法同”自然谙熟于心,几年的刻苦训练,逐渐练就了大笔挥洒的技术。无论是办画展,不是应酬,倒也颇受欢迎。赴日本去办展览,也就不惭以“书画家”自许了。
像我当时这样由学习书法进而学画,以兰、竹等大写意画为主修,笔歌墨舞,逸笔草草,自以为已修得正果,在今天恐怕还大有人在。我也只是在朋友的启发下,进而自修山水画,步步深入,这才明白仅仅如此还是十分片面的。
我从临习张大千的山水画入手,遍览资料,发现张大千最好的画乃是其自敦煌归来后临摹宋元的画。于是跑博物馆,反复观摩宋元原作,研究古人的用材、用笔、用墨的特点,这才为自己打开了探索中国画艺术宝库的大门。五代、北宋的山水画多用绢,钩勒精细,刻画严谨,用墨则层层渲染,凝重恬静;元代山水画多用纸,利于干笔皴擦,“不为法缚,意超象外”,墨法则干、湿并用,变化莫测,一片莽莽苍苍。可以说,中国山水画的技法,融洽宋、元,已然大成。元以后,明清两朝,山水画明显逊于宋元,没有了宋元山水画的那种历史文化的厚重感。
所以,我赞成学书法的,应该进而学画,而且不要局限于“逸笔草草”,应该努力去发掘传统中国画的瑰宝——宋元山水画的精华,努力去担当作为中国的书画家的历史重任。
张德宁
1946年生于上海,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