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1872年3月11日,宣教师李庥、德马太及偕歆理,相偕从淡水出发,步行南下。14日,李庥牧师因疟疾发作只好乘轿。15日,再穿过乡村低地,到了大社,是内地的平埔社。21日,步行到内社(鲤鱼潭),同样是平埔社。24是礼拜日,早上在内社施洗30人,礼拜后回到大社,在大社15人受洗;晚上礼拜时有...参加。25日,出发前往埔社。22名受洗,并举行圣餐。4月2日,一行回到大社;翌日分手,李、德两人向南,而偕牧师偕一位向导向北上途。

1872年3月11日,宣教师李庥、德马太及偕歆理,相偕从淡水出发,步行南下。是晚宿于中坜,11 日晚宿竹堑 ( 新竹 ) , 13 日晚宿白沙屯 ( 参见《教会史话》 220) 。 14 日,李庥牧师因疟疾发作只好乘轿。李牧师在台祇 4 年,但周身己为病毒所渗透、下午抵大甲,市镇肮脏,城壁的十呎高。李牧师因病未愈、多作休息。 15 日,再穿过乡村低地,到了大社,是内地的平埔社。已经到了英国长老教会的传道区了!社有一小礼拜堂,且有许多信徒。他们获知宣教师要来,迎接的就有 50 人。在此以前只有一次有宣教师来过此地 ( 按: 1871 年 9 月马雅各、李庥曾访大社 ) ,所以受了热烈的欢迎。 16 日,许多病人来看德医生,偕牧师在旁协助;李牧师则向人施以「要理问答」。碰见社民,眼睛较圆,身体强壮,或结伴或数人一堆,多无所事事,而大都抽烟。 17 日是礼拜日,有 100 名以上来参加礼拜,李牧师主理,偕牧师也讲了道 ( 李庥翻译 ) 。 21 日,步行到内社 ( 鲤鱼潭 ) ,同样是平埔社。 24 是礼拜日,早上在内社施洗 30 人,礼拜后回到大社,在大社 15 人受洗 ( 是日在内社、大社受洗之名字,大都见于《教会史话》 221 及 210) ;晚上礼拜时有 ... 参加。 25 日,出发前往埔社。埔社是山地番境里的平埔社,许多居民是大社移来的。这次前往埔社,有 55 人陪同,他们带了食物、佩著刀或携火绳铳,就是怕视他们为叛徒的「生番」所袭盘。途上第一夜,露宿于林中,积木烧火,终夜不停。 进埔社要由一条隘路 ( 大概是火山爆发时所形成的 ) 入,在几处宽只有 6 呎,两旁有峻峭非常的岩壁,高达 200 呎。盆地长 6 哩、广 5 哩,由林木茂密的山岭所围绕,住着平埔族人 60 。在岩崖中遇见守望的人,是被派来欢迎一行的。在路途上顺便打野猪,彼此相见都快乐欢呼。白人没有辫子,被社民称为远亲。那晚宰了 1 头大公牛,以盛大宴会欢迎宣教帅的来临。族人唱旷野的歌,使山反响。住了一个多礼拜,李庥牧师每晚都讲道埋,也有许多病人来看德医生。 31 日,礼拜日,参加礼拜者上午约 300 人,下午 350 人左右。 22 名受洗,并举行圣餐。埔社没有教堂,宣教师末曾到过。然这里显现了基督教广博的力量,就是这里社民中曾有人在南部的礼拜堂听过道理 ( 参见《教会史话》 203 , 204) ,愿遵守圣训,回家后就宣传了。 4月2日,一行回到大社; 翌日分手,李、德两人向南,而偕牧师偕一位向导向北上途。 ( 以上叙述,据马偕日记为主,以传道记为补 )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无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