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日本如何克服“甲午史观”

  甲午之鉴:专家解析甲午战争

  导读:今年7月25日,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的纪念日。这场战争对近代中国意义重大,既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的失败,又激发了知识界变革政体的要求。同时它也改变了东亚格局,乃至 *** 了日本走向扩张道路。甲午战争,可以称之为近代中国的重大议题。新浪特邀请各领域专家,从国际、思想、文化、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解析甲午败局的成因,品评甲午战争影响。以史为鉴,启迪未来。本文为日本年轻学者仓重拓先生撰写的文章,分析日本的国人是如何看待甲午战争的。

  “甲午战争”(在日本称为“日清战争”)的历史位置在中日两国截然不同。对于日本来说,甲午战争就是日本掌握东亚霸权的基点,虽然日本国内就如何看待日本近代史的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论,但只要诚实地回顾东亚的二十世纪,就很难否认大日本帝国的扩张和侵略这一历史事实。不过,有阳光之处必有影子。对于不仅失掉东亚领导权,而且被东海小岛彻底蹂躏的中国来说,日本在二十世纪的强盛就意味着中国的没落,所谓“中华百年屈辱史”之说法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中国人民对近代东亚史的看法和立场。考虑到这种历史背景,抱有明显不同历史观的中日两国陷入如今的危机状态也并非偶然。上世纪称霸东亚的日本现在面临着甲午战争以来的最大挑战,即中国的崛起。历史告诉我们,新旧势力之间发生矛盾冲突并不是稀罕事。整整一百年前,英国和德国之间的矛盾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形式爆发;在今天,不断加剧的中日紧张局势亦是如此,它集中表现了希望维持东亚现状的日本和渴望重建秩序的中国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当东亚地区处于这种历史性分水岭时,回顾可称为“东亚史最大事件”之一的甲午战争,并对其历史意义进行批判性的思考,是相当有意义的。尤其是对仍沉浸在甲午以来的百年梦中而不愿醒来的当代日本来说,这本应该是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但遗憾的是,在甲午战争迎来第二个甲子之际,好像很少有日本人关注这场战争及其给当时日本社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即甲午战争以来深深地烙入日本国民心中的对中国的偏见和蔑视。从逻辑上讲,轻视已经超越本国经济规模(所谓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对方好像不太合理。实际上,当代日本人对中国的反感可以说只不过是嫉妒中国迅速发展的表现而已。不过,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并不那么简单,它确立于大日本帝国初期,直到二战之后也未曾消失,一直存在于表面之下。要说清楚的是,笔者的意图并不在于把自己的事置之不理、不容分说地责难其他日本人对中国人的偏见,而在于呼吁无论日本还是中国的读者都来重新思考该题的历史性和复杂性。为了方便论述,笔者将接下来要讨论的这种日本近代史观简称为“甲午史观”,它以甲午战争以来对中国的蔑视及身为日本国民的倨傲为表里。

  出人意料的是甲午战争在日本历史记述中没有受到与其历史意义相符的待遇。笔者想其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甲午十年之后的日俄战争,二是明治以来的文明观。从宏观的世界视野来看,日俄战争确实是让日本跻身于世界列强的大事件,但这种大视野往往忽略甲午战争在东亚地区的深刻历史含义。以司马辽太郎的历史小说《坂上之云》为代表,那种将日俄战争视为光阴交错的近代日本史上高峰的历史观风靡一时,而甲午战争却仅仅被视为近代日本登上世界舞台上的必经阶段而已。对甲午战争的估计过低应该和前述历史观的流行有相关性。就近代日本的文明观而言,明治时期的启蒙家福泽谕吉将甲午战争称为“文明和野蛮之争”,以近代日本一直追求的普遍性文明观为名义,日本在甲午战争中的胜利很容易被归结为不必讨论的必然结果。可以说,福泽渝吉在1885年所写的“脱亚论”也以这种文明观为基础。无论他的意图如何,现在一万日元纸币上的福泽翁头像告诉当代日本人,文明的日本为什么今日仍然要“于心中谢绝亚细亚东方的恶友”。

  虽然以甲午战争为开端,近代日本人的中国观有着不同的发展阶段,但笔者认为在甲午战争前后即已确立,此后基本上没有改变。我们在这里可以回顾参考当时流行的一首军歌《膺惩清国》(原名:膺てや惩らせや)之开头:“吾去膺惩清国,清国吾国之仇,东洋和平之仇,讨伐纠惩清国” 。我们可以由此联想到当时日本社会的气氛,同时代的诗人石川啄木等人也谈及过这首歌,并反思当年的异常气氛。在此令人瞩目的是,当时的日本国民将清国明确看作对日本和东亚的威胁。为什么会这样呢?在此我们可以追溯1886年的长崎事件,即在日本港口上岸的清国水兵和本地警察之间发生的 *** 。事后,日本媒体争相报道清国水兵的无礼暴行和清国海军舰对日本的威胁,将当时正处在高峰的自由民权运动转变爱国国权运动;然而,关于冲突事件的真相和报道内容的是非,至今还缺少足够深入丰富的研究。在探究“甲午史观”形成的社会背景时,不应忽略长崎事件之后在日本全国急速发展起来的清国 *** 之存在。

  笔者认为,当代日本的困境主要源自于自己的“甲午史观”,因为根据其历史逻辑,伟大有理的日本没理由妥协于可怜无理的中国,所以无法对应中国的崛起。在这里,我们可以回忆一下两年前宣称购买 *** 的前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的不慎言行。当时没有预料到的是,石原发言逐渐获得日本舆论和媒体的消极支持,让当时的民主党政权实施 *** 的国有化而引起了中方的强烈 *** ,彻底破坏了中日两国之间的信赖关系。对中国人民来说,日方的这种挑衅行为很可能唤起由抗日题材影片所熟知的日本军国主义印象。实际上,作为战后主流思想的和平主义也现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即草根性日本民族主义的高涨。不过,这种幼稚的排外主义跟可怕的战前军国主义完全不同。在笔者看来,高呼反中口号的日本愤青似乎尚未摆脱自己所批判的“和平痴呆症”,因为他们不愿去认真探究负责保护日本安全美国老大的本意,以及甚至连美国也认同的中国之实力,不仅沉溺于自认无懈可击的“甲午史观”而停止思考,而且完全忽视迫在眉睫的东亚危机之现实性及其会给日本带来的严重后果。不知从何时起,日本右派政客的强硬言行在中国已经变成让人不禁失笑的喜剧表演,二十一世纪的日本现实跟他们所梦想的大日本帝国差得太远了。

 

  可以说,二战之后在日本最敏锐地意识到“甲午史观”的问题就是思想家竹内好。面临战败后日本的骤然转变,竹内好通过鲁迅所一直思考的“奴隶精神”,看破了甲午战争以来的日本人对中国的傲慢态度正是自卑的写照。他在1949年所写的《日本人的中国观》里的一句话耐人寻味,即“为了革除日本人对中国的侮辱,日本文化要从中国文化中独立”。众所周知,作为位于中华汉字文化圈边缘的岛国,日本在发展自己的文化过程中,从先进的大陆文化欲无止境地吸收了各式各样的事物。不过,在憧憬先进的中华世界的同时,日本卓越主义的种子也已经播下,这一点也可以从自遣唐使废止到国学勃兴的日本文化独立之探索潮流中窥见一斑。总之,笔者认为日本的“甲午史观”是“东夷”对“中华”一直爱憎交织的历史观之歪曲表现。因此,当代日本人需要不仅真诚地面对日本近代史的阴暗面,而且正视自古以来日本热衷于中华的文化史及以其负面出现的自卑感,由此才可以逐渐克服自己的“甲午史观”。毋庸置疑的是两国关系不能只靠单方面的努力而改善。中日两国人民理应一起缅怀悠久的中日交流史,同时以史为镜地去想象侵略战争的恐怖,这样做才能让后代也享受我们当代所享有的和平与发展。

日本如何克服“甲午史观”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南京大屠 ... 时,200个老百姓,在逃难途中,遭日本兵全部枪 ...

    1937年12月,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极其「”悲痛”的日子。在这一个月内,我们的祖...亲,遭遇了奇耻大辱。作为她的象征,当时的中国首都南京城,被海外东瀛日本,强行攻占了。1840年中国清朝...,为了挽救因...泛滥,而带来的国民综合素质下降,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官员,执行了「”虎门销烟”,向毒害中国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宣战”。然而中国...对自己百姓的自救行为,招来了外族既得利益集

  2. ... 连续作战19天,攻占20座城池歼灭马家军1万余人

    1949年7月28日,...第一野战军猛打猛追,终于在固关地区追上马家军骑兵14旅。一野第1军的主攻师和第7军20师前后合击,先外围后中央,占据两侧高地有利地形以火力猛射敌人。激战到下午,终于大部歼灭了青马骑兵14旅及248师1个骑兵团,缴获战马2000多匹。经19天作战,第一野战军歼灭二马军万余人,解放了陇东、陇南重镇平凉、天水及县城20座,割断了二马之间的联系,造成了继续进迫兰州、西宁、银川的有利态势。

  3.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如何「 ”收拾”东北军的?难怪无人能救张学良!

    众所周知,西安事变是爱国将领杨虎城与张学良发动的兵谏,他们二人背后分别代表着西北军与东北军,是当时中国实力强大的两个势力。他们两人非常痛恨蒋介石打内战的政策,在劝告无果的情况下,果断囚禁蒋介石。西安事变可谓是震惊世界,日本巴不得蒋介石死在战乱中,好进一步瓜分中国。好在西安事变圆满解决,一切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因此,当时蒋介石选择将张学良囚禁起来,谁求情都没用。

  4. 1955年蒋介石以何罪名软禁孙立人 至今未彻底 ...

    1955年遭蒋介石认定叛变被软禁,随着孙案的爆发,孙立人的一切事迹,遭到......的历史删除。1988年台监察院认定孙立人无叛乱意图,2014年7月,台湾省监察机构承认1955年郭廷亮"假藉长官名义为匪工作"间接为其...。1947年11月,孙立人被蒋介石派往编训新兵,1948年10月,孙立人选定台湾省凤山为新军练兵基地,开始他一生最后一次练兵。

  5. 「说谍」突破伪满的‘钢铁国防线’的 ... 情报战线领导人钟子云

    1934年,上海...中央留守的机构组织遭到...特务机关破坏,满洲省委和哈尔滨特委与...中央失去了联系,加之东北业已沦陷,由上海经哈尔滨、满洲里去苏联的交通线中断。

  6. 曾暴打黄金荣的"民国公子"卢筱嘉,后来结局如何?

    1920年的某晚,彼时的上海滩法国巡捕房华人督查探长,「”通吃”江湖的上海滩大佬黄金荣,正在他为情人露兰春搭建的「”共舞台”里悠闲看戏。却不料突然一队士兵闹哄哄闯入,当场把黄金荣捆了塞车里,直接押到了淞沪护军使何丰林的公馆里。满头雾水的黄金荣,在何公馆地牢里活活关了两天,接着又被拉了出来。然后当着何丰林的面,一个暴怒的公子哥当场啪啪甩了黄金荣两个耳光,外加一声怒喝:「”这是老子还你的”。跺一脚上海

  7. 刘建平彩绘连环画《芦荡小英雄》

    刘建平彩绘连环画《芦荡小英雄》刘建平,1948年出生,河北束鹿人。擅长年画、连环画。历任天津市教育局美术编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创作组、少儿读物编辑、副总编辑、社长。彩绘连环画《芦荡小英雄》说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在一次袭取日寇机枪的战斗中,少年小牛机警地营救了一位受围的八路军同志,又巧妙地把敌人引入芦荡深处伏击圈,终于夺得了日寇机枪,并全歼了这股敌人。故事塑造了一个机智、勇敢的抗日小英雄形象。

  8. 第一次蒋桂战争期间,新桂系分崩离析,反倒彻底净化了内部力量

    桂系历史上曾两次打先锋逼迫蒋介石下野,但在历次...较量中屡屡败北,尤其是第一次蒋桂战争期间,总兵力超过20万的桂军土崩瓦解,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等桂系首领也被迫逃往香港避难。这是桂系输得最惨的一次,但此战也将桂系内部的异己力量清除,确保了此后桂系集团内部的稳定。湘鄂两系加入桂军集团1926年北伐时,桂系第7军战功赫赫,位居各军之首。

  9. 东北「 ”易帜”—北洋军阀终结的标志

    1926年12月1日张作霖就任「”安国军”总司令,「”安国军”以奉军为主,意图统一中国。却在北伐军、晋军、冯玉祥军的联合打击下,屡战屡败。面对...的不利形势,张作霖自认大势已去,无力挽回。于6月2日发表「”出关通电”,次日即乘专列离京,前往奉天,以期能够卷土重来。可没想到,专列行进至皇姑屯时,被日本关东军提前布置好的炸弹炸毁,张作霖重伤殒命。张作霖为什么日本人想要炸死张作霖呢?要知道当时日本为了

  10. 日军发动最大规模「 ”万岁冲锋”试图刺刀战,美军:我不怕人多

    二战初期日军的...素养完全挑不出毛病,有八路军战士回忆,日本老兵两枪就可以判定射击的位置,第三枪还没打出去,日军的...就已经打过来了。

随机推荐

  1. 10.1国庆佳节精巧祝福短信

    国庆佳节,朋友,衷心祝你节日快乐,合家幸福。国庆佳节就要到了,提前送上我的祝福,愿你幸福快乐。愿你这个国庆节过得开心快乐,愿你一辈子生活在幸福当中!对了,锣鼓齐鸣,普天同庆,今天国庆节诶,要不要请我吃个饭庆祝一下呢?幸福为十一,国庆要潇洒,开心踩上高架,关怀送上...,幸福短信送你吉祥,万事如意人品发狂,祝你国庆节好运连环,精彩纷呈!国庆到,真热闹,祖国上下齐欢笑;祝福跟,问候跑,浓浓牵挂也送到。

  2. 宋高宗竟然这般的提防秦桧 为什么没有罢免他呢

    宋高宗为什么不罢免秦桧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他究竟害怕秦桧什么?>其三,高宗既然那么害怕秦桧,而高宗又一直掌控着朝政,也就是说控制着秦桧的命运,为什么不罢免秦桧?>既然如此,宋高宗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呢?>推在秦桧头上,但为什么宋高宗却不在这时候对秦桧秋后算账呢?

  3. 阿拉善有群信仰了 ... 教的蒙古人,被称为蒙古 ... ,约有2000人

    提示:在阿拉善「”蒙回”的身上,分明还有着这样一个缩影,即:蒙古人在中国大地上的征战、游走和迁徙,但无论走到哪里,信仰了什么宗教,只要在中国的土地上,他们都是中国人,中国的蒙古族人。阿拉善高原是这样一个区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河西走廊北山以北,西起马鬃山,东到贺兰山,北接蒙古国。流经河西走廊的黑河自甘肃金塔县而来,注入了这里有名的居延海。高原流沙、戈壁广布,为干旱荒漠高原。有巴丹吉林沙漠、腾格

  4. 梦见济公跟我说话

    周公解梦梦见济公跟我说话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济公跟我说话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5. 形销骨立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xíngxiāogǔlì【解释】销:消瘦。形容身体非常消瘦。【出处】《南史·梁本纪》:“帝形容本壮,及至都,销毁骨立。”【例子】及放榜时,依然铩羽。生嗒丧而归,愧负知己,形销骨立,痴若木偶。(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叶生》)【近义词】瘦骨嶙峋,瘦骨伶仃【反义词】脑满肠肥,大腹便便【相关】百度“形销骨立”

  6. 带有暍字的成语

    包含有“暍”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槁苏暍醒——使枯槁者复苏,使中暑者苏醒。形容苦难者得救,重获生机。

  7. 盘点钻石家族的世界之最

    盘点钻石家族的世界之最世界最大黑钻德克里斯可诺,重312.24克拉,重量排名世界第六,是世界上最大的黑钻。亚洲之星虽然“非洲之星”的钻石原石是世界最大,但是切割后的钻石世界之最当属珍藏于曼谷大皇宫的“金禧”,它目前是世界最大刻面钻石,重545.67克拉。

  8. 四条腿的动物

    一天,一位大地主把牲口市上的所有驴、马、牛、骡等四条腿的牲畜全买走了。>>“我有一百万亩耕地,需用很多四条腿的牲畜来耕作。”>>“那好,我有一百只四条腿的牲畜,我全部卖给您,可咱们说好不许反悔,一言为定。”>>“那么,您说免子是不是四条腿?”>>“是四条腿。”>>“这就对了,刚才你亲口说只要是四条腿的都要,并没有具体说是什么呀?现在有喀孜作证,您如果反悔就不是一个男人。”

  9. 古代信息传递并不发达,那些被诛九族的人为什么不跑?原因很简单

    在我国古代,犯下重罪的人家人也会被牵连,而最终的惩罚无疑就是诛九族了,几乎所有和犯人有关的人都会丢掉性命。看到这里很多的人也会觉得疑惑,古代的信息传递并不发达,官府追捕逃犯也很吃力,为什么那些被株连的人不跑呢,其实原因很简单,他们根本就跑不了。另外那些被诛九族的人犯下的都是滔天大罪,皇帝想要动手也大多不是临时起意,所以在诛九族之前他的家人们早已经被盯上了。

  10. 萨克斯简介

    职业:诗人国籍:德语瑞典语为什么出名:196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她与犹太作家阿格农分享了这一点,尼莉萨克斯是二战后犹太遗产和损失的代言人。她的诗集于1961年出版,名为《法尔特恩斯杜布洛斯》。1966-10-20年诺贝尔文学奖联合授予犹太作家谢缪尔·约瑟夫·阿格农和耐莉·萨克斯在Twitter上分享著名诗人本·琼森奥斯卡·王尔德菲利斯·惠特利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罗伯特·伯恩斯威廉·华兹华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