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名家名品] 温婉雁荡水 刚倔黄山松--访国画大师刘旦宅

[名家名品] 温婉雁荡水 刚倔黄山松--访国画大师刘旦宅

近现代刘旦宅 行书横幅

近现代刘旦宅 草书

近现代刘旦宅 白鹰墨犬

近现代刘旦宅 春消息

近现代刘旦宅 虎溪三笑

近现代刘旦宅 换鹅图

近现代刘旦宅 平儿理装

近现代刘旦宅 黄山松谷

近现代刘旦宅 御风行

近现代刘旦宅 韩愈芭蕉叶大诗意

  一、小引

  人生何处不相识,但相识又确实是需要机缘的。能拜识刘旦宅大师,王微粼师母、并能与其公子刘天暐情似手足,都还是缘于先师江兆申先生。江老师生前每次来大陆,我与天暐几乎都随侍在侧,经上海,江老师必然会拜访刘府,刘旦宅大师又总是热情设宴迎送,刘大师与谢稚柳大师去台湾省访问时,也曾一同驱车埔里,专访揭涉园。江老师上海画展的所有作品都有是分批寄往刘府,由天暐在上海找人装裱的,两岸大师的书画情谊有着许多动人的细节,这需另文来表述。

  刘旦宅是温州人,家山雁荡虽美不胜收,但对黄山仍是称颂不已。他曾用唐人诗句对他最喜爱的两座名山作了形象的描述:雁荡山是“山从人面起”,适合站在山下看山,黄山是“云傍马头生”,必须上山看山。而从绘画的角度,刘旦宅认为黄山与雁荡也非常有代表性,黄山就像南宋的山水,秀丽清奇,变幻无穷;雁荡则如北宋的山水,粗放堂正,气势磅礴。他知道我在黄山从事地方文化研究工作,表示了对徽州文化的浓厚兴趣,多次说过,有机会一定让我陪他多到黄山走走。

  二、四上黄山

  今年四月,他终于来了。这是刘旦宅大师第四次上黄山,并戏称是率团而来。而且它还亲任旅行团的“团长”。团员是夫人、儿女天暐,天晔,连襟、前温州大学的领导李文伟,友人、旅美画家谷量。他们一行从云谷索道上山,下榻在狮林饭店。七十二岁的刘老登始信峰,上清凉台,憩排云亭,看山望云,叩石抚松,有时凝神注目,有时谈笑风生,问他以前几次上黄山的经历,虽是岁月嬗递,往事依稀,但他仍能侃侃而述。

  他第一次上黄山是在五十年前,大概是1952年5月。那时他才二十刚出头,还没结婚,在顾颉刚任总编的大中国图书局工作,因为看到了张大千画的黄山,不用皴法,石头全是绿色的,高士身着白衣,行走在云雾中,山上奇松倔傲,瀑流奔泻,色彩夺目耀人,真是有如仙境,于是心生向往之情。直到上了黄山之后,才发现被张大千“骗”了,原来,黄山的石头是褐色,而并非绿色。但是,黄山真实的美景却比张大千画的要好很多很多。刘大师说,他那时体力充沛,简直是不知疲倦,在山上有时不是行走,而是像松鼠一样,跳来跳去的,过鲫鱼背时,同行两人都是爬着过的,而他则如履平地,毫无惧色,下山途经翡翠潭,还兴致勃勃下去游泳,但后来遇到了麻烦——因潭壁太光滑,每爬到一半即滑落水中,就是上不来,最后,还是请岸上的人去松谷庵拿来一根竹竿,拽着竹竿上岸的。

  随着刘旦宅的回忆,我们好象看到了那个纯真活泼、血气方刚的小伙子的形象。其实,这个小伙子不仅有着强盛的体力,还有着骄人的艺术才华,比这更早,童年的刘旦宅在温州已名传四方,被视为神童画家,1941年他十岁的时候,在当地几位画坛长辈的提携下,他已在温州举办了第一个“十龄童画展”,显露出的绘画天才,让很多人都感到惊讶。少年的刘旦宅虽崭露头角,但他没有飘飘然,因为清苦的家境,生活的苦难培养了他谦逊的品格与宽阔的胸襟。他一直珍惜时光,勤奋刻苦,师古人,师造化,多读书,广徵博采,以至后来绘出了蜚声艺林的《红楼梦》系列、《屈原》列系、《聊斋百图》等大量优秀的作品,独步于当代中国人物画画坛。

  二上黄山是在文革后期,大约在1975年。一说到“文革”,刘旦宅大师变得非常沉重,刘师母也眼圈湿湿的。因为刘旦宅大师在文革中曾受尽折磨,吃尽苦头。先是批“四大黑干将”(即丰子恺,刘海粟,程十发,刘旦宅),办“黑画”展览,四人中刘旦宅年龄最小,吃苦头也最多,甚至多次遭受拳打脚踢。据闻后来刘海粟曾对人说,刘旦宅现在名气大,是那时沾了我们的光,对此,刘旦宅不乏幽默地说:“想想看,那个时候我也不会那么傻吧,争着去当个黑干将啊?”后来,他画了《长恨歌》、《琵琶行》、《洛神赋》,应野平建议将《琵琶行》题为“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三幅画让同乡画友徐百清拿去了,加上小楷,装裱后准备拿到友谊商店去卖。批“黑画”时,刘旦宅担心这几幅画要出事,多次去索还,但对方说画已烧了,不会有事。可是谁会料到,对方却暗中将这几幅画上交给了刘旦宅的工作单位——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单位造反派已牢牢掌握了他的“罪证”,揭批他是在以“此时无声胜有声”向党挑衅 ... ,而他则极力否认,说我没有画过这些东西,结果当然很残,他被整得昏倒在地,随后被关入监狱。这次上黄山,是刚从监狱放出不久。此时,造反派问他有何想法,刘旦宅很是羡慕在一家电影院售票的画家戴敦邦,他希望调离文化系统,决不愿再回本单位,最好是去当售票员。可造反派就是不准,说你必须还得画,并给他分配了画《李时珍》连环画的任务,要他到黄山茶林场(当时该场隶属上海)体验生活。

  与第一次快乐黄山行相比,这次则是漫长的“苦”旅。刘旦宅大约在黄山脚下的这所茶林场呆了两个多月,白天劳动,衣服湿了一次又一次,还会遇到很多蚂蝗吸血,晚上打着赤膊备遭蚊虫叮咬,生活十分艰苦。有一次,他在一道小瀑布后捉了几只石鸡,回来用清水煮一煮,放一点辣味,至今还觉得是生平吃得最好的一次。还有一回,他捉了一条竹叶青蛇,也在农民家烧烧吃了。大概在“体验生活”快结束时,刘旦宅找了借口,提出要到山上再体验几天李时珍采药情景,其实,是想再看黄山美景。于是,他得以到了玉屏楼,登了天都峰、莲花峰,还去了皮蓬,而且还与儿子刘天暐及他同学一行不期而遇,父子俩都画了一些写生稿,还选在黑虎松前合影存照,大概是希望儿子能像黑虎一样虎虎有生气,有一个好的未来,希望自己能得到黑虎庇佑,命运中少些凄苦吧。可是,黄山归去后,他却又遭受了新的一轮批判,大字报批他,说他在农场吃蛇,害得农民连煮蛇的锅都扔了,还说他吃起蛇来象吹笛子似的,以至他至今还在想,那个写大字报的还真是有想象力,不然为何会有这样奇特的比喻?他曾画一个铁姑娘倚着树干睡着了,旨在表达姑娘拼得太累了,结果却被指责,说“铁姑娘”怎么会累,你这是对革命青年的污蔑;他还画了一个铁姑娘在蚊帐里挂了一个草编的小挂包,想表达她们心灵手巧,并特地将包带染成当年崇尚的红色,结果,被人诬蔑是专画女人的 ... ,还上颜色,真下流,……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直到后来搜察了他所有的画稿,发现画的确实不是 ... 才算得过关。长期的 ... 再加上精神的折磨,回沪后刘旦宅大病一场,卧床不起竟两个多月,瘦得已是皮包骨头。后来幸好“四人帮”下台、文革结束,经夫人悉心调养,才渐渐回复了元气 。

  第三次上黄山在八十年代中期,是应邀来安徽鉴赏一张古画,由安徽著名摄影家袁廉民先生盛情陪同登山的。在温泉住了一夜,山上住在散花精舍,此时,刘旦宅已在全国名声大震,尤其是1981年画的六张邮票和1982年画的六张邮票,合起来是“金陵十二钗”,它不仅享誉国内,而且在日本还得了一等奖,在美国也出了一套首日封,贴的全是这套邮票,他的画展多次引起轰动,画价也不断上涨,而子女天暐、天晔也都已留美深造,可谓家庭事业皆兴旺发达。

  三、画黄山难

  刘旦宅这次来黄山之前,稍早曾游泰山,后来又往雁荡山住了一个月。作为一位人物画大师,年迈后还频频使自己浸润于山水之间,这是为何?对此,他认为,不同的艺术门类都是相通的,何况同一种艺术呢。无论画人物,还是画山水、画花鸟,都要有意境,都需要有灵气,而大自然会赐给我们这些。我还问他,随着年纪的增大,画人物是否会逐渐出现困难,他说自己目前还完全没有问题,但以后如果手出现抖擅,肯定会对线条有影响。不过画山水则不会存在这个问题,而且画山水往往还会老而弥坚。他以前偶尔画画山水,今后可能会画得多一些,他认为,雁荡、黄山容易入画,也有很多人在画,但都不容易画好。我们还谈到历史上的黄山画派,我个人比较偏爱渐江,觉得渐江的线条与皴擦画出了黄山之质,他不太赞同,他认为古人还是石涛画的黄山好,今人还是张大千画的黄山好。渐江也很了不起,但他笔下的黄山还是显得单薄,分量不够,梅清的黄山最差,山画得象棉花团,软绵绵的。当代画黄山的很多,但画得很俗,黄山的松,倔强高洁,如今被画得邋里邋遢,没有境界。黄山的山石不能用北派的斧劈皴,也不能用南派的披麻皴,空勾无皴也表达不出来,她太美了,本身就象是很美的艺术了,要画好确实很难很难,美的东西不能随意去改变,变得不好则不如原来的。目前还没有一种像董源画江南山水,范宽画北方山水那样的水平来画黄山的人,真正能画好黄山的画家还没出现,所以,今后可能要摸索出一套新的画法,这样才会出现一个新的黄山画派,才会比以前有更高的成就。但现在好像还不行,绘画讲究画外功夫,现在不仅缺少画外功夫,连画内功夫也达不到。我说,刘海粟先生曾十上黄山,并称黄山是我友,但黄山好像并没有给他什么灵气,他也将黄山画得色彩脏兮兮的,刘旦宅说,有人十上黄山,但第一次和第十次并没什么区别,到九十多岁还在对景写生,这只能是在制造新闻效应,九十多岁只能看看了,我现在七十多岁,对景写生已不能完全遂愿,很多地方也去不了了,现在要坐轿子了。

   四、玉屏贺寿

  四月十五日,刘旦宅大师一行从后山来到了玉屏楼,下榻玉屏楼宾馆。但天空不作美,山风呼啸,雾气迷漫,时雨时阴。他原来出外写生的计划已不能实现,但他还是不时走出宾馆,冒雨顶风,去迎客松、蒲团松、“果然”石刻等景点伫立凝望,似乎在回想、思索什么。他问我,“果然”石刻附近,是不是应有“如何”石刻?见我答不出来,他解释说,当年张大千、张善孖一行游黄山,被玉屏的景色所陶醉,张善孖问大家:“如何”?大家纷纷叫好称绝,而大千只说:“果然”。后人觉得此四字对话精妙有玄机,遂请刻工勒于石上。玉屏的风景的确很难用恰切的形容词来描述,而且如果描述得越繁杂则嫌越不得当,而这简炼的四字对话,真可以说是化繁为简的范例。我跟刘旦宅大师说,新安画派的渐江、查士标,汪之瑞等名家都是些化繁为简的高手,尤其查士标,久居扬州,对后来“扬州八怪”简炼的画风影响很大。他也对此表示认可。

  面对玉屏如此美景而无法动笔写生,他心里多少总有些不安与不甘。后来,一阵雾散,他发现了窗外的一座小石峰和一块大石壁,石峰峰顶几棵小松树虬劲多姿,石壁如大块文章,石缝里间有杂草,还有一个石燕窠,刘旦宅大师兴致大发,铺纸蘸墨,斜倚窗栏,全神贯注地开始对景写生。

  这天晚上,玉屏宾馆总经理设宴招待并准备了一个大蛋糕,原来,是给刘旦宅大师过七十二岁生日。这显然事先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他蓄着大胡子的脸庞露出祥和的微笑,其神貌都让我觉得越看越像白石老人的面容,大家纷纷敬酒,并说着吉语、祝词。的确,这是在华东海拔最高的宾馆为他贺寿,真是衷心祝他老人家“高寿高寿”,寿比黄山不老松。看着他开心的样子,我忽然想起他的至交郑重先生的评语:“旦宅兄的艺术温婉可亲,而他禀赋刚直,倔强不息,和他的艺术有着鲜明的对比。而他的刚直与倔强,从他的有棱有角的面孔轮廓及如戟的长髯中看出一二”,郑重评得的确精彩,但我觉得仍不够准确,其实,刘旦宅的艺术并非只是温婉可亲,确切一点说,只是他笔下的仕女温婉可亲,而他的书法艺术,包括一些仕女图的题款都是刚直倔强的,而性格上,他也不仅仅只是倔强不息,平易温婉的时候应该更多。我更觉得,他的艺术、他的性格,与他最喜欢的两座山很相像,其温婉之时,如雁荡水,清丽宜人,刚倔之时,似黄山松,峭然傲世。

  五、温泉论艺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美术界曾在黄山温泉举行过一次规模颇大的笔会,会议就美术界许多问题作了拨乱反正,对美术界的思想大解放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四月十七日,我和刘旦宅大师一行下榻温泉桃源宾馆,谈到这次会议,都认为它算得上是当代美术界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会议。而借着晚宴的酒力,我与刘旦宅大师就“笔墨等于零”论、“中国画衰亡”论、及“美术教育”等问题进行了对话,下面是对话的一些内容:

  徐:近年来,中国画坛就“笔墨”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吴冠中先生提出“笔墨等于零”的观点掀起了波澜,我发现一个现象,即大凡赞同吴先生的观点的人(包括吴本人),都是不会写毛笔字的人。比如同是油画家,吴冠中和朱乃正名气都很大,但毫不客气地说,吴冠中连自己的签名都写不好,而朱乃正书法则洋洋可观,所以朱就不赞同吴的观点。

  刘:吴先生的观点,张仃曾作过有力的批驳。中国画最基本的是笔墨。唐宋以前的绘画讲究形象与色彩,明清以后讲究气韵、意境,讲书法的功底。有三种绘画:一、日本的画,是 ... 的,他们最好的画是富士绘,再就是木刻、版画;二、西方是绘画性强,从对象的本身出发;三、中国画是写出来的,是书写性的。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是书法。中国画的线条是书法,西方现代派的线条不可与比。就古代来说,王羲之的成就远远超过顾恺之。在文化高度发达的唐代,最伟大的是诗歌、书法。中国的诗书画,以诗书成就最高。中国绘画讲究文人气、书卷气,古代文人除了读书多,毛笔字都很好,一旦从事绘画,境界很高,韵味很足。

  徐:近些年,不少人不仅对中国画的前途担忧,甚至提出中国画衰亡论,最尖锐激烈的还是当年南艺的李小山,许多青年人热衷于西方抽象艺术和装置、行为艺术,您对此有何见解?

  刘:搞理论的应该公正,如不公正的话,本身就会有折扣。譬如,李小山几乎 ... 了所有的画家,但他从不说刘海栗,大概因为刘一直是他们院长,这起码就不公正了。搞理论的人认为国画没落了,气数已尽了,就象一些人认为京剧、中医、中药必然衰亡一样。仔细分析,凡是此种人,大多自己有这方面的欠缺,或者有难言之隐。至今没有听到外国的大师说中国画落后了,死亡了,倒是一些“不孝子孙”在这样说。

  明清以来的中国文人画不象西方绘画那样质感,不是立体的、真实的,也不是抽象的、前卫的,故以此以为中国画就落后了,这只是一般的表面的看法,这是由于自己学了西方的一套,还不懂中国画的好处,如吴冠中先生,还不懂中国画,所以他才敢那样说,就象不懂外文的中国人说汉语比外文先进一样。

  说中国画衰亡,往往是囫囵吞枣,以为中国画就是明清水墨画。中国画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有起有伏,但总在发展。汉唐人物画是平面的,中国画表现对象是平面的,是很艺术的,早期西方绘画也是平面的,后来向立体发展,现在又走向平面,不讲立体了,是从艺术到科学到艺术。我不是说平面的多么好,但它不是落后的,艺术没有落后先进之分,哲学、文学、音乐也都是如此。中国有两件半乐器,古琴、琵琶、笛子,不能说古琴比钢琴差,或小提琴不如琵琶。

  徐:美术界一直有人认为要用西洋艺术来改造中国艺术,譬如,要用西方印象派的色彩来改造水墨画,这显然是一种谬论。

  刘:是的。其实很简单,如这个问题反过来问,说得通吗?中国画,人物最早,汉唐壁画,全世界稍有点知识的人都不会说不好。顾恺之以后,人物画唐代达到一个高峰,五代后接近尾声,接着山水画兴起,元之后花鸟画上升。画的好坏与画的气度很有关系。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几大家与同时期我国明四家比,中国的气度不够,但元四家、唐宋大家与西方同期相比,中国的气度大。敦煌壁画大红大绿而不庸俗,为何?气度大。董源、范宽都大气。

  徐:清末人物画似乎回升,作为人物画大师,你觉得这时期的代表画家任伯年如何?

  刘:任伯年已是平民化的东西,文人士大夫气息全无,他的画有一种寒酸相。

  徐:你觉得中国画的未来走向如何?

  刘:中国画一直在发展,生命力非常强大,如中国文化一样,五千年从未中断。像中医,总有人指责它不如西医科学,但中华民族繁衍到现代,平均寿命并不低于西方。中国画总是在发展的,过程当然有起有伏。其实,往往最古老的,也可以说是最现代的。书法就是这样,有独立意义的书法始于1500年前的王羲之,它又是最抽象的,只有黑白的两色,而且纯为线条,西方的抽象画达不到这个标准啊,它怎么会过时呢?现在国力还不强,将来书法会更辉煌,书法不衰,国画又怎会衰亡呢?

  徐:我觉得中国的教育从体制到 ... ,从小学生到博士生的培养都存在严重的题,我以前曾在一首诗中写道:“……那些教授/种植的一畦畦文字/繁衍的一群群害虫/将一茬又一茬头颅蛀空/……”您曾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和艺术系主任,您觉得中国的美术教育有没有问题?

  刘:有问题,大问题。目前的模式还是第一代留学生学过来的一套教育模式。徐悲鸿推行的是欧美的一套,解放后又是苏联的一套,这样的教育是培养不出齐白石、黄宾虹的。文革前是苏联的一套,文革后又是欧美的一套,两套也还都没学全。由于中国没有这方面的基础,于是生搬硬套,盲目效仿,半个世纪以来,美院没有培养出一个大师级的画家。上世纪半段的大家,剩下的已不多了,北京老的几乎没有,岭南的黎雄才也去世了,上海只剩下程十发、陈佩秋,南京没有了(徐:魏紫熙呢?刘:他画不动了,也还算不上),杭州没有了,西北早就没有了(徐:刘文西如何?刘:他也算不上),故出现了低潮,所以教育要抓紧改革,要打破原来的体系,参照传统的 ... ,建立一套适合中国特色的美术教育模式。这样,随着国力的不断上升,肯定还会出现一个辉煌的时期。

  聊着聊着,自然忘了时间,还是经天暐提醒,才发现早已超时了,他近来身体不好,一直在吃药,不过心情却很开朗,思维也很敏捷。

  六、跋语

  刘旦宅大师一行是乘晚班飞机离开黄山的,我为他们举行了送别晚宴,席间谈到在安徽的朋友,他特别谈到摄影家袁廉民先生,第二天一早,我还在睡意朦胧中,接到袁先生托人打来的 ... ,说他在黄山已有几天,刚听说刘大师也在此地,问我他住在哪家宾馆,我告知他已于昨晚返回,听到是话筒那边很遗憾的叹息。

  人生就是这样,有时会邂逅相遇,有时又失之交臂。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名家名品] 温婉雁荡水 刚倔黄山松--访国画大师刘旦宅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从曹植的《洛神赋》,看其对后世艺术创作的影响程度?

    虽然在储君的争夺中,曹植没有能够胜过曹丕,但在文学领域,他绝对是曹家最为出色的人,后世很多人对于曹植的评价都非常高,其中谢灵运更是直接就表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三国剧照可由于三国以及后来南北朝的乱战,使得曹植的很多文章都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他还是有部分作品能传世,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洛神赋》,这篇文章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传世名篇,对于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曹植《洛神赋》洛神又称

  2. 他用一支笔复活了麦田里的汉魏洛阳城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当陇海铁路线的乘客,穿过洛阳市区与偃师之间的一片麦田时,很少有人知道,窗外曾经有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都市之一——汉魏洛阳城。

  3. 民国画坛国粹派的代表——金城「 ”山水花鸟,师法宋元,笔墨谨严”

    在民国画坛上,金城作为国粹派的代表,称誉当时,允为翘楚。这主要缘于他的艺术成就以及组织画会,对艺术的传播发展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再重新审视民国初期的北京画坛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不难发现,毕生尊崇传统的一代艺术巨子金城在当时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4. 王羲之家族真的是一个书法家辈出的世家吗

    王羲之这个家族,就是非常重视文化的一个家族。王羲之除了把书法传给王羲之和所有的儿子以外。王羲之的后代在唐代武后时期,还有一位叫王方庆的,给武后献出了王氏家族十人的书法作品,这就是著名的《万岁通天帖》。王羲之家族确实是一个善于书法传统的家族。说到根本上来说,还在于王羲之家族非常庞大,而且重视文化教育,是文化水平较高的家族。

  5. 宋朝人怎样消费、鉴赏、购买国画?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画市场大繁荣的时代。宋朝的文人雅士们热衷于国画,出现了大量文人画。宋朝人对国画的消费需求,直接表现为宋朝人获取国画消费对象的欲望。简单说,就是宋朝人喜欢国画,想买一幅或几幅国画挂在家里。宋朝人普遍对国画有象征性消费需求。北宋佚名《子母猴》宋朝的国画价格普遍高于唐朝。唐朝一贯一千文,一文铜钱的大米购买力相当于现在一元人民币。

  6. 从中外历史上的文人看 你们认为的所谓「 ”斜杠青年”能有多跨界

    要学习鲁迅先生,永远对青年充满希望,爱接近她们,爱向他们学习。斜杠青年不知道按谁的定义,比如学艺术史、当过策展人、然后写小说、而且研究文艺复兴,还出了书,在美院上课。这应该就是大部分人眼中的斜杠青年了吧。

  7. 宋画遗珍!游丝描笔法和精微墨法,再现了 唐玄宗 的宫廷游乐场面

    《明皇击球图卷》纸本水墨32.1cmx523.2cm辽宁博物馆藏,描绘唐玄宗打马球的场景。位于画面正中的这个人就是李隆基,骑一骏马,神情专注。围在他身边的这些人有的头戴官帽,有的头上插着簪花,手持球杆,和皇帝争抢着地上的小球。画上无作者款印,后有明傅著、吴干、董其昌、年羹尧的题跋。流传中一直被目为李公麟所作,从画风被判断应是南宋人所画。画面布局疏密有致,线条流畅。画中人物姿态各异,静中有动,富于变化。

  8. 清代宫廷画家陈枚创作的绢本设色画 清代月曼清游图册

    此画册落款"臣陈枚恭画",钤"臣枚"印1方。每开均配有清代梁诗正的行草体墨题,款"乾隆岁在戊午秋九月朔臣梁诗正敬题",戊午为乾隆三年。钤清高宗弘历"乾隆御览之宝"、"古希天子"、"乐善堂图书记"等印共60方。

  9. 南宋画僧法常的作品意境深远,深受日本尊崇,宋元时期却饱受诟病

    中国绘画史上的画家里,法常是对日本画坛影响最大、最受日本喜爱与尊崇的一位画家。网络图片南宋的画家里,梁楷和法常都不自觉地受到宋代文人画热潮及一些非文人出身画家的影响。与寺庙的和尚们往来频繁,法常看到梁楷的绘画后,潜移默化受到很大的影响。圆寂后的法常,元代一些鉴赏家对他的绘画颇有微词。

  10. 宋徽宗的瘦金体境界有多高?没人能够临摹,一字值千金

    宋徽宗的瘦金体有多好?因此,虽然后代有很多人练习瘦金体,但却鲜有人能够临摹成功,可知其难度之高,也可知宋徽宗书法功力之深厚。宋徽宗流传下来的瘦金体作品有很多,比较有名的有《楷书千字文》《夏日诗帖》《牡丹》《瘦金体草书千字文》等等,每一幅作品都是无人能够超越的传世精品,字字值千金。

随机推荐

  1. 世间第一美女出家证圣

    世间第一美女出家证圣>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侯,鹿野苑是由梵施国王所执政的。当时,尾随而来的人,看到嘎希美女真的出了家,并证得果位,都觉得非常稀有。那时,比丘们请问世尊:“世尊!嘎希美女以什么样的因缘能出生在帝王之家?又是什么样的因缘身相庄严,并能对如来教法生大信心,速证圣果呢?请世尊为我们演说。”

  2. 草偃风行是什么意思?

    【拼音】cǎoyǎnfēngxíng【解释】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同“风行草偃”。【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草偃风行”

  3. 梦见内室空无一人是什么意思 代表什么 好不好 有什么征兆

    历史认知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梦见熟石灰梦见自己爬上屋顶梦见走廊笔直整洁梦见从工厂大门走进去梦见家里灯通明梦见上厕所大便梦见在别人的内室和女人调戏,事事会不如意。梦见自己的内室有许多女人,是不祥之兆。梦见内室空无一人,会失去爱人。小伙子梦见姑娘家的闺房,爱情成功。梦见城市的废墟是什么意思代表什么好不好有什么征兆老年人梦见姑娘的内室,不久要升天。

  4. 诗仙李白是浪漫主义作家吗?他的内心充斥着悲天悯人的情怀

    自韩愈《调张籍》中的名句「”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将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并称之后,千载之下,李杜二人文名长存,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二人影响不同,但无可否认的是,李白杜甫二人的创作是唐朝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诗歌创作的巅峰。当代的中小学课本中将李杜并列,并将李白视为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实际上,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中就曾道:「”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被历代批评家奉为圭臬。自清代

  5. 意大利国中国圣马力诺,二战时为何向英国和德国都宣战?

    咱们都知道,二战时期,意大利站在德国阵营,给德国拖后腿。那么,作为意大利的国中国,圣马力诺对二战又是什么态度呢?咱们还知道一件事,意大利内部还有两个的国中国,一个是位于首都罗马的梵蒂冈,一个就是圣马力诺。事实上,圣马力诺在二战前期属于中立国,二战后期变成了参战国。圣马力诺的宣战对象,是全世界所有国家。而圣马力诺之所以参战,是因为一场莫名其妙的误炸。

  6. 又大又红又无味:西红柿为什么失去了味道

    消费者抱怨现代西红柿没有什么味道。然后,科学家们建立了一个由100人组成的消费小组,根据感官质量,包括“总体喜好”和“口味强度”,对160个西红柿进行了抽样调查。黄说,通过一个统计模型来确定西红柿中各种化学物质的浓度,科学家们确定了33种风味化合物。更重要的是,较小的番茄含糖量较高,质量也很大,科学家们发现,商店购买的西红柿往往是缺乏的。

  7. 【脸嫩】的意思是什么?【脸嫩】是什么意思?

    ●茅盾《路》:「可不是杜若说的很对,不要太脸嫩!」★「脸嫩」在《汉语大词典》第9370页第6卷1387参见:脸嫩脸嫩是什么意思脸嫩liǎnnèn犹言脸皮薄,易害羞。

  8. 国中之国的意思及近义词 | 成语大全

    中文发音:guózhōngzhīguó。

  9. 溥仪童年有什么癖好,宫女听完都羞红了脸?

    溥仪童年时有一特殊癖好:宫女听完羞红了脸,太监听完笑出了声,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新知小编一起看下去。已至溥仪在九岁时还有一特殊癖好,让当时的宫女听了羞红脸,太监听了忍不住大笑!而正是因为溥仪在心理上对乳母王连寿极其的依赖,所以导致溥仪在童年时有了一特殊癖好,那就是在自己九岁的时候仍还没有断奶。可以说溥仪一生怀念的人并不多,宫中所有的妃子、继母们,都不值一提,除了虐待自己,没有印象。

  10. 100个世界景点背后的故事 比萨塔下什么都是斜的

    现在,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蜂拥到比萨城,都是慕斜塔之名而来。比萨斜塔修复工程耗资约合2500万美元,基本上达到预期效果。专家认为,经过修复的比萨斜塔,只要不出现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300年内不会倒塌。>比萨斜塔高约60米,塔体由8个层面组成,在直径16米的塔体中心有可以上下的螺旋形台阶约300级。每年5月至8月间,比萨斜塔晚上也向游人开放。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