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可以把匈奴看作是匈奴单于治下的一众草原民族的总称,随南匈奴迁徙而来的草原胡人,共有十九个种落。随后,西晋便迎来了十六年的八王之乱。司马诸王在相恨相...,大量胡人骑兵开始以集团的形式进入中原参与作战。四是君臣...而士族做大,中原...逐渐聚拢在豪门大族之下,中原已经不再帝国。大汉将应乾受历,故为陛下自相驱除。
文/减水书生
图/来源网络
你好,我是减水书生,与您一同品味历史、感悟思辨。
丧乱!
痛当奈何!痛当奈何!痛当奈何!
在西晋这个时代,真心难觅英雄列传和雄主本纪,满目所见的皆是:肉食者鄙。
... ,铺天盖地于朝堂君臣、一以贯之于王朝始终。
1.皇帝 ... 、大臣奢侈,君臣一起 ...
公元280年,东吴投降,西晋实现了华夏一统。
而一统的华夏,首先迎来了一个什么成色的皇帝?
统一天下而自命得意的晋武帝司马炎,就问司隶校尉刘毅:朕可方汉之何帝?
皇帝求表扬,大臣就该拍马屁。
司马炎要跟汉朝皇帝比,当然想听到的是高帝刘邦和武帝刘彻了。
而司隶校尉刘毅的回答却是:桓、灵。
皇帝您只能跟汉朝的亡国之君桓帝、灵帝相提并论,甚至比他们还不如。
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
桓帝和灵帝,虽然卖官鬻爵地搞 ... ,但还知道把 ... 得来的钱存到国库里。而你司马炎呢?竟然把搞 ... 弄来的钱,都揣在自己的腰包里,所以你还不如桓帝和灵帝。
司马炎要是明主,就该承认错误、改过自新;司马炎要是暴君,就该雷霆大震、 ... 人立威。
但是,司马炎既不是明主、也不是暴君,他是一个 ... 皇帝。
帝大笑曰:“桓、灵之世,不闻此言,今朕有直臣,固为胜之。”
要在桓帝和灵帝的时代,他们能闻如此诤言、能得如此直臣吗?看来,我还是比他们强。
然后呢?然后就是继续卖官鬻爵、搞 ... 。
皇帝如此,大臣呢?
上梁不正下梁歪,而且要歪得更过分。
石崇王恺比富,都比成了历史事件。
石崇是大贪官,王恺是大外戚。
这两个朝廷重臣在一起,既不比能力又不论功绩,甚至官职大小、爵位高低都不比,而是比富:看谁更有钱、看谁更奢侈。
王恺编四十里紫丝屏障、石崇架五十里彩缎屏障,比得洛阳人尽皆知。
为了帮助舅父王恺获胜,晋武帝司马炎赶紧出手,拿出宫中重宝珊瑚树帮着比富。
结果,大贪官石崇硬是从家中搬出几十株珊瑚树,把王恺给比了下去。
2.胡人悄悄地密布于北地中原
所谓胡人主要是匈奴、羯、氐、羌和鲜卑。
这五个胡族,从汉末便开始逐渐迁徙于北地中原。
不忘大国梦的匈奴人
自汉末以来,南匈奴便陆续南迁,主要分布在今天的甘肃、山西和山西一带。
可以把匈奴看作是匈奴单于治下的一众草原民族的总称,随南匈奴迁徙而来的草原胡人,共有十九个种落。
其中屠各种(也有称休屠)是匈奴的贵族种落,统治其他种落。
因为匈奴单于皆与汉代皇室通婚,所以内迁后改为刘姓,刘姓匈奴成为屠各种中最高贵的一支。
晋武帝司马炎将匈奴五部帅改为五部都尉,安置在今天的山西境内。
聚集而居的匈奴人在参与中原战争的过程中逐渐凝聚,在看到中原残破而朝 ... 败后,便开始燃起了曾经的大国梦。
所以,闹事最凶的就是匈奴人。
匈奴别种羯人
羯人具有白种人的特种,是跟随匈奴南迁的别种,地位比较低贱,主要分布在山西上党地区。
但是,羯人最为凶悍,加上又出了一个狠人——石勒,所以其后来的破坏力极大。
石勒
最先闹事的氐人
氐族是一直生活在西部地区的古老民族,西晋时期主要分布在甘肃、陕西和四川一带。
氐族最先闹事,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氐人以农业定居为主要生活方式,有建立政权的内在动力;另一个是李特兄弟成为氐人领袖,有领袖就能干大事。
一直闹事的羌人
羌人的概念很复杂,算是西部古族,居住在青海高原,在西晋时候开始推进到陕西和甘肃一带。
这个部族从汉武帝开始就一直闹事,到赵充国才算把他们收拾消停了,但从两汉到魏晋一直都有护羌校尉的设置,可见这个民族就一直没消停过。
后起之秀的鲜卑人
鲜卑是东胡的一支,世代生活在辽东和辽西地区。
到了西晋,开始广布于今天的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陕西和青海等地区。
鲜卑日后逐渐做大,这跟他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既能游牧又能农耕。
所以,鲜卑的统治者便可以在农耕的中原和游牧的草原收放自如。
3.胡人南下、胡骑嘶鸣,豺狼长出獠牙
西晋君臣合伙搞 ... 的好光景,没持续多久。
随后,西晋便迎来了十六年的八王之乱。
俯瞰华夏,内斗不断,从皇室到朝堂、再从朝堂到天下苍生。
但这只是中原,草原却是另外的光景,胡人在不断壮大。
胡人南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主要以匈奴和羌人为主的归附南迁。
但是,到了西晋,胡人南迁的速度便加快了。
一个原因是不断战乱的中原诸侯,需要借助胡人力量。
汉平黄巾之乱,汉灵帝就已经开始使用南匈奴兵。
汉末乱世的时候,曹操的军队就有大量的氐族和匈奴的士兵。
而到了八王之乱的时候,就更为甚之了。
司马诸王在相恨相 ... ,大量胡人骑兵开始以集团的形式进入中原参与作战。
司马腾和王浚,就是大量使用鲜卑军队,打败了成都王司马颖。
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气候变迁,气温下降逼迫胡人南下。
自东汉中期开始,气温便不断下降,到了魏晋时期降到了最低点。
气候变化,可是比人文大势更彪悍的大势。
气温降低、草原资源匮乏,胡人便不得不南下牧马。
东汉以来,胡人便开始南下;东汉中期气温降低,胡人加速南下;魏晋气温降到最低,胡人便爆炸式南下。
于是,中原帝国便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边地风险——幂率“长尾”。
有几个凶险因素相关交织在了一起:
一是中原战乱而北人南迁,汉末乱世加速了这种南迁,所以东吴才能做大做强。
二是气候变化而胡人南迁,胡人在东汉便开始南迁,逐渐填补了长城以南地区。
三是中原混战而胡骑嘶鸣,战争不仅武装了胡人骑兵,而且让胡人实现了自组织。
四是君臣 ... 而士族做大,中原 ... 逐渐聚拢在豪门大族之下,中原已经不再帝国。
这几个凶险的因素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交织、紧密联系的,所构成的风险指数呈幂率增长,加速的“长尾”向着极端的方向发展。
而结果就是:胡人长出了吃人的獠牙。
4.永嘉之乱很简单,就是匈奴人灭了西晋
一面是 ... 加内乱的西晋,一面是武装加强盛的胡人。
这边自相残 ... 、那边磨刀霍霍,结果也就只能是胡人灭了西晋。
公元304年,冒顿单于后裔、匈奴左部都尉刘渊,在左国城起义,匈奴各部族及西北胡人纷纷响应。
匈奴是一个有过伟大和光荣的草原帝国,所以其自组织能力和向心力极强。
于是,起义之后便建立了割据政权——“大汉王朝”。
为什么不是“大单于”和大匈奴?
原因就是南迁的匈奴人已被彻底同化。
他们认汉朝的刘姓皇室当祖宗,而至于什么挛鞮氏的单于们,已经跟他们没了关系。
刘渊以蜀汉为正统,尊刘禅为孝怀皇帝,以刘邦为太祖、以刘秀为世祖、以刘备为烈祖,要再现汉家雄风。
估计汉武帝都没有想到,数百年后仍旧终于汉室的,不是什么 ... 而是匈奴人。
曾经有过辉煌,就要复兴这种辉煌。
既要对得起大匈奴也要对得起汉帝国,于是彪悍的匈奴骑兵举着汉军旗帜,开始侵略如火、扫荡 ... 的西晋王朝。
公元308年,刘渊平原称帝。
公元309年,刘汉匈奴两攻洛阳。
公元310年,刘渊死而刘聪继位。
公元311年,刘聪派羯族人石勒在宁平城歼灭晋军10余万人。
同年,刘渊的侄子刘曜攻克洛阳、俘虏晋怀帝司马炽。
公元316年,刘曜兵临长安、俘虏晋愍帝司马邺。
至此, ... 的西晋王朝寿终正寝。
西晋司徒王衍被石勒所俘,不仅不能以死殉国,反而劝说石勒称帝,一点士大夫的气节都没有。
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
此等义正言辞的训斥,竟然出自羯人石勒之口。
崇尚玄学清谈的中国士大夫,当真是肉食者鄙且 ... 。
匈奴“汉皇帝”刘聪,问晋怀帝司马炽:你们司马家为何手足相残?
这位晋朝皇帝是怎么回答的?
他跟晋武帝司马炎的回答一样 ... ,竟答曰:
此殆非人事,皇天之意也。大汉将应乾受历,故为陛下自相驱除。且臣家若能奉武皇之业,九族敦睦,陛下何由得之!
这是天意啊!司马氏就是要“自相驱除”,才能让大汉(匈奴)应天受命,如果司马家继天顺命、九族和睦,皇帝陛下(刘聪)您又怎能取得天下啊!
崖山之后无中国,大宋真得让人惋惜。
而永嘉之后的西晋王朝呢?司马氏,真心无法让我们可怜,只能叹一声:痛当奈何!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