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行家也有失误时古玩造假由来已久,它以赚钱为目的,欺骗了不少人,甚至还有不少是行家里手。这件巨瓮造型奇特,表面色彩斑斓,旁边立有一玻璃大镜屏,陶瓮映入镜子之中,更显出光怪陆离。这位古玩鉴赏家见此爱不释手,不忍离去,便向店家询问大瓮的售价。数天后,一场大雨过后,大家看陶瓮时,却发现大瓮上的篆刻文字和斑斓的色彩已被头夜的大雨冲洗掉了。
行家也有失误时
古玩造假由来已久,它以赚钱为目的,欺骗了不少人,甚至还有不少是行家里手。
据传,清代光绪年间的一天,军机大臣张之洞到北京琉璃厂闲逛,他见有一家古玩店装潢雅致,便进入观赏。忽然间,店铺庭院中摆放的一个大型陶制瓮引起他的注意。这件巨瓮造型奇特,表面色彩斑斓,旁边立有一玻璃大镜屏,陶瓮映入镜子之中,更显出光怪陆离。张被这奇景迷住了,他看了又看,发现瓮的四周还刻有文字,文字如蝌蚪一般。这位古玩鉴赏家见此爱不释手,不忍离去,便向店家询问大瓮的售价。店家说,大瓮是一位大官人家的古物,店里拿来暂借陈设,不予出售,只想摆摆阔气,装装门面,活跃一下气氛而已。张先生听后,非常失望地离开了店铺。
从琉璃厂回来,仍回味大瓮之事,惋惜之情溢于言表。过了几天,张之洞约了几位爱好古玩的同僚,一同来到琉璃厂的那家古玩店,只见那只大陶瓮仍然摆在院中。张之洞邀大家对它进行了一番审视,之后一致认为这大瓮定是一件古代的器物。因此张更想买下,便督促店家与瓮的主人协商。时间不长,店家领来一个人,据称,此人是大瓮主人的管事先生。管事说,他家先生买此物时花掉了三千金,张先生感到这个价要得太高了;想打听瓮主人的实情,管事却一点也不肯透露。经过讨价还价,最后以二千金将陶瓮买了下来。
陶瓮运回家。张之洞派人将大瓮上的撰文拓印了不少张,把拓片纷纷送给亲朋好友欣赏,并将大瓮放在庭院之中,还在瓮内装满了水,养了几条金鱼。
数天后,一场大雨过后,大家看陶瓮时,却发现大瓮上的篆刻文字和斑斓的色彩已被头夜的大雨冲洗掉了。众人捡起落在地上的碎屑,方知道“苍然而古者,纸也,黝然而泽者,蜡也。”原来,这是古董商人用纸和蜡在瓮外壁作伪装,并胡乱画上了一些谁也不认识的怪字,“形奇诡,色斑斓”地设了个圈套,竟也骗了这位赫赫有名的大行家。
(覃聪)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