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认识传统与出新这两年绘画界出现了“重新认识传统”的提法,我觉得这个提法不无道理。所以“重新认识传统”,要因时因人而不同,各人也要根据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时下的画坛为我们提供了很宽广的天地,出人出材也要纷呈多姿,这大概就是“重新认识传统”的内涵吧。
认识传统与出新
这两年绘画界出现了“重新认识传统”的提法,我觉得这个提法不无道理。现代化的都市在发展,比如说拆旧房是为了经济发展。然而,对艺术家来说这里有个艺术问题,因为对现代人来说房子不只是避寒,它还是现代艺术,所以,从这个意义说,我们盖大楼要像创作艺术一样,不能凭空想象拔地而起,要借鉴中外古今的建筑,和当代画家搞创作一样,因为古人已经留下了许多精湛的范本。
中国画和建筑一样,从顾恺之到当代人物画,晋朝画风清瘦坚挺,唐朝浮华高贵,《簪花仕女图》是大唐盛世的气度,从陈老莲到任伯年则是宫廷画走入民间,文人画开始了雅俗共赏之路,他们的出现既是艺术家个人风格的展现,也是社会艺术学的展现,是我们研究、借鉴、出新底本。 现在回过头来看连环画,它已经作为新写实之风记载在现代人物画史上了。连环画艺术所以在五、六十年代达到了绚烂的时期,成为艺术的瑰宝,也是社会文化和艺术家的积累、借鉴、生活、探新的结晶,借鉴的范本之多,师出各门之广,真是眼花撩乱,小人书登大雅之堂真是前无古人。中国的传统真是博大精深,它分两个方面:民间的和宫廷的,刻意是融合,很难区分属于哪个方面,陈洪绶的《博古页子》、《水浒页子》都是经过当时巧匠刻制的,实质上为雅俗艺术的融合开创了一条崭新的路子,也为绘画的再创作提供了一条如何借鉴的办法,从中更可以清楚地看到古人是如何进行借鉴和再创作的,所以“认识传统”不是我们碰到的新课题,古人也这样。当代国画要包融的面很宽,就是传统也各有说法。晋唐宋三朝代的画风与整个社会的发展是同步的,社会的风尚与画风是一致的,当然也有些小小的不同,晋朝比较强调艺术家的个性,虽说是“汉唐雄风”,但晋朝画风相对比较弱。发展到元明清的画风则是外来文化与市场塑造的,要说中国画的出新与画家的个性的张扬,市场的发展使画家的艺术创新得到完全的解放,“元四家”、“明四家”、“扬州八怪”、“海派”艺术都是这个时期的产物。然而,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过于社会性的艺术太严谨,但强调生活和格局,过于市场性的创新风格虽然带来了艺术的纷呈多姿,但艺术的工整性就比较弱小,然而它又有强调张扬艺术个性的一面。所以“重新认识传统”,要因时因人而不同,各人也要根据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时下的画坛为我们提供了很宽广的天地,出人出材也要纷呈多姿,这大概就是“重新认识传统”的内涵吧。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