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小剂量阿司匹林是预防血栓的基础性药物。不过,阿司匹林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这3类人不宜吃,否则会带来危险。"神药"阿司匹林的作用原理在介绍哪3类人不能吃阿司匹林前,我们得先了解阿司匹林的作用原理。阿司匹林,可以与血小板受体形成不可逆性结合。服用后,原本可以互相牵手的血小板,纷纷被阿司匹林截胡,于是大大减少了重症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概率。

小剂量(75-150mg)阿司匹林是预防血栓的基础性药物。它能够阻碍血小板互相牵手壮大,从而将动脉血栓扼制在起点。 不过,阿司匹林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这3类人不宜吃,否则会带来危险。 下面,"问上医"就为您详细解答。 "神药"阿司匹林的作用原理 在介绍哪3类人不能吃阿司匹林前,我们得先了解阿司匹林的作用原理。 心脑血管在长期"高压血流、高粘稠血流、高糖血流"的环境下,出现的一系列病变。如动脉硬化、动脉狭窄等。 在这样的血管基础环境下,血管内的脂质斑块容易被高压血流冲脱,引发血小板聚集,形成裹挟在斑块外的血栓,堵塞住重要脏器引发危险。如心梗、脑梗等。 血小板聚集,依赖于受体之间的"互相牵手"。阿司匹林,可以与血小板受体形成不可逆性结合。 服用后,原本可以互相牵手的血小板,纷纷被阿司匹林截胡,于是大大减少了重症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概率。 哪些人需要吃阿司匹林? 体内容易出现动脉血栓的人,需要长期低剂量(75-150mg/日)服用阿司匹林: 做过支架手术、封堵术、射频消融术等心脑血管手术; 确诊为冠心病、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患者, 年龄大于50岁、肥胖,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 未来十年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大于10%的。 这3类人不宜吃阿司匹林,吃了是找病 (1) 容易过敏的人群 过敏体质者不宜用阿司匹林,因其可诱发皮疹、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或黏膜充血等过敏反应。其中又以哮喘最为常见。 如果在服药后出现上述过敏症状,应该马上就医。 (2) 有自发出血倾向的人 阿司匹林具有抵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这种作用本身,就已经表明了阿司匹林有导致出血的风险。 口服阿司匹林期间应该注意皮肤、牙龈有没有出血点,并且定期复查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聚集率等。 注意:平时有「 ”自发”出血倾向的人,如牙龈或皮肤经常出血者,不宜服用阿司匹林。 (3)消化道不适者 阿司匹林会直接 ... 胃粘膜,出现恶心、呕吐、上腹不适或疼痛、呕血、黑便等不良反应。 可在替换为肠溶片后观察,若依然存在上述副作用,不宜服用阿司匹林。 服用阿司匹林要切记这3点 (1)不能吃一段停一段 我们身体内血小板的寿命只有7天左右,几乎每天都有一定比例的血小板被新的替代。即原先和阿司匹林结合的血小板会不断老去。 因此,想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不可以吃一段时间,停一段时间。如果中间停用,血液的聚集性有可能反弹的更高从而带来恶性不良事件。 (2)血压没有控制达标的情况下,不要服用 血小板被抑制能够减少血栓形成,也会带来无法及时止血的潜在副作用。研究显示,当患者的血压处于较高水准(>150/90mmHg)时发生脑出血的几率显著增加。 因此,切记在血压控制好之后再服用阿司匹林!医生会特意嘱咐您的。 (3)消化道出血风险要规避 长期应用阿司匹林可能增加消化道出血的风险。相比而言,阿司匹林肠溶片导致消化道出血的几率更少。 「 ”问上医”-来自古城西安的医生团队,为您分享科学实用的健康知识。 更多预防血栓知识,点击下列专栏了解。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阿司匹林血栓血小板心血管病健康养生药品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