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东汉晚期,宦官与外戚轮流坐庄的局面,引发了清流士大夫的愤慨,也因此发生了一场场政治斗争。而这些清流士大夫之间的友谊,也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美谈,比较典型的,就是东汉晚期名士徐稚与名士陈蕃之间的往来。徐稚每次来的时候,陈蕃都专门为他设立专座,两人纵论古今,时常谈到深夜。

本文系作者开心宸独家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东汉晚期,宦官与外戚轮流坐庄的局面,引发了清流士大夫的愤慨,也因此发生了一场场政治斗争。而这些清流士大夫之间的友谊,也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美谈,比较典型的,就是东汉晚期名士徐稚与名士陈蕃之间的往来。丰城名士徐稚自青年起,就以见识高远、学问渊博著称。时任豫章太守的陈蕃非常钦佩他的才学,经常邀请他来府邸畅谈。徐稚每次来的时候,陈蕃都专门为他设立专座,两人纵论古今,时常谈到深夜。 清流士大夫 徐稚走后,陈蕃就会命人把徐稚的专座高悬起来,美其名曰「 ”悬榻”,表达礼敬爱贤之意。这则典故,后来化成了初唐文学家王勃名篇《滕王阁序》中的经典段落:人杰地灵,徐孺(徐稚)下陈蕃之榻。徐稚之所以被看做名士,除了他的学问外,还有他的人品。在人际交往之中,他始终恪守着「 ”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则。曾经对他有举荐之恩的太尉黄琼过世时,徐稚自己带着干粮,走烂了数双鞋,徒步到达黄琼的家乡江夏。 江夏 在当地郊外痛哭一场后返回,却不让事主知道。与徐稚交好的另一名士郭泰母亲病故,郭家吊客云集,徐稚到来后,只是将一把青草放在郭母坟头,未等郭泰前来相见,就一言不发地离去了。闻听此事的郭泰也大为感慨,对朋友说:「 ”我常听《春秋》里讲,送逝者一束青草,就等于把逝者看做美玉一样的人物。我何等何能,能担当得起徐稚这么隆重的赞誉啊!”徐稚的才能不只在于学问,更在于眼光。无论是陈蕃还是郭泰,都多次向此时在位的汉桓帝举荐他。 汉桓帝 汉桓帝还曾经派遣隆重的车马前来,以盛大的仪式邀请徐稚做官,却全被徐稚拒绝。终其一生,他只是在家中推广学问,甘于清贫。而对于此时东汉帝国的走向,他的看法也比别人清醒得多。他曾经与郭泰纵论时事,对郭泰说:「 ”您的才华就像一根绳子,可如今的国家,就像是一座腐烂的建筑,仅凭您一个人的力量又能挽救得了什么呢?”在徐稚的劝说下,郭泰回家闭门谢客,教书为生。 马车 就在郭泰回家仅一年后,东汉历史上第二次「 ”党锢之祸”爆发,大批清流文士被捕,郭泰却因抽身较早,得以幸免。与徐稚交好的郭泰,也曾经是一个著名的愤青。他出身贫苦,从小饱受饥。年轻的时候,他的母亲求爷爷告奶奶,才为他在县衙找了一份差事。但他却放弃了这个成为「 ”公务员”的机会,反投在大儒屈伯彦门下,做了一名穷学生。经过三年苦学,他成为当时著名的青年儒生。 党锢之祸绘图 后来他游学京城,在屈伯彦好友彼时名臣李膺、杜密等人的力捧下,很快名满京城。有了名气的他,同样以淡泊名利著称,不但多次拒绝东汉 ... 的邀请,相反还游学太学,参加当时清流士大夫举行的清议,多次在演说中抨击宦官乱政,甚至把外戚、宦官的丑事编成民谣,四处散布传唱。当时越是位高权重的名臣做了错事,他就越编歌谣 ... 得厉害。以至于到后来,那些高官们竟然不敢去太学,生怕会挨 ... 。 东汉京城绘图 在第二次「 ”党锢之祸”中,郭泰虽然得免,但他的许多好友都在这场浩劫中殉难。悲愤万分的郭泰疾病交加,于169年去世。在他去世的碑文上,有一个当时的文学家,写下了这样一句至高无上的评价:「 ”我为很多人写过墓志铭,大多数都是出于礼节和客套,而虚伪地称赞。唯独郭泰,是我由衷敬佩的人,为他写下多么华丽的称赞,我都毫无愧色。”说这句话的人,就是东汉末期另一位文化名人,才女蔡文姬的父亲蔡邕。 参考资料: ·《滕王阁序》 ·《春秋》
本文标签:汉朝历史郭泰徐稚陈蕃党锢之祸东汉汉书后汉书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