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如何评价郭松龄的老婆?

  这女人挺厉害,打小处说,她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郭松龄的最终命运;打大处说,她间接影响了张作霖的结局,甚至东北局势后来的走向。

  成王败寇!抛开郭松龄是悲情英雄还是乱臣贼子不谈,单就一点可以概括评价郭松龄身边的这个女人,这是个有主张,没智慧的女人。

  还是先来简要了解下这个叫韩淑秀的女人吧。

  韩淑秀是地道东北人,自小接受良好教育,1907年入奉天女子师范学堂,1910年加入奉天基督教青年会。在女子师范读书期间,这女人就很有所谓进步青年的范儿,嘴里动不动就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之类的响亮口号。

  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人张榕在奉天准备起义,韩淑秀即是其中的活跃分子,同盟会的活动据点一度就设在她家。当时,郭松龄因四川保路运动受波及返回奉天,也有参加革命党,在奉天闹起义的意思,他和韩淑秀应该就是在这个时候认识的。

  基本可以肯定的是,韩淑秀对郭松龄很有好感,也或者可以说,他们之间很气味相投。

  但奉天不是武昌,张榕的起义刚有些苗头,就被正在崛起的乱世枭雄张作霖扑灭了,火一灭,接下来就是大肆捕杀革命党人。

  郭松龄因为一身新军装扮,很快就被当成革命党抓了,在押送刑场准备处决的时候,没想到韩淑秀来了个“美女救英雄”。

  这女人在那个点上的表现很有胆略,也很有头脑。她拦下囚车当众声称,郭松龄是他未婚夫,根本不是什么革命党,他从四川回来为的是和自己成亲。

  因为两人此前就认识,韩淑秀对郭松龄的情况了解一些,因此说起来头头是道。那年月,敢这样抛头露面的女人不多,所以经她这么一说,总督赵尔巽也就相信了大半,加上四川官场和奉天的有渊源,郭松龄在四川的长官朱庆澜和赵尔巽也有一些交道,于公于私这么一想,赵尔巽就把郭松龄给放了。

  不夸张地说,郭松龄的命是韩淑秀救下的。

  有这一出半路相救,郭韩二人就算定下了终身。

  婚后两人有一女,夭折。

  之后,两人一路来到了北京,郭松龄进了陆军大学,韩淑秀进了燕京大学。郭松龄在陆大挣下了后来当奉军“陆大”派首领的资本,而韩淑秀则认识了一个重要人物,冯玉祥的老婆李德全,不仅认识了,而且还成了莫逆之交。

  从陆大毕业后,郭松龄跑广州跟孙中山闹了一阵子护法运动,失败后这才又跑回奉天在奉军中找出路。他很幸运,刚进奉军没几天就认识了张学良,并很快用他号称“郭鬼子”的一身本事成了张学良的老师兼挚友。

  平心而论,韩淑秀有革命主张啥的,都可以认可,但有正大光明的主张,你就走正大光明的革命道路呀,但这女人没有,见郭松龄在奉军中找到了很好利用的靠山,她开始夫唱妇随,成了郭松龄在奉军中培植自己势力的高参。

  以正义进步的名义背地里狂打自家的野心算盘,这就不厚道了!更谈不上正大光明!

  在郭松龄一路走向手握奉军精锐一历史认知网军的道路上,韩淑秀对郭松龄的影响不小,说不好听点叫怂恿,说好听点,因为这个女人的存在,郭松龄很热血,很激进。

  郭松龄为何反奉在此不细谈,单说韩淑秀在这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她实际上更像郭松龄的精神号角外加穿针引线联络员。

  总之,有她,郭松龄不是更稳健,更审视,而是更激进,更冒险。

  古往今来,凡是女人充当煽风点火角色的,男人一般下场都不会太好——

  在酝酿谋划反奉这件事上,韩淑秀不仅是煽风点火,更具催化作用,她通过李德全让郭松龄和冯玉祥彻底挂上了钩。

  郭松龄、冯玉祥、李景林最终能结成十分不靠谱的三角反奉联盟,韩淑秀功不可没。

  这是极没有智慧的表现。跟冯玉祥结盟可以,但决不能太当回事,更不能倚重、押宝。

  事实上,郭松龄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很倚重冯玉祥的。

  结果阵仗刚摆开,冯玉祥就来了个趁机抢地盘,他打的算盘哪里是诚心联合,而是怂恿郭松龄和张作霖窝里斗,他好收渔翁之利。

  这后腿扯的,对郭松龄影响很大。

  韩淑秀另一个没有智慧的地方,是这女人根本没意识去塑造郭松龄的胸怀。要知道一个贤淑的女人是能让一个男人的心胸开阔起来的。

  平心而论,郭松龄的胸怀作将都够呛,更别提作帅了。

  在他滦州起事杀路过的奉军大将姜登选时就极其清楚地表明了一点,而就在身边的韩淑秀也没能制止郭松龄这一泄私愤,失人心的愚蠢败举。

  联想下很多开局面的人物,好些不都有身边女人适时站出来劝下男人杀人刀枪的时候。

  所以说,这一对夫妻注定是难成大事的。

  两人在智慧、胸怀方面一点互补没有。

  即便是兵败被杀前,两人说的那两句话,固然正义凛然,但总觉得有些空洞——

  韩淑秀被处决后,同样遭到暴尸示众,对一个女人这样,说明她在反奉一事上作用不小

  郭松龄说:“吾倡大义,不济,死固分也;后有同志,请视此血道而来。”

  韩淑秀亦从容说:“夫为国死,吾为夫亡,吾夫妇可以无憾矣!”

  真的是为大义?真的又是为国死吗?

  表面上,郭松龄的反叛被扑灭了,张作霖劫后余生,但深看下去,张作霖并没有真正渡过此劫。经此一事,张作霖在方寸大乱间与日本人周旋,实际上是间接地给自己埋下了皇姑屯炸药;奉军就此由盛转衰,从某种程度上给了日本人后来下手的机会。

  大胆地假设一下,郭松龄身边要没有这么一个女人,他会不会反,能不能反起来,多少是个问号!

  所以,表面上这个女人只是点了自己的丈夫,其实她点的是整个东北。

  郭松龄,大家都很熟悉,唐朝名将郭子仪后裔、张学良的教官、反奉将军。其实郭松龄妻子韩淑秀对郭松龄影响很大,她才识过人,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奇女子。

  韩淑秀是奉天小关东人,毕业于奉天女子师范学校。早年经人介绍,韩淑秀与郭松龄相识。韩淑秀被郭松龄的军人气质所吸引,郭松龄也相中了思想进步有文化的韩淑秀,两人一见钟情,建立了恋爱关系。在韩淑秀引荐下,郭松龄与奉天革命党人张榕领导的‘联合激进会’有了联系,之后张榕谋划武装起义被镇压,郭松龄也受牵连被捕入狱押赴刑场,是韩淑秀冒死相救,使得郭松龄免于一死。1912年二人结为夫妻后,又从沈阳迁居北京,韩淑秀考入协和女子大学,结识了冯玉祥夫人。毕业后回到奉天,创建贫儿学校,自愿出资,担任义务教员。

  韩淑秀和郭松龄伉俪情深,韩淑秀与郭松龄婚后生有一女,但不幸夭折后,再没生育便抱养一子,郭松龄既不纳妾也不嫖娼。家庭生活极为简朴。

  1925年11月,郭松龄在滦州通电起兵,同时杀了姜登选。郭松龄在冯玉祥支持下致电张作霖,发表反奉宣言。让其下野,将政权交由张学良。郭松龄将驻京榆驻军改为东北国民军。韩淑秀任东北国民军总司令部机要秘书,协助郭松龄反奉。失败后,郭松龄率机要人员和卫队200多人向锦州方向撤退,韩淑秀为了郭松龄的安全,劝郭松龄及卫队骑马先行,但郭松龄顾及不会骑马的妻子,不忍离开就放弃骑马。夫妻二人于12月24日被王永清所属骑兵在农民菜窖搜出。1925年12月25日,郭松龄将军和韩淑秀被处决。临刑前,韩淑秀表示‘夫为国死,吾为夫死,吾夫妻可以无憾矣,望汝辈各择死所’。她和郭松龄说‘我要你放心地看着我先走,来吧,先打死我吧’此时郭松龄42岁,韩淑秀才35岁。他俩死后遭到暴尸羞辱。张作霖为了惩一儆百,下令将遗体拍成照片各处张贴,传示东三省各市,全奉天城为之震动。

  郭松龄、韩淑秀夫妇死后,其父母、兄弟,养子怕受到株连逃亡在外。其亲属将遗体装殓入棺。暂时埋在小东门外珠林寺,后在‘九一八事变’事变后,其家属才把郭松龄、韩淑秀的遗骨埋在家乡附近。1948年由养子郭洪志移葬于沈阳东陵七间房墓地。

  辛亥革命时,即公元1911年,已经加入同盟会的郭松龄在家乡奉天,参加了张榕领导的联合促进会起义,然而起义不幸失败,郭松龄也被清 *** 逮捕,并被判为死刑。

  在行刑的途中,一个面貌俊秀的女子冒死拦住了刑车,并称郭松龄为其未婚夫,并非革命党,郭松龄由此逃过死劫。而这个冒死营救郭松龄的女子,就是韩淑秀。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而郭松龄的“后福”,则是拥有了一个与他相伴一生的亲密爱人——韩淑秀。

  郭松龄比韩淑秀大了整整八岁,韩淑秀1893年生于辽宁沈阳,1907年从考入奉天女子师范学堂学习。这在保守、封闭、落后的清末,是极为难得的。正是在学校读书期间,韩淑秀接受了种种进步思想,并积极宣传爱国和反歧视妇女等进步思想。甚至郭松龄在奉天参与的反清起义,韩淑秀的家就是活动据点之一。

  1925年11月19日晚,已经成为少帅张学良最信任的人,掌握着奉军最精锐的部队——“一历史认知网军”7万余人的郭松龄,在天津国民饭店秘密招集亲信召开紧急会议,会议通过了武装反奉的决定。作为郭松林的妻子,韩淑秀也全程参加了会议。

  1925年11月21日晚,郭松龄正式发出了讨伐张作霖、杨宇霆的通电,将所部整编为五个军,率大军向奉天进发,正式武装倒戈反奉。

  而郭松龄之所以由奉系大将变为反奉先锋,除了对张作霖赏罚不明和坚持内战、对日寇签订卖国条约的不满外,他的夫人韩淑秀也在其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突然倒戈吴佩孚,发动“北京政变”,收获巨大的冯玉祥,成为了郭松龄的榜样。而显然,冯玉祥在直系中的实力和势力,都远不如郭松龄在奉军,冯玉祥的成功自然对于郭松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而密谋反奉倒戈的郭松龄,能最终与冯玉祥达成盟约,也得益于郭松龄的夫人韩淑秀在其中的穿针引线。由于韩淑秀和冯玉祥的夫人李德全的密切关系,靠着夫人外交,最终,郭松龄和冯玉祥达成了共同反奉的盟约。

  可惜,这次郭松龄和他的夫人韩淑秀显然是看走了眼,“倒戈将军”冯玉祥一点儿都没有辜负他的外号,再次倒戈,关键时刻进攻另一个盟友李景林,导致郭松龄反奉大军的后路被直接切断。而一直对东北垂涎三尺的日本关东军也在关键时刻出兵干涉和阻挠反奉军,最终,郭松龄兵败被俘。

  虽然有张学良的极力说情,但是,郭松龄夫妇最终被暴怒的张作霖下令枪毙,并曝尸3日。而由于郭松龄的倒戈,极盛一时的奉军也由盛转衰。

如何评价郭松龄的老婆?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党内怪人!他是国共和谈密使,曾收养主席三个孩子,陈赓请他出山

    南京那边证实,此人是南京...的秘使,派往延安联络...中央,请他给予方便。在宋子文的帮助下,孔祥熙为他签署了委任状这一"官身"。同意我兄即返南京,以便迅速磋商大计。董健吾受到毛主席的回电后,离开了瓦窑堡,回南京向蒋介石通报了毛主席的意见。"后来陈赓会见了董健吾,并请他出山任职。

  2.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如何「 ”收拾”东北军的?难怪无人能救张学良!

    众所周知,西安事变是爱国将领杨虎城与张学良发动的兵谏,他们二人背后分别代表着西北军与东北军,是当时中国实力强大的两个势力。他们两人非常痛恨蒋介石打内战的政策,在劝告无果的情况下,果断囚禁蒋介石。西安事变可谓是震惊世界,日本巴不得蒋介石死在战乱中,好进一步瓜分中国。好在西安事变圆满解决,一切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因此,当时蒋介石选择将张学良囚禁起来,谁求情都没用。

  3. 东北「 ”易帜”—北洋军阀终结的标志

    1926年12月1日张作霖就任「”安国军”总司令,「”安国军”以奉军为主,意图统一中国。却在北伐军、晋军、冯玉祥军的联合打击下,屡战屡败。面对...的不利形势,张作霖自认大势已去,无力挽回。于6月2日发表「”出关通电”,次日即乘专列离京,前往奉天,以期能够卷土重来。可没想到,专列行进至皇姑屯时,被日本关东军提前布置好的炸弹炸毁,张作霖重伤殒命。张作霖为什么日本人想要炸死张作霖呢?要知道当时日本为了

  4. 郭松龄反奉,有人建议炮轰叛军,张学良立刻制止:都是我的部下

    关于郭松龄反奉的原因,说法一直,按照郭松龄的说法,他说东北人民受到穷困,而日本对东北虎视眈眈,假如奉军一直在关内的话,日本一旦发难,东北必然十分危难,郭松龄在给张学良的遗书中也表示,自己反奉是为国为民。

  5. 「 ”倒戈将军”冯玉祥,800多评论都在争议其做人。他错在哪里?

    总有人说,冯玉祥是爱国将领,我对此从来没有否认,也一向没有视而不见。有些人只看了我一篇文章就大放厥词,我认为实为不妥。昨天800多条评论,看到我眼花。其中争议比较大的,是冯玉祥做人的问题。冯玉祥我真的无语。

  6.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缘何回溪口老家?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于1937年1月2日乘飞机回溪口老家,除了养伤以外,主要处理西安事变的「”善后”问题。1月13日,张学良被送到溪口软禁,杨虎城的代表李志刚和东北军的代表米春霖、鲍文樾及随员于1月18日到达溪口,交涉释放张学良。西安事变时的张学良蒋介石对代表们很客气,在溪口镇上放鞭炮欢迎,说是「”欢迎和平使者”,又设宴款待,为他们洗尘,并派交际秘书陪同游山玩水,但对释放张的要求不作答复。直

  7. 史料 | 1924年:冯玉祥逼宫、溥仪出走的一幕

    撰文:(英)庄士敦译注者:高伯雨在中国生活了三十余年的庄士敦,1919年—1924年身为溥仪的英文老师,见证和参与了溥仪所经历的一系列浮沉奇遇。

  8. 张作霖如果不死,后来哪些事情就不会发生?

    张作霖之死1928年6月4日凌晨,一列火车穿过山海关,向奉天(今沈阳)驶去。这列火车是东北王张作霖的专车。当时中国南方,蒋介石率军北伐,从广东一路打到山东,时任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的张作霖居于北京,奉系军队全线溃败。

  9. 她是张作霖的四女儿,却被当成政治工具,献给慈禧太后的贴身侍卫

    张作霖的发家史非常励志,他白手起家一步步成为权势滔天的「”东北王”,可谓是经历了千辛万苦。不过政治总是残酷的,张作霖一步步走来,在他还没有足够强大的时候,还是需要付出更多心思与计谋的。就比如说政治家惯用的手段——联姻,张作霖就曾经使用过。张作霖的四女儿张怀卿就沦为张作霖的政治工具,被张作霖献给了慈禧太后的一个贴身侍卫张勋。张勋也算是清末民初时期的风云人物。1884年,参加中法战争,由于他作战英勇,

  10. 被「 ”誉”为「 ”倒戈将军”的冯玉祥,一生倒戈8次,他都害过谁?

    民国是一个风云诡异的时期,这个时期出现许许多多的大军阀,冯国璋、段祺瑞、张作霖、吴佩孚等人。这些人中,有的令人肃然起敬。

随机推荐

  1. 她是雍正最后一位妃子,幸运获得帝王宠爱,却独守空房51年

    如果要评选清朝最具有争议性的皇帝,雍正绝对可以排第一位,雍正确实是清朝一位很具有话题性的皇帝,他的继位、去世都扑朔迷离,至今都成为萦绕在人们心头的悬案。说起雍正皇帝的后宫,同样令人关注,前些年热播的清宫剧《后宫·甄嬛传》,成为荧幕中的经典之作,《甄嬛传》以雍正皇帝的后宫为历史背景,对大清后宫女人之间的争斗进行了深刻的演绎。据相关统计,雍正帝后宫大概有三十位后妃,其中,知名度比较高的有孝敬宪皇后、孝

  2. 一诗巧藏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相传为檀公所辑,系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要熟记三十六条妙计,却非易事。有一位学子,潜心钻研,终于悟出一法:在三十六计中每计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成,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3. 对越反击战, ... 究竟攻入越南境内多远

    1979年2月17日,新华通讯社奉我国...之命发布声明称:「”越南当局无视中国方面的一再警告,最近连续出动武装部队,侵犯中国领土,袭击中国边防人员和边境居民,局势急剧恶化,严重威胁我国边疆的和平和安全。中国边防部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奋起还击。”就在这一天的凌晨,中国人民...在云南、广西中越边境全线对越南发起了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云南方向的作战由杨得志任司令员的昆明军区前指指挥,参战的

  4. 洪武之治简介 明朝为何未出现洪武之治?

    明朝洪武之治是指明朝初年朱元璋在位期间的治理,又称为洪武盛世,在朱元璋在位期间积极的推行各种改革措施,给与民众休养生息,从而使得朱元璋统治期间经济获得了发展,人民的生活比较的安定,国家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朱元璋的洪武之治堪称是明朝初年的一大盛世,在历史上享有盛誉。朱...

  5. 英国书评:发现伦敦的公会和制服——历史

    伦敦这座方圆一英里的城市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地方——一个由秘密行会和成百上千年存在的制服公司管理的地方。因此,我非常兴奋地发现了约翰·肯尼迪·梅林(JohnKennedyMelling)的伦敦行会和制服。这本书是对伦敦秘密行会和公司的一次有趣的探索,这些公司和公司是真正管理伦敦城并在今天仍有很大影响力的人。这本书介绍了伦敦的历史每家公会和公司都有经过充分研究的公司信息、图片和进一步的资源作为后盾。伦敦

  6. 谈两宋瓷器中的镶口器

    谈两宋瓷器中的镶口器兴于晚唐,盛于宋金的河北曲阳县定窑白釉瓷器,以其胎白釉细、造型规整、印花刻花划花精致美妙著称于世,成为唐末五代取邢窑而代之的北方白瓷的代表,并且因河北、山西甚至四川等地都有窑仿烧,形成宋代六大窑系之一。这是河北曲阳定窑为大幅度提高装烧产量,自北宋中期首创的芒口覆烧法造成的结果,是一种工艺缺陷。但北宋皇室把这种对瓷器上的美化修饰,同权力、地位挂起钩来,限制镶口器的使用身份和等级。

  7. 刘邦杀功臣真实谜底究竟是怎样的?

    汉高祖刘邦杀的第一位功臣,也就是大家说的最多的韩信。刘邦杀的第二个大功臣是彭越,应该说彭越的死确实冤。刘邦杀的第三个功臣是英布。其实刘邦杀的功臣主要就这几个,其它的比如张良、萧何、曹参、陈平、周勃等都是老死家中,虽然曾经怀疑过萧何,但是最终也没有拿他怎么样。现在我们再说被刘邦所杀和废除的王,只有彭越是真正的冤。这也成为了刘邦滥杀功臣的铁证。

  8. 【銮驾队子】的意思是什么?【銮驾队子】是什么意思?

    ●清洪升《长生殿哭像》:「杂扮校尉,瓜、旗、伞、扇,銮驾队子上。」★「銮驾队子」在《汉语大词典》第16797页第11卷1438参见:銮驾队子銮驾队子是什么意思銮驾队子luánjiàduìzǐ天子出行时的仪仗队。

  9. 范缜简介 南北朝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范缜生平

    时期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杰出的无神论者。范缜在西邸却盛称无佛,否认佛教的灵魂不灭、轮回转世、因果报应之说,因而发生争辩。崇信佛教的士人也著文攻击范缜。梁武帝萧衍佞佛,下诏宣布佛教为「正道」,而《神灭论》此时却在范缜亲友中广为流传。六年,范缜回京师任中书郎,其时反对《神灭论》最力的沈约为中书令。范缜对自己的理论作了更精辟的修订,成为现传的《神灭论》。在萧衍发动围剿《神灭论》数年后范缜辞世。

  10. 哪些食物会引起过敏,如何预防食物过敏?

    炎热的夏季许多人都有过敏的经历,食物过敏也是时有发生。食物过敏是一种体质上的异常,无害的东西在过敏者身上变成了有害的东西。■食物过敏的反应和常见食物引起过敏的食物范围很广,鱼、肉、蛋、奶、菜、果、面、油、酒、醋、酱等都会引起过敏。但一般来说,常见的也是最易引起过敏的物质主要是蛋白质,包括牛奶、花生、虾、螃蟹、豆类、坚果、海产品等。不过,既然是“富贵病”,今天的食物过敏也有了变化。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