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生命里的无常

深夜,窗外轰轰而过的车流终于停了下来,北京整日喧嚣而拥堵的街道终于安静下来。此刻,中日友好医院的房间里也是一片像死亡一般的寂静。是的,在这个娑婆世界里,医院是距离生死最近的地方,这里,每一天都会迎来新的生命出生,同时,这里也会成为许多人此生的最后一站。>我守护在母亲的病床边,房间里除了心脏监控器“嘀嘀”的声响之外,没有任何一点生机。望着气息奄奄的母亲,我已经无法确定,与我相依为命近半个世纪的母亲,还能不能看到明天早上初升的太阳。>母亲是一位虔诚的念佛人,一连三年,每日一百零八遍《大悲咒》从来没有间断过。二〇一五年四月中下旬,母亲还在东林寺完成了十天百万佛号闭关的殊胜共修。但在此刻,一切似乎都对母亲失去了作用,她只能痛苦地承受着业力的煎熬,如同活在人间地狱里一般……>自从学佛以来,“无常”与“生死”是在同修善友之间经常谈论的话题,但我从来没有像此刻这样深刻地理解“无常”的真实意义。如果生老病死也可以替代的话,我宁愿病痛折磨的是我,而不是母亲,但我清楚地知道,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假设。>回顾自己学佛的历史,已有二十年了,但对无常的深刻认识却是最近两年的事。早在十几年前,我的一个同学遭遇婚变,在他异常痛苦并且孤苦无助的时候,我告诉他,学佛也许有可能改变他的处境。于是,他从那个时候皈依佛门并开始念佛。>不过,念佛最用功的不是我的同学,而是他的姐姐。当时,他的姐姐在南方的城市里陷入了债务缠身、身体状况糟糕的双重困境,在她一筹莫展的时候,我的同学也劝他姐姐念佛。>他的姐姐虽然比我们学佛晚一点,但她学佛的态度却令我等惭愧,她每天早上三点钟就起床,开始拜《地藏经》,回向给她的父母,并且每日数万佛号,从来不曾有一日间断。在佛力加持之下,同学姐姐久治不愈的哮喘病不治而愈,家里的经济状况也有了很大的改观。>生活安定下来,在姐姐的周围,也有很多人受到她的影响开始念佛。从表象上来看,这是一个非常圆满的结果,念佛得好报,也许是很多学佛人所期待的结果。>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二〇一四年元旦刚过的时候,同学姐姐遭遇了一场惨烈的车祸,她在下班回家的路上,被一辆超速车撞出了八十多米远,这辆车的车主不仅是酒驾,而且在肇事之后逃逸,当她的家人找到她的时候,尸体已经残缺不全……>我的同学听闻噩耗之后,急忙赶回老家去奔丧,他只有这么一个姐姐,而且姐弟之间感情颇深。在处理姐姐后事的时候,我的同学在姐姐的遗物当中,发现了已经被翻烂了的《佛说阿弥陀经》和《地藏经》,看到这些经本,我的同学泪流满面,悲伤难遏……>回到北京之后,我陪着他去了北京龙泉寺,为他的姐姐做过一场超荐普佛,尽管他竭尽全力为姐姐做法事,却无法面对自己内心的纠结。他一直反复地对我说一句话:“我姐姐那么好的一个念佛人,为什么遭遇不测?”我无法回答他的问题,因为我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宽慰这个因为失去亲人而变得异常脆弱的老朋友。>据我同学讲,他姐姐生前影响了很多人跟她一起念佛。但是,这些人在目睹了这场惨烈的车祸之后,对佛法产生了退失之心,甚至有人说:“她那么勤奋地念佛,咋还遇到了车祸?佛为啥不保佑好人呢?”>在车祸发生之后,我跟同学之间的每一次谈话,他姐姐的死几乎成了绕不开的话题。我也曾试图用“人生无常”之类的话题开导他想开一些,但每一次,我都感觉到自己的言语是那么得苍白无力,于事无补。为此,我在努力地寻找一种可以帮助朋友解开心结的办法,于是,我报名参加了东林寺二〇一四年十月下旬的十天百万佛号闭关,希望在净土宗祖庭找到一个答案:为什么有的念佛人却得不到佛菩萨的保佑?>入关前,护关师父给大家开示,我记忆最深的有两点:不能尅期求证以及念佛可转重报、后报为轻报和现报的因果道理。念佛会有很大的功德,不得有求死之执著心,克期求证,求速往生,否则很可能会招起宿世的怨亲债主,导致横死。印祖的《复周颂尧居士书》中言,念佛之人为十方三世诸佛之所护念,“果真诚无伪,便能转业。转重报后报,为现报轻报。凡夫肉眼,只能见当时之吉凶事实,不能知过去与未来之因果何如。此老太太,多年精修,一朝惨死,或者由此苦报,便可消灭所造三途恶道之报,而得生善道。或在生有真信愿,亦可往生西方。”“明理之人,任彼境遇如何,决不疑因果有差,佛语或妄。不明理,守死规矩,而不知因果复杂,遂致妄生疑议,总因心无正见故也。”>一直笼罩在我心头的疑虑如同阴霾被太阳照射,云开霁朗,我带着如释重负的心情进入关房,开始了十天的精进念佛。每日如法回向,愿自己生时常随佛学,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回到阿弥陀佛慈父的身旁。我回到北京之后,不仅把师父的开示讲给同学听,同时也把这番话告诉了母亲,因为她也有早日往生的心愿。>母亲闭关结束是四月底,从东林寺回到北京之后,她的心情一直很愉悦。我们也开始做到东林寺附近长住,陪伴母亲念佛的打算。就在母亲法喜充满的同时,多生累劫的业力也在考验着母亲学佛的信力和愿力,从八月份开始,她的双肺感染,每天到医院的门诊上午、下午两次的输液,几乎占据了她全部的时间。>九月份的时候,母亲的身体状况稍稍有了一点好转。中秋节,我陪同母亲参加了北京普贤莲社的经行念佛。国庆节长假的第一天,表妹带母亲去了京郊的家庭农场,收获他们自己种植的有机蔬菜。从通州回到城内,母亲说自己有点累了,腰疼。当时并没有引起我足够的重视。>没想到,母亲的病情却是急转直下,到了十月十一日那天,母亲已经无法从床上起来了。到了十二日,语言突然发生了障碍,我问一个当医生的朋友,朋友说是脑卒中。>住进中日友好医院之后,连续做了五次核磁共振,医生也没有发现母亲的病因。为了查找病因,医生给我们开出各种检查报告,甚至腰穿、重金属中毒等检查也统统做过了。在母亲住院的日子里,我们终日跑协和医院、307医院等北京各大医院,各种送检、取报告单,但我们拿到的检验报告的指标全都是正常的。医生一直找不到导致母亲的病情如此严重的罪魁祸首,甚至劝说我们,给母亲做一个开胸检查。>幸好我是学佛的人,对因果有一定的认知。我知道,“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芸芸众生,各种受报都一定有前因,唯有深信因果,才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纵然遇到逆境、逆缘,也都可以心安理得地承受。《净土》杂志2016年第1期文/贤敏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生命里的无常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10. 西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鸠摩罗什、克孜尔石窟、信仰之变)

    鸟兽以花果为食,不经意间用种子装扮了世界一、鸠摩罗什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被称为佛经三大翻译家。

随机推荐

  1. 写信成瘾--肖伯纳

    >肖伯纳原以为麦努地与自己“同命相怜”,一定会“一拍即合”。谁知,麦努地在回信中却乐观地表示,他们的工作虽然平凡,但对社会是有益的,并劝说肖伯纳从烦恼中解脱出来。肖伯纳紧接着又回了信,对麦努地的看法提出了异议。这一切为肖伯纳以后的创作奠定了厚实的基础。>渐渐地,“写信成瘾”的肖伯纳不再满足于和同学通信了。从此,肖伯纳的写作热情更加高涨。

  2. 磨穿铁砚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móchuāntiěyàn【解释】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比喻读书用功,有恒心。【出处】宋·陆游《寒夜读书》诗:“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抄那计年。”磨穿铁砚的故事【例子】坐破寒毡,磨穿铁砚。(元·范子安《竹叶舟》之一折)【相关】百度“磨穿铁砚”

  3. 红薯、土豆能预防肥胖减少心脏病

    所谓代谢综合征,是由于机体对胰岛素产生抵抗,导致脂肪和糖代谢紊乱,出现肥胖、高血压和心脏病等疾患。红薯和土豆中含有的逆渗透蛋白,有使人体脂联素回升的作用。因此,专家建议,多吃红薯、土豆能抑制代谢综合征,起到一定的保护心脏、血管的作用。有关专家认为,醋豆里的皂素能排除粘附在血管壁上的一种脂肪,并能减少血液中胆固醇含量。

  4. 清洗毛皮地毯的简单 ...

    每隔一段时间,可将地毯拿到室外,用小棒轻敲表面,可以打落上面的灰尘,如有轻微的污渍,可用干净棉布蘸少量用温水化开的中性洗涤剂,或用挥发油轻轻擦拭。如果污渍过于严重,那么,就需要送到专门的干洗店清洗。

  5. Myrna Loy公司简介

    她最初被排演成异国情调的角色,通常是一个鞋面或一个亚裔妇女,但她的职业前景大为改善,因为她在《瘦男人》中扮演诺拉查尔斯。

  6. 《管氏地理指蒙》是相地术的根基吗

    《管氏地理指蒙》是相地术的根基吗管辂是三国魏人,被称为风水宗师。据传,他童年时便喜爱观测星辰,成年后爱风角占相等占筮之术,曾预测到自己的死期。这段文字,后来成为《葬书》里选择地形的借鉴。

  7. 金色比丘尼:丑女供养佛塔,感得金色身相

    另方面,佛陀已观知这位可怜的女子,便亲自来到塔前。死后,她转生到当地的一户商主家,生下来时非常端庄秀丽,全身肤色金黄,因此取名「金色」。金色刚满七岁时,对佛法生起信心,在求得父母的同意后,于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下出家。

  8. 武则天为何能当上唐高宗的皇后?

    武则天,名武祝本籍并州文水县(现成山西文水县东),于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生于帝都长安,是中国汗青上独一获得遍及认可和世人皆知的女皇帝。隋炀帝大业末年,李渊任职河东和太原之时,因经常在武家留住,因而结识。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今后,武家曾多次帮助赋税衣物,故唐朝竖立今后,曾以"元从功臣"定名,贞观中,封为应国公。父亲军人υ谡旯劬拍辏635年)逝世后,堂兄武惟良、武怀运及武元爽等对其母亲杨氏失礼。十

  9. 梦见胸部变小梦到胸部变小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胸部变小好不好

    做梦梦见胸部变小好不好?梦见胸部变小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胸部变小的详细解说吧。梦见胸都被压,表示会遭遇窃盗、吃大亏、被冷落、虐待,或有意想不到的不幸事发生。梦见头发着火梦到头发着火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头发着火好不好梦见...变小、萎缩,预示着你最近可能会生病或支出增多,内心会苦恼忧愁;可能爱情方面也会有波折,可能会遇到恋人离开等让你黯然神伤的事情。

  10. 官场不倒翁冯道

    冯道便是其中的一个。冯道从小受家庭的影响,酷爱读书,文章也很有水平。他沉稳忠厚,不挑剔吃穿,只知读书,即使是大雪封门,尘埃满座也要先读书,久之书虫冯道在本地就出了名。>>对皇帝,冯道也显得正直、忠义。一天,明宗给冯道展示。明宗不解,就问冯道:“何谓无形之宝?”冯道仍然为相,并且加太尉、封燕国公。陵墓修好后,冯道就病逝了,终年七十三岁。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