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新版的历史课本中,如此说"清朝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奠定了中国的疆域"。这个定义很有意思,我们不妨来看看工业革命的定义。"工业革命是由瓦特改良蒸汽机导致一系列技术革命",这句话通常是这样说吧。所以国际上定义,正是瓦特的创造使蒸汽机迅速地发展。因此瓦特是工业革命的划时代人物。

新版的历史课本中,如此说"清朝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奠定了中国的疆域"。 这句话怎么理解,很多人把重点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很多人把重点放在"清朝奠定疆域"。 这个定义很有意思,我们不妨来看看工业革命的定义。 "工业革命是由瓦特改良蒸汽机导致一系列技术革命",这句话通常是这样说吧。 事实上,萨弗里制成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提水机,接着纽科门及其助手卡利在1705年发明了大气式蒸汽机,1764年,发明了设有与汽缸壁分开的凝汽器的蒸汽机,并取得了专利。 所以国际上定义,正是瓦特的创造使蒸汽机迅速地发展。因此瓦特是工业革命的划时代人物。 瓦特 当然你也可以说, "工业革命是由瓦特在前人的基础上改良蒸汽机导致的一系列技术革命",是工业革命划时代的事件嘛? 这个区别能改变"瓦特改良蒸汽机是工业革命划时代的事件「 ”的普遍认识吗? 人类能记住的永远是1776年,记住的是瓦特。还记得其他人吗? 如果还不行,那我们看看,我们一般会告诉孩子,"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难道爱迪生不是在前人基础上改进的电灯吗?只说爱迪生的发明专利就是从加拿大人手里买下来的。 那为什么全世界都说"爱迪生是电灯的发明者"呢。 因为没有瓦特、爱迪生的大力推进与广泛应用,就不可能定义那个时代的关键。 中国地图 当然,有人会说我过于计较语言表述,钻牛角尖。如果我只是钻这个牛角尖来写这篇文章,那就是很无聊的。 实质上是因为我看到很多写手居然特别强调"前代王朝的基础上"忽视"奠定"。这还罢了,关键是把清朝在伊犁将军、驻藏大臣、黑龙江将军的有效控制说成与明朝边疆卫所制没有什么区别,与汉唐的安西都护差不多,就显得可笑。 如果按照这种思路,现代中国的东北、西北、西南边疆的领土法理基础都会失掉! 所以,我倒想在下面强调"奠定"两个词的意义? ... 领土的立法原则下的疆域与领土概念 我们理解的历史疆域,更多的是一个王朝曾经经常活动过的地理范围,与后面 ... 领土概念的范围完全不一样。 因为现代中国领土是清代的继承。所以目前为止,我们与他国的领土 ... 一般沿用的是清朝的实际控制以及当时边界条约的情况。以前的王朝比起清朝来说的法律效力就弱很多了. 就领土而言,国际法上越来越承认之前的实际控制,而对历史事实渊源所占的分量是越来越来少。这实际上与国内法的立法原则是一致的。 中国的国内法都规定了可以追溯的法律时限,你可以讨回你十年前的公道,但你不能把一百年前你祖父辈所受到的侵害也来进行法律申诉。 所以清朝的地方管治制度就是最好的法理追溯! 按 ... 领土概念追溯一下台湾省历史 譬如台湾省,你追溯历史就是实际控制。在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归福建管辖,但这个在法理上证据是很弱的,当时你只是在澎湖,没有去到台湾省本土。 真正的证据就是清康熙年前1683年 ... 省,在台湾省设一府三县。1885年台湾省建省,设巡抚,实际控制就是这两百多年,这个极为重要。《开罗宣言》就是依此依据收回台湾省,这里就不多在此阐述。 所以什么三国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领军去台湾省那事,现在的历史书基本就不提了,因为只是去过一下而已,毕竟元朝那个还是实际控制。 有元朝前者没清朝的后者,法理基础就不可能成立。反过来说,即使元朝没有澎湖的实际控制,台湾省也是中国的!因为清朝这个依据太重要了,它证明台湾省的确在中央政权的控制之中,有所有任期官员、田册、驻军、户口等等等等。 先理解一下古代的疆域是怎样? 有人说清朝对于西北边疆的控制与汉唐的都护制差不多,就是极为搞笑的事情。 如唐朝的安西都护府。王维有诗"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这个都护就是安西都护,很明显王维讲的安西都护是在"胡天"。 唐高宗全盛时期版图仅三年 而安西都护是什么呢,简单而言就是一个 ... 机构,并没有民政机构,没有边界概念、也没有明确的时限、任期与稳定的驻守地点。实际控制就只对当地的各部落实行抚慰、监视,"抚慰诸落,辑宁外寇",你们不能反对我大唐喔。 唐高宗时期,曾改变过太宗时只重 ... 而轻行政管理的做法,曾经在附属小国设置民政管理。 可行政管理时间多长呢,才12年。公元670年都护府就被吐蕃攻陷了,后百年间反复四次争夺。 公元763年吐蕃攻陷长安,安西都护都变成流亡军,回调。德宗期吐蕃又再次攻陷长安。算上安禄山攻陷两京、回纥又攻陷长安、洛阳。这时唐帝国自已内部都保不住了,还怎么算疆域。只能说安西都护仅仅断断续续存在了100年,而且不断缩小到没有。 所以,安西都护一直就没有稳定的驻所,明显的边界及有效控制。 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与古代皇帝喜好有关,国力大一点时,皇帝要建功立业,开疆拓土,唐朝最大的疆域1237万平方公里,时间有多久呢,就只有三年,就是唐高宗总宣年间公元668-670年。 等到后任皇帝上来,国库只剩下耗子屎啦时,还那么多军队跑那么远,縻费巨饷。 赶快给我就撤回来,是很随意的事情。 唐中期以后就只仅中原地区 所以,那时的唐朝疆域类似一种势力范围,几种势力交织一起。最小时连中原行省都保不住。中期以后可以说连北宋都不如,北宋的疆土一直还比较稳定。 所以唐朝的都护,你把他作为一个曾经的势力范围可以,要拿过来和清朝的边疆管控来比,基本没有多少比法。 如果说汉唐的安西都护与明朝的奴尔干都司的卫所性质对比差不多还可以。 但清朝就边疆管辖来说就是一种近代意义上的管控! 其实,在论据上我们看到几点典型问题上,很多人在下面四个对比中认识上就有本质的缺失! 1、明朝奴尔干都司、辽东都司卫所制——黑龙江将军、吉林将军。 2、清朝驻藏大臣——明朝乌思藏都指挥使司。 3、伊犁将军、乌里雅苏台将军、蒙古与札萨克制——汉唐羁縻政策,安东都护、安西都护区别。 4、关于沿海与海疆的认识 那下面我们就来对比一下他们的本质区别在哪? 明代奴尔干都司的情况 在明代的建立于1403—1409年(明元年至七年),陆续在松花江、嫩江、鄂嫩河、亨滚河和乌苏里江流域设立130余卫。 但仅仅25年后的1434年(宣德九年)之后,其史料不可考。 1434年奴儿干都司原设立的管辖、各个卫所听令于辽东都司。 辽东都司又在建制上隶属于山东承宣布政使司。 可见重视程度之低。可以想象东北地区归沈阳市管,沈阳再归山东行省管的情况吗,那是何等的一种松散? 而当时的辽东司大致为直接管理辽宁一带,还不是全省。而对以东和以北的女真部落以卫所制度进行统治。 有人会问,那辽东都司对建州三卫是什么关系? 1449年,蒙古瓦剌部太师对明朝进攻,在击败明军,俘获亲征的。部分建州三卫和海西的卫所趁机向辽东进攻以配合也先的 ... 行动。 就是说才15年间,该地区就乱来了。 自此以后建州女真三卫逐渐失去控制。一些首领甚至敢于公然向明朝挑战,劫掠辽东地区。明朝就多数时候没有办法,没精力理睬。 明朝能采取的是"分其枝,离其势,互合争长仇 ... ,以贻中国之安"的政策。 就相当于把东北分而治之,但分而治之又没有法律制度,由人为判断。虽然建州也时有朝贡,有册封,但这并不代表你有什么管辖,当时朝贡的还有日本、 ... 、越南,更多的性质是为了贸易! 因为到明朝朝贡还可以赚钱啊,明朝实行的是厚往而薄来?倭寇是怎么来的?就是因为两个日本使团争抢朝贡的赚钱机会,打起来。后来就禁止朝贡而演变成倭寇事件的啊。 这样来看,当时的明朝东北大部地区就类似与 ... 的关系。 最后一任黑龙江将军,第一位 ... 黑龙江将军程德全 下面我们就列表看一下这类明清职务存在怎样的本质差异! 明代奴尔干都司与清朝黑龙江将军及其他疆、藏地区的权限区别 大家可以对上表的明朝奴尔干都司与清朝的黑龙江将军、乌里雅苏台将军、库伦办事大臣、伊犁将军的权限进行对比,就很明显。 前者连宗藩关系都难以保障,后者基本上就是一种近代领土机制。 为什么?因为一直有效管辖嘛。 第一:有明确边界划分。 第二:边防的责任在中央手里,是有驻军权。 第三:就是有对于当地各部落的直接管理权,如册封蒙古藩王时必须经清廷同意。各蒙古藩王不得越过自已的边境,否则清廷进行 ... 行动。 第四:乌里雅苏台将军对外藩蒙古有保护权,如外国侵略,那就是必须打击的,边界 ... 是由清廷来谈的。 第五:是有现代的条约保障,明确划线与疆界及其他义务。 第六:每一任大臣或将军有任期,有姓名,有连续性,没有什么无可考性。 其中第五条尤为重要,为什么呢? 1872年俄罗斯强占伊犁,就是有1727的条约证明他是非法的。清廷派使节责问俄国,俄国也只能承认是代管,等你新疆内乱平定了,我再交还。 所以只要清廷不承认(藩王承认是无效的),中国什么时候都可以打过去,都有道理,无论是条约本身还是国际法上都是认可的。 所以俄罗斯即使是占领了伊犁十多年,左宗棠、刘锦棠进兵,1882年俄国也要吐出来。 这里加一句,恭亲王、李鸿章当时提出"先海防、缓塞防"就是因为有这个条约依据在,因为沿海的英国、日本海军的威胁很大,而不是说恭王与李鸿章就是特意要放弃疆省。 所以就有海防与塞防之争,就是迟一点与早一点收回伊犁的意见之争。 当时,军机重臣文祥与恭亲王是老搭挡,一直都听恭王的。但这一次文祥支持左宗棠,恭王支持李,但恭王也就同意文祥意见。正因为文祥的强力支持,朝廷下决心花5000多万两白银的军费。相当于7支北洋主力舰队的经费。 中间为军机大臣文祥,收复新疆的中枢重臣 正因为有了持续的军费保障,新疆才得以顺利恢复,文祥的功劳也是极大的! 所以海防塞防之争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复杂。 而反过来以明朝卫所制管理机制来理解,那么东北最大的可能是落入俄国人之手。 1649年,俄国就侵入黑龙江,次年强占雅克萨城,并持续进兵,当地力量完全挡不住。最后是经过顺治及康熙两代帝王才打回来,尤其是雅克萨之战。于1689年尼布楚条约的划界圈定。 其中,要注意的是尼布楚条约是第一次明确使"中国"这个国家名称的,并明确两国边界。 所以说严格一点,那些不知道清朝与明朝的边疆管理制度的区别的人,去谈判的话很容易犯大错误的。 中俄恰克图条约文本 再说西北边疆的管治历史 清廷设立的乌里雅苏台将军、伊犁将军、库伦办事大臣等机构,也是与汉唐明朝的羁縻政策有本质的区别。 1、乌里雅苏台将军:正一品武官,统辖的 ... 区域包括外蒙以及唐努乌梁海、科布多。 2、伊犁将军,正一品武官。伊犁将军辖境简单说是疆省地区 1884年新疆建省后,刘锦棠任首任巡抚,伊犁将军才只负责伊犁和塔尔巴哈台的防务和军政。直到1911年。 3、库伦办事大臣:管辖喀尔喀蒙古。1761年设置,驻库化办事大臣(今蒙古乌兰巴托)。由中央直接派满人出任,首任满族大臣为诺木珲,且一直到1911年,没有中断过。首任蒙族大臣是喀尔喀郡王桑寨多尔济。 (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 库伦办事大臣执掌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即边务、互市、司法、驿站。并管理与间交涉事务,其中管理边务是库伦办事大臣设置的主要目的之一。 所谓边务是包括的稽查及鄂博的巡视,相当于现在的边境巡逻。 有法理保障的边疆条约 清朝和俄国于1727年订立划分中俄中段边界的《中俄布连斯奇条约》(现在大部分成为俄蒙边界)。条约规定中俄中段边界,额尔古纳河,向西至沙毕纳依岭(即)为界,以北归俄国,以南归中国。双方划定界碑。 《中俄恰克图条约》又再次确认了《布连斯奇条约》所规定的中俄中段边界,"以恰克图为起点,由此向东至额尔古纳河,向西至沙毕纳伊岭(即),以北属俄罗斯,以南属中国"。同时重申《尼布楚条约》中关于"乌第河地区作为待议区的规定"。 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区及当时明确的国界 可见有没有边界约定与边防巡查,这是近代确立领土的重要标准。其次确立领土的方式就是有效的地方管治, 有效管治内容详见前表《明代奴尔干都司与清朝黑龙江将军及其他疆、藏地区的权限区别》。 驻藏大臣与明朝乌思藏都指挥使司的区别 1720年前,准噶尔叛乱前,顺治与康熙是以松散的宗主制进行管理。 但此后1728年,雍正设立驻藏大臣衙门,同时留川陕兵丁1000 名驻藏,就有驻军权。 驻藏大臣总揽了当地地方人事、行政、财政、 ... 、司法、外交等一切重要政事权力。 其中雍正朝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是清廷治藏的重要法律文件,是包括驻藏大臣在内的 ... 各级僧俗官员的行动准则,其精髓就是将该地区的政治、宗教、人事、外交、 ... 、财政等一切重要事务皆置于清廷的绝对监督之下,通过驻藏大臣予以管理。 可见清朝驻藏大臣的权利是相当大的。. 驻藏大臣与乌思藏都指挥使司的区别 再看后期的 ... 维护,1888年3月,英军侵藏。9月,清廷派驻藏帮办大臣与英国谈判,注意必须是清朝代表谈判,与地方谈判没有法律效力。 1890年3月17日,升泰与英印 ... 总督兰斯顿在加尔各答正式签订了《中英会议藏印条约》中,第一款:藏、哲之界,以自布坦交界之支莫挚山起,至廓尔喀边界止,分哲属梯斯塔及近山南流诸小河,藏属莫竹及近山北流诸小河,分水流之一带山顶为界……。" 1904年8月,英军再次侵藏,但中方拒不承认。经过时任外务部侍郎唐绍仪(曾国藩、李鸿章派出的留 ... 童人员)的艰苦谈判。 1905年2月,中英双方在印度举行谈判,唐绍仪重申了坚持英国必须承认中国对 ... 的 ... 。双方签订续约,其中第二款 "英国国家允诺不占并藏境……。 这样来看,清朝驻藏大臣,何止是明朝乌思藏都指挥使司的权利。明朝太祖的治藏政策为"多封众建、因俗以治"。就是封当地的官员为使司而且是世袭,基本是不管的。 明朝在该地区,一没有边界事务权、二没有中央官员、三没有驻军、四没有管理事务的权利,而且最后还撤销了。在明后期逐渐形如虚设,1618年彻底撤销。但明朝灭亡是1644年。 同样的道理,明成祖时在交趾(越南)曾设卫所,1443年明朝宣布撤回卫所,结果很简单,那交趾它就成为越南国了嘛,虽然他还朝贡。 可见,即使没有明朝的所羁縻政策,后期清朝的作为也会使该地区必然成为中国领土。 清邮传部大臣唐绍仪 有的人又会说,你看清朝驻藏部队还保留军队呢。那当然可以啊,外蒙藩王也保留军队, ... 规则中可以认同高度自治、保留军队的管治啊。 象今天的一国两制,对台湾省就是可以保留军队,所以外藩蒙古及后来的藏部落保留军队是完全不影响他们是中国的一部分。 乾隆年间驻藏大臣名录 中国的海疆形成在清代 中国现在的海疆也是有清朝时期的法理依据。如果按明朝太祖的管治思路,片板不许下海。那中国现在的东海、西沙、南沙等庞大海域都会没有了。 海疆 ... ,是1865年恭亲王对普鲁士驻华公使李福斯扣留丹麦船只事件开始,着手治定中国海权事宜,1888年前后北洋海军成军开始确立东海海疆。 1902年,广东水师在西沙群岛立碑2座,碑文"视察纪念""大清光绪廿八年"。 宣统元年(1909年)3月,两广总督设立西沙群岛筹办处。 4月,原北洋海军济远舰管带林国祥和广东水师提督李淮两次派水师巡视西沙群岛,宣示 ... ,之后又巡视南沙诸岛。同时从日本人手里夺回东沙群岛,之后立碑驻军。 现国际社会普遍承认西沙南沙群岛为中国海洋国土。各国航海之书,都称其为中国海洋国土"帕拉赛尔群岛(西沙群岛)是分散在海南岛南部中国海上的群岛",1909年中国 ... 把该群岛归于中国所有。 所以新版的课本中说"清朝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奠定了中国的疆域",就如同"工业革命是由瓦特改良蒸汽机而发生的一系列技术革命"。 重点是什么,我想大家也会有一个清晰的结论! 其实,我这里不是要说明这句话的重点。重点是很多人面红耳赤的争论明清、满汉的时候,哪些是不该抹去的或是不该故意忽视的。 这就变成了为了争吵而争吵,哪会有一点学习交流应有的态度呢? 如果驻藏大臣与黑龙江将军等是明朝奴尔干都司之类的羁縻。那我们现有的 ... 国界的法理基础都会被抹掉。 参考资料: 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沙俄侵华史 第一卷.北京 商务印书馆编译.中俄边界条约集 简论清代的国家统一 .人民网.2002-01-28 清嘉庆.大清会典事例· 张爱梅.清对喀尔喀政策的演变和库伦办事大臣若干问题研究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乾隆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满文上谕、噶尔丹《宝贝念珠》 乌云格日勒,佟双喜,冈洋树. 关于「 ”库伦办事大臣”的考查. 《 蒙古学信息 》 , 1997 《清史稿》卷七十八地理志清,金梁:《黑龙江通志纲要》 奴儿干都指挥使司 .中华博物[引用日期2012-11-11] 女真族的兴起与金政权的建立 .中国通史 《明英宗实录》卷四三, 明与东北民族 .中国通史 《中英会议藏印条约》 凤凰网:《中英会议藏印条约》: 《近代中英 ... 交涉与川藏边情》 《清代驻藏大臣传略》. ... 出版社 《清高宗实录》 清对喀尔喀政策的演变和库伦办事大臣若干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近代中国 ... 和人民维护 ... 诸岛 ... 概论》 《民国时期维护 ... ... 是中国管辖权的延续》
本文标签:明朝驻藏大臣清朝历史中国古代史明朝历史清朝历史中国边界伊犁将军专门史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