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这里,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渣斗是茶具之一,具体功用应是倒剩水之类的。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唾盂”和“渣斗”是完全两种器形,功用不一样。“唾盂”也不是用来吐痰的,关于它的用途,还需要更进一步确认,但是据我考证,酒具的概率是很高的。到后期,渣斗中间的口子的口径越来越大,与唾盂的器形越来越接近。
古代渣斗:究竟是茶具还是唾器?
这种宽口沿,小口径的器皿,称之为“渣斗”,其实是名字起错了。它是典型的茶具,很多人都在胡乱猜测其它功用。包括故宫里面的那些专家,解释为放鱼骨头等用法,那是因为早期的考古资料匮乏,只能凭自己的想象力去猜测。这其实是犯了臆测的错误。你得站在古人的角度去想问题,而不是站在今天的角度去创造出功用。就像下面这件陶器,是良渚文化的,你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抽水马桶?
所以,这种错误是大学者都难避免的。我们尤要重视,而且他们写书著录,对后世影响极大,形成了思维的固化,现在想扳回来都扳不回来啊。这里,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渣斗是茶具之一,具体功用应是倒剩水之类的。通过河北宣化的壁画,以及国家博物馆那套定窑的模型,就可以看出它的用法。目前看到的资料里面,渣斗就没有在其他功用的场景出现过。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唾盂”和“渣斗”是完全两种器形,功用不一样。“唾盂”也不是用来吐痰的,关于它的用途,还需要更进一步确认,但是据我考证,酒具的概率是很高的。到后期,渣斗中间的口子的口径越来越大,与唾盂的器形越来越接近。
“风炉、釜、茶铫”
好吧,这些其实很难碰到的,用来煮茶的。
“茶碾”、“研”
“鬃刷”、“茶匙”
“鼓钉罐”、茶叶罐
这种器形的具体功用是做啥的,还有争议。但是与茶文化之间有着莫大的关系。尤其是赣州窑的这种器形,里面施釉,外面不施釉。据深圳博物馆郭学雷先生考证,在日本的一张罗汉图里面有一个高僧在拿着这种器皿打汤花的疑似画面。外面不施釉,加强摩擦,便于把握,不至于脱手。里面施釉,其实是为了保存这个汤花。这个是不是类似于现在抹茶的打汤花的 ... 呢?不好说,待今后更多证据来确认。但是,我个人觉得这个大方向应该是没问题的。
还有一种小的鼓钉罐,是用来装茶叶粉末的,当茶叶盒来使用的。在元代开往韩国的一艘沉船上,有大量的这类器物,罐子口部是用油纸封牢的。
说起茶叶盒,唐代的时候,茶盒应该是这样的,这货的尺寸完全符合陆羽在《茶经》里面的描述。
而宋元的茶叶罐,应该是类似于带盖的鸡心罐造型。在元代冯道真墓的壁画上,明确将一个小罐子写上了“茶末”二字。
至此,我们在器形上可以粗粗的分出来茶具和酒具了。但是,麻烦的是,有两类器形,茶具和酒具似乎是有共用现象的,一种是执壶、注子,另一种是盏和盏托。这两种器形可以进一步细分,有些实在分不出来的,似乎也还存在着共用的现象,我们就搁置在那里,不硬分了。欲知详情,请继续关注。
“渣斗”
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一套定窑茶具
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一套定窑茶具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