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蒲松龄一次悲惨的落榜:得意忘形,竟致「 ”越幅”

在今天看来,蒲松龄是古代最知名的文言小说家,是中华文学史上的明星。可就是这么一位文学圣手,在古代的正途——科举一路上却颇为坎坷,与其身后的享誉完全不匹配。 从现有的记载来看,至迟在康熙五年(1666)左右,蒲松龄已经参加过乡试(时年27岁),且不幸落榜。而到了康熙四十九年(1710),被推举而援例入贡(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是在1711年),至此不再赴试。这中间,蒲松龄用来备考乡试的时间,竟达45年之久。要知道古人不及现代人高寿,很多人尚且活不过四十多年,何况是用来备考! 这中间,除了有几次因病未能赴考外,蒲松龄参加的乡试也有十多次。这在古代「 ”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下,也算绝无仅有了。如此坚韧,恐怕也只有67岁中进士的「 ”江南老名士”沈德潜可与之媲美了。但后者好歹也算有志者事竟成,蒲松龄则是终生未偿夙愿。 乡贡进士蒲松龄像 在蒲松龄一生的「 ”失利”当中,最悲惨的一次莫过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的乡试「 ”被黜”。 什么叫最悲惨呢?——当你最如意,最志得意满,天时地利人和最足的时候,你却得意忘形地出现了失误,痛失好局。 康熙二十六年,年少成名的蒲松龄已经是淄川一带的文化名士,不仅受到县令张嵋的非常礼遇,更有幸结识了文坛执牛耳者、文史大家王士祯。正如后来我们看到的,王渔洋对《聊斋志异》爱不释手,后来竟亲为月旦评骘题识,令蒲松龄宝之终生。 年轻气盛,加上名人提携,此时的蒲松龄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不但人逢喜事精神爽,而且一入考场便文思泉涌,下笔千言,可能是状态「 ”过于兴奋”,过于激动,导致忘形,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越幅! 什么是越幅呢?顾名思义,越就是「 ”跳过”,幅是指「 ”面”,即考卷的一个折面。清代的答题卷子,有点像经折装,就是奏折的那种形制,每一个对折后的卷面应该就是「 ”幅”。 蒲松龄「 ”越幅”,就是粗心之下跳过了一个空白幅面写到了下一幅上。这在古代的考试中,是大不敬的行为。依照当时的《科场条例》,凡是试卷题字写错、真草不全、越幅曳白、涂抹、污染太过等问题,均被视作「 ”违式”,处罚方式是张榜除名,不准继续参加这一科的考试。 考虑到蒲松龄当时舍我其谁的人生处境和考试状态,这种失误好比晴天霹雳,远远比一般的考试落榜要更令他挫败、沮丧和懊恼。举个例子,就好比你写了一份90分的考卷,却因为把答案写错了位置而导致剥夺考试资格一样。 可想而知,蒲松龄对此是极为沮丧的。在毕家的毕盛钰劝慰之下,蒲松龄痛心疾首。他的《大圣乐·闱中越幅被黜,蒙毕八兄关情慰藉,感而有作》悲凉地写道: 得意疾书,回头大错,此况何如!觉千瓢冷汗沾衣,一律魂飞出舍,痛痒全无。痴坐经时总是梦,念当局从来不肯输。 看出来没?人几乎已经被打击得「 ”呆”了。 也不知是不是有种「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的意味,此后蒲松龄的考试状态似乎都没有这次失利的好。而且,命运似乎有意在捉弄人,康熙二十九年(1690)乡试,蒲松龄再次出现了「 ”违式”的粗心失误,再次被黜。出场后他居然有心情又填词一首,有句云: 风檐寒灯,谯楼断更。 ... 直到天明。 伴倔强老兵,萧条无成,熬场半生。回头自笑蒙腾,将孩儿倒绷。 也或许是这两次打击太大,令蒲松龄信心严重受损。亦或是蒲松龄对志怪的嗜好越来越影响到他的八股文创作,令他心不在焉,总之,此生他再未如此接近过目标。 七十多岁援例入贡时,面对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蒲松龄倍感难为情。他不无自嘲地写道: 落拓名场五十秋,不成一事雪盈头。腐儒也得亲朋贺,归对妻孥梦亦羞。 感慨之情,溢于言表。 蒲松龄终生科举不售的遭际,都融入了他脍炙人口的《聊斋志异》当中。《聊斋》中有不少篇幅是揭露科举 ... 、讽刺考官庸钝的,比如《三生》《贾奉稚》《司文郎》等;还有一些故事描写了为科考而死生离魂的人物,如《叶生》《席方平》等。 言为心声。虽然现在蒲松龄的文学地位煊赫,可在当时,他终归只是一个不入正统的落魄文人。或者可以反过来说,蒲松龄在世时的困窘与偏爱志怪的不遵常规,反而使他能在后世大放异彩。以至于,地位比他高过不知凡几的纪晓岚大学士,也不得不公开批评《聊斋》及其仿效潮流,从而一同成为清代并立的两大文言小说高峰。 参考文献: 袁世硕、徐中伟《蒲松龄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袁世硕主编《蒲松龄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图片来自网络,部分经修。

蒲松龄一次悲惨的落榜:得意忘形,竟致「 ”越幅”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明朝两男子自驾游武陵,路过一村庄,见老鼠做出了这样的事情

    蒲松龄的茶馆自开业以来,就广受新老顾客的厚爱与支持。然而蒲松龄低估了当时封建社会娱乐项目相关的匮乏程度。今天,轮到一个叫做杨天一的读书人讲故事了。杨天一讲了一个自己亲眼所见的一件奇事。这一天,两人前往江南玩耍。两人到了村庄之后,只见得村庄内余烟袅袅,鸡犬之声相闻。就在两人不知所措的时候,张历友突然碰了碰杨天一,一只手指着一个地方。张历友为这件事情写了一篇《义鼠行》。

  2. 蒲松龄一次悲惨的落榜:得意忘形,竟致「 ”越幅”

    在今天看来,蒲松龄是古代最知名的文言小说家,是中华文学史上的明星。从现有的记载来看,至迟在康熙五年左右,蒲松龄已经参加过乡试,且不幸落榜。这中间,蒲松龄用来备考乡试的时间,竟达45年之久。这中间,除了有几次因病未能赴考外,蒲松龄参加的乡试也有十多次。

  3. 「陵川」最新发现:清代陵川知县孙必振就是《聊斋志异》里的原型

    品读《聊斋志异·孙必振》原文,了解孙必振在官场的现实作为,以及他与《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的特殊关系,可确认此孙必振就是《聊斋志异》里孙必振的原型。

  4. 古代科举趣事多,先讲一两个

    虽然高考和古代的科举有所不同,但还是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今天主要讲一下科举中的趣事。说起科举制度,是古代寒门子弟进入国家机构的为唯一途径,更是改变命运的最佳道路。到清光绪二十七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一千多年来,总是有很多的科举趣事,我们列举一二,仅作消遣。第一个清朝前期,为了国家选拔人才,国家规定,童生的考试至少要录取三名。

  5. 蒲松龄屡考屡败之谜,参加科举考试44年,为何连个举人也没考中?

    古代科举考试是王朝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即使到了清朝,虽然有世袭或者捐官之说,但科举考试依旧是天下读书人成就自己的唯一出路。清朝的科举制度延用明朝,而明朝的科举制度是在宋朝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此时科举考试中的八股文是必考内容。因此,古代科举考试很难,并非想象的那样简单。我们都知道《聊斋志异》的作者是蒲松龄,他一生写了很多著作,除了小说外,还有13卷文集、诗6卷、词1卷,以及杂着5种,3出戏,曲14种。

  6. 一部《聊斋志异》,让他们「 ”被好友”了三百年

    在此之前,对于蒲松龄来说,王渔洋这种牛人只存在于传说与崇拜里。王渔洋真名王士禛,号渔洋山人,世人皆称他为王渔洋。不仅如此,王渔洋的诗文了得,曾得皇帝亲赞,且粉丝众多,早已是公认的文坛盟主。论爱好,蒲秀才业余最喜欢搜集奇闻异事,并将自己的见闻和经历揉进这些鬼狐故事中,写成了一部叫做《聊斋志异》的小说书稿。

  7.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诞辰

    祖父辈蒲生信,做过玉田知县,即《聊斋志异·梦别》中的玉田公。他的《聊斋志异》也就是在青年时期开始创作的。从张历友这首诗中已明显地透露了蒲松龄不仅爱好清谈述异,而且在这时已开始志怪传奇类小说的创作了,只不过当时还没有《聊斋志异》之名而已。这是兴趣和才华的顽强的表现,也是成就《聊斋志异》这部伟大作品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蒲松龄对孙蕙体恤民苦,忤河务大员,因而受到弹劾,更是同情。

  8. 揭秘: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手稿为为何只剩半部

    古籍特展上,被誉为省图书馆“镇馆之宝”的蒲松龄《聊斋志异》手稿格外引人关注。王晓雯说,省图书馆收藏的《聊斋志异》手稿是我国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生前手写的清稿本。在其藏有稿本期间,蒲英灏将半部《聊斋志异》手稿借给他人,却没能归还,所以直到现在不知那半部手稿的下落。信发出五个月后,刘伯涛收到两部从哈尔滨寄还回来的《聊斋志异》原稿。费尽千辛万苦找来的两函四册是《聊斋志异》的半部。

  9. 蒲松龄的故事三则

    蒲松龄的故事一:大...奴仆清朝的蒲松龄是一位“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讽喻大师,因怀才不遇,在乡里教私塾营生。这家伙作恶多端,却偏爱舞文弄墨,好示风雅,他据说蒲松龄诗才出众,便托人上门求赠一首《七绝》。爱憎分明、疾恶如仇的蒲松龄微微一笑,挥笔写了四句:一头尖尖一头扁,扁头只有一个眼。

  10. 蒲松龄草亭路问著《聊斋志异》的故事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着《聊斋志异》。全书共16卷,有短篇小说491篇。

随机推荐

  1. 一句话精辟的人生感悟语录短语-感人的情话

    将就什么都别将就爱,错过什么都别错过真爱,找一个真正爱的人,才会有真正的幸福。女人失去自我,是失去一切的前兆。因为你渐渐地就会发现,只有一个能在清醒中忍受痛苦的人,他的生命才有意义,他的人格才值得尊敬。

  2. 倒街卧巷是什么意思?

    【拼音】dǎojiēwòxiàng【解释】指露宿街头。【出处】《水浒传》第二一回:“波子……看着宋江道:‘押司没事睬那乞丐做甚么?那斯一地里去搪酒吃,只是搬是搬非。这等倒街卧巷的横死贼,也来上门上户欺负人!’”【例子】无【相关】百度“倒街卧巷”

  3. 梦见柿子树发芽

    周公解梦梦见柿子树发芽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柿子树发芽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古代历史上的云鬓花颜金步摇,到底凝聚了古代匠人们的巧工妙思

    让我们一路走进金步摇的世界吧!金步摇即金制步摇,古代妇女常见的发饰,步摇和簪、钗一般也是插在发际上的饰物,不外簪首上垂有旒苏或坠子,动作时亦步亦摇,故称为步摇。据说,昔时杨贵妃"云鬓花颜金步摇",莲步轻移,姗姗而来,头上金步摇颤颤生光,迷得唐明皇神魂倒置,立时与她"芙蓉帐暖度春宵"。可见步摇与丽人真是相得映彰,步摇动晃,丽人袅袅。真可说是戴的是步摇,走的是你的门第教养!

  5. 走路的描写,描写走路神态的成语

    步履蹒跚走路如风,三步并作两步,蹑手蹑脚,小心翼翼,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踽踽独行,龙行虎步,轻快,昂首挺胸,趔趔趄趄盈盈走来。英姿飒爽婀娜多姿。仪态万千(方)。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步履轻盈,珊珊作响。踏五色祥云,捧灿烂花枝。携佳人兮步迟迟腰肢袅娜似弱柳。娥娥理红妆,纤纤抬素手。粉腻酥融娇欲滴。风吹仙袂飘飘举澄妆影于歌扇,散衣香于舞风,拭珠沥于罗袂,传金翠杯于素手。

  6. 曾育九男均夭死,虔诵神咒终获子

    台北市罗斯福路二段八一巷一三号黄林凤,年卅一岁,过去曾育九男,于婴儿出生时,均连叫数声后,即告死亡,乃时念‘观音大士救我’,有一夜梦见大士降临对其说:‘林凤,你可到宝缬堂点路儿活。’后连找三天到本堂,由本堂教其虔诵白衣神咒一愿,遂得一男,命名有鑫,现已五岁,体健活泼聪慧可爱。

  7. 确诊良性肿瘤,也别放宽心:做好2件事,病情会转好

    还有一点就是,良性肿瘤的患者在肿瘤切除之后即可康复,复发的几率是非常低的。如果你被确诊患上良性肿瘤,也别掉以轻心,正确地对待才可以更有利于病情恢复哦。在体内患有良性肿瘤的时候,还保持不良的作息习惯的话,会助长肿瘤恶化的速度,一定要注意避免这个现象。

  8. 冷冻干燥的太空 ... 产生健康的幼鼠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在国际空间站保存了9个月的小鼠...产生了健康的幼崽。此外,对幼鼠基因组的分析显示,这两种小鼠之间的差异很小,来自太空保存的...的幼鼠继续发育成具有正常生育能力的成年人。这些发现表明,利用太空保存的...和人工授精技术,可以生产出健康的动物后代,研究人员说。科学家们指出,冷冻干燥的...可以在室温下保存两年,并且几乎无限期地保存在冰箱里。

  9. 姓邓男孩子取名大全_邓姓男孩起名字–宝宝起名

    姓邓男孩子取名大全邓书浩–火金水字义书表示著作、书画、书生;浩表示盛大、广远、浩阔,意义优美。邓小恩–火金土字义小表示可爱、微细、小雨;恩表示情谊、恩义、恩德,意义优美。字型邓为左右结构,姓名学笔画19画;惠为上下结构,姓名学笔画12画;平为独体字结构,姓名学笔画5画;字型优美,利于书写。邓睿华–火金水字义睿表示明智、通达、睿明;华表示光辉、繁盛、华魄,意义优美。

  10. 牛仙童是谁?唐朝牛仙童生平简介

    >杨思勗和高力士一样,是唐玄宗眼里红得发紫的宦官,在平定叛乱中打了不少胜仗。>>《唐律》对贪官的处理从来没有挖心剡肉,可牛仙童的心的确被挖了。就是说,唐玄宗对牛仙童...行为的处罚,又是一次严重的乱执法行为,杨思勗是违法者,唐玄宗则是同案犯。也许是牛仙童受贿威胁到了国家边防安全,危及到了大唐皇帝的宝座,触怒了唐玄宗的恼火神经,下了如此之狠手。然而,唐玄宗自知理亏,再没有对第二个人挖过心。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