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博山冯家村行善槐明期末年,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冯家村,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河,这就是淄河上游。山货丰收季节,大槐树简直就象一个小集市,冯老太一边赊汤,一边百般呵护大槐树,不许任何人折枝损叶。行善赊汤,数几十年不辍,过路的人们都赞叹冯老太心眼好。在冯老太几十年的看护下,大槐树也日益茂盛,枝叶葱葱。人们传说,冯老太与老槐树相依相伴几十年,老人死后,老槐树对老人躬腰追思,以表达对老人一生行善的崇敬。
博山冯家村行善槐明期末年,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冯家村,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河,这就是淄河上游。河边有一条曲曲折折的羊肠山路,路边有一棵三人才能合抱的大槐树,该树树冠若伞,根深叶茂,东去临朐,西到颜神过路的行人都要在愧树下驻足歇息,尤其是炎夏,挑粮背货的人们总要在树下乘凉休息,大槐树自然成了过往人们的驿站。相传,大槐树旁的茅屋下,居住着一姓冯的老太,冯老太无儿无女,但她心地善良,乐于济人,见过路的人们到河边捧水解渴,便生发了赊汤助人的念头。于是,常年累月在家烧好小米汤,带上几个黑瓷大碗,摆在树下,无偿地供过往的人们享用。山货丰收季节,大槐树简直就象一个小集市,冯老太一边赊汤,一边百般呵护大槐树,不许任何人折枝损叶。行善赊汤,数几十年不辍,过路的人们都赞叹冯老太心眼好。有一年,一逃荒讨路的人家,因儿女无力养活,把刚三岁的儿子送给了冯老太。 行善积德,必有后福。冯老太有了儿子,有了希望,加倍勤劳耕作,日子越过越红火。春去秋来,十几年后,冯老太的儿子娶了媳妇,生了儿女,老冯家人财两旺。在冯老太几十年的看护下,大槐树也日益茂盛,枝叶葱葱。 人无不老,年已九十九岁的冯老太,于深秋的一天安详地离开了人世。说也奇怪,在老人丧葬后的十几天后,老槐树不知不觉地向南倾斜了。人们传说,冯老太与老槐树相依相伴几十年,老人死后,老槐树对老人躬腰追思,以表达对老人一生行善的崇敬。从此,人们把倾料的老槐树叫作行善槐。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