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商鞅对秦国真的那么重要吗?其实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喜欢就请关注我吧 人未眠,夜未央 公元前338年的一天深夜,秦国与魏国交界,一位老者在夜色中奔走,这位老者是秦国的大良造,被秦孝公封为商君的卫鞅,时人称之为商鞅。在秦国,大良造主掌全国政事,辅佐秦王治理国家。如此位高权重,当是锦衣玉食,养尊处优才对。而商鞅此时却是狼狈不堪,面色惶恐。他急匆匆的进入边关,来到一家旅店外,想要住宿一晚,明日出关。结果却因为拿不出住店需要的凭证,被店主拒之门外。 商鞅听到店主的解释「 ”没有凭证住店,被发现后,要被商君(商鞅)治罪”,一时间哭笑不得。自己如今深陷危机,在这关键时刻,竟然被自己亲手制定的法律,阻拦在秦朝边关,当真是作茧自缚。 成也变法败也变法的商鞅 无奈之下,商鞅只好离开,走在夜色苍茫的路上,商鞅回想刚才的一幕,心中又是欣慰,又是悲伤。成也变法,败也变法,自己这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全都耗在这变法二字上了。在黝黑夜色的浸染下,商鞅的身影逐渐隐没,最终与这黑夜融为一体。 秦国都城,咸阳城,刚刚继位的秦惠文王嬴驷也在注视着天空,他已经知道商鞅逃跑的消息了。他并不意外,当他下令以谋反罪捉拿商鞅的时候,就已经猜到了商鞅的选择。自己的父亲秦孝公对商鞅信任有加,倚仗为国之柱石,商鞅也是在父亲的支持下,担负辅国重任,推行变法,对父亲忠诚无比,怎么会有谋反之心。谋反只是一个借口,真正造成如今这个局面的,正是商鞅一力推行的变法。嬴驷不是一个昏君,他只是明白一个道理,为了稳固朝堂,继续推行变法,商鞅断没有活着可能,他必须死! 春秋一霸,往事随风 公元前356年,嬴驷出生在秦朝的旧都栎阳城。这一年,也是商鞅被秦孝公嬴渠梁任命为左庶长正式推行变法的一年。 这一年商鞅39岁,秦孝公嬴渠梁25岁。此时的秦国早已经不是那个在秦穆公带领下,灭掉西戎国家12个(一说20个),攻灭蜀国和其他关西(函谷关以西)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被周襄王任命为西方诸侯之伯,称霸西戎的春秋霸主之一了。 霸灭西戎拓地千里的秦穆公 自秦厉共公去世之后,秦国历经秦躁公、秦怀公、秦灵公、秦简公、秦惠公、秦出公六代君王,时间从公元前442年至公元前385年,在这57年的时间里,秦国政局动荡不堪,国家大权逐渐被公室大臣掌握,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争斗,势力越发强大,秦国国君地位则不断下降。公元前425年,秦朝公室大臣大庶长鼌甚至联合其它贵族逼秦怀公 ... ,改立秦怀公之孙嬴肃继位,是为秦灵公。 这一时期,正值战国初期,经历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诸侯国兼并战争,到了战国时期,诸侯国的数量由一百四十多个锐减到不足二十个,刘向在《战国策》中说:「 ”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 战国初期形势图 从一百多个国家整合为十多个国家,各诸侯国之间的战略缓冲空间不复存在,各个大国不得不面对直接竞争的局面。资源的集中使得国家之间的战斗规模不断提高,同时为了争夺更多的资源,各个国家内部开始了一些列的变法改革。 在这一时期,秦国却因为动荡的局势,失去了提升国力的时机。与秦国的接壤的新兴诸侯国魏国,却在开国君主魏文侯(公元前445年-公元前396年在位,公元前403年被周王朝正式封为诸侯)魏斯的带领下,在诸侯国中第一个实行变法,他用李悝、翟璜为相,改革弊政;用乐羊、吴起等为将,训练士卒,打造出一支精锐的重型步兵,这支步兵「 ”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名动天下,号称魏武卒。 魏国西有秦国和韩国,南有楚国,北有赵国,东有齐国,地处中央,四战之地,易攻难守。为了打破这种局面,向外拓展魏国的战略纵深,魏文侯将目光对准了政局动荡,国势日衰的秦国。 一片土地,十一年的战争 魏文侯垂涎的是秦国的河西之地。河西之地大体在今陕西东部的洛河与黄河之间。范围相当于今日华阴、华县、大荔、蒲城、澄城、白水、合阳和韩城八地,南北自华山直抵禹门口,东西自蒲城直抵黄河西岸。因为其地处黄河以西,而被称为河西。古代文献多称河西为「 ”西河”。 河西之地对于秦国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大秦帝国》一书中的话来说明:秦东关防,险在桃林,势在河西,二者缺一不可,只有牢牢占据河西,才能居高临下,有效控制桃林高地(崤函道)的关防要塞。 秦河西之地(魏西河郡)及要塞城市示意图 秦国的统治中心区域在关中平原,这里的地形特点是四周高,中间低。周围被大山环绕,中间则在渭河、泾河、洛河等众多河流的冲击下,形成了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的冲积平原,土地肥沃,十分适宜农业生产,自古便有「 ”天府之国”的称谓。 史载关中「 ”有鄠杜、竹林,南山檀柘,号称陆海,为九州膏腴”。河西之地处于关中平原的东方,秦国在这里修建了函谷关、潼关、蒲津关、武关、峣关、萧关、散关、金锁关等要塞,是秦国抵御东方诸侯国进攻,同时也是秦国自己东进中原的前沿阵地,若缺少了河西,那么关中的「 ”四塞之固”便无从谈起,秦国将直面东方诸侯国的 ... 威胁。 实行变法奠定魏国战国初期霸主地位的魏文侯 公元前419年,魏军在河西少梁(今陕西韩城西南)修筑城池,建立 ... 基地,以便屯兵积粮进攻秦国。秦军闻讯后,前来攻击魏军,失败而归。 公元前413年,魏军正式开始向河西秦军进攻,在秦国郑地(今陕西华县西南)附近,大败秦军。 公元前412年,魏文侯又命太子魏击率军攻克繁庞(今陕西韩城东南)。 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吴起为主将,又夺秦国河西地区的临晋(即王城,今陕西省大荔县东南)、元里(今陕西省澄城县东南)等地。 公元前408年,魏军再夺洛阴(今陕西大荔西南)、邰阳(今陕西合阳东南)两城。11年的时间,魏军三次打败秦军,将原本属于秦国的河西地区完全占领,并设立西河郡,正式实行管辖权,第一次河西之战结束。 一心雪耻,一败涂地 面对着河西之地被魏国占领的结果,秦国上下俱是心中不甘。公元前403年,魏文侯去世,魏武侯继位,魏国的 ... 重心逐渐向中原地区转移,在河西之地的魏军数量有所减少。 趁着这个机会,经过数年准备的秦军,于公元前401年开始,主动向魏军进攻,企图夺回河西之地,双方你来我往,在河西这片土地上拉锯对攻,随着时间的推移,秦国逐渐失去耐心。 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嬴仁尽起全国之兵50万,亲自率领进攻河西魏军。此时的河西魏军统帅为名将吴起,吴起请求魏武侯派5万名没有立过功的魏武卒作为主力,由自己亲自率领反击秦军。魏武侯同意,并加派战车500乘、骑兵3000人,协助吴起作战。 爱兵如子,士兵为之效死的吴起 交战前一天,吴起向三军发布命令说:诸吏士都应当跟我一起去同敌作战,无论车兵、骑兵和步兵,「 ”若车不得车,骑不得骑,徒不得徒,虽破军皆无功”。第二天,魏军在吴起率领下,与秦军交战于阴晋。五万魏武卒,勇猛无畏,对50万秦军反复冲 ... ,秦军阵势大乱,继而崩溃大败。 阴晋之战,是中国古代 ... 史上少数的几次以少胜多的战争,此战以后,秦国暂时失去了与魏国争夺河西之地的能力,不仅如此,由于失去了河西之地,此时的秦国只占有陇山以东、洛河以西、秦岭以北的渭河平原,土地狭小,在诸侯国之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其大国地位不再被其他诸侯国所承认。 阴晋之战将秦国踢出了战国初期大国之列 公元前387年,丧师辱国的秦惠公去世,其两岁的儿子秦出公继位,由其母亲主持朝政,秦出公母亲任用外戚和宦官干政,同时为了笼络人心,对手下大臣大肆赏赐,使的秦国国库空虚,为了增加国库收入,又加重对秦国百姓的税赋征收,这两方面的不当措施,使得秦出公母亲与秦国公室和地主、自耕农两个阶层的矛盾激化,国势越发动荡。 公元前386年,为了扶持一个亲魏的秦国政权,魏武侯向流亡在魏国的秦国公子嬴师隰提出护送他回秦国,继承秦国国君之位的建议。嬴师隰是秦灵公的儿子,秦灵公去世,秦灵公的叔父、嬴师隰的叔祖父嬴悼子夺得君位,是为秦简公。时年十岁的嬴师隰为防不测,逃到魏国,开始了长达二十九年的流亡生涯。 阴谋扶持秦国亲魏政权的魏武侯 嬴师隰识破了魏武侯的阴谋,他表达了愿意回国继位的意愿,但是拒绝了魏武侯派兵护送的建议,表示自己独自回国。嬴师隰派遣身边机智善辩之人进入秦国,联系与秦出公母亲不和的大臣,在民间散布自己要回国实行新政的消息,同时用金银珠宝交接豪杰义士,暗中争取秦军的将领。 经过一年的筹划,公元前385年,嬴师隰从魏国启程返回秦国,在河西被前来迎接的秦国公室大臣拥立为君,是为秦献公。之后秦献公在带领拥护自己的大臣和军队进入秦国都城雍城, ... 死秦出公和秦出公的母亲,正式接管秦国政权。 一位明君,一国希望 嬴师隰在魏国生活了二十九年,他亲眼见证了魏国强大的过程,那就是变法,他在二十九年的时间里,学习消化着魏国的变法经验,并在刚刚登上君主之位后,对国家进行改革。 第一步,废黜人殉制度,人殉制度是自商朝时就存在的陋习,秦献公下令废黜人殉,一方面赢得了全国百姓的拥护和支持,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被白白 ... 死。为秦国存活了大量的劳动力,极大的推动了秦国的农业和工商业生产。 第二步,迁都。秦献公继位时,秦国的都城是雍城(今陕西省宝鸡市),自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至秦献公二年(公元前383年)雍城作为秦国国都,时间长达294年。如此长的时间,使得这里的公室势力十分强大,而公室势力又是极为保守的奴隶主势力,秦献公若想在秦国实行改革,必须摆脱这一股强大的掣肘力量。而迁都是最好的选择。公元前383年,秦献公将都城从位于秦国西部的雍城迁到秦国东部、地近河西之地的栎阳(今陕西省西安市),此次迁都,秦献公一方面是为了摆脱守旧势力的掣肘,另一方面也是向全国表明自己收回河西之地的决心。 迁都栎阳使得秦献公摆脱了公室的掣肘 第三步,废邑设县,公元前379年,秦献公将蒲、蓝田、善、明氏等边境地区的封邑改建成县,由自己直接掌握,委派官吏进行管理。这个措施使得秦献公所掌握的军政力量得到极大的加强。 第四步,设立市场,收取商税,公元前378年,秦献公开始在全国的主要城市设立商品交易市场,规范全国的商业行为,并抽取营业税。设市收税为秦国的国库带来大量的收入,国家经济规模倍增。 第五步,编户为伍,监督连坐。公元前375年,秦献公对全国的百姓进行编户管理,每五户人家编为一伍,编户为伍后,百姓在农忙时互相帮助,农闲时进行 ... 训练。编伍中一户犯法,其余连坐。通过这种办法,整个秦国的 ... 战斗力和国家秩序得到极大的提高。 编户为伍提升了秦军的战斗力 通过这五项措施,秦国的国力和军队的战斗力得到极大的提高,但是也产生了新的社会矛盾。战国时期,奴隶经济逐渐瓦解,新兴的私人地主经济成为主流,秦献公的改革明显偏向于地主经济,因此以公室大臣为首的奴隶主势力对秦献公十分不满,国内阶级对立情绪加重。 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同时满足国内各阶层对土地的需求欲望,秦献公决定对外发动战争。 未竟的事业,未竟的渴望 公元前364年,秦献公下令秦军攻打魏国,夺回秦国故土河西之地,第三次河西之战爆发。原来的魏武卒统帅吴起,因为被魏国相国公叔痤设计离间,早已离开魏国投奔楚国。 秦军利用这个机会,不断进攻魏军,一直打过黄河,深入魏国境内的石门(今山西运城西南)地区,斩首魏军六万人,夺回部分河西之地,秦献公把这些土地赏给地主和贵族,有效的缓和了国内矛盾。同时周天子向秦献公祝贺这一胜利,秦献公被赐予与秦穆公一样「 ”伯”(是霸主的意思)的称号,秦国开始走向复兴之路。 陕西韩城市少梁城遗址界碑 公元前362年,秦军在少梁(今陕西韩城西南)再次大败魏军,俘虏魏国将领公叔痤,攻克庞城(今韩城东南)。公叔痤因早年在魏国对秦献公多有照顾,秦献公在盛情款待一番后,将公叔痤放回魏国。 第三次河西之战,秦国虽然取得胜利,此时的秦国经过秦献公二十三年的治理,国力虽有所复苏,然而由于秦献公的改革不彻底,加之秦国历经四代乱政,国家经济基础依然薄弱,无法对仍处在全盛时期的魏国造成根本性的伤害,故并没有完全收回河西之地。 兴国大业未竟的秦献公 公元前361年,用心治理秦国二十四年的秦献公嬴师隰去世,秦献公励精图治二十四年,打下了秦国复苏的基础,他在秦国第一次普及了魏国变法的经验和措施,为之后的商鞅变法打开了局面。 变换的国君,不变的梦想 秦孝公去世后,20岁的太子嬴渠梁继位,是为秦孝公。 秦孝公继位的时候,与他先后并列存世的其他六大诸侯国的君主分别是:齐威王(公元前356年继位)、楚宣王(公元前370年继位)、燕文公(公元前361年继位)、韩昭侯(公元前363年继位)、魏惠王(公元前370年继位)、赵成侯(公元前375年继位)。 齐威王任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进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国力日强。经桂陵、马陵两役,大败魏军,开始称雄于诸侯。并礼贤重士,在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稷门外修建稷下学宫,广招天下贤士议政讲学,成为当时的学术文化中心,齐国强盛一时。 齐威王统治时期齐国盛极一时 魏惠王继位初期,为了便于统治东部地区,同时加强对东方诸侯的控制和保证国都的安全,在公元前361年把国都从安邑(山西夏县北)迁到大梁(河南开封)。他对内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对外采取团结赵、韩的政策。魏国的国力进一步加强。公元前356年,鲁、宋、卫、韩的国君到魏国朝见魏惠王,魏国再次成为诸侯领袖。 统治前期让魏国再次称霸诸侯的魏惠王 楚宣王在位时在国内进行改革,一方面坚持休兵息民,保持实力,不轻易出击;另一方面则洞察形势,抓住有利时机,加入兼并战争的行列,攻城略地,开拓疆域,为楚国「 ”宣威之治”奠定了基础。 奠定楚国宣威之治基础的楚宣王 韩昭侯在位时,重用申不害进行变法,内政修明,韩国成小康之治,为韩国在战国时最强盛的时期。 开启韩国小康之治的韩昭侯 赵成侯在位时,对外征伐卫国,拓展赵国疆域。燕文公在位时,任用苏秦为相,开展合纵之术。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战国,主要大国的领导人皆非庸才,秦孝公所面对的外部压力可见一斑。 不仅如此,由于魏国此时仍然占据着秦国河西之地,阻断了秦国东进中原的道路,使得秦国一直无法参与中原事务,天下诸侯国对秦国越发的疏远,渐渐将秦国视为夷狄之国,这被秦孝公视为奇耻大辱。如此局面下,秦孝公立志恢复秦穆公时期的霸业,于公元前361年下达求贤令,招揽天下人才进入秦国。 关一扇门,开一扇窗 与此同时,身在魏国的商鞅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此时的商鞅还被人称做卫鞅,他已经三十四岁了,他的出身还算高贵,是卫国公室后裔。卫国是武王伐纣后分封的第一批诸侯国,开国君主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康叔,西周时是拱卫西周王室的重要封国之一,春秋初期,卫武公姬和励精图治,国力强盛,一度成为诸侯首领之一。 战国时期,卫国的繁华盛世早已成为昨日黄花,此时的卫国已经成为无足轻重的小国,在赵、魏、齐、楚四大强国的夹缝中苟延残喘。弱国无尊严,弱国的人民更没有尊严,因为自己祖国的衰弱,商鞅即使出身高贵也无法获得他国的认可。 开启卫国基业的周康叔 商鞅年轻时,就开始在各国之间奔走,谋求入仕的机会,他喜欢法家的学说,还精通杂学。 战国时的杂学不是后来所谓的杂乱的学问,而是战国时期兴起的一个哲学流派,以博采各家之说见长。以「 ”兼儒墨,合名法”为特点,「 ”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代表人物是战国时期的尸佼,他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后人尊称为尸子,与孔子、老子、孟子、墨子、荀子、鬼谷子等人并列于春秋战国「 ”诸子百家”之列,其所著的《尸子》一书,是杂家流派的代表作。商鞅就是在魏国都城安邑跟随尸佼学 ... 杂学。 商鞅虽然精通杂学,但是他最喜欢和最擅长的还是法家学说。而战国前期,法家学说氛围最为浓厚的就是魏国。曾经在魏国实施变法的李悝、吴起都是法家流派的代表人物,李悝所著的《法经》更是法家的代表作之一,全书分为《盗》、《贼》、《网》、《捕》、《杂》、《具》6篇。 李悝所著的《法经》是法家的代表作 《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成文法典,成为以后历朝历代编著法典的蓝本。商鞅在法家氛围浓厚的魏国,系统的学习和吸收着法家的学术知识,同时拜入魏国国相公叔痤的门下,渴望在魏国谋求出仕。 现实是残酷的,一直到商鞅三十四岁时,他依旧没有踏进魏国的朝堂,只是担任了公叔痤的侍从官中庶子一职。 是公叔痤不举荐商鞅吗?也是也不是,公叔痤是魏武侯和魏惠王时期魏国著名的大臣,他具有识人之明,对待下属也十分宽厚,算得上是一位贤臣。但是他又是一个对权势和地位比较在意的人,他为了稳坐相位,设计排挤吴起,最终使吴起离魏投楚,中断了魏国的变法进程。 商鞅的才华是被公叔痤认可的,但是为了自己的地位,公叔痤一直到公元前361年,自己病危之时,才向魏惠王举荐商鞅。 公叔痤直到临终前才举荐商鞅出仕 《史记商君列传》详细记载了这件事: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 ”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 ”痤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嘿然。王且去,痤屏人言曰:「 ”王即不听用鞅,必 ... 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痤召鞅谢曰:「 ”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 ... 之。王许我。汝可疾去矣,且见禽。”鞅曰:「 ”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 ... 臣乎?”卒不去。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 ”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岂不悖哉!” 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得出两点: 一、公叔痤确实举荐了商鞅,但是这其中透露出公叔痤作为一名政客的精明,若过早地推荐商鞅,可能会取代自己的职位,而在临终时郑重托付,既能博得荐贤之名,又无损于自身的利益。 二、公叔痤的临终举荐,又等于没有举荐商鞅。公叔痤的托付之言中先是要魏惠王将国家大事完全托付于商鞅,又告诫魏惠王若不用商鞅,就 ... 掉商鞅,不能让他为别国所用。 如此用语无非是突显商鞅的才能,当然以后的历史发展证明,公叔痤确实没有危言耸听。但是魏惠王在公叔痤这次举荐商鞅之前,没有接触过商鞅,他对商鞅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作为一国之主,魏惠王不可能仅凭公叔痤的一番话,就将国家大事完全托付于一个自己不了解的人。而魏惠王之所以对商鞅不了解,正是因为公叔痤出于私心,没有及早的推荐商鞅给魏惠王,没有给二人创造相互了解的机会和时间。 公叔痤的临终举荐并没有给商鞅带来机会 公叔痤临终所言,用力过猛,最终阻断了商鞅在魏国的入仕之路。公叔痤死后,魏惠王既没有重用商鞅,也没有 ... 掉商鞅,34岁的商鞅在安葬过公叔痤后,茫然四顾,不知所措,他不知道自己的路在哪里。 上帝在对你关上一扇门时,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就在商鞅为前路迷茫时,秦孝公的求贤令传到了魏国,传到了商鞅的耳朵里,怀才不遇的商鞅兴奋不已,他收拾行囊,拿着自己最喜欢的《法经》,踏上了西入秦关的道路。 一样的开始,不一样的结局 进入秦国,只有求贤令这一块敲门砖,还不能让商鞅敲开觐见秦孝公的大门。在没有科举考试的战国,要想在一国朝堂之上求得一席之地,要么是宗室公族,要么有大臣举荐。商鞅是外来户,只能走秦孝公宠臣景监的门路,让景监向秦孝公举荐自己。景监对商鞅进行了面试考察,发现商鞅确实很有才能,景监不是公叔痤,他立即向秦孝公举荐了商鞅。秦孝公听到景监对商鞅的赞誉,决定接见这个外来者。 第一次面试,商鞅在秦孝公面前侃侃而谈,说了很长时间尧、舜治国的 ... ,秦孝公边听边打瞌睡,一点也听不进去。面试结束后,秦孝公十分愤怒,他对着景监破口大 ... :「 ”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你找的什么人才啊,就是一个大言不惭的草包。 秦孝公对商鞅的第一印象很不好 景监也迷糊了,不可能啊,明明是很有才华的人啊,景监带着疑惑和埋怨找到了商鞅,将秦孝公对商鞅的评价告诉了商鞅。商鞅告诉景监自己和秦孝公谈论的是尧、舜的治国理念。景监才反应过来,敢情是秦孝公对尧、舜的治国理念不感兴趣。想通这一点后,隔了五天,景监向秦孝公请求给予商鞅第二次面试的机会。 第二次面试,商鞅再一次滔滔不绝,秦孝公没有再打瞌睡,但是依然对商鞅不满意,结束之后,秦孝公又一次责备了景监。景监也急了,明明自己初试的时候,商鞅表现的很好呀,怎么会在秦孝公面前就不行了呢。景监带着困惑再次找到商鞅,商鞅对景监说「 ”我用禹、汤、文、武的治国 ... 劝说大王而他听不进去。”说完之后,商鞅再一次请求景监向秦孝公争取,第三次面试的机会。不得不承认,景监确实是一位仁厚的人,连续两次被秦孝公责难,并没有动摇景监对商鞅的信心,他果真向秦孝公请求第三次面试商鞅。 第三次面试,商鞅用春秋五霸的事例来阐述治国理念,秦孝公有了兴趣,但是仍旧没有任用商鞅为官,这一次,秦孝公没有再责备景监。几日过后,秦孝公主动召见了商鞅。 直到第四次面试商鞅才最终通过了秦孝公的考核 第四次面试,秦孝公与商鞅一连讨论了几天,兴奋不已,毫无疲倦之感,这一次商鞅是通过法家治国理念打动了秦孝公,最终通过了面试。 人和人之间不一样 战国时期,正值周礼崩塌,新的社会秩序还未完全形成的时期,各种思想和治国理念纷纷出现。当时主流的思潮有儒家的法古,法圣王,行仁政;墨家的兼爱非攻;法家的法治,「 ”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这个时期天下的人才流动十分频繁,他们往来于各国之间,向国君阐述自己的治国理念。 这一时期,不仅是君王选择人才,人才同样也在选择君王,秦孝公与商鞅的四次面试,形象的为我们展现了这一时期的人才与君王之间的关系,你在考察我,我也在试探你,国家与人才之间,更像是一种另类的交易。 公元前265年的战国七雄 商鞅在前三次以尧舜、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以及春秋五霸为例所提出的治国理念,体现的是儒家提倡的法古,法圣王,尊礼、行仁政的圣王之道。这种治国理念注重对国家臣民的道德教化。主张以道德为秩序,引导臣民发展生产,最终达到国家大治。 这种治理方式是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沉淀的,在短时间内无法拥有明显的效果。对于急切希望国家富强的秦孝公来说,这种慢方式是自己无法认同的。 第四次面试时,已经知道秦孝公心中所想的商鞅,提出了能够快速增强国力的 ... 。实行法治,以法治国,加强中央 ... 的权威,打破世袭贵族的特权,扩大国家的施政深度和广度,最大程度的挖掘国家潜能。这种 ... 重实际,重效率,重功利,轻教化,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得国家的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最符合秦孝公的治国需要。 没有秦孝公的支持,商鞅之于秦国只是一个过客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 一、商鞅确实是一个全才,他除了法家,对其他流派的治国思想也十分精通。 二、商鞅是一个精明的人,他与秦孝公的四次见面,也是对秦孝公治国思想的试探。可以假设,如果秦孝公心中希望采用的是儒家的治国理念,商鞅会毫不犹豫的摒弃法家立场,全力帮助秦孝公实施儒家的治国 ... 。商鞅不同于历史上其他变法者的一点就是,他推行变法,并不完全为了国家,他仍抱有希望通过变法来获得政治地位和权势的私心,也就是求自身的富贵。 三、秦国如果没有商鞅,也会有另外的人来推行变法,秦国的变法真正的幕后推动者是秦孝公,不是商鞅。商鞅只是在恰当的时间充当了秦孝公变法的具体实行者。与其说是商鞅变法,不如称其为秦孝公变法更为合适。 欢迎关注收藏,转发评论

商鞅对秦国真的那么重要吗?其实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三国群英传2,大乔小乔,两女胜过千军万马

    大乔小乔分别是孙策和周瑜的妻子,三国里出名的美女,正所谓美女配英雄,而孙策周瑜是三国里有名的英雄人物,大乔在演义中的描写相对较少,主要原因就是孙策牺牲太早,小乔的描写就比较多了,和周瑜是珠联璧合,才子佳人的一对赤壁之战,三国最出名的战役,战前诸葛亮曾引用曹植的铜雀台赋成功激怒周瑜,让周瑜借坡下驴,誓战曹操,唐代大诗人杜牧也曾写到,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的诗,最主要的这好像还是初中要求背

  2. 说一说古代传说中的最牛七种武器

    在冷兵器时代,虽无现代战争那般火力全开枪林弹雨的破坏力和即视感。但古文字里记载那些口口相传的兵器,往往却也激发人们无限的想象力。譬如,资深武侠大师古龙先生曾灵感突发,炮制出七种武器,如孔雀翎、多情环,浪漫而隐秘着。当然,若将古时传说中武器做个名目,林林总总,却也纷呈,若归纳七宗最出名的,大可如下:1、...的斧斧头这玩意,最早使用者应该是...。

  3. 刘璋号称暗弱,却为何能把刘备、庞统打得如此悲惨?

    如果刘璋不给,那么刘备就有借口了,至少在明面上说得过去。这一年来,刘备借攻打张鲁为名,在刘璋这儿吃吃喝喝,都快把刘璋给吃穷了。可没想到,刘璋竟然没发火,而且一口答应给刘备人马报销火车票,只是资助的人马与物资减半,不管如何,已经相当够意思了。

  4. 袁绍麾下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最后那位才最厉害

    袁绍给人的印象,其实非常裂变。

  5. 命中注定要当皇帝?一代明君汉文帝的传说

    皇帝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作为万民的领袖,皇帝理所当然地被赋予神秘的色彩,像刘邦的母亲就据说是在睡觉时有条龙在她的上方,杨坚出生时也传闻头顶生角,紫气冲天。但有一位皇帝,关于他的传说,却是相当得可信,他就是汉文帝刘恒,汉武帝的爷爷,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6. 因错 ... 一名将,秦昭襄王将一统天下的名头,拱手让给了秦始皇

    秦朝在历史上是尽人皆知的,秦朝之所以能够尽人皆知,主要原因就是秦朝出了一个千古一帝——秦始皇。这位皇帝想必是小孩子也会知道,他创造了历史上多项第一。

  7. 如果刘邦代替刘备统治蜀汉,能否打败曹操和孙权,最终统一三国?

    刘备一直打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帜混迹于东汉末年,若是按他说法来算,他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虽然他并没有取得先祖那样的成就,不过还算没给刘邦丢脸,凭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在汉末占据了一席之地。不过刘邦似乎比刘备要给力一些,从一介乡间小混混到开国皇帝,期间仅花费了7年时间而已,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传奇。若是让刘邦来替代刘备统治蜀国,有没有可能让蜀汉焕然一新,最终击败曹操和孙权,进而完成统一呢?首先我

  8. 乱世谋生专家,极品毒士,他才是三国中活得最精明的人

    在三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神秘的人物,他被后世称为毒士,由于他的计策,三国的形势多次发生大变,他也可以说是东汉政权的掘墓人。在乱世里面他这么一个文人,想要谋生并不容易,尤其是贾诩还背负这样的恶名。贾诩在乱世中这一通谋生操作,实在是非常出色,可这都是被逼出来的,没有人愿意到处去投靠别人。

  9. 曹操一生之错:实锤奸雄,放虎归山,急功近利失人心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10. 开国元帅揭秘:毛主席为何能做到用兵如神?

    一位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位就是一代伟人...。笔者认为,诸葛亮是被《三国演义》高度神话了的历史人物,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当时最杰出的政治家,治理蜀国很有一套,但其并无过人的...才能。

随机推荐

  1. 梦见打110报警 梦见打110报警什么意思

    梦见打110报警是什么意思?梦见打110报警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打110报警的详细解说吧。单身贵族梦见打110,则爱情运势:情侣间的默契度增加,有机会一起完成比较重要的事情。梦见自己怀孕打胎梦见自己怀孕打胎什么意思梦见自己报警,你的日常生活,将会受到双亲的指责。女人梦见自己报警,则近期万事如意。梦见自己报警抓人预示注意防盗,注意钱财,有破财的征兆!

  2. 梦见夫妻互相梳理头发

    周公解梦梦见夫妻互相梳理头发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夫妻互相梳理头发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6种伤肾饮食 养肾需警惕

    咖啡豆含有大量的...、脂肪和糖分,适量的咖啡有助于肠胃消化,但经常饮用会过量消耗肾脏的能量,影响肾功能。

  4. 萨达姆如何对待被俘女兵?当事人现身说法,亲口说出背后实情

    在以前,美国的士兵都是男士,可还是有一些女兵的,只不过数量比较少而已。但也有一些美国的士兵就被伊拉克的士兵俘虏了,并且在这些俘虏的人数之中,就有一名女性士兵。可因为当时美国的驻地已经不安全了,只能通过转移在建驻地了,所以这名女性士兵和她的战友在迁移的过程中被伊拉克的军队发现,进而被捕获了。在海湾战争结束之后,这名女性士兵被放了出来。

  5. 八字中的命局、大运、流年

    而真正流年的吉凶,要视大运、流年的作用结果而定。大运、流年的天干为用神,但地支为忌神,同时地支抑制天干,那么天干应吉成度小。大运、流年的干支同为用神应吉成度大。大运、流年的作用结合八字命局提示的信息,进行预测论证,大运流年不论怎样作用,都不会改变原局的信息。八字命局中的限运信息与大运相同步时,应吉应凶的成度大。

  6. 秦始皇兵马俑简介

    世界第八大奇迹。1974年,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发现震惊世界。这一建在公元前3世纪的地下雕塑群以恢弘磅礴的气势,威武严整的军阵,形态逼真的陶俑向人们展示出古代东方文化的灿烂辉煌,无论建造年代、建筑规模与艺术效果无不堪与“世界七大奇迹”媲美。于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之誉不胫...

  7. 梦见自己的摩托车被偷了

    周公解梦梦见自己的摩托车被偷了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自己的摩托车被偷了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越战 ... 如何用24发炮弹得打越军炮兵还不了手?

    我军决定将计就计:摧毁越军炮兵,切断越军步兵的退路,对越军步兵形成合围态势,将其全歼。9点30分,在军侦察大队的掩护下,炮兵侦察小组在敌前1000米处展开,利用器材观测和目测侦察,确定这是越军的122毫米榴弹炮,越军炮兵阵地侧后方还设置有隐蔽所和弹药车,附近有越军人员搬运弹药。这一仗前后只给了4分钟,仅用24发炮弹就将越军一个122毫米榴弹炮连全部消灭,我军炮兵阵地上一片欢声雷动。

  9. 梦见快递

    周公解梦梦见快递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快递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孕妇梦见绿色的玉

    周公解梦孕妇梦见绿色的玉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孕妇梦到绿色的玉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