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出自]:辛弃疾《鹧鸪天》(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忆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出自]:辛弃疾《鹧鸪天》
(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忆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注释]:
襜(chān):战袍。
《娖(chuo 辍):整备。娖:音chuò,整理的意思,
胡簶:是装箭的箭筒。簶,原写作“革”旁加“录”字。
金仆姑:箭名。[译文]:
我年轻的时候带着一万多的士兵、精锐的骑兵们渡过长江时。金人的士兵晚上在准备着箭袋,而我们 *** 的军队一大早向敌人射著名叫金仆姑的箭。追忆着往事,感叹如今的自己,春风也不能把我的白胡子染成黑色了。我看都把那几万多字能平定金人的策略,拿去跟东边的人家换换种树的书吧。[赏析]:
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是: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其后方比较空虚,北方被占区的人民,乘机进行起义活动。山东济南的农民耿京,领导一支起义军,人数达二十余万,声势浩大。当时年才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组织了二千多人的起义队伍,归附耿京,为耿京部掌书记。辛弃疾建议起义军和南宋取得联系,以便配合战斗。第二年正月,耿京派他们一行十余人到建康(今江苏南京)谒见宋高宗。
高宗得讯,授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授辛弃疾承务郎。辛弃疾等回到海州,听到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投降金人,义军溃散。他立即在海州组织五十名勇敢义兵,直趋济州(治今山东巨野)张安国驻地,要求和张会面,出其不意,把张缚置马上,再向张部宣扬民族大义,带领上万军队,马不停蹄地星夜南奔,渡过淮水才敢休息。到临安把张安国献给南宋朝廷处。辛弃疾这种精忠报国、智勇过人的传奇般的英雄行为,在封建社会的文人中是独一无二、值得赞叹的。这首词的上片写的就是上述作者这段出色的经历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上句写作者年青时参加领导抗金义军;下句写擒获张安国带义军南下 。“锦襜突骑 ”,即穿锦绣短衣的快速骑兵 。“燕兵夜娖银胡革录 ,汉箭朝飞金仆姑 。”写南奔时突破金兵防线,和金兵战斗。燕兵,指金兵。“夜娖银胡革录”,夜里提着兵器追赶。娖,通“捉 ”;胡革录,箭袋。一说,枕着银胡革录而细听之意。娖 ,谨慎貌;胡革录是一种用皮制成的测听器,军士枕着它,可以测听三十里内外的人马声响,见《通典 》。两说皆可通 ,今取前说。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