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王蒙《苏联祭》

  “苏联就是我的十九岁,就是我的初恋,我的文学生涯的开端。”——《苏联祭》

  《苏联祭》,王蒙著,作家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29。00元

  对“苏联”这个词汇,中国人的敏感一定仅次于有过“苏联”生活经历的俄罗斯人。同时,“苏联”,也是不管东方还是西方作家都格外关注的国家。因为,苏联意味着太多说得清或道不出的内容。纪德有过《访苏联归来》、罗曼·罗兰写过《莫斯科日记》,米兰·昆德拉的小说里有过“苏联”这个令他不快的沉重意象。不过,纪德和罗曼·罗兰无论如何都是“他者”姿态,昆德拉把苏联当成是闯入和打乱捷克生活秩序的“外来者”。只有中国人,特别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读过苏联文学、唱过苏联歌曲、背诵过高尔基、奥斯特洛夫斯基小说片段的中国人,把自己的青春、爱情和文学理想托付给苏联的“中国青年”,才会把“苏联”看成是一个让他们热血沸腾、无比灿烂的所在。上世纪末“苏联”作为一个国家消失之后,“苏联”情结再一次成为人们热烈讨论的话题。王蒙,一位写过《青春万岁》的作家,一个始终关注着政治、文化潮流的知识分子,把“苏联”作为自己的写作对象,是再正常不过了,他的声音,可以代表一代中国人对苏联的感情,他的笔力也能够表达出大多数中国人对苏联的印象、回忆和反思。正因此,当我看到醒目、扎眼的书名《苏联祭》以及它的作者“王蒙”时,第一感觉就是,写这样的书,的确非王蒙莫属。

  我特别认同书的最后由俄罗斯汉学家谢尔盖·托罗普采夫作出的评价,他十分准确地把握了一个中国作家面对“苏联”时的感受:“1984年他(王蒙)第一次来到我国,那时,这是苏联;二十年后,他第二次来到我国,这时,它已不是苏联,是俄罗斯。他两次访问的是一个国家还是两个国家?看过他写苏联与俄罗斯的文章后,我明白了——实际上他访问的不是苏联,也不是俄罗斯,他访问了第三个地方——就是他本人的青年,他的爱情,他的‘桃源’。”事实的确如此,我遇到的曾在五六十年代度过青春期的中国作家,大都会表达出比游览欧美国家更强烈的造访俄罗斯的愿望。我知道,对这一代人来说,去俄罗斯寻访,与其说是想看一个超级大国的风貌,不如说就是想去怀旧,去捡拾曾经阳光灿烂的青春,那可能是由手风琴、红场、革命语录、“喀秋莎”、“山楂树”等意象组合而成的心中“桃源”,是把青春、理想、爱情、奉献的情感基调重新调到最高处的强烈愿望。王蒙的《苏联祭》可以说是这种“怀旧”与想象的代言书。

  随意捡拾《苏联祭》中的字句,都可以看出“苏联”在王蒙心中的分量和意味。“苏联就是我的十九岁,就是我的初恋,我的文学生涯的开端。”(P21)“没有哪个国家像苏联那样,我没有亲眼见过它,但我已经那么熟悉,那么了解、那么惦念过它的城市、乡村、湖泊——”(P54)“游历苏联是一次灵魂的冒险。因为再没有第二个外国像这个国家那样在我少年时代引起那么多爱、迷恋、向往,后来提起它来又那么使我迷惑、痛苦乃至恐怖。”(P55)“那时候(50年代——笔者注)我想,人活一辈子,能去一趟苏联就是最大的幸福。”(P86)这是一代中国人共同的梦想,也是他们至今无法排释的情结。正是这种特殊的心理积淀所致,当王蒙踏上苏联时,他寻找的实际是自己曾经在想象中、在梦中已经去过多次的地方。他来到俄罗斯,一样是在找寻那些没有改变或已被改变的心灵印迹。所以,“内心体验”比之“开眼”更让作者揪心。即使苏联再辽阔、再广大,在王蒙这一代中国人心目中,就是高尔基、保尔·柯察金和“喀秋莎”生活的地方。这是一种类似于朝圣,又比朝圣多了几分亲切的旅行。

  问题是,王蒙找到了这些梦想了吗?我能看出的是,不管王蒙在苏联、在俄罗斯看到什么,他的眼光都不是批判的,冷峻的。心怀敬仰,充满理解,是他这些文字的基调。所以,他看莫斯科,不但觉得像北京,而且觉得“大气”。从莫斯科到圣彼得堡,俄罗斯大地上的一切都具有“存在”的“合理性”。一个人不是带着感情去看世界,就不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特别是,“苏联”的文学、歌曲、电影这些“非物质文化”,对一位中国作家的打动甚至超过了有形的自然风光。很明显,与苏联相关的艺术已经成为作家深入骨髓的一部分,面对“世纪印象”这样大得无法下笔的题目,作家想到的是苏联和苏联的文学。因为苏联的文学“表现的是真正的人,是人的理想、尊严、道德、情操,是最美丽的人生”。(P175)我也很留意王蒙在面对俄罗斯时的感受,在我看来,作家仍然是在用“苏联”的眼光来看“前苏联”的新气象。他并没有从政治上做过多的评价,对这个“改名换姓”的心中偶像一如既往的感情依然没变。这是很让人感慨的。

 

  王蒙这些文字不是一次写成,前后的时间跨度从“苏联”到俄罗斯,但他的感情没变,看世界的眼光和出发点没变,所以所有这些文字,用《苏联祭》来统称,形成一部完整的关于“苏联”的“祭奠”是恰如其分的。苏联完结了,但心中的理想没有沉沦,因为还有中国,正如作家所言,“苏联是苏联,中国是中国。”(P175)心中的愿望和前行的道路仍在。对于许多怀有“苏联梦”的中国人和不懂苏联但心中仍然怀着理想的中国人来说,这是一本有益的读物。

王蒙《苏联祭》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南京大屠 ... 时,200个老百姓,在逃难途中,遭日本兵全部枪 ...

    1937年12月,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极其「”悲痛”的日子。在这一个月内,我们的祖...亲,遭遇了奇耻大辱。作为她的象征,当时的中国首都南京城,被海外东瀛日本,强行攻占了。1840年中国清朝...,为了挽救因...泛滥,而带来的国民综合素质下降,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官员,执行了「”虎门销烟”,向毒害中国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宣战”。然而中国...对自己百姓的自救行为,招来了外族既得利益集

  2. 从曹植的《洛神赋》,看其对后世艺术创作的影响程度?

    虽然在储君的争夺中,曹植没有能够胜过曹丕,但在文学领域,他绝对是曹家最为出色的人,后世很多人对于曹植的评价都非常高,其中谢灵运更是直接就表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三国剧照可由于三国以及后来南北朝的乱战,使得曹植的很多文章都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他还是有部分作品能传世,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洛神赋》,这篇文章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传世名篇,对于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曹植《洛神赋》洛神又称

  3. 他用一支笔复活了麦田里的汉魏洛阳城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当陇海铁路线的乘客,穿过洛阳市区与偃师之间的一片麦田时,很少有人知道,窗外曾经有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都市之一——汉魏洛阳城。

  4. 不平则鸣,看看柳宗元的文学创作修炼手册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后人对柳宗元的认识和纪念,主要缘于他的文翰和思致。

  5. 面对妻子遭日军 ... 丈夫要冲出拼命 被人按在地上 不要害死大家

    日本军官要求日本士兵到门口给他把门,自己将房门一关对这名中国女子进行了...。在日本军官将房门关上的一瞬间,被赶到门外的这名漂亮中国女子的丈夫,看到房间里发疯一样在日本军官面前挣扎的妻子,急得要冲上去和日本人拼命,实在无法忍受自己的妻子在自己面前遭受日本的...,而自己却无动于衷。但就在这名丈夫要冲出人群的时候,旁边的其他难民却将他死死按住,并压在身下叫他不要冲动!

  6. 读书人在古代地位高吗?其实不然,看他们三个就知道了

    文/晨曦水滴人生感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识字,历来被人们看做是高端的行业,端坐庙堂之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为世人所津津乐道。

  7. 日本最敬畏的中国人,受日本军神一生参拜,却在中国不温不火

    我们都知道,古今往来,我们跟日本向来都是恩恩怨怨,就在一百多年里,日本多次向中国发起战争,使得中国百姓民不聊生。但是日本人却对中国一个人物非常尊敬,并且是已经到了敬畏的地步了。1997年,日本早稻田大学在日本做了一个调研,目的是为了了解日本人心中最敬畏的中国人。

  8. 《红楼梦》中的灯谜有什么作用呢?

    灯谜,又叫猜灯谜,它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一门传统的综合性语言艺术。从现有的古籍记载当中,我们可以知道,自先秦以来,在许多生活领域里,都有谜语这一语言形式的运用:人们用比喻、借代、描绘、字形离合等...制成谜语,用来劝谏、讽喻统治者,在外交上达到自己的目的;或者用谜语来暗通情报,掩人耳目;文人之间也会用谜语来相互戏谑等。

  9. 这三个中国人被日本封神:一人受日本军神崇拜,一人使日本崛起

    不过,对于中国人,自古以来,很多日本人都是非常佩服的。其实,还有三个中国人,也被日本人神话。不过,中国先人的思想和智慧得到日本人信服,也说明了中国祖先非常了不起。现代以来,日本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他们善于学习,善于反省,一举成为世界强国。

  10. 唐德刚访谈李宗仁:口述内容删得太多,李宗仁竟有些不痛快

    《李宗仁回忆录》,唐德刚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唐德刚用力最深的是《李宗仁回忆录》,足足访谈了七年。与胡适的严谨不同,李宗仁的口述可以说是滔滔不绝、鱼龙混杂,如何取舍便成了难题。

随机推荐

  1. 八路军新四军是国军吗 八路军新四军简介

    但这种观点其实是错误的,可以说,八路军和新四军都是国军。八路军新四军简介八路军八路军番号的来由是这样的——西安事变结束了10年内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蒋介石认可“新四军”,是他任总司令的北伐军中有个第四军。叶挺提议把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就是希望继承“铁军”和红四军的优良传统。说八路军新四军是国军,除了因为他们在名称上完全国军化外,在军衔军饷乃至服装上也都跟国军别无二致。

  2. 培养孩子五个学习好习惯

    培养孩子五个学习好习惯1、独立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按时:按照老师要求的时间完成,不拖拉。>书写漂亮,注意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等>3、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读”姿、保护视力:养成只要阅读,就端座于书桌前。读书30分钟后,眺望远方5分钟。>固定时间阅读的习惯。选书时考虑孩子的阅读兴趣。不强迫孩子读他不感兴趣的书,以避免造成他对书籍的反感。家长及时与孩子分享读书的乐趣,比如让孩子给父母朗读书中的精彩片段。

  3. 「 ”印度支那联邦”的两次覆灭:中国将这个老牌帝国一脚踢翻

    印度支那联邦又称为法属印度支那。印度支那是个很粗糙的殖民地理概念,就是指中南半岛,原始出处来自于法属印度支那,法兰西帝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领土,由老挝,柬埔寨和三个居民以越南人为主的地区,以及位于中国广东雷州半岛的湛江租借地组成。法国也是个老牌的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列强。

  4. 带有邑字的成语

    包含有“邑”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通都大邑——都:都市;邑:城。涂歌邑诵——路途邑里的人全都歌诵。形容国泰民安、百姓欢乐的景象。通邑大都——四通八达的大都会、大城市。尺蚓穿堤,能漂一邑——蚯蚓虽小,但它把堤岸穿透了,就能把整个城市淹没。比喻不注意小的事故,就会引起大祸。

  5. 带有粱字的成语大全

    包含、带有“粱”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一枕黄粱——比喻虚幻的梦想。纨袴膏粱——纨绔:细绢做的裤子;膏梁:肥肉和细粮。黄粱美梦——黄粱:小米。膏粱子弟——膏粱:肥肉和细粮,指美味佳肴。富贵人家过惯享乐生活的子弟。膏粱文绣——指富贵人家的奢华生活。亦泛指精细贵重的东西。炊粱跨卫——卫,驴的别名。用高粱做饭,骑驴子代步。形容简朴的生活。

  6. 小女孩的白日梦(图文)

    「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去除妄想,才能认清周围的境界。在市集里她边走边看,心想:有钱人真好命!因为想得太高兴了,忘了头上还有一篮水果,忽然一摇头,整篮成熟的水果都掉落在地上、摔烂了!这时她才懊悔地说:「原来,这一切都只是妄想!」>每个人都有理想、对未来也有一些蓝图;未来的境界总是在心里不断地产生。所以,「想」有时真的会扰乱了人心。若不断地追求妄想,这种「相」就会遮盖我们清净无邪的本性。

  7. 梦见吃驴肉 梦见吃驴肉什么意思

    梦见吃驴肉是什么意思?梦见吃驴肉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吃驴肉的详细解说吧。梦见驴,通常表示将逐渐摆脱困境。梦见自己骑在驴背上,表示恋爱顺利。梦见别人送孩子给自己梦见别人送孩子给自己什么意思梦见白色的驴,预示性能力增强,个人生活幸福和伴侣忠诚。梦见驴的尸体,不用担心,是好事,表示你通过努力即将取得成功。梦见驴穿着衣服和鞋子,表示你会受到朋友的捉弄。

  8. 螺丝

    七岁的儿子看完机械战警以后,就把自己当成一个机器人了.连走路的样子也模仿机器人生硬的动作,有一天他拿着一颗掉下来的牙齿走到他爸爸根前说道:“爸,你看我身上有一颗螺丝掉了。”

  9. 男人观察身体的这4处,或许就能知道自己是否老了

    对许多女人来说,年龄都是件比较隐晦的事情,其实男人也同样怕老。其实,男人观察4个地方就能知道自己是否老了。的确,在三十岁以前男性的身材是比较偏瘦的,在正常饮食的前提下一般不会轻易变胖。但是,在年龄逐渐增长之后,随着身体各项机能的下降,稍微晚睡一会儿就容易觉得头痛、眼花。不仅是在日常的精力上,在夫妻生活上也会有体力不支的表现,这点在四十岁后尤为明显。如果有这种迹象,就说明你已经变老了。

  10. 带有牺字的成语

    包含有“牺”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自我牺牲——为别人(或事)牺牲自己。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