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试论先秦儒法的德力争论与领导影响力

  影响力是领导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影响力有两种,一是强制性影响力或权力性影响力,一是非强制性影响力或非权力性影响力。强制性影响力是凭借权力而发生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同领导者自身的因素无关,纯粹因权力而产生,因权力而消亡。所谓“尧为匹夫不能正三人,而桀为天子却可乱天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非强制性影响力是权力之外的因领导者本人的因素而发生的影响力,诸如领导者的能力、品德、业绩等等。领导人的主体素质不同,虽然手中握有同样的权力,但影响力却相去甚远。有的领导威德很高,似日月经天,如江河行地,民心所向,众望所归,从之如流,一呼百应;有的领导者却威望不高,甚至成为孤家寡人,形影相吊。非强制性影响力是衡量领导能力高低的极其重要的参数。

  一

  儒家和法家的影响力理论各持一端,并将对方理论作为激烈批判的对象。

  法家主张以力服人。法家从人性自私自利“性恶”的理论出发,建立起“君臣利异”的理论。在法家看来,人天生自私自利,为自已打算,他们关心满足自已的欲望,而从不关心领导和管理的好坏,势必同国家和社会的领导者发生冲突,民众同君主的利益冲突是必然的。领导者必须采取强制的办法,逼迫民众为自已效力。法家的一整套治国大略,核心一条就是以强大的法律制度,以赏庆和刑罚的两手,强迫民众为我所用。商鞅说:“国之所以重,主之所以尊者,力也”。韩非研究了历史进化规律,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古竞于智慧,当今争于力气”。主张“不养仁爱之心,但增威严之势。”法家研究了众多的权术,目的就是牢牢保住大权不会旁落。应该说,从整个领导智慧发展上看,法家对强制性影响力的观察、分析和研究,是最为系统和深刻的。

  儒家的以德服人大略,从孔子开始,经孟子,到荀子,构成了一条一以贯之的传统。这条传统认为应顺应人的本性,立足于从积极方面满足民众的需求,进而获取民心的支持。他们主张尊重民众的人格尊严,把人当人看,“博施济众”,“制决之产”,让百姓过上“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七十者衣帛,五十者食肉”的温饱的生活。然后,进行道德教育,使之自觉地弃恶从善,归属领导。儒家扬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儒家认为,为政的关键是要“正”,“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如果为政者自己身正,其所管辖下的各级管理人员以及民众就没有不正的。所谓“身正”就是为政者的道德人格,它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勿从。”(《论语•子路》)为政者自己“身正”,其人格影响力达及于其下级和民众中去,他们就能够自觉地遵守社会的规范,不需要命令他们去做什么才去做什么;相反,为政者自己身不正,你下命令去强制他们做什么,他们也不会服从。孔子还说:“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同上)所以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只要为政者自己身正了,就能像北极星那样众星拱护在它的周围,得到民众的拥护。(《论语•为政》)朱熹注释说:“为政以德,则无为而天下归之,其像如此。程子曰:‘为政以德,然后无为’。(《四书集注•为政》)按照朱熹的解释,“为政以德”就是无为而治。孔子也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论语•卫灵公》)这里说的“无为”是为政者的道德人格力,它与道家讲的“无为”是有很大不同的。为政者用他们的道德人格力来实施管理,发挥其人格的示范作用和榜样的功能。也就常说的,“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说明治人者、为政者的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情操所形成的人格影响力,就像风一样所向披靡,无不折服。可以说,儒家已经将非强制性影响力的理论发展到了十分成熟的程度。

  儒家还认为,管理者、治人者必须是“为人师表者”。领导者、管理者的思想和行为应该对民众、被管理者起表率的作用。孔子在回答曾子问何谓“七教”时说:“上敬老,则下益孝;上尊齿,则下益悌;上乐施,则下益宽;上尊贤,则下择友;上好德,则下不隐;上恶贪,则下耻争;上廉让,则下耻节;此之谓七教。七教者,治民之本也。政教定,则本正也。凡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是故人君先立仁于己,……”孔子认为,如果为政者、管理者“好礼”、“好义”、“好信”则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你。所以,孔子说:“上好礼, *** 莫敢不敬;上好义, *** 莫敢不服;上好信, *** 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这是孔子从人本出发,对管理者、治人者道德人格的企盼和规定。

  虽然儒家人物荀子已经吸收了法家的一些思想,王霸并用,义利双行,但从整个儒家的治国之道言,对以力服人是排斥的。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 *** ”,对权力影响力不屑一顾;孟子更是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等名言表明了自已的态度。法家的商鞅、韩非等人对儒家仁义道德的一套深恶痛绝,认为以德服人之道非但无利而且有害于社会的治理。他们不惜从理论之争发展到政治残害甚至肉体消灭。

  二

  以今人的眼光分析,这场旷日持久的残酷争论大可不必。但双方的争论给历史和今人以启迪,使人从相互比照中看清了各自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更加自觉地将两种影响力运用到领导实践中,创造更好的领导业绩。

  非强制性影响力应成为领导者终生努力追求的目标。领导水平的高低,领导业绩的差异,领导的成功与失败,固然同领导手中所握有的权力有关,但最主要的还是在于领导主体素质。事实证明,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优异的领导能力,具有高尚的品德和献身精神,具有突出的领导业绩的人,不可能没有理想的影响力。非强制性影响力在特殊情况下,甚至领导者手中无权,或者权力失去时,仍然存在并延续。最典型的例证就是 *** ,在被王明左倾路线罢权的长征路上,他以高超的政治和军事智慧,以坚韧不拨的意志力,以忍辱负重、顾全大局的品格,以及他领导中央苏区的卓越业绩,终于对党和军队的高级领导人发生影响,摆正了革命的航船,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每一位领导者都应努力加强自身修养,坚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坚持以高尚的品行,实在的业绩和突出的才能提高自已的影响力。这应该成为领导者安身立命的根本,终身努力的方向。

  非强制性影响力并非万能,强制性影响力客观上是不可替代的。权力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不需要解释说明,不必要说服动员,自然而然发生作用的统御力量,如同火必烫人,刀必伤人,“入涧必死”(韩非语)一样,只要权力存在,必然发生作用。权力是宝贵的领导资源。任何一位领导人都会十分珍惜权力的存在。在领导实践中,有些特定的情境,某些特定的对象,企图动用非强制性影响力是不可能的,或者即使可能有作用也是十分有限的,这时只有动用权力的影响,迫使对象不得不按着自已的意志行事。

  现实的领导活动大都是文武并用,恩威并施,两种影响力共同发生作用。因为具体条件不同,有时一种影响力为主,有时另一种影响力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两种影响力的地位是均等的。

  抛开客观的领导过程不谈,就领导者主观修养而言,不应将两种影响力等量齐观。儒家荀子曾就此给我们许多启示。荀子是后期儒家,所处的时代条件使之能够批判吸收诸子的合理思想,包括法家以力服人之道。在新的历史基础上,他将儒家的以德服人和法家的以力服人结合统一起来了。但他同时又认为应该以德服人为主,主张“国之命在礼。”继荀子之后的《吕氏春秋》也主张“凡用民,太上以义,其次以刑罚。”仁为一,法为二。荀子和《吕氏春秋》是主张将暂时和长远相结合,立足于长远,立足于领导的根本利益。“德主刑辅”、“仁一刑二”这一智慧成为以后历代有为之君的治国之要,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领导智慧。

  三

  德主刑辅的智慧仍然值得现代领导者去借鉴。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要想获得恒久的人心支持,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力,必须始终以完善自我,增加自我的品格和能力含量为主要的追寻目标。况且,虽然行政职务的晋升是由上级组织决定的,但决定晋升的依据还是德能和业绩。就此言之,权力影响力又来源于非权力影响力。聪明的领导者应该十分清楚两种影响力的轻重次序。更应该十分注重非权力影响力的塑造和提升。

  儒家以德服人智慧希望领导者首先要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做到不惟我独尊。领导者不要摆领导的架子,要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和下属平等交往。这样才能获得别人的支持与追随,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领导者。否则,就会上下离心离德,即使领导者其他方面的品质再优秀,也很难获得众人的支持与追随。其次,领导者要与追随者建立良好关系。“领导能力不是一个人、一个职位或一个项目,而是管理者与追随者相联系是所发生相互作用的关系,即活动范围。” 所以,领导者必须与追随者建立起密切的良好的工作关系。如果下属了解领导者、理解领导者、信任领导者,就会心甘情愿地支持领导者、追随领导者。反之,如果管理者与追随者的关系疏远,相互怀疑、猜忌,甚至相互敌视,下属就会与领导者渐行渐远,离心离德、貌合神离。最后要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要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爱戴的领导者,必须要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

  法家以力服人智慧希望领导者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素质与业务素养,要不断加强组织的法律规章制度建设,狠抓落实,严格管理和考核,有赏有罚,赏罚分明,有上有下,上下合理,还要不断分析最新形势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走在组织发展的最前列,成为组织发展的带头人引路人。

  总之,领导者要提升影响力,既要练内功,也要练外功;要恰当地运用权力因素与非权力因素,树立权威使组织成员凝聚在自己周围;既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又要树立良好形象,加强管理。要注重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以领导魅力带动、影响、促进广大者组织成员改进工作,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 《论语》;《孟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四书集注》;《孔子家语》;比斯盖特•舒尔茨著。赵丁译。《顶尖管理能力》。地震出版社,2002年版

试论先秦儒法的德力争论与领导影响力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孔祥熙是如何成为孔子75代孙的?

    南京......成立以后,孔祥熙历任实业...、财政...、行政院长、中央银行总裁和中国银行总裁等职。

  2. 树欲静而风不止,下一句流传了2000多年,背后的故事令人心酸

    品读历史,解读优秀家庭文化。

  3. 名人启示录:老子原创《道德经》,为何孔子修订《六经》名声更响

    撰文:郭珣;图片:网络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是我国古代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4. 批判孔子、干翻朱熹,76岁用剃刀自尽,大明第一狂人真不简单​

    我们大家都生过病,也都治过病。不知道大家寻思过没有,诊断与治疗的差别?诊断是摸清楚你得了什么病,治疗是对症下药。

  5. 《鹤唳华亭》陆英当的御史中丞,是个什么官?一文盘点御史的历史

    最近热播剧《鹤唳华亭》,故事讲述的时代背景说实话我是真没看懂,百度上说小说背景是南朝,皇帝也姓萧,但是服饰却是宋朝的,傻傻搞不清楚。《鹤唳华亭》剧照《鹤唳华亭》里面第一集就是女主的父亲陆英要进京升职为御史中丞,太子太傅希望陆英成为太子新的依靠,剧中御史中丞就是御史的首领,位高权重。真实的历史中,这一个类似于现在国家检察长的官职,是如何顺利剥夺了本该属于御史大夫的权利?

  6. 了解一下,古代六位「 ”仁宗「 ”皇帝

    仁,在古代儒家学说中,被认为是道德规范的最高标准,也被认为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

  7. 王阳明一出山就把刁民横行的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可见心学的强大

    从贵州到江西,这一路王阳明足足行了一个多月。而我们的主角王阳明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接管了庐陵。不出所料,王阳明第一天上班,在县衙外面击鼓鸣冤的百姓便有黑压压的一大群。但实际上,他们对于王阳明的承诺丝毫不抱希望。做出承诺以后,王阳明派人把庐陵的各种税收单子调了出来,发现这里的杂税多如牛毛,而且大多来历不明。

  8. 读史明智:从《史记·鲁周公世家》入手,看西周姬姓诸侯的兴衰史

    提到春秋时期的鲁国,我们知道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但是不要忘了还有一位比孔子更早的牛人也是鲁国人,他就是鲁国的建立者周公旦。

  9. 历代王朝虽是以儒为政,但杂家才是整个古代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

    坊间五千年:来自四邻八坊、涵盖上下五千年的奇谈史趣及文化话题当代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自然都基于统一的国家制度框架,不过当中的具体执行者却来自五湖四海、他们也都各具其能、各安其职。

  10. 中国人为什么不应该 ... 孔子和商鞅?

    一些中国人经常...孔子,说孔子的思想虚伪、腐朽、落后,看不起女人和劳动人民,为统治者服务等。我们可以...思想落后的当代人,却不能...孔子和商鞅,为什么呢?孔子和商鞅是2300多年前的人物,他们生前是风云人物,改变了当时的历史。今天的人凭什么...家?孔子、商鞅的时代,是中国的婴幼儿时期或者小学阶段。

随机推荐

  1. 六一儿童节诗歌朗诵

    六一小朋友的节日小朋友的天地六一的小树绽开茂密的枝叶迎接小朋友快乐的心情六一的草地、鲜花让小朋友愉快的嬉戏六一的小河迎接小朋友的小鱼倾听小朋友快乐的声音六一的太阳望着快活的小朋友笑瞇瞇六一的云朵撑著小朋友的心六一小朋友的节日小朋友的天地六一诗歌朗诵“六一”的太阳为什么这样辉煌?“六一”的花朵为什么这样芬芳?“六一”的孩子们为什么这样欢畅……“六一”的歌声为什么这样动听?

  2. 专家挖开雍正的墓,瞅了一眼转身就跑,慌忙用水泥封死

    雍正留给人们的不仅是康乾盛世,还有他那离奇的死因。雍正身前认为清东陵建造的不够全面,并且砂石过多不适合做陵寝,于是他死后成了第一个葬在清西陵的皇帝。雍正认为清东陵建造的不够全面,并且砂石过多不是陵墓的好地方,于是选择埋在了清西陵。对于这些已经被盗的陵墓,国家采取了挖掘的措施,以保护起来。看到这一幕,当时带队的考古专家的立即做出决定,转身就往外跑。

  3. 一个女人需要换个新的髋关节因为…狗刮伤

    噬菌体感染更可能发生在人的口腔、喉咙或眼睛,但细菌会进入血液并影响身体的其他部位,根据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说法,这名妇女需要两次手术,一次是移除旧的人工髋关节并安装临时替代物,另一次是插入新的人工髋关节。在她手术一年多后,该妇女不再有髋关节疼痛或任何感染迹象。

  4. 佛教故事:二比丘争辩佛禅 梨园少年妙语解纷争

    于戏场中,或为君,或为臣,或为男,或为女。于是,一个坚称有佛,一个断言无佛,两人各施辩才,争论不休,却都无法说服对方。两位僧人听到少年这一番话,全都无言以对,这才不再争论。执有执无,争论不已。有少年过而听焉,曰:“两君所言,皆徐六担板耳。”

  5. 甘心首疾是什么意思?

    【拼音】gānxīnshǒují【解释】甘心:情愿,乐意;首:头;疾:病,引申为痛。想得头痛也心甘情愿。形容男女之间相互思念的痴情。【出处】《诗经·卫风·伯兮》:“愿言思伯,甘心首疾。”【例子】【相关】百度“甘心首疾”

  6. 嘴里出现这3个信号,十有八九,你缺乏维生素B12了

    缺乏维生素B12会导致体内红细胞较少,当一个人的身体缺乏维生素B12时,就会导致维生素B12缺乏症。维生素B12缺乏导致人体内有助于消化的酶数量减少,这不仅增加了血液中的废物量,还可能会导致口臭。口腔中的细胞需要维生素B12和铁才能有效再生,因此饮食中摄取的维生素B12不足会导致口腔溃疡。

  7. 曾国藩父子写诗为什么都低头一拜?拜得的是谁?

    1864年,经过多年征战,曾国藩率湘军打赢太平天国,暂时挽救了摇摇欲坠的清王朝,获得极高的封赏,此时曾国藩荣宠至极。>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最终没有接受昭王的赏赐。1864年的曾国藩达到他人生的最高峰,然而,所谓名既大,谤亦随之。也难怪曾国藩对屠羊说如此崇拜了!曾国藩死后,曾纪泽袭封“一等毅勇侯”,地位仍然十分尊崇。这是曾氏一生中最为光彩的一件事,为其生前身后赢得了美好的声名。

  8. 孙权登基后,他为什么要整死陆逊?两人结过仇吗?

    孙权为何一定要逼死陆逊?即便陆逊在军中声望如此之高,孙权还是选择了让他出将入相,担任一朝丞相,可见他早期的时候还是很信任陆逊的。不过陆逊让孙权厌恶的地方越来越多,上文中提到的三点共同作用之下,让孙权感到忍无可忍,于是只能步步紧逼,最后逼死了陆逊。

  9. 梦见写信 梦见写信什么意思

    梦见写信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写信的详细解说吧。梦见写信,表示身体健康,生活愉快。女人梦见自己在写信,预示会出名,或赢得良好的声誉。商人梦见自己写信,预示业务会扩展,生意兴隆,规模增加,会进军国外。梦见担心梦见担心什么意思原版历史新知梦封函。《历史新知》梦拆信。《断梦秘书》梦见发书信,贵欲至。《历史新知》信多,主有名声至。

  10. 祝福语_2018狗年元旦祝福语大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8狗年元旦祝福语大全”,欢迎参阅。内容仅供参考,更多关于元旦祝福语内容,请关注祝福语栏目。祝您元旦快乐,幸福快乐!2018狗年元旦祝福语大全1.一朵花采了许久,枯萎了也舍不得丢;一把伞撑了很久,雨停了也想不起收;一条路走了很久,天黑了也走不到头;一句话等了好久,今天来说元旦快乐。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