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阮籍是三国后期的一位名士,他的父亲是「”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一生忠于曹氏。而阮籍自小勤学成才,继承了父亲的许多天赋,不仅能写诗作文,还会弹琴长啸,同时还习武击剑,可谓能文能武,妥妥的一位人才。而这位人才也曾经抒发过诸如「”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之类的豪情壮志。但英雄也需要时势,阮籍出道之时,正是司马家族准备清洗曹氏的时间节点。注定了这位忠于曹家的名士与英雄无缘,虽然阮籍没有在历史舞台上有大作为

阮籍是三国后期的一位名士,他的父亲是「 ”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一生忠于曹氏。而阮籍自小勤学成才,继承了父亲的许多天赋,不仅能写诗作文,还会弹琴长啸,同时还习武击剑,可谓能文能武,妥妥的一位人才。而这位人才也曾经抒发过诸如「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之类的豪情壮志。但英雄也需要时势,阮籍出道之时,正是司马家族准备清洗曹氏的时间节点。注定了这位忠于曹家的名士与英雄无缘,虽然阮籍没有在历史舞台上有大作为,压抑一生,但他在文学领域和处世哲学上,还是给后人留下了宝贵财富。 我们总结了阮籍一生中关于四条处世哲学的问题,让我们在了解这位名士的同时,也能提升自己的处世方式。能够做到在大义面前不遗臭万年,在小义面前明哲保身,在不同局面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处理问题,知进退,能进退。 一、你拒绝一件事以后,被人误解为同意。结果真相出来后有人受到责难,因此发动你身边的人来劝说你帮忙应允。此刻你该如何应对?我们看看历史上的阮籍是如何应对这种事情的。 时值正始三年,242年左右。当时的背景是曹睿病逝,曹爽与司马懿在朝中明争暗斗,政局十分动荡。太尉蒋济听闻了阮籍大名,便问手下王默这个阮籍是不是如传闻那样厉害,这个王默就跟蒋济确认了阮籍的厉害之处。蒋济当即便下令征聘阮籍,阮籍知道当时政局动荡,危机四伏,无意做官,便写了一封婉拒的奏记,亲自送上都亭。而蒋济听闻阮籍亲自到了都亭,便以为阮籍是答应征聘了,很高兴地跑去迎接,不料迎接到的却是一封婉拒奏记。顿时怒火中烧,迁怒于王默,王默顿时压力山大。无奈发动阮籍的三大姑八大姨街坊邻居等等等等,给阮籍以连环攻势希望他能帮忙答应蒋济的征聘。 问题到这,可能很多朋友会马上再次回绝。理由是我本身就是没答应嘛。这样道德绑架不能接受。 但我们仔细想一下这个问题。首先蒋济是太尉,属于曹魏高层,这肯定是不能得罪的。现在这种局面,如果继续拒绝或者沉默,会让蒋济无法下台,让蒋济无法下台的后果,一个是让王默受罚从而得罪王默或者害了王默。再一个就是让曹爽或者司马懿的任意一方觉得阮籍站位了,这其实是最应该忌讳的,在情况不明朗的时候切忌展示自己的想法,有人可能会说如果蒋济没有站位呢?那这个事情就更加对阮籍不利了,因为阮籍就会失去主动权。所以解决这种问题的基础思路,就是不要让问题复杂化。及时遏制问题的发展。那么我们可以看看阮籍是如何应对的。 阮籍面对众多攻势下,觉得不好推脱,便勉强就任,但不久即告病辞职了。 这里的智慧,主要是三个点: 第一:阮籍刻意渲染了众多攻势这个事情,就是告诉各方派系,这件事不是他的意愿,他是被逼的; 第二:就是他勉强就任了,带来的利好就是没有得罪蒋济和王默,与之而来的利空就是自己可能「 ”被站位”了; 第三:就是他聪明地利用众多攻势这个幌子转移了所有人的注意力,然后火速因病辞职,得以顺利化解这次危机。 假如阮籍在这次普通的意外里面做了错误的选择,那么阮籍的故事可能也就止步于此了,所以阮籍在这件事上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非常时期需事事小心。 二、根据规则,你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该如何思考和应对? 正始八年,247年前后,根据上文可以得知,阮籍至少过了五年安稳日子,但闲适五年对一个人才来说其实是非常大的打击,我们可以看多少三国英杰都是年少成名,阮籍肯定也都知道,但是他依旧宁愿荒废青春,也不愿出仕。所以从这个方面就可以知道当时司马懿和曹爽的斗争是有多么的激烈,但是他们家毕竟跟曹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于情于理,阮籍也必须为魏国贡献自己的才华。这时的阮籍已经37岁了,由此便上任做尚书郎。 在这里,我们可以推测出几个信息:首先是曹爽已经山穷水尽了,不然也不会连阮籍这种早已不问世事的人也给拉拢过来。然后就是阮籍确实是一位名士,尽管他之前各种回避,但真的到了关键时刻时,他还是会站出来,告诉所有人:他不是一个懦夫,也不是一个没有气节的小人。 智慧便只在这一瞬闪现,很多人为了维护气节、展示勇气,不懂得运用智慧,最终既没有帮到别人,反而还害了自己,落下个无德无能的名声。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阮籍的智慧,关注上文可以得知阮籍是在37岁去做尚书郎的。我们关注「 ”37岁”和「 ”尚书郎”这些关键词分析,首先看这个尚书郎是怎么选上的呢,根据东汉时的规则,尚书郎是要先在尚书台呆满一年以上的人才担任,那么尚书台相当于什么呢?就相当于当时曹魏皇帝曹芳的秘书部门,而尚书郎是至少要在尚书台上班满一年才能做的,由此可以推测出,阮籍在尚书台混日子至少一年以上,可能就是帮忙写写文书,打打杂。 那么可以知道阮籍是忠于曹氏的,也服务于曹芳。借此就可以告诉所有关注他的人,我是一个有气节的人,我不会见风使舵。那么就此会带来什么结果呢?在曹芳这边,他作为皇帝,是不会倾斜于哪方的,也会感谢阮籍的服务。在曹爽这边,很难把阮籍陷入不忠不义,曹爽也难以再去拉阮籍帮助自己,因为阮籍在皇帝身边干活。司马懿呢,估计一直在关注阮籍,看阮籍就像看当年的荀彧或者自己,只要阮籍没有公开支持曹爽,那么司马懿应该都不会要阮籍的命。所以这种局面是走错一步就会陷入万劫不复,比司马懿当年创业时的「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有过之而无不及。阮籍能在这种危机四伏的环境中,保证自己的忠义,也不丢掉自己的性命,实属大智慧。即便当年司马懿面对曹操时机智非常,但不能否认有司马家牢固的根基,和家族撑腰的底气。而阮籍幼年丧父,几乎只能靠一己之力,苟活于朝廷。书写于此时,再想起「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不由感叹。 那么阮籍做尚书郎不久后便请辞了,我们又会有疑问,帮皇帝打杂也有危险吗?答案是「 ”有”,此时的阮籍就逐渐面临危险了。因为做尚书郎和尚书台打杂不一样,做尚书郎满三年即可称侍郎,侍郎就是皇帝身边的智囊。简单说,就是曹芳有意提拔阮籍,如果你在尚书台打杂,朝廷的明争暗斗无法波及你,但假如你在尚书台掌权,许多事情也就和你脱不了干系。所以能推测出,阮籍有意服务曹芳治国,而不敢涉及朝廷争斗,所以做了尚书郎,但高处不胜寒,阮籍嗅到了危机,不管是哪方面的,肯定是知道情况不妙,便托病辞职,应该是降级做了其他事情。后来曹爽穷途末路了,居然直接来征召阮籍,被阮籍当即谢绝。 两年后,曹爽被司马懿诛 ... ,诛连者无数。阮籍明哲保身,专心打杂,时常饮酒高歌,时常外出野游,不谈时事,不议朝纲。 在这里,阮籍告诉我们:假如遇到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水又很深的时候,脑子里一定要排好顺序,什么最重要,以最重要的东西去做选择,彼时的阮籍脑子里最重要的是名声和性命,所以他做了正确的选择,去服务皇帝曹芳,而得以保全人生最珍贵的两样东西,他在面临升官发财的诱惑时,脑子依旧保持清醒,果断选择放弃,保住了性命。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也应当有这样全面的思考,沉着冷静地做出最佳的判断,果断坚决地做出决定,方能避免不必要的伤害,保护自己最珍贵的东西。 那么后来阮籍面临司马懿的威胁,是如何将威胁转化为征召的?阮籍又是如何通过司马师、司马昭、钟会的多次试探?最终面临司马昭的篡位,阮籍用什么方式成功维护了自己气节?这其中又有什么值得我们后人学 ... 处世哲学?且看下回分解。 【本文如有错漏之处,敬请指正。欢迎各位读者关注汗说,一起提升认知。】
本文标签:三国司马懿曹爽阮籍蒋济王默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