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在德黑兰会议上说:「”我想强调的是,普鲁士是万恶之源。”如果说德国法西斯主义的原罪是普鲁士,那么普鲁士的原罪或许就是那位拥有「”士兵王”称号的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他也是大名鼎鼎的腓特烈大帝的父亲。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他的军国主义思想与棍棒教育方式为普鲁士塑造了一支骁勇善战的铁血之师,也为后人埋下了挑起战争的恶魔种子。毁誉参半的帝国建筑师腓特烈威廉一世在德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在德黑兰会议上说:「 ”我想强调的是,普鲁士是万恶之源。” 如果说德国法西斯主义的原罪是普鲁士,那么普鲁士的原罪或许就是那位拥有「 ”士兵王”称号的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他也是大名鼎鼎的腓特烈大帝的父亲。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他的军国主义思想与棍棒教育方式为普鲁士塑造了一支骁勇善战的铁血之师,也为后人埋下了挑起战争的恶魔种子。 毁誉参半的帝国建筑师 腓特烈威廉一世在德国历史上是一位毁誉参半的统治者。一方面,他对于普鲁士而言犹如擎天大厦的建筑师,他为普鲁士甚至整个德意志的民族精神定下了基调,所谓的「 ”普鲁士精神”(或者说「 ”普鲁士性”)就是从他开始慢慢从抽象变得清晰。另一方面他的吝啬与无情也遭到了史学家们的口诛笔伐。他找农民买单,找市民买单,甚至还想找容克买单,就是从来不自己买单,很多历史书都如此讽刺腓特烈威廉那惜财如命的性格。 一毛不拔的「 ”铁公鸡” 腓特烈威廉曾经外出体察民情,遇见一位生活窘困且白发苍苍的寡妇请求他支付给自己一笔养老金,这个愿望在今天看来是非常理所应当的,一个和谐的社会应该在合理的范围内给予老人更多的关爱与帮助,然而腓特烈威廉却并不这么想,他不但无情的拒绝了寡妇的请求,还义正言辞的说道:「 ”我不能答应你的请求,我需要供养成千上万的男子汉,我不能变出钱来。”您说说摊上这样一位国王,老百姓还有什么盼头?好吧,你不顾民间疾苦也就算了,对于知识你总该有些敬畏之心吧,但很遗憾,他从来都没有什么文艺爱好。在人们求爹爹告奶奶的 ... 下,他终于同意给柏林图书馆捐款,还捐了两次,第一次是4塔勒,第二次是5塔勒,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真是让人啼笑皆非,你想在这里安心搞研究搞创作?还是省省吧。就连腓特烈威廉的亲生母亲也将其吝啬的本性称之为「 ”恶习”,真是没救了。 改革社会风气 当然我觉得人都是有缺点的,除了吝啬以外,腓特烈威廉可以说是一位成功的国王,他的吝啬应该更多的被理解为节俭。他改变了普鲁士国内铺张奢靡的社会风气,提倡勤奋治国与俭朴生活,他每天工作12个小时,自称是「 ”国家之父”实行一种家长制的统治模式,使得人民对他「 ”畏之如虎”,在启蒙思想还未渗透到德意志的时代,起到了非常理想的效果。他的军国主义思想即让普鲁士走上了强国之路,也会日后德意志的民族沙文主义的诞生提供了土壤。 文官必须服从军官 普鲁士军国主义建设的第一步就是要对政治体制进行改革,行政机构必须纳入到 ... 体系内,受到 ... 部门的指挥,通俗的说就是文官受到军官的节制。为此他还对文官说:「 ”我在我的军队中有指挥官,你们这些喝墨汁的人难道就不能有指挥官吗?”行政官员们虽然不情愿但也无可奈何。腓特烈威廉把军官看作是自己的兄弟和儿子,认为唯有枪杆子硬了才能造就强大的政权,因此他短时间内就把自己的军队数量从不到4万扩充到8万余人。这是什么概念呢?普鲁士当时的全国总人口在224万,相当于没28个人中间就有一个军人。 把国家军队改成私人武装 18世纪初,欧洲各国普遍实行义务兵制来解决兵源问题,腓特烈对此非常不削一顾,他认为义务兵制不但无法解决兵源问题,而且士兵们并不是真心实意的为国尽忠,无法达成统一思想,影响军队的纪律和战斗力。因此他决定组建一支认同自己,与自己有深厚联系的军队。那么如何解决兵源问题呢?他通过三种招数来招募军队,首先就是洗脑,他在国内不遗余力的宣扬军旅生活的美好,军人是至高无上的神圣职业,以国家荣誉感来激发士兵们的战斗精神。这类士兵最忠诚,也是重点培养对象。如果碰到一些顽固分子洗脑洗不动咋办?那就砸钱买呗,重赏之下难道还怕没有勇夫吗?那要是花钱买还不管用呢?那就抢呗!事实上当时用暴力迫使年轻人当兵的事在德意志地区屡见不鲜,普鲁士的募兵官在国内经常遭到容克手下的农民们的激烈反抗,于是他们就跑到统治力减弱的其他德意志邦内干起了有组织的绑架活动,来招募士兵。 家长式的棍棒教育 腓特烈威廉自称为「 ”国家之父”,因此在 ... 训练中实行的也是家长式的棍棒教育制度。他成为了欧洲第一位穿军装的国王,训练部队的 ... 非常简单粗暴,一世操练,二是 ... 。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位事必躬亲的君主,甚至亲自下操,拿起棍棒训练士兵,对于达不到自己要求的士兵进行毫不留情的殴打,此举也为自己在士兵中赢得了「 ”下士国王”的绰号,不知道是赞美还是嘲笑。他训练的最高目标就是把士兵从会思考的人变成没有思想只有服从的战争工,并固执地认为这样的军队才是自己可以真正信任的铁血之师。 虔敬主义的心灵鸡汤 很显然要控制这样一直庞大的军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要从思想上把士兵们武装起来抵御花花世界的诱惑。只有宗教才能束缚住人的思想,因此他大肆扬路德宗的虔敬主义,他把国家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以此名义鼓励全体居民将自己个人利益转化为国家利益,反对跳舞、戏曲、演唱等一切文化娱乐活动。他让战地牧师带着《新约》和虔敬主义的小册子来到军营给士兵们灌输心灵鸡汤,极尽忽悠之能事。普鲁士是全德意志第一个实行义务教育制度的邦国,但这一带有进步性质的政策也披上了虚伪的政治外衣,他要求学校必须要向军队学习,因此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也免不了挨上几下棍棒惩罚。 摧毁了容克的权威 一直以来,容克贵族一直在德意志邦内享有比较特殊的地位,他们拥有许多政治特权和经济特权。这种影响国家收入的情况是腓特烈威廉无法容忍的,1717年他颁布了新的邦国税收法规定容克贵族在国家战争状态下拥有某种纳税义务,虽然此举只是对容克的经济特权进行不不彻底的打击,但却达到了摧毁容克权威的目的,就像腓特烈威廉自己说的那样:「 ”我巩固了君主统治的主心骨。” 一家之言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有它的正反两面,你在享受便利的同时必然也会伴随着某些烦恼。普鲁士崛起的原罪也正在于此。腓特烈威廉的军国主义思想带有着浓厚的家长制、棍棒教育和国家利益至上的味道。他把士兵甚至是居民都变成服从统治阶级意志的工具,他们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意志,只有所谓的「 ”死尸的服从”。此举为普鲁士走上 ... 化强国铺平了道路,很多史学家都嘲笑腓特烈威廉吝啬无情,但他在 ... 建设上不惜动用倾国之力,当时普鲁士一年的税收收入是700万塔勒,花在军队建设的钱是600万塔勒,这位日后腓特烈大帝的 ... 扩张建立了必要的条件。 然而腓特烈威廉的这种军国主义统治思想也有明显的副作用,它影响了普鲁士甚至是德意志的民族性格。极端的国家利益至上、军队至上、 ... 化的官僚体系和棍棒教育体系将军国主义的扩张精神深深的刻入人们的骨髓里,这种极端的民族情绪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演变成民族沙文主义和纳粹主义,鼓吹德意志民族优越论,最终也让德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丘吉尔说:「 ”普鲁士是万恶之源”,虽然有限夸张,但不是一点逻辑性都没有的,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政权可能频繁更迭,但思想和精神会一直代代传承下去,直到遇到了更为进步的新的文化才会发生新的化学效应,古今中外莫不如是。
本文标签:腓特烈军事历史德国历史历史原罪腓特烈一世德国欧洲历史中世纪神圣罗马帝国一战世界大战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