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1942年4月18日清晨,美军以「”大黄蜂”号和「”企业”号2艘航母为核心的特混舰队已经悄悄驶抵东京以东约700海里的区域,准备对日本首都及其一些重要城市发动攻击。作为珍珠港被袭后美国所发动的最著名的反击措施,这次被称之为「”杜立特空袭”的轰炸行动规模并不大——仅依靠「”大黄蜂”号上所搭载的经过减重措施的16架B-25中型轰炸机,这次对日本本土的首次空袭更大程度上具有象征性意义。然而,舰队还没接近

1942年4月18日清晨,美军以「 ”大黄蜂”号和「 ”企业”号2艘航母为核心的特混舰队已经悄悄驶抵东京以东约700海里的区域,准备对日本首都及其一些重要城市发动攻击。作为珍珠港被袭后美国所发动的最著名的反击措施,这次被称之为「 ”杜立特空袭”的轰炸行动规模并不大——仅依靠「 ”大黄蜂”号上所搭载的经过减重措施的16架B-25中型轰炸机,这次对日本本土的首次空袭更大程度上具有象征性意义。然而,舰队还没接近到预定的B-25起飞海域,其行踪就已暴露,这几乎导致整个行动前功尽弃。日本方面首先发现这支美军舰队的不是飞机,而是一艘排水量仅90吨的小渔船,它就是「 ”第23日东丸”。 最著名的哨戒特务艇 「 ”第23日东丸”是一艘底拖网渔船,于1935年下水,长26.5米,最高航速9节,属于日东渔业株式会社所有。1941年 12月初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该船被日本海军征用,成为一艘特设监视艇,也就是从事侦察巡逻任务的哨戒特务艇。因此,这艘小渔船上除了加装相应的通讯器械,还安装上1挺13毫米机枪作为防空火力,并可以携带2颗深水炸弹作为反潜打击手段。 ■渔船时期的「 ”第23日东丸”,摄于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 1942年初开始,为防范美军对日本本土的报复性袭击行动,日本加强了对本土以东洋面的监视和巡查力度。当时负责在该海域拉起一条绵长警戒线的是第5舰队下辖的第22战队,兵力包括本队(3艘特设巡洋舰)和第1、第2、第3侦察艇队(共计特设炮舰、特设敷设舰8艘,特设侦察艇80艘),各侦察艇队拥有特设炮舰、特设敷设舰2-3艘,特设侦察艇25-28艘,「 ”第23日东丸”即隶属于第2侦察艇队。 1942年4月18日「 ”杜立特空袭”发起之日,正是「 ”第23日东丸”首先发现了悄悄进入日本以东海域的美军航母特混舰队,它在第一时间发出电报文,并不顾实力相差悬殊只身对美军展开反击,这艘小渔船因此成为二战期间日本海军中最著名的哨戒特务艇。 ■1/700比例的「 ”第23日东丸”模型,作为二战时期日本海军中最著名的哨戒特务艇,它自然是模型爱好者们不可错过的题材货。 「 ”发现敌大部队” 1942年4月18日清晨6点多,海平面上刚刚出现一缕微亮,「 ”第23日东丸”在艇长中村盛作兵曹长(相当于准尉)的率领下,正在东京以东约700海里的洋面上朝着北海道的方向航行着,包括艇长在内,船上共有11名艇员。「 ”第23日东丸”所属第2侦察艇队的巡逻区域,本该和第1侦察艇队一道处于东经155度的警戒线,每艘哨戒艇之间间隔大约20海里,但是由于前日晚间第3侦察艇队前来换防,第1、第2侦察艇队实际上正在返航的途中,因此该艇当时处于东经152度10分、北纬36度的位置。 突然,「 ”第23日东丸”的瞭望员透过海面的晨雾发现1架水上飞机的身影,接着又出现第2架和第3架,他们早已得知在这区域根本不会出现己方飞机,那只有一种可能——敌机。艇长中村盛作立即命令发出第一份电报,时间是早上6点30分:「 ”发现敌舰载水上飞机三架,航向西南。” 「 ”第23日东丸”看见的正是美军负责掩护「 ”大黄蜂”号和「 ”企业”号2艘航母的护航舰只所放出的侦察机,它们趁着清晨天色还未放亮,穿越了日军第3侦察艇队负责的第一道警戒线,却撞上了返航途中的第1、第2侦察艇队组成的第二道警戒线。美军水上飞机也发现了日军的这艘小渔船,并得知美军舰队已截获到它发出的电文——美军所期望的突然袭击已经落空。 ■1942年4月,从「 ”大黄蜂”号上拍摄的正驶往日本以东海域的美军舰队,航母甲板上摆满了即将空袭日本本土的B-25中型轰炸机。 很快,「 ”第23日东丸”发现了美军舰队中航母的舰影,于6点45分发出第二份电报:「 ”发现敌航空母舰一艘。”接着又是第三份电报:「 ”发现敌驱逐舰。”6点50分发出第四份电报:「 ”发现敌航空母舰三艘。”(注:这个电报属于忙中出错,实际美军只有两艘航母) 7点整(也有资料称为7点30分),「 ”第23日东丸”发出第五份、也是最后一份电报:「 ”发现敌大部队。”然后该艇就和日方彻底失去了联系,毫无疑问它被美军击沉了,据说在失联之前它还发出过一份电报,但发出的具体时间和内容不明。关于「 ”第23日东丸”被击沉的确切时间,有些日方资料以失联的7点整作为标准,而美军方面则提供了更为详尽的叙述。 胆大包天的小渔船 在「 ”第23日东丸”忙活着发报的同时,恼羞成怒的美国人迅速决定将怒火发泄到它的身上——哈尔西中将亲自下令击沉这艘讨厌的小渔船,急欲除之而后快。美军舰炮首先在远距离开了火,接着「 ”企业”号航母出动了舰载机。艇长中村盛作让艇员操纵唯一的一挺13毫米机枪应战,还有日本船员掏出 ... 对美军飞机射击。但木制的小渔船根本不是飞机和大型军舰的对手,很快就被打成了筛子,船上遍布弹孔,艇员伤亡惨重。 ■日本学者岩重多四郎自制的1/700比例「 ”第23日东丸”模型,红色箭头所指处即为它装备的唯一一挺13毫米机枪的位置。 ■担任美国舰队护航的「 ”纳什维尔”号轻巡洋舰,属于「 ”布鲁克林”级,满载排水量超过12000吨,主要武器为5座历史认知网装152毫米舰炮。 根据美军的记述,「 ”第23日东丸”最先是进入「 ”纳什维尔”号轻巡洋舰的舰炮射程之内,后者随即在7点50分左右开炮射击,但苦于目标太小难以命中。7点57分美军舰载机起飞发起攻击,美国军舰上的水兵此时看到了令他们惊讶的一幕:眼前这艘排水量仅有90吨、胆大包天的木制小渔船直接向着美军舰队的方向冲了过来,船上还不时冒出零星的火舌,那是唯一的13毫米机枪在射击,虽然机枪的射程根本够不到「 ”纳什维尔”号。艇长中村盛作当时估计是看到舰载机起飞后自身难逃被击沉的命运,才命令向美军军舰做决死突击。 舰载机的攻击立竿见影,「 ”第23日东丸”的薄弱防空火力毫无还手之力,它在一轮又一轮重机枪的反复扫射中逐渐被打得失去动力,「 ”纳什维尔”号的舰炮也开始命中,8点20分左右小渔船最终冒着浓烟和火焰瘫痪在海面上,开始下沉。8点27分,「 ”第23日东丸”完全沉没,从美军开始炮击到最后击沉它,期间经历了半个多小时时间。 ■美军舰载机所拍摄的即将沉入海底的「 ”第23日东丸”。 按照美方的说法,「 ”第23日东丸”沉没时还有幸存的日本船员在水面挣扎,但美国军舰驶近试图救援时遭到拒绝,最终船上的11名日本艇员全部都消失在太平洋汹涌的波涛之中。有资料称「 ”第23日东丸”上有5名幸存成员被美军救起,其实那是属于另一艘特设哨戒艇「 ”长渡丸”的艇员,该艇也在当天被美军击沉。关于「 ”长渡丸”的详情,以后本号会有专文讲述。 躲不掉的杜立特空袭 就在日方得到「 ”第23日东丸”用生命换来的宝贵情报之后,迅速启动了防御预案,战机、防空炮与舰艇纷纷进入战位。不过日方根据当时美国舰队的位置,估计美军飞机在第二天才能发起空袭。可美国人偏偏不按常理出牌,在距离东京650海里的距离就让轰炸机冒险起飞,当天就空袭了日本首都以及几座重要的城市,打了日本人一个措手不及。虽然16架B-25最终造成的损失微乎其微,但这是日本本土在二战中首次遭到空袭,造成日本举国震动。在天皇的责问下,联合舰队急于找到美军航母主力进行决战,这也促成了6月中途岛海战的爆发,从而改变了太平洋战争的进程。 ■鉴于美军舰队位置已经暴露,轰炸机群不得不冒着航程过长的危险强行起飞发起对日本本土的攻击,图为一架B-25正飞离「 ”大黄蜂”号航母的甲板,拍摄于1942年4月18日上午。 回到本文的主角「 ”第23日东丸”,它的悲惨沉没让日本军方找到一个「 ”英勇抗击美帝”的典型例子大肆宣传,以艇长中村盛作兵曹长为首的全体艇员都成为日本海军的「 ”英杰人物”,被追授两级军衔和授予金鵄勋章。 时至今日,日本人一提到哨戒舰艇,绝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肯定是「 ”第23日东丸”。 ■「 ”第23日东丸”的舰娘形象,肩上所扛的「 ”大 ... 器”就是她所搭载的、用于对抗整个美军航母编队的那挺13毫米机枪。 本铲屎官已开通微信公众号,更多 ... 历史内容请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装甲铲屎官(ID:PanzerCSG)。
本文标签:航母美军海军日东航母舰队机枪武器装备武器美国太平洋舰队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