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众说纷纭《出师颂》在故宫博物馆绘画出展的《铭心绝品——两晋隋唐法书名迹特展》已于8月29日落下帷幕。作为展品之一,《出师颂》以其珍稀的程度和高昂的身价受到特别关注。8月18日故宫博物院同中国嘉德拍卖有限公司完成了《隋人书出师颂》的交接仪式。据透露,6月19日故宫博物院专门请徐邦达、启功、单国强等6位书画鉴定专家对《出师颂》进行了鉴定。
众说纷纭《出师颂》
在故宫博物馆绘画出展的《铭心绝品——两晋隋唐法书名迹特展》已于8月29日落下帷幕。
1500年前的墨宝《出师颂》经过重新装裱焕然一新,漆黑的墨迹在灯下泛着微光。除《出师颂》和索靖三幅章草碑贴外,参展的还有三国时期书法家皇象、南朝僧人智永、汉章帝、东汉草圣张芝等书法名家的5贴章草书法作品。
作为展品之一,《出师颂》以其珍稀的程度和高昂的身价受到特别关注。而数月以来,有关它的值与不值,是真是伪的种种争论一直就没有停止过。
是隋人还是晋人所书?是真索靖还是假索靖所书?这些争论关系到《出师颂》是否为“中国现存最早书法”,“索靖存世惟一真迹”,以及故宫是否值得花2200万元高价购买。
《出师颂》究竟是不是真迹
今年7月,嘉德拍卖行宣布将拍卖西晋大书法家索靖惟一真迹《出师颂》,并将此作品定性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书法作品”、“西晋书法珍宝惊现”、“迄今为止发现的索靖惟一墨迹”等等。决定竞购该作品的故宫博物院并未公开对其真实性提出过疑义,在媒体的不断质疑声中,原定于7月13日开始竞拍的《出师颂》,提前3天举行并以优先竞购为由拍卖。
8月18日故宫博物院同中国嘉德拍卖有限公司完成了《隋人书出师颂》的交接仪式。业内人士评论说,这意味着曾被嘉德公司作为“西晋索靖惟一留世墨迹”的该作品,在经国内多位专家鉴定为300年后的隋人作品后,仍按《晋索靖书出师颂》以2200万元天价成交。
索靖为西晋代表性章草大家,在中国书法史上拥有很高的地位,史评其书法“与羲(王羲之)、献(王献之)相先后也。”据称,其作品在北宋时已无真迹存在。
早在故宫请专家对嘉德拍品《出师颂》进行鉴定时,国内已有书画界人士对其真实性提出疑问。一位自称叫张继刚的书法研究工作者称,《出师颂》在明代著录中就有四五本之多,其中主要是著录宋徽宗宣和内府所藏之本,上有宋徽宗泥金御题签“征西司马索靖书”,有“宣和瓢印”。这在《宣和书谱》、明文嘉《山堂书画记》、董其昌《戏鸿堂法贴》、顾复《平生壮观》等著录中均详细记载。而嘉德这件佚名《出师颂》,虽然明清有部分著录把它定为隋人佚名书,包括《石渠宝笈续编》,但历来争议就很大。如明王世贞《州山人续集》,就明确地把它定为临本;吴其贞《书画记》著录此件作品为唐人书。也有人认定此件《出师颂》系临宋徽宗宣和内府所藏之本。提出质疑的人士大都认为,从书风上看,嘉德的这件《出师颂》没有隋唐风度,更不要奢谈什么西晋索靖了。
上海博物馆书画部研究员钟银兰、中国美术史权威陈传席教授认为,嘉德拍品的《出师颂》有另外一个破绽,就是“晋墨”二字写在了有五爪龙的纸上,而宋时只有三爪龙、四爪龙,没有发现过五爪龙,因而这两字不可能是宋高宗所写。
此间,一些书画史学界人士认为,由于索靖墨迹孤证难考,惟通过文史资料记载、描述进行考证,而且需要对其所有后世题跋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以及对印章、纸质等进行考证。
书画界也早有人士呼吁,研究机构应科学严谨地对该作品进行鉴定,如论证其究竟是晋代索靖真迹还是摹本?是什么等级的摹本?是摹本还是抄本作?这些问题尚未解答之前,下任何结论都为时尚早。
隋人作品值不值2200万
故宫之所以斥巨资购买该作,原因之一是早期章草墨迹,存世寥寥无几,《出师颂》属国家一级文物,弥补了故宫藏品中隋代书法的不足;其二,它原本就是故宫旧藏,1922年流出宫外,这次收回也算物归原主。故宫的一位负责人说,放眼世界,能够举办“两晋隋唐法书名迹展”的只有故宫一家,因为只有故宫的收藏是成系统的,而且是购买了《出师颂》之后才成系统的。
据透露,6月19日故宫博物院专门请徐邦达、启功、单国强等6位书画鉴定专家对《出师颂》进行了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该作品确为见于历代著录的《隋人书出师颂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鉴定时就认定它是隋人所作,故宫花2200万元买的就是隋人书。
至于嘉德以索靖名义叫拍,最后被故宫以2200万元优先购买权购得,给外界造成的印象是故宫买的是索靖书。这位负责人表示,就像买东西,买方无权干涉卖方怎么吆喝,但故宫相信自己鉴定的实力。
据介绍,此次故宫收藏的《出师颂》虽然并非西晋索靖所作,但却一直被名家收藏——先后经唐代太平公主、李约、王涯鉴藏;南宋绍兴年间入内府收藏,有米友仁鉴题;明代归收藏家王世懋;清初由著名收藏家安岐收藏,最后又入清乾隆石渠宝笈收藏。1922年,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以此赏赐溥杰,由此流出宫外,1945年后散落民间。
本次展出碑贴中的《月仪贴》、《皋陶贴》、《七月贴》就是索靖的作品。很多自称不懂书法的观众也承认,这些碑贴的字体与《出师颂》多少有些相似。
“这虽不是晋代索靖的真迹,但也极为罕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说,真迹的价值当然要高过摹本,但古代摹本并非没有价值,王羲之的《兰亭序》也是唐代名家的摹本。这位专家说,摹本与伪作有根本区别。前者是古人为保存,流传珍稀名家墨迹,对真迹进行极为严谨的摹写,后者则是受利益趋动,附会名家之作。两者的学术价值和市场价格不可同日而语。如果此次故宫收藏的《出师颂》真是隋人对索靖真迹的摹本,它要比一般的隋代无名氏的书法有价值得多。
财政部的一位官员说:“文物价格不好衡量,一件文物在不同时代对不同人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在乱世,文物论麻袋称,盛世还能这么衡量吗?”
他举了一个例子。2002年,《研山铭》的收购价将近3000万。国家文物鉴定六人小组的启功老先生说:“《研山铭》好是好,3000万贵了点。”一位领导对启老说:“修建一公里地铁要花6个亿,等于20幅《研山铭》,您说是修地铁还是买《研山铭》?”启老用拐杖敲着地面,毅然决然地说:‘买《研山铭》!”以此类推,修一公里地铁能买30幅《出师颂》。他还透露,买《出师颂》没有动用文物征集资金,用的是故宫的门票收入。
关于《出师颂》的价值问题,这一次,启功、傅熹年两位老先生一致表示,只谈物不谈价,保管鉴定,不问价格。
在前几天的展出现场,除了有故宫自己的专家外,还有杨仁凯、单国林等外地重量级专家。杨仁凯教授还做了简短的发言,肯定了《出师颂》的文物价值。而来自上海博物馆的专家单国林先生则显得分外低调,对于记者的提问一概摇头,不做任何回答。青年专家代表罗文中先生也明确表示,问别的可以,但问价值问题,只有三个字:不知道。
“不保证条款”不尽合理
嘉德公司的拍卖规则规定:拍卖图录中的文字、参考价、图片等其他宣传品。仅供竞买人参考……公司不对拍卖品作任何担保。
中国艺术研究院书画专家赵榆告诉记者,在国际艺术市场一幅100年前的梵高画可卖到8250万美金,我国1500年前的作品卖2200万元不过折合250万美金,难道我们老祖宗的作品不值钱吗?他说,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将有更大的升值潜力。
故宫博物院负责人在面对外界的种种评论做出答复说,故宫在购买一件文物时,都要经过3个程序:先要经过国内著名鉴定专家的鉴定,其次由故宫提出决策申请,最后报主管部门批准。“故宫做出此次优先购买决定,经过了国家鉴定 ... 会和故宫博物院的著名文物专家的审慎研究和鉴定,并得到了 ... 文化、文物和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他说,优先购买的操作程度,也符合新近颁布实施的《文物保护法》有关条款的规定。
对于媒体的种种猜测,上海的一位律师认为,主要根源还是法规上漏洞较多。他举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第61条规定,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这一不保证条款为拍卖行逃脱责任留下了漏洞,使得一些拍卖行敢于进行伪品拍卖。”他说,对于竞拍者心知肚明、约定俗成的拍品,可以适用“不保证条款”,但拍品一旦是那些动辄十几万的书画作品,一边拍卖行宣传是大师真迹,一边委托人援引“不保证条款”,岂不互相矛盾?换一种说法,这不是逃避责任吗?
该律师认为,目前拍卖公司对“不保证条款”的滥用程度已相当严重。所以,对这一条款的使用,应区别对待。他介绍,国外的拍卖法中虽也有此条款,但规定了严厉、详细的约束机制,一旦违规,必将重罚。
再比如,依照规定,只有国家级6人鉴定小组一致认为是“假”时,才能认定为赝品。实际上,分布在全国各地的6位专家,很难同时出山。这样,即使买到赝品,要想向拍卖行索赔或者退货,几乎是不可能的。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