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马士英是谁

  在明末清初的时候,中国时局动荡,一位以诗词歌赋著称的人物,差点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这个人就是马士英。马士英是谁,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能力,左右明清之际的时局呢?

  

>

  马士英的画像

  马士英是贵州贵阳人,生于明神宗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591年。在他25岁的时候,和阮大铖一起通过了科举的会试。三年之后,被授予南京户部主事,开始进入仕途。直到年间,被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但不久之后,他被人告发贪腐,罢了官。

  马士英在罢官之后,又遇到了和他同榜进士阮大铖,两个人成为了好朋友。其后阮大铖由于支持东林党人周延儒入阁有功,被重新举为仕人。但是由于东林党内部的反对,阮大铖只好推荐马士英取代自己的位置。

  不久之后,大军攻克北京,又在山海关之战中大败,清军入关。由于战火还没有蔓延到南方,南方因此亟需再立新君,以图光复。因此在马士英等人的支持下,小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登基,称为弘光帝。马士英由于拥立有功,被进为内阁首辅。

  马士英为了报答当年阮大铖的举荐之恩,因此在弘光帝面前保举了阮大铖,两个人一起把持朝政。至于马士英在南明任职期间的功过是非,历史上的说法很不一致,有的人认为他是一个奸臣,也有的人认为他是一个忠臣。但无论如何,在后来清军南下的过程中,马士英并没有像阮大铖一样卖国求荣,因此无关是忠奸,顶多也只能算是一个权臣。

  弘光元年,清军南下,攻克扬州,尽屠八十万之众。南方闻风丧胆,开城投降,弘光帝出逃至芜湖,被清军捕杀。阮大铖贪生怕死,投降了清军。那么马士英去了哪里呢?马士英是谁,当然不会随便投降,他率领残余势力南下,盘踞在江浙一带,多次和清军交战,最后牺牲。

  马士英是好人还是坏人

  马士英是好人还是坏人,一直是研究明末清初历史的学者争论的问题。判定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首先最主要的,当然是要看他干的事情都是些好事还是坏事。

  

>

  戏剧《桃花扇》中的马士英和阮大铖

  首先来看一段发生在多铎和黄端伯之间的对话。清兵南下,南京的一些重要官员,如钱谦益、赵之龙等人都打开城门投降。唯有黄端伯不投降。多铎问黄端伯说,你以为弘光帝是个什么人,你想为他殉节?黄端伯说,皇帝圣明。多铎又问,那你认为马士英是个什么样的人呢?黄端伯说,是忠臣啊。多铎说,像他那样的人也可以被称为忠臣?黄端伯说,马士英直到现在也没有投降,当然是忠臣。他指着那些已经投降清军的南明官员说,他们才是不忠不孝的人!

  虽然以上这段话,有黄端伯和多铎作对的意思。但是从中可以发现一个事实,在黄端伯的眼里,马士英比钱谦益、赵之龙那些投降派的人士实在强太多了。

  马士英曾经为张溥丧事奔波一个多月。而马士英和张溥之间,其实并没有多少关系。曾经张溥和阮大铖一起,是拥护周延儒入阁的重要人物。后来周延儒入阁,要对阮大铖报答,但由于复社成员的反对,因此阮大铖让马士英代替了自己的位置。因此马士英和张溥之间的关系,是隔了阮大铖一层。但在张溥死后,马士英能够为他的丧事奔波一个多月,足见其江湖豪气,是个重义气,重情义的人。

  在回到之前清军南下的时候,钱谦益投降了,阮大铖投降了,唯独马士英没有投降。马士英干什么去了呢?他在浙江一带,组织抗清实力,和清军进行斗争,直到最后,马士英壮烈殉国。

  一个在别人眼中忠孝两全的,重情义的人,就可以看出马士英是好人还是坏人了。但是在当时的南明王朝中,马士英过分揽权,而且才能平庸,是弘光朝覆灭的原因之一,也是马士英饱为后人诟病的原因。但弘光朝覆灭,是很多原因形成的,马士英并非罪魁祸首。

  马士英之死

  在中国晚明的历史中,对于马士英之死有着不同的说法。根据正史记载,马士英是被清军俘虏后英勇就义的,而根据记载,马士英并未死去,一直隐居在山中,直到寿终正寝。

  

>

  电影《董小宛》中的马士英和阮大铖

  由于马士英和阮大铖在南明弘光朝时期的擅权,招致了东林党复社成员的不满。而且在马士英的好友阮大铖于南京城破后,乞降于清军,顺带着让马士英的形象也在无意之中抹上了一层黑。

  在弘光帝覆亡之后,南方相继又建立了隆武帝朱聿键政权和鲁王朱以海政权,抵抗清军的入侵。马士英本属于弘光朝的宠臣,而且东林党对其多有不满,因此当他去投奔隆武帝和鲁王的时候,都遭到了拒绝。但是马士英并没有因此转投清军,而是自己组织力量,抗击清军。根据史料记载,马士英在此期间,参加了南明抗清势力攻打余杭、富阳和杭州等地的战役。后来南明势力最大的队伍吴日生败亡,马士英见大势已去,遁入四明山,削发为僧。后来由于叛徒的出卖,使得马士英被清军逮捕。但是这个时候,马士英也没有投降清军,最后英勇就义。

  在野史中,有学者考证出马士英并没有被清军俘虏,而是一直隐居在山中。而且还有人找到了马士英在弘光年间直到清康熙年间的活动痕迹。而且在他晚年,还和八大山人一起创建了江西青云圃道院。

  但是无论对马士英之死持有何种看法,都可以证明他在国破家亡的时候,并没有像明末的其他士大夫一样卖国求荣,而是选择了殉国的结局。如果熟读南明史,可以发现他的就义和宁波人张煌言十分相似,而后者被人称为了民族英雄。因此,那些污蔑马士英的学说,都将不攻自破。

>

改变明清格局:马士英真的有如此巨大的能力?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中国历朝帝王----明朝(下)

    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朱厚熜是兴献王朱祐杬的次子,幼时聪敏,兴献王亲授书史,通《孝经》、《大学》及修身齐家治国之道,重礼节,遇事有主见。其母子入宫前与礼部已有两次争议。

  2. 孙竞昊:「 ”康先生”(Mr. Commodity)在江南

    本文系由2019年5月31日在上海博物馆观众活动中心举办的「”江南文化”系列讲座的讲稿整理而来。一、引言:「”德先生”与「”赛先生”之外的「”康先生”1、「”...”新文化的灵魂今年是「”...”百年祭,海内外都在搞一些学术及非学术的纪念活动。大家纪念1919年春夏之交的...活动,以及与之相连的从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运动发生在新文化运动的语境里,而且造成了之后新文化运动

  3. 李自成攻下了北京城,为什么打不赢八旗军?

    首先,在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与明王朝的军队进行对抗的时候,收服了许多的明王朝降军,为了拉拢人心,对这些降军也没有什么办法,依然还是由他们的将领进行领导。其实作为降军私底下他们根本就不服从李自成的领导。就这样在李自成失民心,清王朝得民心的环境下,李自成大败而归,宣示着农民军起义的失败。

  4. 太平天国将领为何宁愿被俘受酷刑,也不愿寻短见,原因很简单

    太平天国与清军战斗了十多年,名臣大将消耗殆尽。在这场战争中,有一件事是大多数人不理解和怀疑的,那就是,在我们的印象中,清军中被俘的将军并不多。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死前或失败前...,而太平军的许多将军被活捉并被折磨致死。是因为他们害怕死亡吗?首先,我们必须清楚,太平军将领没有...,不是因为他们贪生怕死。

  5. 历史的记忆63:新疆戡乱:左宗棠的闪电战

    1875年4月,清廷敕封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平定阿古柏叛乱,收复新疆。经过一年的准备,1876年4月,左宗棠在肃州祭旗誓师西征,指挥约七万人左右的清军队伍开始戡乱新疆的系列战役。清军出征新疆肃州誓师,左宗棠即命刘锦棠所率主力部队陆续出关。由此,清军在巴里坤、哈密、济木萨及邻近的古城,形成三足鼎立态势,遥相呼应,以备出战。1876年8月,刘锦棠驻古城部移师济木萨和金顺部会合。

  6. 明清奇案故事:嘉庆山阳凶 ... 案(4)大结局

    又是一个悄无人声的夜晚,李太清一个人独坐在自己的卧室内闭目静思。侄儿横遭...害,贪官因弊...人,自己握有充分的证据,只要据理力陈,这冤仇是不难昭雪的。但是,自己对立面上,站的是上自总督、巡抚这样的封疆大吏,下至藩臬、府道、州县各级朝廷命官,一个案子翻过来,将要伤害几十位实职官员,还要有十几个直接凶手可能被处极刑。想到这里,李太清不禁不寒而栗。老虎的...如何摸得,太岁爷头上怎敢动土?

  7. 清军入关后要求所有男子都剃发,那秃头或谢顶的怎么办?

    大家都知道,清朝是由满族入关后建立的。因为生活环境和文化信仰不同,所以满人的生活习惯与...存在很大的差异。

  8. 明清转折战背后三细节,让人愤怒的深层原因

    一提到明朝衰落,大明和女真交战的转折点,萨尔浒之战必然成为议论焦点。人员损失五万六,枪炮火器损失两万余件。细究萨尔浒之战败因,没有人不为大明朝感到惋惜和痛心。分兵当然是主因,可分兵是作战层面上的技术问题,不是失败原因的全部。因为和萨尔浒之战有关系的,还有三个更重要的原因。努尔哈赤只有6万人。等到大明和努尔哈赤准备打仗的时候,全国人口已经达到了将近1亿人。

  9. 看似明君的崇祯,把大明帝国整灭亡的原因,竟然是没有上过学

    阿元这是一个勤劳的皇帝,甚至没有之一。但崇祯还真没有这个毛病。咱们来看看崇祯刚刚当上皇帝的一些举措。东林君子们认为还应该撤销所有的,以太监为主导的监视机构,比如各省地河道太监、军中的监军等等。万历亲政后,不但重新派出了太监监督治水,还大大强化,宣布治水的款项一律要经太监过目。太监在死亡的威胁下,只能少贪甚至不贪,大大影响了文官系统,在治河款项上的贪腐力度。

  10. 反清复明为什么没有成功?因为南明没有宋高宗

    反清是一回事,复明是另一回事。主动出击潼关、洛阳,其实是为了防御性的,为了消除明军对关中的威胁。而且,之前从洛阳一路到北京,都很顺利,李自成以为吴三桂没有胆量和他正面缸。这么大好的形势,明朝就是没有一个像宋高宗这样血统合法性毫无疑问的核心。而南明比南宋差的地方,就是差一个宋高宗一样的人。

随机推荐

  1. 他是乡亲口中的三害之一,为何却以「 ”忠孝”之名流传千古

    《神雕侠侣》里面,郭靖曾对杨过说起,给他起名过,字改之的缘由,是希望他能知错就改。而杨过也不负所望,除暴安良,终成一代大侠,但这只是小说家言。在中国历史上,确有一位知错能改,成为后世模范的英雄人物,那便是周处。01为祸乡里周处,字子隐,西晋时期义兴阳羨(今江苏宜兴)人。其父周鲂,是原来吴国的鄱阳太守。周处少年时父亲就已过世。不到二十岁,便膂力超群。喜好纵马驰骋,在田野间打猎。又不拘小节,行为疏放,

  2. 大公报问世

    1902年6月17日《大公报》问世>1902年6月17日,信奉天主教的满族立宪党人英华在天津创办《大公报》。英华创办《大公报》,得到天主教资本家柴天宠、天主教堂主教樊国梁支持,集股逾万。英华自任社长,同时也撰写政论文章。《大公报》每日出报8版。该报以敢言著称,要求慈禧太后归政,反对顽固守旧;支持改良,反对革命;呼号民族独立,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提倡西学,反对保存“国粹”。

  3. 大树邮筒

    大树听到海娃的哭声,安慰他说:“好孩子,邮筒被风刮跑了,你的信,放在我根部的洞里吧。”海娃把信放进树洞里去,轻声说:“大树公公,你一定要把信交给邮递员,我们全家都等着爸爸回来哪!”海娃抱着大树说:“大树公公帮助我送了信,爸爸接到信以后,立即带着药回家,救活了妈妈。所以,谁要砍倒大树,我们全家不答应。”

  4. 喝酸奶可以改善脂肪肝?改善胰岛素抵抗?听听专家怎么说

    在骄阳似火的夏日午后,一杯冰镇酸奶带来的清凉是令人忘怀的,瓶盖上沾上的一丢丢,总觉得是所有精华凝结之处......,开个玩笑,天天博士今天不只是想表达自己很喜欢喝酸奶,近期一项研究更是为喝酸奶的好处添上重重的一笔。

  5. 积阴德做尚书

    由于缢死鬼泄漏了机密,应大猷得知某村的妇人即将被迫自缢。原来的那个缢死鬼说:‘我本来可以找到替身,只因自己不知保密,上次与你讲话,无意中泄漏了机密,给那屋子里读书的秀才听到了,他破坏了我的事。’另一个鬼问:‘既然这样,你为什么不祸害他呢?’缢死鬼说:‘这人心肠慈悲,救了妇人的命,积了阴德,将来的报应,要做到尚书的官职,我怎能祸害这样的好人呢?’后来应大猷果然考中了进士,做到尚书的官职。

  6. 带有巍字的成语

    包含有“巍”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巍然屹立——巍然:极高的样子;屹立:山势直立高耸。比喻象高山一样直立地上,不可动摇。巍巍荡荡——形容道德崇高,恩泽博大。赫赫巍巍——显赫高大的样子。

  7. 瓜代有期(及瓜而代、瓜代之期)

    瓜代有期(及瓜而代、瓜代之期)  《左传。庄公八年》  齐襄公为了防备周兵,派连称和管至父带兵去守卫边疆葵丘这个地方。  可是镇守边疆的任务艰巨,生活清苦,所以这两位大将在受命之余,心里都有点不太乐意。两位将军临走前小心的问﹕「什么时候可以调回来呢?」这时候,襄公正在吃...

  8. 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逝世

    1187年11月9日,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逝世。宋朝第十位皇帝,即宋高宗,字德基,在位35年,南宋开国皇帝,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异母弟,母显仁皇后韦氏。淳熙十四年卒,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长寿帝王之一,谥号曰圣神武文宪孝皇帝,庙号高宗。>>网络配图>赵构退位后,自称不再问朝政,其实也干预一些政事。>淳熙十四年十月乙亥日,赵构病死于临安行在的德寿宫,时年八十一岁,谥号圣神武文宪孝皇帝,庙号高宗。

  9. 玄之又玄是什么意思?

    【拼音】xuánzhīyòuxuán【解释】原为道家语,形容道的微妙无形。后多形容非常奥妙,不易理解。【出处】《老子》之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例子】第六客是玄之又玄的鬼学家。(刘半农《作揖主义》)【相关】百度“玄之又玄”

  10. 情人慰问短信

    日记情人节,为你唱一首情歌,在空中传递。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