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从来没有那个王朝像北宋这样将所有的帝陵和大部分王公大臣的陵墓集中的安葬在一个地方,也从来没有那个王朝的陵墓像北宋王朝这样被盗的如此彻底。河南巩义南有嵩山,北有黄河,依山傍水,被誉为"生在苏杭,葬在北邙"的风水宝地。

从来没有那个王朝像北宋这样将所有的帝陵和大部分王公大臣的陵墓集中的安葬在一个地方,也从来没有那个王朝的陵墓像北宋王朝这样被盗的如此彻底。河南巩义南有嵩山,北有黄河,依山傍水,被誉为"生在苏杭,葬在北邙"的风水宝地。在北宋之时还没有现在的郑州什么事,当时的巩义介于帝都开封和神都洛阳之间,皇陵选在这里,除了风水之外,还有宋太祖赵匡胤准备迁都洛阳政治上的深谋远虑,后因宫廷政治斗争,迁都失败,葬在这里既是一种妥协,又是政治愿望。巩义埋葬了除被金人掳走的徽宗和钦宗之外所有的北宋皇帝,加上赵匡胤的父亲,总共是「 ”七帝八陵”。另北宋皇陵采用附葬制,围绕八座帝陵附葬有皇后陵、皇室宗亲墓、名将勋臣墓近千座,这其中就包括在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寇准、包拯、杨六郎等。但北宋王朝是悲哀的,从宋太祖「 ”杯酒释兵权”开始就重文轻武,最后连皇帝都金人掳走了,陵墓也扎堆被金人和伪齐政权大肆盗掘一空。留存到现在的除了陵墓前神道两侧的石像生,陵台下的地宫内基本上什么都没有留下,所以被考古专家们定性为一点价值都没有。墓主人都是生前显贵,可是到如今除了「 ”七帝八陵”外其它很多连墓碑或者墓志铭都没有留下,成了正儿八经的「 ”荒坟”。拍完永裕陵去永泰陵的路上散落着很多石像生,来源于好几个大墓,那种荒凉的既视感让人说不出的心酸。 镇陵的石狮子,如今还是「 ”正襟危坐”,在草树堆里保持着属于神兽的威严。 控马官的马还健在,可是两个控马官的头已经不知被岁月带去何处,徒留一副悲壮的身躯没有灵魂的搓着牵马绳。 石虎也被放归到了大自然,隐蔽在草丛中,探出一颗脑袋,眼睛瞪的像铜铃一样,随时准备捕捉猎物。 武官高大的身躯半截没入了黄土,两米左右的身材瞬间矮人一头,手扶的长剑真的是「 ”尘封”了,再也拔不出剑鞘。 这匹战马也变成了「 ”野马”,没了飘逸的马尾,一头扎进了麦地。 石虎被「 ”老乡”用铁丝勒着脖子看护菜园和麦地,还怕这老虎生性凶猛,头上还给压着一个石头,震慑一下。 文官真的是北宋的「 ”罪人”,被「 ”老乡”绑在葡萄藤上,拿着笏板接受着来自民间的惩罚。 别人家的界碑都是一小块界石,「 ”皇田”当然比较特殊,石像生不但是界碑,还是驱赶小鸟的「 ”稻草人”。 藩使是来献宝的,宝丢了也就算了,连头都被当做「 ”宝贝”被人拿去了。 狮子和老虎作为百兽之王在这里最后的一点尊严就是还能露个脸,只是威严已经被麦子挡的严严实实。估计玉米快成熟的时候,它们连最后的一丝尊严都不会有了。 这还是一个控马官,猜猜挨着它的草堆里会是什么?就算是千里马也要给伯乐一个相马的机会吧。 更绝的是老乡开发了一个果园,怕果树和果子丢失,沿果园圈起来了一个围栏,而成排的石像生就被圈在果园之外,它们更像是被老乡赶出来的。在别人看来这简直就是暴殄天物,在老乡眼里它们更像是田地里的「 ”绊脚石”。 一个个达官显贵,落入寻常百姓家的土地,竟变得一文不值。都说尊重历史,保护文物,这些文物又有谁来保护?石像生如果有感情,它们到底会怎么倾诉! 河南巩义北宋皇陵探秘|走进千古帝王赵匡胤的永昌陵 河南巩义北宋皇陵探秘|北宋皇帝宋太宗赵光义永熙陵 河南巩义北宋皇陵探秘|「 ”狸猫换太子”宋仁宗赵祯永昭陵 北宋皇陵变成了耕地,麦田里的宋神宗永裕陵 北宋最后的皇陵永泰陵,如今竟彻底沦落为麦田 同样都是北宋皇陵,永厚陵和永昭陵却是天壤之别
本文标签:巩义宋朝中国古代史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